Ⅰ 反映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電影有哪些
廬山戀 405兇殺案
Ⅱ 介紹一些60,70年代的老電影
錦上添花
他倆和她倆
72家房客
大李小李和老李(吐血推薦)
兒子孫子和種子
咱們的牛百歲
Ⅲ 70年代國產打仗電影
京劇電影《節振國》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的。
最著名的唱詞是片中的日本鬼子「太君」的「節振國,節振國,飛檐走壁;游擊隊,游擊隊,專打游擊!」
可在這個地址在線觀看:http://www.56.com/u46/v_Mjk4NjEwNzU.html
Ⅳ 講述七八十年代時候的電影都有哪些
1、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是由張藝謀執導,周冬雨、竇驍等主演的愛情片,該片於2010年9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根據艾米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靜秋、老三之間相識、相戀,最後天人永隔的故事。該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和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並獲得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2、孔雀
《孔雀》是一部由顧長衛執導,張靜初、呂聿來、馮瓅、馮礫主演的劇情片,於2005年2月18日上映。影片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
3、青紅
《青紅》是由星美傳媒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王小帥執導,高圓圓、李濱、姚安濂、秦昊等主演。該片於2005年5月17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4、歸來
《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導演拍攝的劇情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尾點,由鄒靜之編劇,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變遷故事。該片於2014年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並入選為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影片,截止到6月30日該片在中國內地收獲2.95億票房,刷新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10月8日該片在韓國上映。
5、芳華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影片中戰爭場景的描繪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戰爭,將主人公如泡沫一樣虛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觀眾面前。
Ⅳ 推薦幾部好看的講述七、八十年代國內狀況的電影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不用介紹了吧。
庄宇新的《愛情的牙齒》——這部小成本電影與《陽光燦爛的日子》背景相近,描寫了七八十年代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女混混,從青少年到中年的幾段情感經歷。蒙特利爾電影節參賽片。
王小帥的《青紅》——這是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十九歲的女孩青紅開始了她的第一次感情歷程。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顧長衛的《孔雀》——影片講述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裡的一個五口之家,一段時期內各人發生的故事。
戴思傑的《巴爾扎克和小裁縫》——七十年代的發生在中國湘西山村裡的故事,陳坤、劉燁和周迅主演。
謝飛的《本命年》——謝飛導演的名作,姜文主演,影片風格朴實、自然,具有濃厚的北京地方特色。第四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路學長的《長大成人》——影片講述音樂青年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成長經歷,是一部少年的成長史,真誠、細致而又殘酷地表現他們這一代人對生活的思考和熱愛,也借用少年人的經歷,對社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該片畫面朴實,充滿強烈的人文關懷,同時也表現了導演的自我成長情結。(影片女主角朱潔在拍完此片後就因吸毒過量去世)
張揚的《向日葵》——北京胡同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因為歷史原因終止藝術夢想的父親對兒子長達30多年關愛的故事。
還有賈樟柯的幾部單太過藝術化就不推薦了。
Ⅵ 求70年代80年代電影名
就給你一個《生財有到》喜劇
Ⅶ 求一部反映中國60-70年代生活的電影,貼近生活的
給你推薦些優秀生活片:
五六十年代: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柳堡的故事、達吉和她的父親、李雙雙、五朵金花、阿詩瑪、草原上的人們
七八十年代:瞧這一家子、甜蜜的事業、小字輩、城南舊事、人生、人到中年、大橋下面、鄰居、逆光、赤橙黃綠青藍紫
這些都不錯喲.
Ⅷ 中國60到70年代經典電影
劉三姐 半夜雞叫 小兵張嘎 地道戰 雞毛信
錦上添花
他倆和她倆
72家房客
大李小李和老李(吐血推薦)
兒子孫子和種子
咱們的牛百歲
Ⅸ 中國70年代電影有哪些
1.《點指兵兵》
由珠城製片有限公司、藝高娛樂公司於1979年出品。該片章國明執導,王鍾、金興賢、張國強、劉詩棣、陳植槐、許炳森等領銜主演。
主要劇情是:一個醉心槍械的年輕人慾投考警察,因有眼疾未被錄取,造成心理不平衡而四處殺人。警方成立特別組緝捕他,一個初出茅廬的警察與兇手狹路相逢,最後將他槍殺。
2.《蝶變》
是由徐克執導,張國柱、劉兆銘、米雪、黃樹棠主演的古裝驚悚懸疑電影。影片講述了一群武林高手發明了強大的火葯武器,最後卻因為內訌和互不信任而同歸於盡,使秘密淹沒於地下的故事。
3.《瘋劫》
是由許鞍華執導,趙雅芝、張艾嘉、徐少強主演的驚悚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連正明發現好友李紈及其未婚夫突然被殺的許多疑點並揭開真相的故事。該片於1979年11月1日在香港上映。影片獲第1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4.《蛇形刁手》
是1978年袁和平執導,成龍、袁小田、黃正利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兩大門派鷹爪門和蛇形門世代敵對,雙方都想將對方徹底鏟除的故事。
5.《鬼馬雙星》
是由許冠文執導,許冠文,喬宏, 何柏光,許冠傑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劇片。影片講述了老千鄧國文用意想不到的辦法逃脫追殺的故事。影片是1974年香港票房最高的電影。
(9)中國70年代電影擴展閱讀
《點指兵兵》劇情
沙展陳立基行事火爆,雖屢破大案,卻不被上司周幫辦認同,唯二人感情無損,周幫辦更與立基兒子牛仔感情融洽。新人阿榮被編進與立基同隊,見同僚們相處愉快,辦事認真,決心努力學習。阿標因視力不佳考不上警察,懷恨在心。
轉與大哥康及阿倫聯手行劫,阿標忿然將警察擊斃。立基與阿榮聯手調查,套到線索,警方即大舉進攻,雖讓阿標逃脫,卻仍能破案。周幫辦受到贊揚,唯擔心阿標。牛仔被阿標擄去。立基情急下獨自到石灘救回兒子,卻被阿標槍殺。
周幫辦、阿榮一眾神情黯然,警方大為緊張。阿標跟蹤至周幫辦女友商店,將周幫辦槍傷。阿榮欲助無從,反被阿標追殺。逃至大廈內,阿榮驚覺無路可逃,鼓起勇氣向阿標襲擊,幸運中用壘球棒將阿標擊殺。牛仔得周幫辦照顧,阿榮本對工作意興闌珊,但為周幫辦所勸繼續留任。
Ⅹ 中國六七十年代拍的一些著名的電影,演員和導演,還有改革開放時期的,在線等...
謝晉
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獲1957年第六謝晉導演的追悼會上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和1960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角帽獎;《紅色娘子軍》,1962年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舞台姐妹》,1980年獲第二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天雲山傳奇》,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牧馬人》,1983年獲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高山下的花環》,1985年獲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芙蓉鎮》,1987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張暖忻
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雲南故事》。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鷗》中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吳貽弓
他導演的影片,能夠和諧地運用電影藝術語言,深入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特色的人物,影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真實的歷史感,飽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獨特的創作構思和抒情詩般的藝術風格和精巧、細膩的藝術構思。《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城南舊事》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和1984年第十四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八十年代中期以後,他還導演了《少爺的磨難》、《流亡大學》、《月隨人歸》、《闕里人家》等,其中《闕里人家》又一次讓吳貽弓獲得了最佳導演獎(1992年廣電部優秀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作為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用自己的創作在電影中注入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他的作品重視個人情感主義歷史和現代道德話語呈現,鮮明地凸顯了自覺創新意識,成功地將傳統美學和現代電影語言實現了完美結合,形成了富有個性的藝術風格。
黃蜀芹
獨立導演的影片《青春萬歲》於1984年獲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童年的朋友》於1985年獲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獎、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與李子羽、宋日勛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於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電影大獎——金鳥獎;1989年獲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曾執導電視連續劇《圍城》,於1991年獲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全國電影廠優秀影視片評比一等獎。主要作品有:《連心壩》、《當代人》、《青春萬歲》、《童年的朋友》、《超國界行動》、《人鬼情》、《畫魂》等。
鄭洞天
他執導的影片《鄰居》1981年獲第二屆金雞獎最佳影片獎。《人之初》獲1992年第一屆長春電影節銀獎
鄭君里
1948年,他參加了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實地記下了蔣家王朝的「最後罪惡史」。影片在人物刻劃、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他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影片於1957年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50年代後,他的電影導演藝術步入鼎盛時期,影片《宋景詩》(與孫瑜合導)場面宏偉,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他執導的《林則徐》和《聶耳》,被譽為「紅燒頭尾」,是上影向建國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1961年導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和富於詩情畫意的鏡頭畫面,動人地描述了血吸蟲病人苦妹子從絕症中獲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舊社會悲歡離合的遭遇。影片較好地借鑒了傳統藝術的經驗,體現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銳進精神。
沈浮
1948年編導影片《 萬家燈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充分表現了下層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 1949年編導《希望在人間》,導演手法細膩含蓄,生活氣息濃郁。同時還參與編寫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 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 56年導演影片《李時珍》。同年赴蘇聯考察寬銀幕立體聲影片導演業務。 1958年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後相繼導演《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其創作態度嚴謹,富於探索精神; 風格朴實沉厚,抒情意味濃郁;結構布局和節奏處理,尤見功力。
上世紀60-7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受當時特殊的環境影響,中國出產的優秀電影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