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稱為香港歌壇教父的是誰
羅文(Roman
Tam,1950年2月16日—2002年10月18日),原名譚伯先,外號羅記(/籮記/蘿記)。他是香港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著名的實力派歌手,並且是香港新一代不少歌手的師傅,有「樂壇教父」之美譽。
B. 香港電影《跛豪》有沒有達到《教父》的水平
我個人是很喜歡香港電影的,《跛豪》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了,從演員到劇本都非常經得起琢磨,但是個人認為還是沒有達到《教父》的水準。感覺教父是真的經典,而經典之處在於觀影體驗尤為真實。劇情大起大落,但是表現的卻平淡如水,尤其是其是非觀的變化。它的劇情很簡單,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伏筆,就是講一個教父的簡單故事。而由於他的真實感,我們看到的卻就顯得沒那麼簡單了。
而跛豪怎麼說呢,雖然經典但是處於當時香港的電影理念和表現方式上,是很局限的。演技上多少會比正常人的表達方式要誇張一點,另外有些劇情是為了戲劇化而戲劇化,有些個人英雄主義和偏執的是非觀。
所以相比之下,《教父》是要更好的。除了劇情和表現方式更好,在傳記人物本身上,教父的層次也明顯要比豪哥要深得多。
C. 電影香港教父扮演林森的人叫什麼名字
【林森】 羅烈飾扮演
D. 教父是誰演的
教父1是馬龍·白蘭度,2和3是阿爾·帕西諾。
E. 著名經典影片 教父 中 教父的扮演者是誰
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 l924—2004),美國電影演員。生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原名小馬龍-白蘭度。父親是推銷員,母親為社區劇團演員。曾被明蘇里達州一所軍事學院勒令退學,後在紐約戲劇團訓練班受訓一年。1944年躋身百老匯,演出舞台劇《我記得媽媽》,兩年後又演出了兩部百老匯劇《車道咖啡館》和《坎迪達》、《旗幟的誕生》。1947年主演《慾望號街車》,以其極富感染力的表演而登上了百老匯的明星寶座。在卡贊·伊萊亞的指導下,其自然主義的表演風格和隨意的、咕咕噥噥的腔調使這種「方法」成為風行一時 的表演風格。40年代末,成為演員講習所的學員之一。1950年步入影壇,拍攝《男人們》(為拍攝這部新片,在醫院病房住了一個月,以獲取親身體驗)。
表演極富吸引力連續四年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獲提名的影片有:《慾望號街車》,《柴巴達萬歲》,《尤利斯·凱撒》,《在江邊》,最後一部影片使其獲奧斯卡獎、紐約電影評論家獎和戛納電影節獎。整個50年代,其銀幕內外的超凡魅力使之對藝術和社會產生深刻巨大的影響。年輕觀眾稱其為富於反抗性、不因循守舊的「垮掉一代」之典型代表;老觀眾則視之為反社會的危害。不受約束、為所欲為——觀眾和評論家均一致認為他是長久以來影壇上最有獨創性、最能攝取觀眾的影星之一。1959年組建自己的製片公司彭尼貝克製片公司,1961年拍攝《獨眼龍傑克斯》,在片中集製片,導演和男主角為一身。60年代,由於難於物色合適的角色,亦不願與大多數導演合作,所拍一系列影片均告失敗,極大地損害了其銀幕和個人形象,但70年代初極為成功地塑造了兩個迥然不同的角色,其聲望日益增長。《教父》中教父一角為其第二次贏得奧斯卡獎,但出於對美國印第安人悲慘境遇的義忿而拒絕受獎。先後3次結婚。與女演員安娜·卡什菲、莫維塔有過婚史。其姐姐喬絲琳·白蘭度亦是戲劇演員,亦拍有不多幾部電影。
F. 教父是誰拍的(導演是誰)
《教父》是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一部黑幫題材的電影,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影片於1972年在美國上映。
G. 香港教父電影演員表
《教父》三部曲,美國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作品。1972年一經上映,便席捲全球,至今熠熠不衰。教父1、2分獲第45屆、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
H. 香港電影史上三大暴力美學教父你們知道都是誰嗎
第一位:麥當雄
熟悉上世紀香港電影的影迷肯定會記得這么一個導演,拍戲不拘一格,什麼都敢拍什麼都能拍,力求最真實的感覺,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而在之後淡出電影界,關於他的經典成為談資,它就是瘋子導演麥當雄。麥當雄,電視製作人、導演、監制、編劇。
第二位:杜琪峰
以黑色冷峻風格著稱的杜琪峰,是香港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電影極具個人色彩,黑色但不乏正義,暴力又不失優雅,積極卻難逃宿命。他對電影獨具匠心的處理,成就了一批銀幕經典。
第三位:吳宇森
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制、演員,被尊為暴力美學大師。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一炮而紅,而且奠定了其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英雄本色》中,周潤發在楓林閣酒家內手持雙槍與仇家火拚一幕,是吳宇森電影中最經典的槍戰場面之一。整個場面以慢鏡拍攝,小馬哥單刀赴會,在樂曲聲中摟著一個舞女漫步,黑色風衣,嘴叼牙簽,在走廊的花盆中藏下一支又一支的手槍!當他微笑著將舞女送走後,拉開旁邊房間的日式紙門,手執雙槍掃射,彈無虛發,能把槍戰戲拍得如此浪漫、隨意,恐怕是後人難以超越的吧。
I. 電影《教父》的導演是誰
當初找科波拉拍《教父》倒也不是因為這位導演才華橫溢,而僅僅是因為他便宜。但就算如此,科波拉依舊不願意去拍《教父》這樣的商業電影。作為正經科班出生的導演,他看不上派拉蒙的做派。可再高傲也要吃飯,在1973年左右,他的辦公室因為欠債而被當地行政機關查封(幹掉漂亮)。當時他的助手喬治·盧卡斯(是的!!!沒錯!!!就是《星球大戰》的那個喬治·盧卡斯!!!他倆是師徒關系!!!),勸他:為什麼不試試看?反正你都這么窮了。喬治·盧卡斯也特別有意思,不過這是後話,回頭我會重開篇文章說他。
左起: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喬治·盧卡斯話接上回。於是,科波拉被盧卡斯說服,勉為其難去拍了《教父》。事後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也曾經疑惑:為什麼科波拉會這么抵觸拍《教父》,但細究之下,答案並不難找。那就是因為,《教父》的原著並不好了……作為一部商業小說,《教父》小說里出現大量的血腥與X描寫,迎合了當時美國人的胃口,於是才開始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