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阿根廷人看中國香港電影嗎
擴展閱讀
追女生電影香港 2024-11-02 19:25:41
歐美電影大尺寸在線觀看 2024-11-02 19:24:54
電影印度高考 2024-11-02 19:24:46

阿根廷人看中國香港電影嗎

發布時間: 2021-07-20 04:01:26

A. 為什麼阿根廷收復不了馬島而中國能收復香港

首先第一點,香港是由3部分組成的: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其中香港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割讓給英國的,九龍半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割讓的,而新界是1898年清政府租借給英國政府的,下面的圖是香港地區的演示圖,其中綠色的部分就是統稱的新界。所以在法理上新界不屬於英國,而香港島和九龍半島是屬於英國的,但是由於香港島和新界的面積太小,不足以支撐一個轉口港的存在,所以新界的地位對於香港非常重要。

第二,1982年中英開啟香港回歸談判,當時英國剛剛打贏馬島戰爭,所以氣勢上很盛,他們的目的就是繼續租借新界,但是中國政府並沒有同意,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香港島和九龍半島要一並歸還。

第三,馬島,也稱馬爾維納斯群島,在阿根廷方面來講馬島是屬於阿根廷沿海大陸架的延伸部分。所以是阿根廷理所當然的領土,但是英國在16世紀發現該島的時候就成了該島的實際擁有者,雖然期間西班牙曾經短暫佔領過該島,但是英國的在該島的統治是具有延續性的,而且在該島宣示了英國主權,所以在法理上對於英國來說馬島是屬於英國的領土,而阿根廷方面並不承認該法理。這就不同於香港問題,香港的新界在法理上對於英國來說英國自己承認是不擁有主權的,他們只是暫時租借,所以租借到期後能否續租或者歸還在法理上要按照地區所有國的意志進行,而這一條件在馬島地區並不適用。

第4,馬島是英國在南大西洋的戰略基地。從地緣政治上講,馬島遠離南美大陸。加之擁有天然良港,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前是大西洋轉道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同時也是通往南極的戰略中樞,這一點是香港所不具備的。香港在49年之前的發展程度是遠遠低於廣州的,香港只是英國在全球戰略上的一個前進基地而已,英國在亞洲的戰略核心是印度和新加坡,二戰的時候英國在香港只象徵性的抵抗了一天就頭像了,而在新加坡他們抵抗了將近一個月。

第5,香港的繁華是冷戰的產物,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歐美列強對我國實行封鎖政策,50年代末又和蘇聯決裂。整個新中國處於完全被外界隔離的一個狀態,真正能夠利用的口岸只有香港一個,因為香港離大陸最近,香港實行資本主義,香港是自由港。所以在長達將近40年的時間里香港扮演的角色是大陸同歐美發達國家的中間商,這也早就了香港發達的金融市場和轉口港的地位。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同樣是彈丸之地,香港的高新技術產業完全和新加坡不能抗衡的原因,因為香港可以通過大陸和歐美之間的貿易往來賺取差價,而且這還是個獨門生意。

第6,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香港地位的下降。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香港的地位逐步下降,因為大陸的貿易口岸逐步在開放,現在上海的競爭力已經完全能夠和香港所抗衡了,包括離香港最近的珠三角地區也有深圳的鹽田港和廣州的南沙港兩個更靠近珠三角工業區的深水港,香港作為貿易中間商和轉口港的地位已經大幅下降,國際競爭力日薄西山。

第7,放棄香港符合英國利益。2戰後英國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從前,放棄了印度,新加坡等屬於英國核心利益的殖民地,而相對意義不是很大的香港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雞肋,不過由於國際形式的變化,早就了香港的飛速發展,而英國也樂得坐享其成,在英國殖民150年裡對香港的投資幾乎為零,就連1990年香港政府單方面宣布修建大嶼山新機場也要大陸方面買單,所以說香港對於英國來說是在是可有可無的殖民地。

第8,馬島地區的自然資源。馬島和香港不一樣,香港是個彈丸之地,但是馬島不僅僅是一個群島,他還代表了一大片海域和其中的自然資源,南大西洋上最大的島嶼就是馬島,而且馬島靠近南極,不像南極那麼氣候惡劣,所以比較適合成為英國在南大西洋的戰略核心。英國在馬島的實際存在等於英國在南大西洋的軍事,政治,經濟還有南極的開發有了話語權,這是一個非常是在的力量。而香港的存在對於英國在亞洲的話語權幾乎等於沒有,小日本,台灣地區,韓國的經濟活力都比香港發達,而且其經濟對香港的依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改革開放的中國更是不會在乎香港在經濟上的存在。

第9,中國政府需要香港,阿根廷政府不一定需要馬島。

中國政府需要香港是需要給世界一個展示,證明社會主義也能治理好社會,也能管理好政府,也能對世界做出貢獻,所以現在還在實行資本主義的香港是中國政府的掌上明珠。從大陸對香港近乎免費的水電,蔬菜,肉禽蛋供應到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注資的幾百億,無不體現了這一精神。而馬島對於阿根廷人來說認同感不是那麼強,因為自1812年阿根廷建國之前馬島就是英國的殖民地了,而且當時阿根廷正處於內外交困的時期,雖然曾經短暫占據馬島十幾年,但是對於阿根廷人來說並沒有手足分離的感覺,所以從民眾到政府對馬島的認同感是遠遠不能和中國人對香港的認同感相提並論的。

所以馬島是英國的利益核心,而香港不是。香港問題上英國的對手是龐大的中國,而馬島問題英國面對的對手是還在解決國內若干矛盾的阿根廷。不管是從自己的內部利益上,還是外部壓力上,香港問題解決難度都是遠遠小於馬島問題的

B. 香港人喜歡看香港電影嗎

香港人通常都喜歡看香港電影的,因為這裡面能給人歸屬感,所以一旦有好看的香港電影,他們當然就喜歡看了。但是,如果是爛片,那香港人就一定不喜歡看了,浪費時間。

C. 大陸電影為什麼很少在香港上映呢都是中國的地方,為什麼香港只上港產片或是外國

因為文化差別比較大,大陸電影更多的是說教,教育成分,有很大的洗腦成分,香港電影更多的是,多元化的純娛樂成分,自由平等並且文化多元化的香港,很難接受大陸電影,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D. 找大概15年前看過的一部中國香港出的電影

可能是"武俠",但不是15年前的。
《武俠》(英文:Wu Xia/Dragon)是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於2011年上映的香港動作電影。甄子丹、湯唯、金城武、王羽、惠英紅領銜主演。
本片為2011年第64屆坎城影展非競賽參展作品,更是該屆唯一參展的華人電影。影片被《時代周刊》列為年度十佳電影之一。
故事背景為1917年中國雲南騰沖的劉家村。
劉金喜和妻子阿玉共同撫養著兩個兒子方正和曉天,日子過的平淡安寧。有一天,外地來的兩名劫匪企圖洗劫村中的櫃坊,被剛好在此的金喜撞見,一陣混亂打鬥過後,二名匪徒稀里糊塗被劉金喜打死。死去的匪徒其中一人是政府十大通緝要犯閻東生,因此縣官大喜過望,村裡人也將劉金喜奉為大英雄。
不過,這看似普普通通的盲打誤殺卻引起一個人的懷疑,他就是縣衙捕快徐百九。從蛛絲馬跡上來看,二匪皆是死於武功高人之手,以劉金喜區區造紙工人的身手,不可能將兩人打死。徐百九因此留在村裡,對劉金喜展開了連番的觀察、調查與試探,後來終於發現,原來劉金喜的真實身分,其實是七十二地煞的二當家唐龍。當徐百九回到縣城後,便向當地衙門拿取牌令准備捉拿唐龍,卻不知衙門的負責人將這件事情密報給了七十二地煞的教主,也就是唐龍的父親。
在徐百九的警隊到達劉家村之前,七十二地煞的人馬早已搶先一步到達,劉家村也陷入了即將滅頂的危機之中。

E. 為什麼內地要審查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要進內地就被剪輯得讓人看不懂

中國要講究思想正確、政治正確,有幾條鐵律是一定要遵守的,警察一定要是好人(不能映射公安嘛),《竊聽風雲》的劉青雲大陸版就加了廉政公署的一段;要不下場一定很慘,《無間道》劉德華就一定要死。不能有鬼片,要是這樣的題材,結尾一定是做夢;《畫皮》不是鬼是妖。情色片就肯定不能了,禍害祖國少年(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情色片,估計誰都可以說出幾部)。黑幫片是港產片的強項,但是要在大陸上映,只能是面目全非。

大陸的媒體,包括電影一向都是作為宣傳工具來用的,至於藝術當然是靠邊站。以上純粹個人愚見

F. 除了大陸人還有哪些國家的人喜歡看香港電影

東南亞的市場一向是香港電影很大的市場,以前大陸市場還沒有開放的時候,香港電影賣埠主要是向東南亞的。例如馬來西亞有3成的華人,幾百萬操粵語的人口,就是一個不少的市場。

香港電影在八九十年代在很多方面都領先世界的,除了好萊塢,歐洲的電影都受香港電影的很大影響的。

G. 為什麼現在香港電影沒人看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

香港電影在好萊塢高科技大製作和自己的大量粗製濫造下失去了大量的市場,包括東南亞市場,同時也受到日本、韓國電影的影響,大量電影資金流失,電影人青黃不接,出現了前所沒有的頹勢。九七的臨近也加劇了港人期待又不安的心情,很多人移民海外,很多資金大量的從電影業撤出,大部分人還是觀望的態度,於不安和擔憂中期盼著轉機。凡事都具有兩面性,香港電影面臨低谷正好是一個大浪淘沙的時刻,之前的大量跟風和粗製濫造的作品減少了很多,電影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被「提純」了,留下來的電影人開始重新尋找市場的切入點、探索全新的電影表達方式、規劃香港電影的新未來。很多原來商業化模式下難以見到的電影紛紛嶄露頭角。比如,陳果的《香港製造》,以清新、真實的記錄風格用平民化的視角關注邊緣生活。另外一個令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是電影人青黃不接,1993年吳宇森成功進軍好萊塢後,先後有周潤發、成龍、李連傑、楊紫瓊、袁和平等去好萊塢拍片,香港電影的大量中流砥柱遠走他鄉,電影人才瞬時出現了真空。此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生代的電影人,在市場不景氣、人力資源缺乏的境況下,為香港電影依然注入新的力量,其中杜琪峰算是堅守香港的中堅導演之一。這一時期的香港黑幫片中彌漫著一種混亂末世的悲哀和命運無常的感傷。

造成這種局面,香港黑幫就是最大的元兇!舉一個例子:吳宇森是跟張徹學電影的,正經的科班出身,拍的電影美感都極強,是有藝術性的。1986年,他拍《英雄本色》就是一種「藝術創作」,跟當時黑道幾乎沒有糾葛。也獲得了滿堂彩。結果1993年,如日中天的他,卻在最紅的時候去往好萊塢發展,是要往更高的地方發展嗎?還是感覺香港影視環境被黑幫「挾持」,不行了呢...我相信兩者都有,但後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一點。因為大家可以自己換一種情境想一下:吳宇森已經在香港做了做了影壇的「國王」了,結果我王位都不要了去美國做「僕人」...那很明顯就是有「宦官」要「挾天子」來賺錢了吧?

結果1993年,如日中天的他,卻在最紅的時候去往好萊塢發展,是要往更高的地方發展嗎?還是感覺香港影視環境被黑幫「挾持」,不行了呢...我相信兩者都有,但後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一點。因為大家可以自己換一種情境想一下:吳宇森已經在香港做了做了影壇的「國王」了,結果我王位都不要了去美國做「僕人」...那很明顯就是有「宦官」要「挾天子」來賺錢了吧?

中國人特別喜歡強調做人的重要性,喜歡說「首先你得會做人」。至於做事好不好,倒是沒那麼重要。而中國人的做人標准又實在有些高。人的才華總是有限的,做人達標的人里,才華蓋世的不算太多。兩樣都登峰造極之人,數來數去,居然多為早逝者。這樣令人嘆息的結果,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天才長期壓抑個性所致,也就很難說了。更何況若做事力求完美,就難免會得罪人――選擇了更合適的新夥伴,就是傷害了不再合適的舊夥伴。制定了嚴格的執行標准,就是在傷害那些無力達到的人。這的確是會顯得不夠念舊、感恩、善良。這樣做的人,就叫做不會做人。我相信周星馳一定傷害過很多人,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對他公開表示不滿。可是,照我看來,這樣的反對理由對周星馳們很有些不公平。天才沒有義務遷就庸人。而庸人假若能少些抱怨,多些努力,或許也能和天才更接近一點。那麼多人抱怨自己曾經給了周星馳機會,他紅了後卻將自己丟在一邊。可周星馳合作過那麼多人,無論導演還是配角,都是在與他合作時達到巔峰。而他做導演後,更是達到了用誰完成作品都不重要的地步。

經濟蕭條別的不說,喜劇片都成兒童片了,那些弱智的玩笑,根本不能讓我笑,只能讓我覺的看這樣的電影很丟人,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敢拍出來?很久不碰香港喜劇片了,太傻了,低級趣味。如果片子的成敗是由少數人掌握而不是所有觀眾的話,那麼,衰落就是必然的。香港電影就是因為那種權力太集中了,電影就不是電影了,它是權力的工具,是騙錢的工具。觀眾不重要了,導演,演員也不用打拚――只要收拾好某有權的人就行了。在當時香港電影已經到了題材枯竭綜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龍等名人名著,黃賭黑等等都被拍了個遍,自然題材與新意就會越來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風暴的重創,投資人拍電影沒人看,然後沒人看電影投資就會變少,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政策都沒有去引導創新,還是一味在「炒冷飯",那自然就是由市場與資金去決定香港電影的興衰了,不過可惜的是香港電影輝煌從此不再了。當一個人在生病初時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義不大了,香港電影就是這這樣一個真實寫照。

H. 香港電影對中國大陸的人有什麼影響與特殊意義為什麼香港電影在中國大陸人心目中有重要地位

很喜歡這個問題 說說個人的看法
電影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軟性的政治宣傳。76-88年生人的內地觀眾都是看香港電影長大,內地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是空白,而歐美電影在這段時間內也並不像現在這么強勢,在這種情況下,港片的高產讓觀眾從銀幕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讓在這個年齡層的觀眾在處世、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甚至審美觀上受了極大的影響,提到小馬哥,人人都會想起那件黑風衣和那根牙簽,都會想起他的江湖義氣(哪怕現在,杜琪峰電影都會喚起人們對江湖義氣的嚮往,比如槍火),提到古裝美女,都會想起聶小倩,提到大俠,都會想起郭靖、黃飛鴻,說到英氣逼人,都會想到林青霞的東方不敗。更別說王晶、周星馳興起的無厘頭,古惑仔引起的幫派熱
本人是個港片迷,很想多說一些,不過水平實在不高,而且這個問題感覺太廣,因為港片在內地有今天的地位,還牽扯到了20年前內地電影極度不重視,審查的極度扯淡等等,還有就是香港電視劇引起的追捧。還記得小時候看了霍元甲、射鵰後和小朋友在院子里比武的事,哈哈

I. 中國香港拍的頭文字D日本人怎樣看待這本片

這里沒有日本人。但是,香港有著那麼一批比較推崇日本文化的,可能和流行,以及被佔領有關。同樣,日本也會有人喜歡周傑倫,香港這些呀
國家的組成是個人,就像你喜歡美劇,日漫,還是韓星,都是個人的自由,也絕不是只有你。市場是有的,甚至也會建立一些粉絲會,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