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電影展現了獨立的中國電影美學
張藝謀和王家衛的電影配色一直是很喜歡的,然後個人感覺張藝謀更喜歡大場面 ,王家衛細膩一些,主觀的講,王家衛的每一部電影都覺得是中國電影美學本學了,最後表白我Leslie,盛世美顏。
應該是《香水》吧,我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就被畫面沖擊到了,特別是結尾部分被男主調制的香水蠱惑的人們瘋狂……(此處省略N個字)的時候,真的太美了,完全沒有一點色情的感覺,只有美。原諒我貧乏的語言實在沒法描述那種美。
2. 討論中國的武俠電影和西方的動作電影結合後出現的電影會有什麼特徵
這個很難結合,可能你表達的有點不清楚,畢竟中國武俠電影都是古裝電影,西方動作電影都是現代電影(《上海正午》處於清末,可能打個擦邊球,但這又不是好電影)。
1、如果說中國和西方的都是動作電影,偏向中式的可以參照成龍在好萊塢的一系列電影(《尖峰時刻》《我是誰》);偏向西式的可以參照史泰龍(《敢死隊》)、李連傑(《宇宙追緝令》)等。
2、如果說都是武俠電影,中西結合最著名的是《卧虎藏龍》,中式包裝、西式內核,但我個人還是更喜歡純中式的武俠,比如鼎鼎大名的《新龍門客棧》,甚至《龍門飛甲》我都覺得比《卧虎藏龍》好,大戈壁的漫天黃沙、灑脫放盪、快意恩仇才是武俠電影的精神意義!
3. 電影《2012》中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完成造諾亞方舟的重任
因為中國有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還有人口眾多!基建狂魔,別的國家也可以建,但我們能在短時間內造完成!而且地理位置好!
4. 中國電影有什麼特點
中國電影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
1、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環》、《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
2、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
3、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5. 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幻電影只有國外才有
因為綜合國力差,文化水平差,科學素養差,國民綜合素質比較低,沒有系統的這方面的培訓教育,這方面的文化產品需求也不是市場主流。
不說別的,國內連一個專業的電影特效工作室都沒有。電影或者電視劇里需要特技了,要麼找外國工作室,要麼找一些零散的個人來做。像國外的斯坦溫斯頓(泰坦尼克,終結者,阿凡達)、工業光魔(星戰,哈利波特,奪寶奇兵)、威塔(指環王,金剛,猩球崛起),工作室本身就有獨立製作電影的能力,並且可以根據電影需求不斷改進特技。國內呢?你看新西遊記里張紀中的訪談,他說特效方面咱們就是不斷的猜老外那些特效是怎麼做的,發揮中華人民聰明才智啥的。說白了就是山寨,完全沒有專業素養。
市場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舉個例子,國內如果有10個民工需要二人轉,1個白領需要科幻片,結果就是老闆們討論決定要做二人轉。為什麼現在的網路環境和流行音樂遠比十年前要差得多?因為主流消費群體換人了。從綜合國力上講這可能是個進步,但在這個唯利是圖的社會里你的需求不能讓商人的利潤最大化,他們就不會為你做東西。
當然一切也許會慢慢變好。我就打算過些年條件成熟以後去搞傳統影視特效(SFX)工作室。然後一邊研究特效一邊拍點獨立電影啥的。會有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這一行業上來。慢慢等吧。
6. 中國電影票房成全球第一,意味著什麼
消費市場巨大。我們人口眾多,消費潛力很多,隨著經濟的復甦,我們未來會更美好。
7. 1949年之前中國家庭倫理創作中最具銀幕史詩特質的電影作品是誰該作品被譽為是
1949年之前,中國家庭倫理創作當中最具有銀幕史詩特徵的電影作品是?上甘嶺。還有,《林海雪原》。
8. 中西電影在表現同主題的電影所採用的不同方式和其表達的相似或不同的含義
電影表現手法【電影景物描寫】劇作對人物生活環境中的風景和各種物象的描寫。它表現人物活動的時間狀態和空間特色,是創造典型環境的重要條件,是銀幕造型的一個重要方面。景物描寫,可用於轉換時空。通過描寫人物對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現和點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緒色彩,有助於形成影片的風格特色。景物描寫要從生活出發,符合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發展的規定情境,有特定時代的和濃郁的生活氣氛。【電影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表現對象的細微部分進行細膩描寫,是作品形象描繪的最小單位,但對其只有意義性要求而無統一的量的規定性。電影劇作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事件發展、典型環境、主題思想都是通過許多有機聯系的細節描寫來實現的。細節可以擔負一切劇作功能。電影中所有表現元素都可以通過精心構思成為細節,如聲音細節、人物細節、景物細節、物件細節、色彩細節等等。生活細節成為藝術細節,必須經過加工和提煉,成為有一定意義的細節。電影細節描寫要有獨創性、可視聽性和真實可信性。【電影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即用墨線勾描人物和各種景象特徵,突出其神韻,不著顏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簡潔的特徵表露喚起讀者聯想,得以豐富形象。這種手法借用於電影劇本創作,指電影劇本寫作不可能對對象做長篇的詳盡描繪,運用白描手法,可以簡潔鮮明地突出所表現形象的特徵。以形傳神。【電影象徵手法】電影編劇通過一定劇作形象的描寫,寄寓超越具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內涵的一種藝術手法。從影象構成角度看,那些屬於影片整體構思的或始終屬於劇情本身的藝術元素,除了他們的直接意義外,還寓意著更深廣的涵意(如概念、思想、感情、精神等),這就是電影的形象象徵。電影的影象象徵分為寫實性象徵和符號象徵兩大類。從電影綜合藝術元素的構成看,象徵手法所描寫的象徵形象有四種基本范疇:1.視覺性象徵形象。影片《大決戰》中毛澤東和周恩來邊推碾子邊商量戰事,是推動歷史車輪的象徵;影片《神鞭》中傻二的辮子,作為某種傳統文化精神的象徵被刻意突出;影片《紅衣少女》中,安然身著醒目的紅衣的造型,是人物開放向上精神的象徵。2.聽覺象徵形象。影片《夜行貨車》中詹亦宏向摩根索逼近時,以列車轟鳴聲,象徵民族正氣。3.視聽結合象徵形象。影片《鄉音》末尾獨輪車的視覺形象與火車轟鳴聲的聽覺形象交叉,象徵新舊生活的沖突和歷史趨勢的必然性。4.敘事性象徵形象。主要指情節和細節的象徵。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影片《老井》以全部情節敘述構成影片的整體象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存意志。《老井》中,先後三次出現婚後的旺泉倒尿盆的細節,象徵著他終於融入傳統。【電影怪誕手法】指在電影劇作中對所描繪的人、事、物、景,運用種種古怪離奇、悖於常規、異常變形、極度誇張等刻畫方式。怪誕手法給人以新奇、刺激的感受,能引起興趣和加深印象,但描寫怪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於通過怪誕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反映和揭露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和實質,表現或深化主題等。怪誕雖然不符合生活的表面現象,但符合藝術的真實。怪誕手法的運用有全劇整體性的,有僅在劇作局部使用的,也有與寫實手法相交叉使用的。【電影寫實手法】電影劇作中追求逼真地、如實地描繪客觀現實的方法。客觀現實世界是多維的、縱深的、動態的,包括歷史和現實的各種人物、社會環境、自然風貌等等。寫實手法要求對重大的歷史事件、各類人物和社會生活風貌的描繪不作人為雕砌,要求環境和細節表現逼真、精細描繪的態度。寫實手法有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區別。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反對自然主義對生活的機械照相,而要求藝術的典型化。【影片基調】基調原為音樂用語,指貫穿整部音樂作品的旋律變化或完整主題。影片基調是指影片的貫穿性意蘊與影片鮮明藝術傾向的融合。它反映導演的思想傾向、情感傾向、創作意圖和藝術追求。導演往往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表現內容、影片題材和所選擇的樣式,憑借自身的生活經驗、藝術感覺,以及對社會的思辨和洞察力,感受、捕捉和設計影片的基調。各創作部門以導演確定的整部影片的基調為依據決定各自的創作基調,如表演基調、造型基調、攝影基調、色彩基調等等。影片基調最終以豐富的景象造型元素與聲音造型元素為媒介表現出來,顯現於影片的主要風格特色和藝術特色之中。【銀幕效果】電影銀幕上的藝術形象作用於觀眾心理所引起的各種情感反應。銀幕形象是由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綜合構成,因此銀幕效果也稱為「視聽效果」。電影的畫面與聲音元素結合,相輔相成,以變化豐富的動作、聲音、色彩、情調、節奏、寓意性等刺激觀眾,產生豐富的銀幕效果。銀幕效果是一種特殊而復雜的視聽刺激效果。無論視覺效果、聽覺效果還是視聽結合效果,都可以有兩種基本情況:一是通過直觀的視聽造型刺激,產生直接性銀幕效果,包括引發觀眾的各種聯想;二是通過間接的視聽造型刺激,大量靠調動觀眾的想像力產生間接性銀幕效果。【銀幕造型】電影藝術的綜合表現面貌元素。與靜止的空間造型藝術不同,銀幕造型是時空結合的運動的造型,也是一種聲畫結合的造型。在這種聲畫結合、時空運動的綜合造型面貌中包含著豐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電影是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所有的創作成員都是銀幕造型的創作者。相對而言,每個部門只能對銀幕造型的某個方面起到作用,通過各部門創作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銀幕造型。這種集團創作歸根到底仍是以導演的總體構思為依據的,因此,導演對銀幕造型的質量負有主要責任。電影導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現在銀幕造型上。【節奏】是電影藝術至關重要的方面之一。電影節奏是電影藝術中所有要素的綜合構成並作用於觀眾生理心理所產生的效果。節奏在電影中既表現在時間的流程中,也表現在空間的運動形態上,以及時空綜合中。影片節奏不單純是藝術技巧的表現,而是根據劇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對影片總體把握、對電影手段綜合運用的結果,是節奏的局部構成與整體構成的辯證統一體。電影的節奏總體存在於劇作中、存在於導演的總體構思和分鏡頭本中,滲透在表演、造型、聲音、攝影、美工、剪輯等藝術創造中,形成情節節奏、造型節奏等節奏方面。而導演作為影片總設計師和指揮者,對影片節奏面貌的體現和創造影片的節奏風格起著決定作用。節奏在根本上是藝術情感的顯現。節奏的物理形態是運動,其心理根源是藝術家通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在作品中傳遞出一定強度的情緒情感的脈律,並引發觀眾情緒情感上的震盪或共鳴。人們常將速度作為節奏的唯一表達形式,以快、慢來衡量節奏,但速度並不等於節奏。速度節奏只是節奏的一種。節奏的衡量,也不單是鏡頭的長短,還有音響、線條、色彩、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有規律的運動變化(高、低、強、弱、緊張、鬆弛、疏緩等等方面),以及它們引起欣賞者的生理感受狀況。節奏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心理和生理的統一。電影表現內涵的無限豐富性、電影表現手段的無限可能性和觀眾接受心理的復雜性,決定影片節奏形式和節奏變化的無窮多樣性【內部節奏】緣於情節發展的內在矛盾沖突、人物的情感波瀾等內容要素而形成的節奏。在電影中,內部節奏顯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與場面調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員的表演、演員飾演的角色情感的內在張力。【外部節奏】由畫面上一切主體的運動,各種長度鏡頭組接和鏡頭的各種轉換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種畫面形式的變換而產生的節奏。外部節奏表現有時和內部節奏相一致,有時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現。服從於統一的藝術構思。【庫里肖夫效應】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里肖夫為了弄清蒙太奇的並列作用,做了一項有名的鏡頭剪接實驗。他給俄國名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特寫鏡頭,分別接在一盆湯、一個作游戲的孩子和一具老婦人的屍體鏡頭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發現觀眾看到了演員的「表演」,即:看到湯時表現出飢餓感,看到孩子時表現出喜悅,看到老婦人屍體時表現出悲傷。而實際上這都是由於鏡頭的組接使觀眾產生了聯想。從這個試驗中,庫里肖夫得出結論:造成電影情緒反應的,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之間的並列,是鏡頭組接和剪輯的作用。這就是所謂庫里肖夫效應。【主觀鏡頭】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即為主觀鏡頭攝制。這種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視線的鏡頭,叫做主觀鏡頭(狹義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還包括明顯表示出導演主觀評論觀點和主觀情感與情緒的鏡頭(廣義的具有強烈主觀表現色彩的鏡頭)。沒有純粹的客觀鏡頭,也不會有純粹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總是在客觀鏡頭表現中產生的。例如這樣一種典型的希區柯克式的主觀鏡頭表現:人物頭部受傷,鮮血流下,逐漸遮蓋了視線,鮮血覆蓋了畫面,是主觀表現,但它不能離開人物受傷這個客觀過程。主觀鏡頭表現比客觀鏡頭表現更為復雜,有著變化多樣的運用模式。如反應式主觀鏡頭、想像式主觀鏡頭、多視角式主觀鏡頭、多層次式主觀鏡頭、近似式主觀鏡頭等。【客觀鏡頭】一般指攝影機採用大多數人在拍攝現場所共有的視點拍攝的鏡頭。這種鏡頭在銀幕直觀效果上可使觀眾產生共同臨場感,達到客觀表現的目的。客觀鏡頭客觀性包括兩個含義層:首先是指反映對象自身的客觀實在性,即藝術所再現的生活內容的真實性。這通常是導演在運用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時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現的許多事件、環境、人物等生活畫面,都要求對生活真實性的再現,也就是藝術所反映生活的能見性;二是指對對象的客觀描述性。這種客觀描述性無論在現實生活片還是在童話片、神話片、荒誕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遊記》中種種事件過程的表現,都是客觀鏡頭的用武之地。客觀鏡頭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觀眾觀賞無論哪一層含義的畫面表現,都具有規定情境的客觀實在性,使影片達到敘述和描寫的目的。最終,它們都免不了滲透著編、導、攝的思想情感。【空鏡頭】即沒有人物出現的景物鏡頭。是導演闡述思想內容、敘述故事情節、抒發情感意境、轉換銀幕時空、調節節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觀空鏡頭和客觀空鏡頭兩大類。主觀空鏡頭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覺,客觀空鏡頭是客觀表現的環境景物以及過場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現的真實實在性。【時空轉換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現一定時間、空間鏡頭或段落的變換,以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的手段。常見的時空轉換技巧有:利用漸隱、漸顯、化、劃等傳統光學技法,在兩個鏡頭或段落之間插入能夠表現時間、季節、地點變換的景物鏡頭;利用字幕和繪畫說明時間、地點的變換;無技巧剪輯,即完全利用畫面內容本身的直接轉換、而不用附加的光學技巧來表明時空的轉換、劃分時空段落。【漸顯、漸隱】亦稱「淡入、淡出」、「漸明、漸暗」。傳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間隔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場景的畫面逐漸暗談直至完全消失(漸隱),後一場景的畫面逐漸顯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漸顯)。這種手法表現某一個情節(段落)的終了和另一個情節(段落)的開端,留有一定間隔,使觀眾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暫的間歇,從容領會進展中的劇情。並可表現一定的情緒和節奏。【切】「切換」,即「切出、切入」的簡稱。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漸已成為電影最基本的鏡頭轉換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化、劃、淡化之類作為過渡,而是直接由一個鏡頭轉換成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成另一場戲為保證鏡頭切換流暢,符合藝術邏輯性並適應一般觀賞心理,在剪輯創作中,必須把握影片節奏和准確地掌握鏡頭恰切的剪接點。【化】亦稱「化出、化入」、「溶出、溶入」。傳統剪輯技巧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轉換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畫面漸漸隱去(化入、溶出)之前,後一畫面即開始漸漸顯露(化出、溶入),兩個畫面同時重疊隱現,直到後一畫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時空過渡作用;可簡捷地表現大幅度時空轉換;常常用來表現人物的想像、夢幻、回憶等,直接傳遞情緒;在時空距離較近情況下,連續使用「化」過渡鏡頭,可產生抒情、緩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話片中用來達到「變形」的特殊觀賞效果等等。【疊印】電影語言中特有的一種形式。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時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畫面重疊起來,復印在一條膠片上,即疊印。同時,疊印的各個畫面的內容之間必須保持內在聯系,以形成疊印畫面的各種意義。有的影片片頭字幕或唱詞字幕也採用疊印方法與畫面合成。【劃】亦稱「劃出、劃入」、「劃過、劃變」。傳統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為實現畫面銜接所採用的一種技巧。表現形式是後一鏡頭從前一鏡頭畫面上做左右劃、右左劃、上下劃、斜向劃、棱形劃等。當代電影中,這種手法比較少用,但為了加強某種視覺效果或製造其他各種藝術效果,這種手法有時仍然使用,並且注意具有新穎性。【跳切】「切」的一種。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它打破常規狀態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某些必要內容,省略時空過程。跳切既以情節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為依據,也以觀眾欣賞心理的能動性和連貫性為依據,排斥缺乏邏輯性的隨意組接。【閃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場景結構中插入另一場景或片斷。閃回可以是電影的一種片斷敘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結構形態,即閃回結構影片。從內容上看,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閃回前面鏡頭中某個人物的思維或回憶。它可以是情緒性的,也可以是敘事性的;可以是較長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間意識表現,目的是使觀眾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維、情緒和了解事情原委。【工作樣片】每個攝制工作日都要將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條正片,即為工作樣片。供攝制組創作人員和廠負責人審查用。在工作樣片尚未經審查通過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攝現場的各項設置不得拆除。在後期製作中,工作樣片供導演和剪輯修剪、組接鏡頭用,也供配音、混合錄音用,還供最終審查影片用,最後作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據。工作樣片屬珍貴資料,要求精心保管。【雙片】即「完成雙片」、「混錄雙片」。由經剪輯完成的工作樣片和混合錄音後的磁性聲帶片兩部分組成。雙片的用途是為聽取審查意見後便於修改。與正式拷貝不同,它必須通過聲畫同步放映機放映才能達到聲畫合成的效果。審查通過和修改後,經過畫面套底,將混錄磁帶轉成光學聲帶,就可印製正式拷貝。
9. 《英雄》一片如何體現新世紀中國電影的景觀化特徵
水墨山水不正是中國特色的景觀么,此片的風格從始至終都在貫穿此類的景觀,可以是景觀化特徵如此明顯了吧。歷史背景也是渲染的方式之一,雅俗共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