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日報
擴展閱讀
秋霞電影手機版播放1 2024-10-30 20:43:07
王晶評論香港電影 2024-10-30 20:33:00

中國電影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7-20 13:23:02

Ⅰ 第一部中國電影誕生於哪一年

1905年《定軍山》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Ⅱ 中國華語電影幾個重要的獎項

金爵獎 金雞獎 金馬獎 金像獎 金鹿獎 華表獎 百花獎
四大中國電影節 上影節 長影節 金雞電影節 百花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停辦百花獎代替)
3大地域獎 華表 金馬 金像獎

金爵獎(9大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金雞獎(代表內地的重要電影獎項,以實力獲獎)
華表獎(代表中國最高榮譽的政府獎)
金像獎(代表香港的電影獎項 有著中國奧斯卡的美譽之稱)
金馬獎(代表台灣的電影重要獎項)
金鹿獎(中國政府獎項)
百花獎(以群眾投票為准)

Ⅲ 目前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是什麼

截止至2021年4月,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是《戰狼2》。

《戰狼2》是2017年中國現代軍事題材動作電影,2015年電影《戰狼》的續集。該片由吳京執導,黃偉亮任動作導演,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等主演。該片是吳京繼《狼牙》、《戰狼》之後自導自演的第三部作品。

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延續了《戰狼》的故事線索,但故事背景從中國邊境轉移到了海外,講述了尋找失蹤未婚妻的退役軍人冷鋒被捲入非洲某國的動亂,本可以安全撤離的他孤身返回淪陷區帶領同胞和難民進行生死逃亡,並與援非醫生Rachel一道護送與治療疫情有極大關系的小女孩Pasha的故事。

該片取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解放日報》一篇評論認為該片是中國大陸主旋律電影類型化的成功作品之一。2017年8月8日凌晨,《戰狼2》以33.99億元票房打破由導演周星馳拍攝的《美人魚》所保持的33.92億元人民幣中國大陸票房紀錄。

《戰狼2》於2017年10月30日下映,總共上映天數為95天,中國大陸票房總計56.81億人民幣,是中國大陸上映的首部總票房突破50億的電影,目前保持中國影史票房總冠軍的紀錄。是全球第一個非好萊塢製作且進入全球總票房前100行列的電影,最高時位列世界影史票房總排行榜第54名。

(3)中國電影日報擴展閱讀:

劇情梗概

冷鋒(吳京飾)送戰友俞飛(戰狼中隊的分隊長,前集犧牲)的骨灰回老家,俞家卻正遭不法奸商強拆,由於拆遷隊頭目揚言要在冷鋒他們走後報復俞飛家人,冷鋒將其踢成重傷。冷鋒因傷人被開除軍籍並被判監禁,期間未婚妻龍小雲(余男飾,前集女主角)向其求婚,卻在前往邊境執行任務時失蹤。

冷鋒帶著龍小雲失蹤現場留下的一枚特別的子彈,在非洲輾轉三年尋找其下落,被捲入某不具名的非洲國家的動亂。冷鋒與其干兒子、當地小男孩Tun,一起逃進華人奸商錢必達(於謙飾)經營的超市,帶眾人逃往中國大使館。路上被反政府武裝「紅巾軍」攔住,幸好被中國大使趕到救走。

撤離到中國海軍艦船上後,錢必達告訴冷鋒曾在反政府武裝那裡見過冷鋒帶著的子彈。Tun要返回當地的一個中資工廠找自己的母親,樊大使要求艦上的部隊前去工廠解救被困中國員工,並去救出對控制所在國拉曼拉病毒有重要作用的陳博士。

由於軍隊不能擅自進入他國領土,本可以安全撤離的冷鋒決定隻身赴險前去營救陳博士以及中國員工。

冷鋒到達醫院時陳博士已被反政府武裝誤殺,冷鋒與另一個援非醫生Rachel(盧靖姍飾)帶著身上有病毒抗體的小女孩Pasha(黛安娜·希拉飾)逃離醫院前往工廠。希望得到陳博士以控制國家局勢的紅巾軍指揮官奧圖將軍被僱傭軍首領「老爹」(弗蘭克·格里羅飾)殺死,小女孩Pasha成為老爹他們的目標。

中資工廠是希望擺脫富二代身份且喜愛軍事武裝的卓亦凡(張翰飾)開設的,廠里有一些武器,並有由退役老兵何建國(吳剛飾)帶領的保安隊。

冷鋒、何建國和卓亦凡他們一道擊退了反政府武裝對工廠的第一次攻擊,而冷鋒被發現感染了拉曼拉病毒,Rachel帶著冷鋒和Pasha主動離開了工廠,Rachel用陳博士研發的葯物治癒了冷鋒。

冷鋒他們返回被僱傭軍和反政府武裝佔領的工廠,殺死老爹,解救了工廠里的兩國員工,並帶領他們穿越交戰區返回中國軍艦所在港口。

在最後一幕,冷鋒收到舊上司的來電,說龍小雲仍然在生。

Ⅳ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評論: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

如今已成為不少網路「新世代」的觀影習慣。在開放的平台上與友鄰交流感受、分享觀點,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觀影體驗,也解決了關於電影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無數人有彈有贊,給一星也給五星,就形成了電影評價的「大數據」。偏激的、賭氣的、找茬的人,肯定都會有,但樣本量足夠大,也能照見整體性的觀感、多數人的態度了。
也應該看到,開放的輿論場中,對電影的評價,確實有失序現象存在。在打分平台上,刷好評、刷惡評者,都有之;在自媒體中,也不乏博取眼球的惡意差評,甚至有「人身攻擊」。有開放的市場和開放的輿論,就必然有各種意外情況帶來的壓力。對於這樣的情況,需要合理引導、妥善解決。「洗澡水臟了,不能把盆里的孩子也倒掉」,這應該是共識。不過,話說回來,電影作品真的會被「一星」毀掉嗎?電影生態真會被「差評」影響嗎?卻也是未必。
有人說,看電影就像吃飯一樣,好不好吃一嘗便知,不能別人說不好吃,你反而質疑別人的口味。說到底,一部電影的品質,也不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更不是「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試想,類似《大聖歸來》《湄公河行動》這樣的電影,如果不是拿高完成度的作品說話,怎麼可能聚起這么多「自來水」,依靠市場和口碑完成逆襲?而換個角度看,多少靠「小鮮肉」、靠「五毛錢特效」、靠「炒作緋聞」博眼球的電影,即便買了一萬個「五星好評」,最終也不過是淪為笑柄。與其跟網友較勁,真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態度,或者水平。

Ⅳ 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作文1000字

對中國近代歷史的感悟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類似的話,只能靠記憶拼湊起來,大躍進運動的發生與其說與趕超思想有關,還不如說與反「反冒進」思想有關。這句話引起了我的不解。
1957年4月,毛澤東在聽取葉飛的工作匯報時說反冒進的人強調穩妥。我們這樣大的國家,老是穩慢就會出大禍。對反冒進的人,辦法就是到了一定的時候,提出新的口號,使他們無法穩。「冒進」是他們反對「躍進」的口號,我們要用「躍進」「代替」「冒進」,使他們不好反對。這就很可以說明,大躍進名詞的由來也直接與反「反冒進」有關。
其實,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澤東就有了大躍進思想的萌芽。在這一年7月和10月舉行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和中共七屆六中會議上,毛澤東對鄧子恢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的所謂「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進行了嚴厲批判,人為地掀起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在社會主義改造即將完成的情況下,毛澤東又進一步認為,中國工業化的規模和速度,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項事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都應當適當地擴大和加快,在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也應當批判和克服「右傾保守思想」。在有關八大的准備工作中,毛澤東提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要講反對右傾思想,反對保守主義」。指出現在的問題是右傾保守思想在許多方面作怪,使許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適應客觀情況的發展。因此農業和農業以外的各項工作都必須迅速發展,以適應社會主義革命高潮的新形勢。從1955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建設,出現了一股層層抬高數量指標和忽視綜合平衡的冒進勢頭。1956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斗》,明確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在批判「右傾保守」,「提前實現工業化」的口號激勵下,國務院各部紛紛修改長期計劃指標,把15年遠景設想和《農業四十條》中規定12年或8年的任務,提前在5年甚至3年內完成。基本建設項目也隨之紛紛上馬,「各方面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出現了急躁冒進錯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次冒進是「大躍進」運動的前奏。
這樣急躁的心態不就是需要時間降降溫?需要時間平淡一下?
此外,除了對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感想外,也讓我初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必然性。
以下我將就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談談我的認識。
首先,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中國要獨立和自強就必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選擇的符合國情的唯一正確道路,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確道路。
鴉片戰爭,打破了長期封閉的中國社會,使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龔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書,則能以良史之憂憂天下」。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這讓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內部團結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實現復興的基本前提。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
共產黨最初登上歷史舞台時就是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利益的代表。鴉片戰爭,打破了長期封閉的中國社會,但是,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迫,中國沒有走上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而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就決定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反動統治的任務,就不能不經過一個長期的艱苦奮斗過程。
從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人民進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其中包括太平天國革命、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維新等,這些斗爭不同程度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但最終都失敗了。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但辛亥革命沒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進行到底,最終以同舊勢力妥協而告終。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給人們以重要的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要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必須有新的階級領導和新的思想指導。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迅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來考察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的傳播和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兩者走向結合的初步實踐,表明建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已經具備,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他與以往任何政黨不同,一開始便旗幟鮮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代表。他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並且把被外國列強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

Ⅵ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中國電影能實現「星際穿越」嗎

科幻電影只是一個橋梁,對文明與人性的深沉反思,才是它想要抵達的彼岸
科幻電影,就像通體發光的天外來客,在銀幕上一揮衣袖,便灑向人間珠玉無數。從《變形金剛4》到《超體》,從《X戰警》到《星際穿越》,火箭與機器人齊飛,魔法共能量場一色,瑰麗的想像散發出奇光異彩,令人悠然神往。
與此同時,一種若隱若現的遺憾也在心底升起。為何少了國產科幻片的影子?「寫科幻小說寫得好,一個人就可以成功,但科幻電影一個人是成功不了的」,科幻作家劉慈欣的話耐人尋味。
毋庸諱言,優秀科幻電影的彼有我無,首先折射的是差距。國產電影或許並不差錢,也不缺特技,但科幻電影涉及編劇、概念設計和美術設計等各個方面,「缺乏的是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和協調這個體系的高水平創意人才」。然而,如果從文化比較的視野來看,科幻電影搖曳的火光,照見的正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承和電影傳統。
科幻電影產生的背景,是科技的大發展、工業的大繁榮,顯然,引領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擁有更多優勢。有人說,繪畫、文學、戲劇、建築等藝術門類與中國古典文化相攜而行,唯有工業社會的藝術形式——電影,可能離中國傳統文化最遠。從這個角度看,科幻電影的差距,其實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承在電影上的反映。是差距,更是「多元」。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1982年,《中國電影回顧展》現身義大利都靈和法國巴黎,中國電影作為一個陌生的審美對象,「人們對它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如今,電影的視聽效果從2D走向3D,文化的交流交鋒交融也呈現立體態勢。奪得多個奧斯卡獎的《黑客帝國》請了香港的武打設計,美國導演也拍出了獨具中國韻味的《功夫熊貓》。而伴隨著《三體》投入拍攝,中國電影也大步向科幻領域勇敢邁進。就像一句名言說的那樣,「在太空時代,最重要的空間是存在於耳朵與耳朵之間」,交流互鑒、取長補短,這不正是多元文化時代應該持有的態度嗎?
通過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來反思當下文明,這無疑是從更大意義上認識科幻電影,與科技有關,又與科技無關。《星際穿越》中,只有愛與重力,能夠穿越時空;《超體》沉重地叩問,生命的意義在於延續,而存在就是時間;《雪國列車》用封閉空間作為隱喻,討論秩序與自由的關系。可以說,科幻只是一個橋梁,對文明與人性的深沉反思,才是它要抵達的彼岸。
中國科幻電影也由此可以找到拔地而起的優勢。「中國正在走向一個全新的地位,在世界上逐漸走向前沿。」而國外的電影人更是直言不諱:「中國既然擁有原創的故事和觀點,應該抓住機會,做你自己!」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扮靚了人類的文明星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做你自己」的最優渥土壤。事實上,講好中國文明重構的故事,將是中國電影的最大機遇所在。
電影《星際穿越》的預告片中有詩如此:「一直以來/我們通過戰勝不可能來定義自我……/我們得算上這些時刻/這些時刻我們敢於瞄準更高的目標/來打破屏障/以觸碰星辰」。中國的科幻電影及其背後的中國文化,終會在自己的道路上,打破屏障,觸碰星辰。

Ⅶ 中國電影現狀的發展不足

第一,影片主題過於直露。不少中式大片往往把表達主旨或主題過於直露地剝露出來,損害了電影美學的完整性,令觀眾失望。
第二,影片通俗故事後面往往缺乏美學傳統蘊藉的支撐。中國電影美學的一種傳統在於,在通俗故事描繪中投寄深厚的興味蘊藉,讓觀眾在觀賞的愉悅中品味人生至理至情。然而現階段的國產電影的「俗艷」下面缺乏足夠的興味蘊藉。致使觀眾難以投入足夠的理解力和共鳴感。
第三,對海外受眾心理和外國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興趣不高。不少影片傳達的核心價值理念主要囿於國內需要,而在國際普遍性方面存在欠缺,所以難以進一步向國外推廣。
第四,不少電影劇本缺乏質量,導致影片缺乏深厚的蘊藉。
第五,推廣模式尚不成熟,推廣的專業化水平產低。
其實,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對頭,國產影片創作水平的進步及其文化軟實力提升,應大有希望。為此,我們嘗試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第一,強化影片主題的美學化處理,加強中國電影美學傳統的傳承和開發。
第二,加強電影製作技術與文化品位的探索。組織電影製作技術班子,集中研究3D技術等高科技在電影中的綜合運用。
第三, 調集我國電影劇本創作的最強陣容予以攻關, 吸納優秀作家參加劇本創作,為我國電影產業持續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劇本。全力改善電影劇本創作這一目前我國電影發展的「短板」,這是是我國電影軟實力迅速提升的關鍵。
第四,加大中國電影對外推廣和傳播的政府扶植力度。
第五,積極吸收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了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將「文化折扣」變為文化優勢。學習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從而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六,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國電影的外推模式,努力提高推廣操作的專業化水平,積極探索合理的營銷策略和發行渠道。
第七,加強國際電影合拍協作。
第八,大力辦好國內和國際電影節。

Ⅷ 中國電影報道點贊王源在人民日報撰文,你覺得他的撰文怎麼樣

王源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男明星,從小喜歡到大,而且他也只比我大一兩歲,對他有著一種特別的敬佩和喜歡!

今天我們處於21世紀,過著幸福而美滿的生活,可是我們並不知道前人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前人的生活有多麼艱苦,是前人付出了鮮血和生命,才有了今天我們的好生活!

王源在《人民日報》的撰文非常生動,形象的表達了當代年輕人的愛國熱血,我們是中國的新青年,對祖國的未來建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對於背叛祖國,有損祖國利益的行為表示到嚴厲憤怒和急於懲罰!

新中國,新青年,我愛國!

國家是我們所有人的國家,有了國才有家,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Ⅸ 1983是中國電影三十周年嗎

1983年是中國電影78周年。
1905年《定軍山》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Ⅹ 民國日報的電影增刊

1927年10月10日,《民國日報》發刊《電影增刊》,刊登了10來篇文章,對中國電影之日趨衰敗進行回顧和檢討。刊登的文章有鄭正秋的《帝國主義鐵蹄下的中國電影界》,控訴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愛國電影的迫害;鳳昔醉的《中國電影界之自殺政府》,批評中國電影界的短視之徒,惑於近利,粗製濫造,不圖出品之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