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票房如何分成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2. 現在中國電影的票房到底怎麼分成 中國大製作電影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1994年,為改變電影市場的蕭條局面,時任中影公司總經理的吳孟辰向電影局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以發行的收入扶持老、少、邊、窮地區電影事業。1994年底,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這個建議,提出每年可以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於是有人將這10部影片稱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稱也因此而流傳開來。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為了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進口大片的製片方還承擔了宣傳的費用。盡管這樣的分賬比例似乎對製片方較為不利,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國外尤其是美國製片方依舊從中國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雖然進口影片的數量有限,但在進口速度上絕不落後。據介紹,無論哪一國家生產的最新影片,我們的購片人員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選定後立刻以快件送回國內。據說,中影公司負責海外選片的6個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後從中精選100多部送審,最後確定進口10部分帳大片。
由於進口大片的巨額利潤,國內一直有打破大片壟斷的呼聲。對此,國家電影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影獨家擁有進口外國影片的權利,這是國家賦予的,是體現國家利益的,這方面不會有松動的餘地。
中國大片成本:
一,大製作。處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謂「國產大片」,投資億元以上。如《神話》《七劍》《情癲大聖》《夜宴》均投資超過一億,而《無極》、《滿城盡待黃金甲》更是號稱投資3億以上。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廷•懷亞特提出的好萊塢的「高概念」電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導演,大投入,大製作。這一陣營的影片數量雖少,但國產片的票房中卻可接近一半的份額。而它們也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的主力。
二,中製作。中等製作的影片投資大約在1000萬~5000萬之間,每年在這個區間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製作。小製作還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製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萬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標為100~1000萬,數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層次的影片製作成本則在150萬~300萬左右,占電影總量的85%左右。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進入了院線放映,票房產出微薄,有的影片進入院線短暫排檔完全是為了獲得較高的音像版權銷售價格,還有的影片則是小規模,分區域上映。而相當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場是電視播映和音像產品。少數獲獎的藝術片通過出售海外部分地區版權,能夠獲得一定補償。其中相當部分影片則根本沒有進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種形勢之下,探討低成本電影對於了解和改善中國電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沒有理由忽視占總產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電影,以及背後的那些創作者。
3. 電影的級別是怎麼分的
電影的級別 ·G級: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另補充幾種特殊的分級:
· NR OR 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 M,X OR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的。
可見,電影的分級制度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時候,在商業利益面前,電影分級制度無能為力。很多片商不顧電影分級制度,一昧向青少年觀眾推銷暴力、色情電影。而且有時候,色情與非色情,色情與情色,它的界定有時候也有一定的難度。
「藝術無禁忌」,但是藝術的界限又在哪裡?引起爭議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藝術水平很高的影片,講述一個很有芭蕾舞天賦的11歲男孩的故事。但MPAA給它的評級是R級,而不是PC-13級。可見到敏感的R級和PG-13級的時候,片子本身的藝術性也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在這個肉慾橫流的社會,有認真的為藝術而做的電影和導演,但很多也是純粹是為了金錢的驅動。
電影分級制度並不能說是100%的精確,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個可以有些秩序的標准和參考。
4. 中國電影是怎樣分級的
廣電總局正在調研論證電影分級或分類可行性!!
中國實行電影分級或分類,不會照搬國外的分級模式,必須結合中國國情 將以中國少年兒童的生理年齡段為類別,以是否涉及兇殺、暴力、恐怖、性愛等有損未成年人健康的內容為標准,以規范市場的准入為重點,對各類影片(含進口片)分類管理 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15日與公眾在線對話時說,為了把電影由原來的「老少皆宜」改變為「滿足不同層次觀眾文化生活的需求」,廣電總局已著手調研論證電影分級或者分類的可行性。 童剛說,中國實行電影分級或分類,不會照搬國外的分級模式,必須結合中國國情,依據中國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他說,將以中國少年兒童的生理年齡段為類別,以是否涉及兇殺、暴力、恐怖、性愛等有損未成年人健康的內容為標准,以規范市場的准入為重點,對各類影片(含進口片)分類管理。 在中國尚未實行電影分級的情況下,目前的電影審查對暴力、情色等是從嚴的,其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但有些影片考慮到故事的相對完整性和藝術性,難免留有不宜未成年人接受的情節。(完) 中國電影將在3年內形成多層次票價體系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邱紅傑)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15日在官方網站與公眾在線交流時說,最多3年,中國電影市場就會有更大的發展,市場上多層次、適合不同觀眾收入水平的票價體系將會形成。童剛說,電影票價居高不下、廣大觀眾望而卻步,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上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他說,產生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資源還處於短缺階段,比如沒有足夠多的電影院。 目前,中國加入院線的能夠產生票房的影院不到1200家,現代化的多廳電影院數量更少。 童剛認為,電影票價下調,不能簡單地用行政命令達到目的,而需要制定更科學的產業政策,允許更多的國有、民營企業和境外資金進入電影放映業,修建更多的電影院,從而構築電影產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