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時光 香港 電影 講的是一個少年和少女之間的事 少女要出國 少年點了歌給她 少年會彈吉他
《歲月神偷》
60年代的香港,風雲變幻。一家人艱難度日,也算其樂融融。
鞋匠羅一家四口,在街尾以做鞋為生。羅先生(任達華飾)做得一手好鞋,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僅能養家糊口;羅太太(吳君如飾)為人辛辣直率,人稱「俠盜羅嫂」;大兒子羅進一(李治廷飾)16歲,品學兼優,是運動會的冠軍,全家人的希望,也是永利街的驕傲;小兒子羅進二(鍾紹圖飾)8歲,在父母溺愛之下,天性頑劣,出了名的頑皮整蠱。忍受港英政府的壓制,更要面對不時登陸的台風暴雨,老字型大小的永利街就處在這樣一個風暴的旋渦中心。
然而大兒子與富家小姐芳菲 (蔡穎恩飾)之間一段純美的初戀、一場掃盪整個香港的颶風暴雨、更有一場潛伏已久的噩夢,讓這個普通家庭的平安幸福在一夜之間陡生變故、支離破碎……面對歲月這個最大的「神偷」,頑強不屈的人該如何去抵抗?
㈡ 找一部香港電影 關於時光倒流回到過去 好像有梁家輝 是一部老片了 不是那種科學幻想類的 沒有什麼科學儀器
新難兄難弟
劇情簡介
退休老漢楚帆因思想傳統,做人處事講義氣講原則,與急功近利講求實際的兒子原在意識型態上背道而馳,父子感情十分冷淡。其妻羅娜亦認同兒子的思想心態而與帆在生活方式上分歧甚大。原近日經常受小時後為中秋節看舞龍趁熱鬧而迷途上怪人怪事的事件回憶所困擾,不明所以。正值中秋節又再臨,帆因義釋一劫匪而弄至自己受傷昏迷,有生命危險;超在茫然失措下又再迷途,竟超越時空遇上青年時的父親在舊樓宇共住的鄰居,同時發現母親原來是富家小姐,與帆在娜的父親阻力下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盪氣回腸的戀情……
㈢ 一部香港電影:一群即將畢業的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名叫雕刻時光的劇組,請問這部影片的名字
青春夢工廠
劇情介紹:
電影學院的阿樂即將畢業,但他一直暗戀校花Jessica,總希望能夠借故認識她,於是在製作導演班畢業作品時,主動邀請Jessica來當女主角,Jessica希望成為明星,自然馬上答應。在拍戲過程中,阿樂擔任導演兼男主角,實現了和校花頻頻接觸的願望,這件事傳遍了整個電影學院,有一部分大學生突發奇想,認為只要擴大規模,不但可以和喜歡的明星接觸,還可以將它變成一筆生意,於是他們以「香港青年創業貸款計劃」名義取得貸款,聘請明星與他們一起演出電影……一群自立創業的年青大學生,誤打誤撞成為創業奇才……
㈣ 為什麼80-90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
那時候的香港電影人很敬業,而且明星雲集,各類影片百花齊放。但是當時香港影業就有一個隱患,那就是拍片一窩蜂的形式,什麼類型的電影拍火了,大家都去排,導致這類電影最後完全被拍爛了,而觀眾也審美疲勞了,所以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的拍下去,短短10年的時間,讓香港電影的所有類型片都逐漸沒落了,而且後期的演員素質不高,影星後繼無人,全靠一些老電影人在撐場面,可是畢竟他們都老了,也後繼無力了。再加上日韓泰電影的崛起,所以香港電影就逐漸沒落了。至於歌星,這么多年,香港出過多少紅遍東南亞的歌星?很少很少,因為現在的造星機制越來越脫離正規的渠道,那時候的歌星都是通過努力敬業及實力出位的,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全力包裝和力挺,歌手本身的拚命發展造就了那個時代的紅火,實力唱將和偶像明星多如毛,詞曲作者也都是非常有實力的歌壇大腕,可是還是一句話,後繼無人,現今的所謂歌星有幾個實力派的,哪怕是稍微有些偶像條件的也大多是出點名就開始耍大牌了,根本沒有那時候歌手的辛勤與努力,而隨著那些詞曲作者的老去和逝去,再也沒有人能寫出讓人感覺特別棒的好歌了。
㈤ 90年代的香港電影一部要拍多長時間啊!
80年代至90年代是港片的黃金時代,也是大師倍出的年代,香港電影製作的周期非常快,平均3個月、5個月製作出一部片子,而且當時當紅明星平均同期要拍攝2部左右電影,這就是早年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我沒有檔期」,不當紅的才去拍電視劇。
㈥ 香港有一部電影上面有時光倒流是叫什麼名字啊
賭聖之上海灘賭聖 周星馳主演
㈦ 求港台一部電影時間應該在2005年以前的電影
電影《知/法/犯/法》是由麥子善執導,曾志偉、吳彥祖、關秀媚領銜主演的香港電影 。
㈧ 香港人說香港沒回歸之前的電影是香港電影 不是中國電影 不要扯中國 說是中國電影是在偷盜香港的時光
是啊 很多港星都很自覺的跑來大陸撈金 一到節假日去看看電影 就會看見一屏的港星
㈨ 求一部香港老片名字,講時光倒流的,有點穿越
新難兄難弟?
梁朝偉、梁家輝主演
㈩ 港片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
1955年,作為右派機構的「港九電影戲劇界自由總會」成立後,中聯電影公司開始在政治上遭受更多的壓力。該總會將香港電影界劃分為了「左」與「右」兩個派別,中聯屬於「左」派,這種情況使得中聯影業在利益廣闊的東南亞和西方「唐人街」市場遭受了滅頂之災,隨即它在香港影壇則苦苦掙扎到了1967年,終於無法再禁受重大的經濟壓力而宣告解體。 可以說五十年代的香港影壇,正是文藝電影當道的黃金年代,雖然時不時會有一些神鬼志怪類的「武俠」片面市,但是往往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掀不起什麼波瀾。此時間,以粵語片老將吳楚帆與新星紅線女、白燕、容小意等人掛帥的文藝陣營威風八面,幾乎將香港影迷們的所有視線全部聚焦在他(她)們身上。這其中的例外似乎也只有當年的功夫之王關德興一人了,以他所牽頭的一系列<黃飛鴻>模式的「民初」功夫戲,顯然也在香港影壇站穩了腳跟,正是他所引領起的功夫電影潮流,才得以令當年一干鐵骨錚錚的武夫們發跡,從當時的文藝浪潮里分割出一塊較為微薄的票房肥肉。 關德興(1906——1996)本身則「出行」於戲曲舞台,從小扎在戲班裡唱練坐打,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藝名叫「新靚就」。1933年,他開始轉行拍攝粵語電影,當1936年廣州出版的《優游》娛樂雜志,以他的肖像做封面時,他依然是作為粵劇明星而聞名於世的。而自從他在電影中與「黃飛鴻」這個傳奇人物結緣之後,他的名字幾乎就已經成為了「黃飛鴻」的代名詞,自此在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當中,關德興在電影電視上飾演「黃飛鴻」的角色就已經達到了90次。在關德興所飾演的「黃飛鴻」系列武俠電影中,應該當數1956年的系列電影最為出色一些。在1956年5月上映的<黃飛鴻鐵雞斗蜈蚣>中,關德興不僅展現了自己精湛的「舞獅」技藝,而且還耍出了較為罕見的「蜈蚣舞」。真是讓當時的影迷們大開了一回眼界。而在隨後公映的<黃飛鴻七獅斗金龍>之中,關師傅則繼續展現自己的南派獅王的無窮魅力。一直到同年間推出的<黃飛鴻擂台比武>推出後,人們才得以從「南獅」之中抽出眼界,領略到了關師傅在擂台上展現硬橋硬馬式拳腳功夫的精彩。 雖然粵語長片霸佔了絕大多數院線的放映檔期,但是國語電影在香港的空前發展,顯然也已經為當時如日中天的粵語片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威脅。五十年代初期,由於內地的大批移民湧入了香港,香港本地文化開始與內地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融合與交流。隨即由內地文化界與工商界所發起的復興「國粹」運動,開始把香港大部分影迷的視線向國語電影上引導。就在這樣的前提與背景下,國語片在香港開始逐漸被奉行為主流的片種之一,在一些知名的內地影業公司相繼都在香港整合開埠之後,一副由國語電影大發展為行進主題的大帷幕,既被緩緩拉開了。 1955年,原本香港電影界的巨頭「永華電影公司」開始陷入了財務危機,因而隨即沒落了下來,星馬「國泰機構」的娛樂業大亨陸運濤開始出手,他決定全盤接收「永華」原有的電影廠房以及所有的電影器材,決心大舉入主國語電影市場的爭奪,拍攝國語片。1956年,「國際電影懋業公司」在香港成立,他們以香港文藝電影皇後林黛所出演的<金蓮花>做為創業作品,在當時的香港電影界掀起了新一輪的文藝熱潮,而他們自身也成為了後來居上的國語製片業新霸主。 1950-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