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和結束中國電影無聲歷史的標志性影片分別是
《定軍山》和《歌女紅牡丹》
『貳』 代表性的中國電影標準是什麼
鄭大衛 最近,香港的電影組織通過票選方式選出了100部最有代表性的中國電影。差不多同一時間,廣東一個由媒體主辦的電影獎組織也評出了中國電影100部。兩次評選「異曲同工」地讓香港地區的作品佔了一半,而大陸的作品則占很少的份量,人們不禁要問——— 兩次評選過於偏重港產片細看及對照兩家分別評選出來的100部中國電影,有一個「異曲同工」的相似現象,就是香港地區的作品佔了一半。其中,香港評出的香港作品是61部;廣東評出的香港作品是49部。內地的作品:1949年之前的,香港評出11部;廣東評出13部。1950年(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的內地作品,香港評出14部;廣東評出25部。台灣地區的作品,則分別為:香港評出17部;廣東評出13部。從數量上看,很明顯兩個評選中,偏重於香港作品。數量並不代表質量,作品的代表性與作品的數量是不能等量齊觀的。 從兩家所評選的內地電影數量與質量上來看,不難發現某種缺失與遺憾。在此可舉兩例,像《漁光曲》(蔡楚生導演),均榜上無名。該片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叫好又叫座的中國影片,也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另一位同期的著名影人卜萬蒼導演的《木蘭從軍》,也是被忽略了。這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的《亂世佳人》均問世於1938年。在當時的上海,《木蘭從軍》由於受到愛國抗戰情緒高漲的國人追捧,曾連映八十多天,票房的收入足以平了放映戲院的建築費。最為有趣的是這部借古喻今的抗戰影片,當時還曾被日本人拿去日本的二十多個城市公映。片中的女主角、廣東籍的飾演者陳雲裳,還被當時美國影評人稱為「中國電影皇後」。上述提及的這兩部影片,都是中國當年很有影響力的影片。 《梁山伯與祝英台》 《江山美人》 《小花》 《一個和八個》 「文革」電影不應該空白化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影片評選,1950年至1966年「文革」前夕,共入選了7部:《我這一輩子》、《林家鋪子》、《劉三姐》、《大鬧天宮》、《農奴》、《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當中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工農兵形象的代表作品,基本缺席。香港方面的評選,對這段歷史的內地「國產片」亦只有4部當選:《我這一輩子》(1950年)、《林則徐》(1954年)、《紅樓夢》(越劇戲曲片,1962年)、《舞台姐妹》(1965年)。曾經在香港一度受到極高評價的《林家鋪子》(北京導演水華,1959年)在這次的評選中卻失蹤了。前面提及的4部被香港入選的內地「國產片」中,有一部是戲曲片《紅樓夢》。客觀地說,那個時期(中國電影史上稱之為新中國電影的「十七年」時期)的戲曲片,最有代表性的是1954年桑弧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也是新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彩色影片,曾被國家總理周恩來帶到瑞士,請喜劇大師卓別林觀看。此外,還有一部頗有影響力的戲曲影片,由桑弧改編、石揮導演的《天仙配》(1955年)。這兩部片當年都在香港放映過,一度引起香港電影人的關注,導致後來邵氏公司及競爭對手爭相競拍「黃梅調」電影。李翰祥導演便是一個重要的「效法」高手,1958年他的代表作《貂蟬》便應運而生。1963年他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空前賣座,在這次的評選中亦佔有一席之位。反而「珠玉在前」的國內版及「始作俑者」反而名落孫山。 這次評選的嚴重缺失與遺憾就是對1966年至1980年這段時期國內電影的忽略,該時期出現的所謂「革命樣板戲」電影,這種一度在中國社會造成很大影響的作品成了視而不見的歷史贗品而被排除在外。隨後的1981年至今則選了18部。我們知道,1949年以後的國內電影發展與中國的社會歷史演變息息相關。1950年對《武訓傳》的大批判,1967年對《清宮秘史》的政治批判,1970年,第一部「革命樣板戲」搬上銀幕全國爭相放映,這些電影給整個中國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相當大的變化與影響。此外,對「文革」後為中國內地電影帶來極大突破的代表作品亦被忽略,如:《小花》和所謂「第五代導演」的第一部作品《一個和八個》。可是,這些代表中國電影歷史軌跡的作品卻在評選中成了空白。 廣東電影不應該被虛無化評選百部有代表性的中國電影,正如有人認為要公正、全面是不可能的。但是,作為對中國(不僅只是香港、台灣地區)電影百年歷史的一種檢閱與總結,起碼也應對這一百年中國電影歷史的事實有一種客觀、公平的審視及評選。中國的電影史常被誤讀,像當年對一些電影的政治批判,亦因此造成今天對某些影片在正面評價上的過份「反彈」。例如近年對費穆導演《小城之春》的評價。這次的評選活動,不難看出來自香港的評選「標准」更多在迎合香港觀眾對香港電影歷史和文化的體驗。但是,來自廣東的評選為何也拾人牙慧,為何就不結合一下廣東以及內地觀眾的觀影歷史記憶和體驗,從而更客觀地評選呢?廣東同樣有其自身的電影文化,甚至與香港電影互為影響。像王為一當年導演的《七十二家房客》,由於在香港受到歡迎,致令香港邵氏開拍粵語片時,由其老闆親自提出購其版權重拍。說到香港電影,這次的評選還有一項被忽視的就是與內地關系密切和影響最深的所謂香港左派電影公司的作品(長城、鳳凰、新聯等,曾在香港創下票房紀錄並在內地公映的《金鷹》、《少林寺》等,均出自它們)。此外,廣東的珠影,在廣州近五十年來,亦製作過一批優秀作品。遺憾的是在這次廣東方面的評選中亦只有《絕響》入選。(責編:吳小攀) (金陵/編制)
『叄』 那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
定軍山,中國地一部電影
『肆』 求詳細的中國電影發展史,外國電影起步史,相關影片
中國電影史•參考影片(111部)
(李道新提供)
序 片名 年代 地區 導演
1. 勞工之愛情
1922 上海 張石川
2. 兒孫福 1926 上海 史東山
3. 西廂記 1927 上海 侯曜
4. 春蠶 1933 上海 程步高
5. 大路 1934 上海 孫瑜
6. 姊妹花 1934 上海 鄭正秋
7. 漁光曲 1934 上海 蔡楚生
8. 神女 1934 上海 吳永剛
9. 浪淘沙 1936 上海 吳永剛
10. 馬路天使 1937 上海 袁牧之
11. 十字街頭 1937 上海 沈西苓
12. 慈母曲 1937 上海 朱石麟、羅明佑
13. 夜半歌聲 1937 上海 馬徐維邦
14. 聯華交響曲 1937 上海 多人
15. 保衛我們的土地 1938 漢口 史東山
16. 木蘭從軍 1939 上海 卜萬蒼
17. 王先生吃飯難 1939 上海 湯傑
18. 漁家女 1943 上海 卜萬蒼
19. 八千里路雲和月 1947 上海 史東山
20. 一江春水向東流 1947 上海 蔡楚生、鄭君里
21. 太太萬歲 1947 上海 桑弧
22. 小城之春 1948 上海 費穆
23. 萬家燈火 1948 上海 沈浮
24. 艷陽天 1948 上海 曹禺
25. 烏鴉與麻雀 1949 上海 鄭君里
26. 三毛流浪記 1949 上海 趙明、嚴恭
27. 武訓傳 1950 上海 孫瑜
28. 我這一輩子
1951 上海 石揮
29. 南征北戰 1952 上海 成蔭、湯曉丹
30. 智取華山 1953 北京 郭維
31. 中秋月 1953 香港 朱石麟
32. 渡江偵察記 1954 上海 湯曉丹
33. 董存瑞 1955 北京 郭維
34. 上甘嶺 1956 長春 沙蒙、林杉
35. 祝福 1956 北京 桑弧
36. 柳堡的故事 1957 北京 王蘋
37. 四千金 1957 香港 陶秦
38. 黨的女兒 1958 長春 林農
39. 林家鋪子 1959 北京 水華
40. 五朵金花 1959 長春 王家乙
41. 林則徐 1959 上海 鄭君里、岑范
42. 青春之歌 1959 北京 崔嵬、陳懷皚
43. 戰火中的青春 1959 長春 王炎
44. 紅色娘子軍 1960 上海 謝晉
45. 紅旗譜 1960 北京、天津 凌子風
46. 劉三姐 1960 長春 蘇里
47. 南北和 1961 香港 王天林
48. 51號兵站 1961 上海 劉瓊
49. 甲午風雲 1962 長春 林農
50. 錦上添花 1962 北京 謝添、陳方千
51. 李雙雙 1962 上海 魯韌
52. 冰山上的來客 1963 長春 趙心水
53. 農奴 1963 北京 李俊
54.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香港 李翰祥
55. 七十二家房客 1963 廣州、香港 王為一
56. 早春二月 1964 北京 謝鐵驪
57. 舞台姐妹 1965 上海 謝晉
58. 小兵張嘎 1964 北京 崔嵬、歐陽紅櫻
59. 龍門客棧 1967 台灣 胡金銓
60. 寂寞的十七歲 1967 台灣 白景瑞
61. 保鏢 1969 香港 張徹
62. 智取威虎山 1970 北京 謝鐵驪
63. 紅燈記 1970 北京 成蔭
64. 十二金牌 1970 香港 程剛
65. 秋決 1972 台灣 李行
66. 母親三十歲 1972 台灣 宋存壽
67. 精武門 1972 香港 羅維
68. 傾國傾城 1973 香港 李翰祥
69. 閃閃的紅星 1974 北京 李俊、李昂
70. 梅花 1976 台灣 劉家昌
71. 楚留香 1976 香港 楚原
72. 流星•蝴蝶•劍 1976 香港 楚原
73. 保密局的槍聲 1979 長春 常彥
74. 小花 1979 北京 張錚
75. 神秘的大佛 1980 北京 張華勛
76. 天雲山傳奇 1980 上海 謝晉
77. 城南舊事 1982 上海 吳貽弓
78. 少林寺 1982 香港 張鑫炎
79. 黃土地 1984 廣西 陳凱歌
80. 似水流年 1984 香港 嚴浩
81. 黑炮事件 1985 西安 黃建新
82. 童年往事 1985 台灣 侯孝賢
83. 英雄本色
1985 香港 吳宇森
84. 倩女幽魂 1987 香港 程小東
85. 胭脂扣 1987 香港 關錦鵬
86. 紅高粱 1987 西安 張藝謀
87. 稻草人 1987 台灣 王童
88. 人•鬼•情 1987 上海 黃蜀芹
89. 悲情城市 1989 台灣 侯孝賢
90. 笑傲江湖 1990 香港 徐克
91. 大決戰(三部) 1991 北京 楊光遠、韋廉
92. 阮玲玉 1991 香港 關錦鵬
93.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台灣 楊德昌
94. 藍風箏 1991 北京 田壯壯
95. 霸王別姬 1993 香港 陳凱歌
96. 北京雜種 1993 獨立 張元
97. 活著 1994 香港 張藝謀
98. 東邪西毒 1994 香港 王家衛
99. 飲食男女 1994 台灣 李安
100. 愛情萬歲 1994 台灣 蔡明亮
101. 黑駿馬 1995 北京 謝飛
102. 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5 北京 姜文
103. 長大成人 1997 北京 管虎
104. 小武 1999 獨立 賈樟柯
105. 生死抉擇 2000 上海 於本正
106. 十七歲的單車 2001 獨立 王小帥
107. 榴槤飄飄 2001 香港 陳果
108. 尋槍 2002 北京 陸川
109. 你那邊幾點
2002 台灣 蔡明亮
110. 英雄 2003 北京 張藝謀
111. 驚蟄 2004 西安 王全安
中國電影史(專業)參考書目(10種)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李道新)
種類 序號 編著者 書(刊)名 出版機構 時間
專著
1
程季華 中國電影發展史(1、2) 中國電影 1981
2 陳飛寶 台灣電影史話 中國電影 1988
3 陳荒煤 當代中國電影(上、下) 中國社科 1989
4 盧非易 台灣電影:政治、
經濟、美學(1949-1994) 台灣遠流 1998
5 舒曉鳴 中國電影藝術史
教程(1949-1999) 中國電影 2000
6 蔡洪聲、宋家玲、劉桂清 香港電影80年 北京廣播學院 2000
7 李道新 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 中國電影 2002
刊物 1 中國電影家協會 電影藝術 1990年以來
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當代電影 1990年以來
3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0年以來
中國電影史(專業)•教學安排
地點:北大理教109;時間:每周三、四14:40-16:30(共110分鍾)
周 日期 教學內容 觀摩影片
1 09.11-09.12 教學說明與參考文獻
早年的道德圖景(1896-1932)•概述
中國電影喜劇的發生及其道德蘊涵 擲果緣(22分鍾)
王先生吃飯難(片段)
2 09.18-09.19 早年的道德圖景(1896-1932)•影業
中國早期電影經營模式與民族影業成長 兒孫福(50分鍾)
天倫(45分鍾)
3 09.25-09.26 早年的道德圖景(1896-1932)•創作
中國早期電影的道德訴求及其文化含義 國風(92分鍾)
姊妹花(80分鍾)
4 10.09-10.10 亂世的民族影像(1932-1949)•影業
階級意識與中國電影的思想啟蒙運動 漁光曲(55分鍾)
神女(76分鍾)
5 10.16-10.17 亂世的民族影像(1932-1949)•創作
抗日戰爭與中國影業的不斷成熟 小城之春(92分鍾)
木蘭從軍(片段)
6 10.23-10.24 亂世的民族影像(1932-1949)•文化
東方美學與中國電影的經典創造 萬家燈火(114分鍾)
一江春水向東流(片段)
7 10.30-10.31 分立的家國夢想(1949-1979)•影業
三地影業的不同走向及其共同精神 紅色娘子軍(95分鍾)
街頭巷尾(片段)
8 11.06-11.07 分立的家國夢想(1949-1979)•創作
台灣電影:以家為國的道德關懷 龍門客棧(120分鍾)
俠女(片段)
9 11.13-11.14 分立的家國夢想(1949-1979)•創作
香港電影:無家無國的漂泊意象 精武門(90分鍾)
三笑(片段)
10 11.20-11.21 分立的家國夢想(1949-1979)•創作
大陸電影:以國為家的政治話語 閃閃的紅星(100分鍾)
李雙雙(片段)
11 11.27-11.28 分立的家國夢想(1949-1979)•文化
電影家國:中國電影與中國文化 秋決(100分鍾)
枯木逢春(片段)
12 12.04-12.05 整合的文化闡發(1979- )•影業
三地影業的整合及其影響 城南舊事(90分鍾)
飲食男女(片段)
13 12.11-12.12 整合的文化闡發(1979- )•創作
大陸:電影復興與文化重構 黃土地(85分鍾)
霸王別姬(片段)
14 12.18-12.19 整合的文化闡發(1979- )•創作
大陸:四代影人及多元影像時代 紅高粱(90分鍾)
黑駿馬(片段)
15 12.25-12.26 整合的文化闡發(1979- )•創作
台灣:台灣意識的加強與藝術電影的興盛 悲情城市(160分鍾)
童年往事(片段)
16 01.02 整合的文化闡發(1979- )•文化
香港:九七癥候與商業電影的高潮 英雄本色(97)
笑傲江湖(片段)
17 01.08-01.09 整合的文化闡發(1979- )•文化
復習 十七歲的單車(98分鍾)
你那邊幾點(片段)
18 01.15-01.16 考試
課時安排、教學內容與觀摩影片如有變動,應以變動後的情況為准。
『伍』 中國的電影開始騰飛,國內都有哪些著名導演
中國著名電影導演有很多,值得我們記住的也有很多,下面給大家盤點一下幾位比較重要的你不得不知道的優秀華人導演(下列人物的具體獎項成就大家可以自行網路,筆者在此就不贅述了)。
1 張藝謀
提到陳凱歌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也算是中國電影的代表作、華人電影之光:《霸王別姬》,這是一部陳凱歌可以吹一輩子的電影,他的思想深度、文化內涵和時代反思都具有非常強烈的國際化沖刷的痕跡,其中包含的西方哲學思想、隱晦的象徵手法都是他在世紀末將中國電影推向國際舞台、將中國電影拉上神壇所做的卓越努力。
同時,他也開創了中國電影色彩因素的運用,《黃土地》中漫天的土黃色、天空和沙漠在構圖中佔比的安排等,都對後世眾多風格化電影造成深遠影響。
『陸』 哪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
《定軍山》。《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和起步。
『柒』 中國電影分哪幾個階段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一百年來,中國電影走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路程。但是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怎麼樣把中國電影分階段來看,中國電影經過了幾個階段走到了今天?朱主任。
朱虹:
中國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
演播室主持人:
第一部電影誕生。
朱虹:
拍的第一部電影叫《定軍山》,主演是譚鑫培,說明第一部片子就是中國的民族形式結合在一塊兒,就是京劇。到1949年是中國電影拓荒時期和初步形成規模的時期,這一段當中主要出現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變化,尤其是30年代以後共產黨介入電影業,開展了一個主題電影的工作,就把早期的《鴛鴦蝴蝶片》、《鬼怪片》拉回了現實,投入了抗日和民主的洪流,當時拍的《餘光曲》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獎,還有1935年拍的《風雲兒女》部片子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拍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比如說《馬龍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黑暗,歌頌光明,引導人們向著光明的路上飛奔。
第二個階段從1949年到1966年新中國成立以後。
演播室主持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
朱虹: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電影,成立了北影、上影、長影等一些電影基地,以它們為骨幹也成立了一些電影廠,每一年都做出了很多好的影片,尤其是1959年到60年初這一段,當時出的《難忘的1959備忘錄》、《早春二月》、《阿詩瑪》、《五朵金花》都是這一段時間出現的。
演播室主持人:
60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是相伴這些電影走過來的。
朱虹:
當時產生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
從1966年開始到1978年是電影相對困難的時期,尤其是在1976年之前,因為這一段時間中國出現了比較多的政治運動,四人幫控制著,但是就在這一段當中,電影人頂住壓力,拍出了《創業》、《海峽》、《閃閃的紅星》,而且有一些得到了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度肯定。
從1978年到90年代,開展了思想解放運動,拍出了《芙蓉鎮》這一批帶有傷痕的電影,而且拍出了《開國大典》、《大決戰》這些革命歷史大片,形成了一次新的高潮。
演播室主持人:
從這三個階段來看,中國電影每一個階段都有精品出來。最近這些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成就,您做如何評價?
朱虹:
從進入90年代以後,世界電影除了美國一枝獨秀以外,其餘的民族電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電影的發展,1996年專門在湖南長沙召開了一個電影工作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影視河流」等等方針政策保證了中國電影的正常順利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進行文化體制改革,按照黨的十六大方針,2002年中國電影只有100部,2003年到了140部,2004年到了212部,2005年到了265部,而且整個票房開始上升,綜合實力開始增強。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我們的好多影片進入國際市場,不僅得大獎,而且高居票房榜首。比如說《英雄》在國內創造了2.5億票房,在國際上北美地區連續兩周票房榜首,這是以往中國沒有的情況,應該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