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題材美國電影大全 2024-11-01 14:28:27
電影真相捕捉在線看 2024-11-01 14:22:33

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1-06-07 03:20:52

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到底有什麼區別

韓國電影也經歷過低潮期,就是被美國大片沖擊的,後來他們搞了個光頭運動,要求每年給院線一定的國產電影配額,同時韓國電影是有分級制度的,分成不同年齡段的可觀賞類型,也就是說任何類型的片子,只要你說明是13歲以下不可觀看啊,家長指導啊,可以觀看啊這些,都可以在院線上映,所以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給予韓國本土片很多保護與優惠,他們對於拍各種類型的片子也沒有後顧之憂,所以他們的電影類型很多,不想中國很有很多限制,就那鬼片來說,中國電影是絕對不會將鬼神搬上銀幕的,所以最後都是神經分裂造成的……
韓國電影類型很多,他們很善於拍純美愛情片,不過看多了也就那樣,經典的也就那幾部;喜歡拍情色片,但是情色的程度怎麼比得上德國電影呢,呵呵;也有一批喜歡拍文藝電影的導演,總能得到較高的評價,想什麼李滄東啊、林權澤啊,金基德啊,外國貌似也比較吃這一套;還有就是偏愛的政治題材,就是南北分裂的話題,屢試不爽,或者跟民族情結有關的電影,一般都會比較吃香,因為韓國人很吃這套。如果有些想要效仿美國大片的,一般拍的都不怎麼地,比如那個爛片《龍之戰爭》,他們的演員進軍國際好像也僅限於試水而已,還是要拍攝很韓國,很朝鮮的東西啊
至於他們的演員,只能說是僧多粥少的條件下,造就的敬業和比較便宜。人口也就四千萬吧,文化市場沒有那麼大,演員有很多,所以歌手不如演員,演電視的不如演電影的,除非你名氣很大,混到張東健那種級別,你才可以跳出來喊兩嗓子,大部分都是默默地,很多人演電視劇都沒錢賺的,所以才會有很長的家庭劇,為了保證片酬。所以他們但凡有演出機會,都是很賣命的,演技總體來說確實好,除過有些從歌手過渡的,或者從小熒幕上走出來的,表情略有誇張之外……
另外,想看出位的電影,建議你去看德國電影吧……

Ⅱ 在你看來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差距有多大

個人覺得韓國是不缺揭露現實的電影人和包容這種類型電影的制度,這就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的問題。中國的電影仍然在進步,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如近期的《我不是葯神》就是中國電影發展飽含希望的表現。

日本電影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哪個比較好看

我覺得我把韓國最近三年,各個類型片裡面的優秀代表提出來,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10年之前對韓國電影的印象就是野蠻女友、色即是空。10年之後,韓國人真的是在各種類型片都有佳作,分別如下:

一.動作片

1.《大叔》 2010年

<img src="https://pic3.mg.com/50/_hd.jpg"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

返老還童是老梗兒,但是誰說老梗就不能拍出有意思的電影了?!韓國人辦到了。一個受家人嫌棄的老奶奶,在自殺未遂後神奇的返老還童,加入了孫子的樂隊,參加韓國好聲音,成為了受人的歌手,你要是以為這是部勵志片,那就錯了。韓國人在家裡最重視啥,傳統家庭倫理啊,所以這部電影的結尾,奶奶為了子孫又放棄了青春的容顏。想來,為子孫而活也是中國媽媽的心吧。電影高潮的對白:

兒子:「快走吧,不要再吃別人丟掉的東西,不要再吃發了腥味的海鮮。不要為了孩子,像奴隸一樣生活。不要找短命的丈夫,不要生像我這樣不孝的兒子。求你,快走吧……」

即將返童還老的奶奶:「即使還有來生,我也會一成不變,就這么活著。再苦再累,也不想改變,就這么活著。那樣,我才是你媽媽,你是我孩子。」

猜到了車禍這種萬年韓劇三寶,猜到了兒子最終認出母親的情節,卻依然在此刻眼角劃過熱翔。棒子的本事就在於他們真的掌握了如何把素材完整的搞出一部具有電影素質的電影。及時你知道他們馬上就要騙你的眼淚,卻依然在內心深處被他們打動,因為影像和對白的運用是誠懇而朴實的。

該片兩大亮點,女主是第一,音樂是第二。你能想像一個前年還在演初中生的小妹妹,今年已經可以演70歲的老奶奶了么,雖然有些地方處理起來還是有表演痕跡,但是那種碎嘴老奶奶的氣息真是撲面而來。網路了下,小姑娘叫沈恩京,今年已經憑借這部電影拿下韓國本土的影後。哥就大膽預測了,不要過10年,她一定能拿個國際影後,這起點,這實力,妥妥的。

由於女主返老還童後參加韓國好聲音去了,所以該片附贈好聽的歌若干首。尤其是在歌曲中穿插女主年輕時的回憶,既解釋了之前留下的疑問又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點個贊。做個好雷鋒,下載地址在這奇怪的她 。

綜上,韓國人拍電影一如他們的外號,越來越棒了。他們的電影工業強處是創作,短板是市場,但是我們也看到,他們在利用好萊塢模式打開市場。當我們還在爭論《小時代》和《後悔無期》哪個更好時,韓國電影已經在過去兩三年裡突然爆發,甚至拍出好萊塢級別的大片,恐怕是值得中國電影人以及我們普通觀眾深思的。一部分電影觀眾比如我,經常抱怨國產片的品質太差,向那些拍出爛片的導演作鄙視狀。但反過來想想,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會有什麼樣的劇本和電影。市場是雙向調節的,如果中國電影觀眾足夠成熟的話,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爛片了。

以前總覺得,棒子各種歷史胡吹,各種文化遺產炒作,很煩他們。但是這兩年看了很多韓國電影,讓我覺得,這個民族還是很可愛的。某個歷史老師說過,一個國家到底是讓人覺得可怕好呢,還是讓人覺得可愛好呢?具體可怕好還是可愛好,我也不知道。但是韓國人已經用他們的電影,改變了我對他們的一些負面看法,所以說,文化作為軟武器,還是很有效果的

希望,未來我們也能有大量好看的電影。

Ⅳ 中國韓國影視對比

一、從傳播的「深層控制」理論透視韓國影視產業的媒介生態環境

所謂「媒介生態環境」就是指大眾傳播機構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它主要由政策環境、資源環境、技術環境和競爭環境構成。其中政策環境對媒介生態環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傳播學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講,任何大眾傳播機構做為信息的傳播者,都不能隨心所欲的傳播信息,它的傳播行為總是受到社會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規、文化范示構成的潛網的深層控制。電視劇作為一種文本信息,它的生產和傳播也必定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以政策和法規的影響最為突出。

韓國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後,重新認識文化產業,並將其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積極進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韓國文化觀光部長南宮鎮曾表示:十九世紀是軍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紀是以經濟,到二十一世紀是以文化建構新時代的時候。1999年至2001年韓國政府先後制定《文化產業發展5年計劃》、《文化產業前景21》和《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劃,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大量的資金投入,保證了韓劇的高質量製作水準。在當今電視「內容為王」的時代,韓劇憑借高品質高質量迅速打開了的海外市場。據韓國文化觀光部表示韓國電視節目出口額自1999的761.5萬美元,提高至2001的1235.6萬美元,其中2001韓劇出口達9515集, 額約達790萬美元;2002 韓劇外銷收入達到1639萬美元,出口集為12363集;2003 韓國電視台節目進出口情形為,出口比2002 增長46%,達4300萬美元,進口則約2800萬美元,在節目出口產品中, 韓劇就占 86%(亦即約3698萬美元), 因此韓劇成為韓國電視最大的輸出品。[1]出口市場以中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為主,一些經典劇目還出口到俄羅斯、埃及和阿拉伯半島。

相比之下,國內的電視劇市場不容樂觀。上海電視節、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2003-2004)》中指出:目前中國每年電視劇的產量在4萬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終能在各地電視台播出,在能夠播出的電視劇中,能稱為精品的卻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劇」長期霸佔黃金時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級市場格局下,有些地區壟斷現象嚴重,電視劇交易價格和數量下降,限價和拖欠片款成為困擾製片方的難題。而相應的政策法規卻不能及時的跟近,國產劇的生存環境得不到徹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劇來。從國產電視劇外銷的市場現狀看,外銷比例明顯低於韓劇、日劇和港台劇,主要市場仍局限在東南亞華語地區,劇集類型主要還是古裝劇。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韓劇的成功運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韓國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政策。《保護電視電影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為韓國影視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電視劇的內容有了保障,電視劇的競爭環境得到了改善,必將帶來的是電影電視業的健康迅猛的發展。

二、從「使用與滿足」的受眾觀破解韓劇俘虜中國觀眾的奧秘。

「使用與滿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2] 這種新型的受眾理論,雖然過分強調了受眾的主觀選擇的隨意性,有矯枉過正的一面。但它為傳播學的受眾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受者中心論」,挑戰了傳統的「傳者中心論」的主導地位。體現了新型受眾研究理論中「受眾本位」和「人文關懷」的人本主義思想。韓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品,想要在中國市場被大量觀眾「消費使用」就必須要滿足中國觀眾的「心理需求」。對受眾的滿足程度越高,其市場消費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娛樂渴求心理」的滿足:

1975年,社會學家賴特在《大眾傳播的社會學觀點》一書中,對拉斯韋爾的「媒介三大社會功能說」做出了重要的補充,增加了一項新的功能—「提供娛樂」。電視媒介特有的「聲畫一體」的特點,使人們的聽覺和視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為人們尋求娛樂的最主要大眾傳播媒介。電視劇作為一種依靠電視媒介傳播的大眾文化產品,其社會功能也與電視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娛樂」。傳播學者D.麥奎爾等人通過對電視節目的調查,分析了各類節目提供「滿足」的不同特點,認為電視節目,特別是電視劇,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能夠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這種效用被稱為「心緒轉換效用」。
韓劇大多數走人情、愛情、友情和親情為主的情感路線。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觀眾,在電視劇演繹「擬態生活空間」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情感上的慰藉。韓劇還大量使用喜劇和悲劇元素,最大限度地調動觀眾的情感,使觀眾在「悲與喜」的情感波動過程中,達到「心緒轉換效果」。此外,韓劇追求一種「世俗的美」,這種美真誠的描摹世態人情的庸常與無奈,充滿人類質朴的愛、質朴的同情與關懷。「世俗之美」來源於現實的生活之中,所以易於被普通大眾所感觸和理解。例如《藍色生死戀》、《明朗少女成功記》和《天涯海角》等愛情題材劇中,頻繁使用「白馬王子和灰姑娘」這種世俗化的愛情敘事模式,滿足了觀眾最樸素的期待視野和最原始的審美慾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鳴,達到「娛樂大眾」的目的。

(二)「社會文化心理」的滿足:

普列漢諾曾經說過:「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它的心理所決定的,在一定時期的藝術作品和文學趣味中都表現著社會文化心理。」社會文化心理是經過遺傳積淀下來的傳統的思維模式、生活經驗、審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跡的集合,在人們的審美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 當審美客體某中程度上滿足了審美主體的社會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達成了審美活動關系。

韓劇成功打入中國市場,是一次跨文化傳播行為的勝利。跨文化傳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它找到了兩種不同文化的契合點,實現了社會文化心理的接近。韓國和中國同處亞洲,共同擁有亞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韓劇文本中所蘊藏的韓國社會文化,就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為根源的東方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這樣的家庭倫理劇,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愛、孝敬父母、夫妻恩愛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國觀眾的家庭倫理觀念。《天堂的階梯》、《青春》、《冬日戀歌》等愛情悲劇,演繹的是男女主人不離不棄、堅貞不渝的愛情,與中國古典文學中經典的「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愛情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中韓兩國社會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國觀眾對韓劇文本的解讀變的更容易,對韓劇思想內涵的理解更深刻。

與韓劇傳統的家庭題材劇不同,國產劇近幾年來一直以涉案為主流。《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2003-2004)》中指出,根據2002年對33個城市156個頻道17時至24時電視劇收視的統計數據,中央級頻道和省級衛視頻道播出的涉案劇和都市生活劇在現代劇中並列第一,而觀眾收看涉案劇的時間最多,占收視份額的17%。《重案六組》、《玉觀音》、《榮譽》、《絕對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劇成為熒屏「霸主」。緊隨其後的都市劇,也多以婚外戀和第三者為主要題材。題材的單一化極易使觀眾產生收視上的疲勞。所以韓劇這種主打家庭倫理和堅貞愛情的電視劇,彌補了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空缺,滿足了大眾對真、善、美最基本社會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

三、從傳播的「培養分析」理論看韓國影視產業的消費者培育策略。

「培養分析」(cultivation analysis)也稱「教化分析」、「涵化分析」。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傳播內容具有特定的意識形態傾向,這些傾向通常不是以說教而是以「報道事實」、「提供娛樂」的形式傳達給受眾的,它們形成人們的現實觀、社會觀於潛移默化之中。[4] 電視做為電視劇的傳播媒介,具有易得性強、受眾數量龐大、視聽兼備等特點,已經成為人們獲得信息和尋求娛樂的主要媒介渠道之一。「培養分析」理論尤其強調電視媒介在形成「共同意識」中的這種巨大作用。韓劇作為一種媒介文本,寓意識形態及價值觀於文本之中,通過電視媒介潛移默化地影響閱聽人的消費形態,培養了受眾的「消費共同意識」。

(一)商品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歷來以重視細節和場景設置著稱,電視劇中韓國人前衛的穿著打扮、精美的家居擺設和時尚的消費用品刺激著每個觀眾的消費慾望。韓劇的流行, 帶動了其他韓國商品進駐市場進而締造更多商機,無論是手機、服飾、化妝品、電玩動畫、電影,甚至整形技術,都藉由韓劇這一媒介文本,漸漸打開市場, 影響到閱聽人。所以我們就不難為何三星公司會巨資投入影視拍攝,也不難理解為何各大城市的韓國料理店、服飾店、文化城如此受到人們的青睞。

(二)旅遊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拍攝地點的選取十分講究,這不僅是追求詩化劇情的需要,更是把旅遊業與影視劇結合的一種商業策略。《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就選在風景優美的束草。劇中俊熙和恩熙騎車嬉戲的田間和他們生離死別的海邊,給每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該劇在中國大陸和港台地區熱播以後,掀起了一陣韓國旅行熱。韓國方面特意開出「去束草,覓愛情」的專線,讓遊客參觀《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地,再次重溫觀看電視劇時的感動。束草也因該劇被更多人所熟知,成為了熱門的旅遊景點。據韓國觀光公社台灣分社表示:受到席捲台灣的「韓流」的影響,2003到韓國旅遊的台灣遊客比2002 增加 50%.2003 到韓國旅遊的台灣人達18萬人次,創下10年來的新高,這是比2002的12萬人增加50%(朝鮮日報,2004),韓國觀光中有許多是針對韓劇拍攝地點而設計的。如:華克山莊即因《情定大飯店》一劇揚名海外,另如《冬季戀歌》及《All In》也分別為江原道及濟州島帶來觀光人潮,締造了近十億韓幣的觀光收益。

(三)偶像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的主演大多是俊男靚女,很多主人公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明星。比如:《藍色生死戀》中的宋慧喬、宋承憲、元斌;《妙手情天》中的安在旭、金喜善、秋尚美;《天涯海角》中的柳時元、金浩真等等。這種青春偶像文化以影視劇為載體,通過大眾傳媒特有的「地位贈予」(status conferral)功能, 在廣大受眾,特別是年輕人中,迅速的擴張。偶像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社會示範效果,他們的行為、言語、衣著都可以成為其崇拜者追捧和效仿的對象。韓劇可以說是一個「偶像製造」的大本營,在成功的製造明星以後,便會利用偶像的示範作用,大力挖掘偶像的商業潛力,開發偶像消費市場。

以《紅豆女之戀》和《明朗少女成功記》走紅的韓國女星張娜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憑借影視劇竄紅的她,迅速成為了廣告商眼中的寵兒。接拍的廣告幾乎涉及了移動通信、飲料、化妝品、服裝和金融等所有領域。2004年,她以10億韓元的酬勞,接拍了中國的波鞋廣告。同時,其演藝事業逐漸拓展到中國市場,日前她簽約鄧建國旗下的巨星影業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大陸。2005年1月,她又在中國大陸推出了自己的中文專輯《一張》並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專輯新聞發布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在廣告、影視和音樂三個領域成功地佔據了中國的市場分額,實現了其市場開發的偶像價值。

韓劇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不僅僅停留在電視劇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通過媒介文本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電視劇為龍頭帶動旅遊、文化產業的一系列「商業鏈條」。相比之下,國內電視劇的價值實現形式還處於依靠廣告這種原始單一的模式,以至於觀眾對冗長的廣告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國產劇在挖掘電視劇文本的影響力價值和培育產業鏈意識這二方面很有必要借鑒韓劇的成功經驗。

我國加入WTO以後,全球化的浪潮必將席捲整個文化產業市場。在與整個世界文化產業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中,如何成為跨文化傳播的主體,如何大力有效地宣傳中國文化,如何讓中國的文化產品被世界所認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電視劇作為文化意識形態的文本載體,是整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功對外傳播必將會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全球化發展。韓劇在中國的成功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例子,也給我們留下深深的思考。

Ⅳ 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哪個做得好些哪個在國際上拿得獎多

你說哪種電影?
如果是文藝性電影的話,中國電影水準高很多,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日本電影是一個水平線上。比如《霸王別姬》《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鬼子來了》。。。。這些電影韓國拍不出來。而這些電影在國際上電影人這個行當里的影響力還真不小。這些就是電影的文藝性電影而不是商業電影。
如果是商業電影的話,國內的商業電影確實差了韓國一點。
韓國的商業電影很爛,不過中國的爛的水平更低一點而已。
不過等韓國能拍出一部老馬丁看得上的黑幫片再說吧,中國有一部就是《無間道》
我們在國內能看到的韓國電影都是韓國上映過反響不錯的電影,其實韓國每年出產電影幾十部,大部分都是爛片在國內反響不好,所以才沒法出口而已。
但是就是這些在韓國反響不錯的電影比如《新世界》《辯護人》《黃海》《舞後》。。。。。。其實我個人看來水平也不怎麼樣,商業性可以,但是文藝性太差。很多地方邏輯不通,BUG太多了。編劇的水平太次了。
國內對韓國電影的愛好主要就是基於「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心態,我們國內導演擅長拍動作片 武俠片 劇情片 戰爭片 古裝片。。。而因為制度的原因不能拍一些現實主義的片子,比如批判zhen fu的一些片子。所以國內很多人就是感覺韓國的好。再一個韓國的電影擅長做場面 煽情催淚。。。這招對年輕人很有用,所以現在國內網上哈韓一族對韓國電影很熱愛。
韓國電影場面做的還可以,確實有點好萊塢的味道。
註:這還不算上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和大陸電影不一樣,大陸這邊偏文藝性,香港那邊偏商業性,曾經的港片極為輝煌。現在韓國也超越不了曾經的香港電影。
韓國是把文化輸出當成國策來對待的,因為國家小資源少人口多,所以需要多創造工作崗位和拉動經濟提高影響力,才把電影工業文化產業當成國策。
中國地大物博,我們的工業 高科技 軍工 。。。等等各方面都在快速增長。國家暫時沒精力也沒必要去大力發展電影工業。

Ⅵ 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的比較

韓國德電影和中國電影還是有雷同德地方吧!
都是以電影的內容,情節打動觀眾.
但是曾見過⒈見很喜劇的事情:
韓國電影《外遇的好日子》,一對男女在賓館偷情,用的是中國製造的避孕套,女的見是中國製造的產品,說她不相信中國的產品,在家裡她也從來不用中國的產品。圖為男的急急忙忙買來安全套欲偷歡。
最近「中國製造」在世界范圍內鬧得沸沸揚揚,從去年運到香港的魚發現有致癌物質,再到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寵物飼料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隨後又是中國牙膏有毒、汽車輪胎、玩具和海產品質量問題。「中國製造」真的這么差?

Ⅶ 為什麼中國電影不如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市場狹小,只有努力開拓市場,不開拓,只有死,所以....
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國內市場較大,很多爛片也能生存下去,還有很多原因:

1、審核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2、技術水平上不如美國、韓國也是一個原因

3、演藝屆功利化。中國90年代以前,拍攝的都是經典,因為那時候,中國電影、電視都是藝術,最近這些年,電影效果提升了,電影質量卻沒有了。而且整個演藝圈都被香港給帶歪了。

4、體制上的原因。例如美國的電影有一個獨立的劇本審核制度,很多爛劇本,在劇本階段就被咔嚓掉了;所以,美國絕大多數片子,至少不至於賠錢。而中國,我們只能說制度還不成熟......

5、還有人情上的原因,我跟某演員關系不錯,指名道姓就要他演男(女)一號..(或者,我是演員,我跟某某關系不錯,脫不開懇求,要我出演某個爛片的男一號)

6、還有演員的高片酬,據說佔了電影投資的一半甚至更高....

7、還有投資方.....某老闆之類的,我們就是一點都不懂電影,我們就是有錢,我們就是要某某某當男一號.......

8、中國市場太大了,只要有辦法,就能賺錢。典型就是《天機.富春》,沒開機就知道是爛片,但是就是評價2.9的片子,通過合理營銷,最終收獲頗豐。

Ⅷ 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有什麼區別

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正式鼎盛時期,那個時候的大陸和韓國電影行業都是沒有起步,後來兩千年左右韓國電影人為了保護韓國電影開展了一系列運動,韓國電影才開始大放異彩,我的野蠻女友是里程碑的作品,相反大陸因為廣電總局的存在,大陸電影一直在倒退,只有一堆垃圾中港合資片。

Ⅸ 中國電影究竟和韓國電影差在哪些地方

差距如下:
1、愛情、靚男美女是主題。這樣能吸引外國人來看。有利於電影輸出。
2、國家對文化產業支持,使電影能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發展。
3、電影演員無論多紅,都對老前輩非常尊重,而中國則不同。
4、韓國演員廝殺慘烈,如果一旦爆出負面新聞,就可能身敗名裂,而中國則不同。
5、韓國電影數量不多,缺質量很高,中國一年數百部電影,精品(如戰狼、紅海、唐人街)則很少。
6、對韓國來說,是政府鼓勵對電影投資,對中國來說,應該限制對電影投資,中國給電影投錢太多了,把一個個小鮮肉都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
但是中國也有長處,就是動作和喜劇電影。因為中國人看電影,首重動作片(例如紅海戰狼),其次喜劇片(例如泰囧羞羞的鐵拳),再次奇幻(例如捉妖、西遊伏妖)。

這些電影方面,美國是強項,例如動作片,所以生化、變形、婦聯、速度、加勒比在中國大賣特賣。
而韓國由於市場原因,基本上以小投入為主,因為票房必須是投資的3倍才能收回成本。投資大了(例如美國動作片至少一億美元起步),那樣必然虧本。韓國片最大的投資是鳴梁海戰,1億人民幣投資。在今天的韓國,這就是絕對大手筆投資了,而在中國,這樣的投資也就適合文藝片。
《紅海》投資5億,女兒國也是5億,長城是1.5億美元,捉妖記第一部3.5億,第二部9億。 所以,韓國的動作片,在中國根本連水漂都打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