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楚蕙的從藝經歷
1958年參加香港新天彩潮劇團,師承香港名教戲張木津先生。後又向京劇老師周文偉先生學習小生表演程式,向關正良、李少華學習北派武功,成為該團擔綱小生。
B. 什麼是潮劇啊它是屬於咱們國粹的一種明間藝術嘛
潮劇 中文拼音:chao ju 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 ; 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及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同時也是聯絡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因此,她是具有明顯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作為潮州人,我們有義務去保護本土傳統文化,因為,那是體現一個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潮劇開場吉祥戲——十仙慶壽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頂頭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汕地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 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潮劇在國內主要流布在廣東東部、福建閩南漳州地區的雲霄縣、東山縣、詔安縣及平和縣等,廣泛流行於香港、東南亞、上海、以及西方許多國家和地區,泰國曾經是潮劇在全球的發展中心,現還有泰語潮劇,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劇。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重,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
宋元南戲的分支
潮劇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是一個已有4 4 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主要吸收了弋陽、崑曲、梆子、皮黃等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語、潮州音樂、潮州歌冊、潮綉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潮劇名家
指專門從事潮劇表演多年,得到群眾認可,有一定著述的潮劇演員。而不是喜歡潮劇久了,年紀高了就可以成為名家的。 洪妙(男老旦) 秦夢、邱紅、陳華、陳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陳學希(小生) 陳文炎、陳光耀、陳麗玉、蔡錦坤、方展榮(丑生)、 范澤華(花旦)、 郭石梅、李有存、李義鵬(-(丑)-生) 蘆吟詞、黃玉斗、黃瑞英、孫小華(花旦) 、吳清城(小生) 吳麗君、謝大月、謝吟、許雲波、姚璇秋、楊其國、葉清發(小生)、張長城(男老生)、張桂坤、鄭小霞(花旦) 鄭健英(花旦) 鄭仕鵬
潮劇的國家一級演員
1、方展榮2、姚璇秋 3、鄭健英4、鄭舜英5、張怡凰6、蔡明輝7、陳學希8、林初發 9、詹少君10、劉小麗11、吳奕敏12、唐龍通13、林柔佳
藝術特點
行當
生 :潮劇里的武生小生、老生、武生、丑生(花生;三花生)
旦: 青衣(烏衫)、閨門旦(藍衫)、衫裙旦、彩羅衣旦(花旦)、烏毛、白毛(老旦)、武旦
凈:文凈、武凈、丑烏面
丑:官袍丑、項衫丑、踢鞋丑、武丑、裘頭丑、長衫丑、褸衣丑、老丑、小丑、女丑
潮劇行當齊全,生、旦、凈、丑各有應工的首本戲,表演細膩生動,身段做工既有嚴謹的程式規范,又富於寫意性,注重技巧的發揮,其中醜行和花旦的表演藝術尤為豐富,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地方色彩。 潮劇的角色很多。明代為生、旦、貼、外、丑、末、凈七行。而且每一種還有不同類型。俗語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來形容一個演員陣容齊全的標准。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烏衫旦、閨門旦、彩羅衣旦、武旦、刀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劇中扮演各種雜角。 從表演上來看,潮劇的角色行當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戲《掃窗會》被譽為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劇丑角分為十類,其中項衫丑的扇子功蜚聲南北,為世所稱。老丑戲《柴房會》中,丑角的溜梯功為潮劇所獨有,在戲曲界享有盛譽。 潮劇在過去一直實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兒童藝人擔任,這些藝人長大後,聲音改變,即被淘汰,這一體制嚴重阻礙潮劇藝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廢除了童伶制,並在各方面銳意改革,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演員,使潮劇這一古老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
潮劇著名演員有:謝大目、盧吟詞、謝吟、楊其國、陳華、黃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錦坤、李有存、方展榮、姚璇秋、范澤華、吳麗君、張長城、黃瑞英、黃盛典、葉清發、劉小麗、張怡凰、吳奕敏、許笑娜、鄭舜英、李玉蘭、吳玲兒、鄭健英、孫小華、王少瑜、林初發、黃映偉等等。
劇目
潮劇傳統劇目相當豐富,已發掘出一千三百多個,大致分為以下二類:
一類是來自宋元南戲和元明雜劇,傳奇如《琵琶記》、《荊釵記》、《拜月亭》、《白兔記》、以及《高文舉珍珠記》、《何文秀玉釵記》、《綉繻記》、《破窯記》、《躍鯉記》、《蕉帕記》、《漁家樂》、《玉簪記》等。這類劇目的主要「關目」與古本大多相同,文詞典雅,樂器古樸,做工精細。其中如《琵琶記》的《奏皇門》、《拒父》、《描容》、《上路》、《認相》,《拜月亭》的《姐妹拜月》,《白兔記》的《井邊會》、《回書》、《磨房會》,《高文舉珍珠記》的《掃窗會》,《蕉帕記》的《鬧釵》,《躍鯉記》的《蘆林會》,《漁家樂》的《刺梁冀》,《玉簪記》的《妙嫦追舟》等,為潮劇舞台經常上演的錦出艷段。潮州書坊還刊行木刻唱本,一直流傳於國內外潮人居住的地方。
另一類是取材於地方民間傳說或以當地實事編撰的劇目,如《荔鏡記》、《蘇六娘》、《金花女》,以及《龍井渡頭》、《陳太爺選婿》、《李子長》、《換偶記》、《剪月容》、《柴房會》、《蓉娘》等,這類劇目戲文雅俗共賞,情節曲折有趣,富於地方色彩,其中如《荔鏡記》的《陳三磨鏡》、《益春藏書》,《蘇六娘》的《桃花過渡》、《楊子良討親》,《金花女》的《南山相會》等,更是家喻戶曉,老少咸宜,並分別成為潮劇生、旦、丑的傳統應工戲、教材戲。 中國辛亥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和「五四」運動前後,潮劇盛行「文明戲」(即當時的現代戲)曾上演過《林則徐》、《人道》、《姐妹花》、《空谷蘭》等許多劇目,也是潮劇豐富的傳統劇目的一部份。 現存早期潮劇劇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的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潮劇也能結合時代需要,編演一些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的劇目,如抗日戰爭期間,反映抗戰時事的劇目大批出現,著名的有《盧溝橋紀實》、《韓復榘伏法記》等,對鼓舞群眾投身抗日戰爭起到積極作用。
回顧五六十年代潮劇旺盛時期,主要得益於一批藝術基礎較好的優秀名演員,如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姚璇秋扮演的成名作《掃窗會》中的王金真,《蘇六娘》中的蘇六娘和《辭郎洲》中的陳璧娘;洪妙扮演的《楊令婆辯本》中的佘太君;張長城在《鬧開封》中扮演的王佐;朱楚珍扮演的誥命夫人;吳麗君在《井邊會》中扮演的李三娘;還有范澤華、肖南英、謝素真、葉清發、陳瑜等都是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優秀名演員,深受海內外潮劇觀眾的好評。七十年代至現在的方展榮、吳玲兒在《柴房會》中扮演李老三、莫二娘;黃盛典在《沙家浜》、《包公賠情》、《回書》中扮演的郭建光、包拯、劉智遠;陳秦夢在《袁崇煥》中扮演袁崇煥;蔡明暉在《春草闖堂》中扮演春草;陳學希在《張春郎削發》中扮演張春郎和最近上省文藝展演的新編古裝潮劇《葫蘆廟》中扮演的賈雨村;還有潮劇金嗓子的鄭健英和方展榮在現代潮劇《老兵回鄉》扮演的男女主角,以及潮劇新秀張怡凰在《煙花女與狀元郎》中扮演的李亞仙;劉小麗在《大義巾幗》中扮演的柴夫人;鄭舜英在《莫愁女》中扮演的莫愁;陳幸希在《刺梁驥》中扮演的萬家春等都給潮劇觀眾留下難忘的良好印象。
潮劇專業電台
揭陽戲曲綜藝之聲
揭陽廣播電視台戲曲綜藝之聲,FM106.5兆赫,專門傳播潮劇的節目有《有戲大家唱》、《1065大戲台》、《老師面對面》 、《潮韻傳情》、《舞台人生》等。[1]
潮州戲曲頻道
潮州廣播電視台《今夜有戲》、《名家教戲》、《梨園大戲台》、《明星面對面》等。
知名主持
群眾熟悉的戲曲主持有鄭 勇、孫麗薇、小土哥、汪 洋、秋英、思敏等。
C. 中國潮劇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 目前發展情況如何
潮劇 中文拼音:chao ju 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 ; 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及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同時也是聯絡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因此,她是具有明顯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作為潮州人,我們有義務去保護本土傳統文化,因為,那是體現一個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潮劇的形成,潮劇是什麼年代,在什麼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研究者曾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從潮州巫術「關戲童」發展起來的,一說潮劇是弋陽腔的一支,是「弋陽腔在
各地流傳後的直接產物」。直到世紀30年代以來,流存於海外的明代潮劇劇本的發現,以及明代藝人手抄南戲劇本在潮州出土,潮劇的淵源得到了史料佐證的論說。 1936年,我國歷史學家向達,在《北平圖書館館刊》上,發表《記牛津所藏的中文書》一文,首次介紹存於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的潮劇明代刻本《班曲荔鏡戲文》(即《陳三五娘》劇本)。戲文的全題《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牛津大學所藏的這個刻本,因「最後一頁有殘缺,不能知道此書究竟刊於何時」,但向達認為「就字體各插圖形式看來,類似明萬曆左右刊本」。
向達介紹牛津的《荔枝鏡》藏本之後,二十年過去了。1956年,梅蘭芳和歐陽予傅倩率中國京劇團到日本訪問,在日本天理大學的明刊本《班曲荔鏡戲文》,一個是藏於東京大學東洋大學研究所的《重補摘錦潮劇金花女大全》(附刻《蘇六娘》)。藏於天理大學的明刊本《班曲荔鏡戲文》,與英國牛津大學所藏的《班曲荔鏡戲文》是同一刻本。但該本保存完好,末頁是書坊告白的文字和及「嘉靖丙寅年」字樣。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燠年號,嘉靖丙寅年即公元1566年。藏於東京大學東洋大學研究所的《重補摘錦潮調金花大全》,沒有刊刻年號,但據專家考證,系明代萬曆年間刻本(見《明本潮州戲文五種後記》)。嘉靖刻本卷末刻有書坊一段告白:「重刊荔鏡記戲文,計一百五葉,因前本荔枝記字多差訛,曲文減少,今將潮泉二部,增入「顏臣」,「勾欄、詩詞、北曲、校正重刊,以便騷人墨客,閑中一覽,名曰荔鏡記,買者須認本堂余氏新安雲耳」。說明這個「重刊」 本,是從舊本「荔枝記」,揉合潮泉二部,增「顏臣」、北曲等內容,並「校正」舊本荔枝記文字的差訛而成的。1964年,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主任、漢學家龍彼得教授,在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圖書館,又發現潮劇的另一個明代刻本,這就是 林燕雲飾郭佳刊於明萬曆辛巳(公1581年)的《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大全》。這個「新刻增補」的潮劇本,不稱《荔鏡記》,而稱《荔枝記》,是與《荔鏡記》同一故事內容的不同演出本。它的底本是不是嘉靖重刻的荔鏡廢氣 依據的原本,沿難斷定,但這個刻本是「新刻增補」本,說明在萬曆之前,已在原刻(初刻)存在了。這個刻本的卷首,刻有「潮州東月李氏編集」字樣。地方戲曲向不登大雅之堂,戲曲編劇者署上名字也不多見,這個刻本把編劇者潮州人李東月也刻上了。就在流傳於海外的潮劇明代刻本被陸續發現期間,1958和1975年,在揭陽縣漁湖和潮安縣鳳塘兩地的明墓中,相繼出土《蔡伯皆》(即《琵琶記》)和《劉希必金釵記》手抄劇本。這兩個抄本的出土,引起國內外戲曲專家的高度重視,認為「是研究戲曲發展史的珍貴文獻」,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戲曲文物的一次重大發現」。
福建潮劇歷史,潮劇,因形成於廣東潮州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白字仔戲」,明末已在閩南的詔安、雲霄、平和、東山、漳浦、南靖等地廣為流傳,與梨園戲關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陽麻沙出版的《荔鏡記》劇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時,吸收南音的音樂曲調。據清順治《潮州府志》載:明末清初,潮劇是「雜以絲竹管弦之和南音土風聲調」。乾隆版《潮州府志》載:「所演傳奇,皆習南音而操土風」,「聲歌輕婉,閩、廣參半。」演出劇目的唱白以閩南方言雜潮語,故清李調元認為「潮音似閩」。 清代,潮劇在閩南十分繁盛。乾隆十三年(1748年),漳浦蔡伯龍在《官音匯解釋義》中「做正字,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潮調,唱潮腔……」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雲霄廳志》載:「俗好演劇,導淫增悲,豈可使善男女見之?今雖不能盡革,亦當取其有裨風教者,編成歌曲,庶聽之者可以興起良心,不為無助。」
從清末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潮劇發展興盛時期。據《雲霄縣志》卷四「風土」載:「按本邑今唯潮音劇盛行,查此劇喜演鄉曲,流傳鄙俚不堪之小說,以迎合婦孺。每一唱演,則通宵達旦,舉國若狂。」而且「每歲一街社最少演出十數台,所費不貲。」龍岩近城各坊也「越境招致」,「競聘潮劇」演出。所演劇目,按內容題材分為大鑼戲、小鑼戲和蘇鑼戲三大類。大鑼戲多為傳統劇目,保留有《蔡伯喈》、《劉智遠》、《郭華》、《拜月記》、《荊釵記》等一批宋、元南戲;小鑼戲多取民間題材,為生活小戲,如《桃花搭渡》、《益春藏書》;蘇鑼戲則屬於公堂戲和武打戲。 抗日戰爭時期,潮劇處於衰落階段,原先雲霄縣有30多個班社,到此時只剩下3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潮劇在閩南又得復興,雲霄、詔安、東山、平和成立有縣級專業劇團。60 年代,漳州地區專業與業余的潮劇團發展到近200個。「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劇團全被解散,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後才得到恢復。1979年、 1981年,詔安縣潮劇團先後接待了日本銅鑼劇團及官原大刀夫等國際友人。1982年,劇團還到深圳、廣州等地演出。1989年2月,應泰國黃金豐島慈善發展機構的邀請,東山縣潮劇團首次出訪,時間長達45天,演出《俠女徐鳳珠》、《圍城記》、《秦香蓮》、《妲己亂紂》、《易婚記》、《杜王斬子》等14個劇目,觀眾達50000多人次。
1994年8月,平和縣潮劇團應香港新天地潮劇團邀請,赴港作為期58天的訪問演出。1995
年7月至8月,詔安、平和潮劇團、雲霄縣青年潮劇團均應香港聯藝公司邀請赴港演出。同年9月,雲霄縣潮劇團赴新加坡演出《花蕊夫人》、《碧血瑤階》等,10天共有觀眾10000多人。為豐富廣大群眾對潮劇的愛好,1996年6月,組建首家民營潮劇團。1996年元月與8月,東山潮劇團兩度應邀赴香港演出32場;12月,詔安縣潮劇團亦赴泰國演出,一年之內,出訪三次。1997年,4月與8月,詔安、平和、雲霄三縣潮劇團分別赴新加坡與香港地區演出一個月。藝術特點角色, 潮劇行當齊全,生、旦、凈、丑各有應工的首本戲,表演細膩生動,身段做工既有嚴謹的程式規范,又富於寫意性,注重技巧的發揮,其中醜行和花旦的表演藝術尤為豐富,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地方色彩。
潮劇的角色很多。明代為生、旦、貼、外、丑、末、凈七行。而且每一種還有不同類型。俗語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來形容一個演員陣容齊全的標准。
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烏衫旦、閨門旦、彩羅衣旦、武旦、刀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劇中扮演各種雜角。
從表演上來看,潮劇的角色行當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戲《掃窗會》被譽為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劇丑角分為十類,其中項衫丑的扇子功蜚聲南北,為世所稱。老丑戲《柴房會》中,丑角的溜梯功為潮劇所獨有,在戲曲界享有盛譽。
潮劇在過去一直實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兒童藝人擔任,這些藝人長大後,聲音改變,即被淘汰,這一體制嚴重阻礙潮劇藝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廢除了童伶制,並在各方面銳意改革,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演員,使潮劇這一古老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
鄭健英潮劇著名演員有:謝大目、盧吟詞、謝吟、楊其國、陳華、黃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錦坤、李有存、方展榮、姚璇秋、范澤華、吳麗君、張長城、黃瑞英、黃盛典、葉清發、劉小麗、張怡凰、吳奕敏、許笑娜、鄭舜英、李玉蘭、吳玲兒、鄭健英、孫小華、王少瑜、林初發、黃映偉等等。
D. 陳楚惠健在嗎
陳楚蕙,女,潮劇小生,普寧市人,生於香港。2012年10月23日,香港楚蕙潮劇團透露,陳楚蕙逝世
E. 陳楚惠健在嗎
陳楚蕙,女,潮劇小生,普寧市人,生於香港。2012年10月23日,香港楚蕙潮劇團透露,陳楚蕙逝世,並將於11月9日出殯。
F. 電影洛神是誰主演的
洛神(2002)
導演:梅小青
編劇:陳靜儀/梁詠梅
主演:蔡少芬/馬浚偉/陳豪/郭羨妮
類型:劇情/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首播:2002-6-24
集數:26
單集片長:45
蔡少芬 Ada Choi
性別: 女
星座: 處女座
出生日期: 1973-09-17
出生地: 香港
職業: 演員
更多外文名: Siu-Fun Choi / Siu-fan Choi / Winnie Choi
更多中文名: 美女芬(昵稱)
家庭成員: 張晉(夫) / 張楚兒(長女) / 張信兒(次女)
G. 90歲的潮汕老人愛聽的歌有那些
一般老人都是聽潮劇很多的,例如:
第1部 93國際潮劇節《五福連》
第2部 《荔鏡記》(電影) 黃清城 姚璇秋 蕭南英
第3部 《蘇六娘》(電影) 姚璇秋 洪 妙 陳麗華
第4部 《劉明珠》(電影) 范澤華 張長城
第5部 《告親夫》(電影) 林舜卿 陳淑妝 張長城
第6部 《王茂生進酒》(電影) 林明才 馬靜音 柯立正
第7部 《鬧開封》(電影) 張長城 朱楚珍
第8部 《張春郎削發》(電影) 陳學希 孫小華 方展榮 張長城
第9部 《陸文龍》陳秦夢 詹少君 張怡凰 黃映偉
第10部 《乳燕迎春》(電影) 陳邦沐 羅麗麗 郭宜傑 許惠芳 紀樹章
第11部 《洛神》(電影) 方巧玉 陳楚蕙 張應炎
第12部 《袁崇煥》 陳秦夢 陳文炎 姚璇秋 劉小麗
第13部 《陳太爺選婿》 陳學希 張長城 孫小華
第14部 《終南魂》 陳秦夢 陳學希 許仁敬 李義鵬 張怡凰
第15部 《八寶與狄青》 方展榮 詹少君 林少珊
第16部 《邊關情仇》(翁萬達主婚) 張桂坤 黃映偉 陳喬 方展榮
第17部 《岳銀瓶》 鄭健英 田佩蘭 鍾怡坤
第18部 《老兵回鄉》 方展榮 鄭健英 鍾怡坤 張桂坤
第19部 《辭郎洲》 姚璇秋 張長城 謝素貞
第20部 《楊令婆辯本》 洪 妙 陳文炎 佘江聲
第21部 《姚璇秋從藝五十周年晚會》
第22部 《鬧釵》 方展榮 吳玉東
第23部 《蘆林會》 鄭健英 陳文炎
第24部 《刺梁驥》 陳幸希 詹少君 許仁敬
第25部 《井邊會》 吳麗君 陳 瑜
第26部 《回書》 黃盛典 蔡明輝 林舜卿
第27部 《磨房會》 張長城 朱楚珍
第28部 《剪辮記》 李有存 陳邦沐 林少珊
第29部 《庵堂會》 吳麗君 陳 瑜
第30部 《換偶記》 洪 妙 鄭強發 黃振龍 陳麗玲
第31部 《金花女》 陳學希 蔡明輝 陳秦夢 陳楚卿
第32部 《柴房會》 方展榮 吳玲兒
第33部 《梅亭雪》 姚璇秋 陳 瑜
第34部 《六月雪》 林少珊 吳文蘭
第35部 《陳學希潮劇藝術專場晚會》
第36部 《漢文皇後》 陳學希 張長城 鄭小霞
第37部 《皇帝與村姑》 陳學希 蔡明輝 許仁敬 李義鵬
第38部 《梅簪恩怨》(梅花簪上集) 陳學希 吳玲兒 黃盛典 蔡明輝
第39部 《梅簪情變》(梅花簪下集) 陳學希 孫小華 李義鵬 方展榮
第40部 《謝謠環》 陳學希 孫小華 林舜卿
第41部 《柳玉娘》 陳學希 吳玲兒 蔡明輝
第42部 《王熙鳳》 孫小華 吳玲兒 朱楚珍 方展榮
第43部 《李治登基》 孫小華 張長城 詹少君 陳秦夢
第44部 《女皇武則天》 朱楚珍 陳秦夢 何麗芳
第45部 《飛龍女》 吳玲兒 方展榮 吳麗君 張長城
第46部 《忠義雙夫人》 林舜卿 蔡 麗 詹少君 林小丹
第47部 《齊女情》 孫小華 陳秦夢 張長城
第48部 《徐九經陞官記》 陳秦夢 張怡凰
第49部 《黃飛虎反朝歌》 陳秦夢 許仁敬 蔡明輝 黃盛典
第50部 《移花接木》(神龍彩鳳上集) 陳秦夢 洪 彤 陳家漢 詹少君 林初發 楊應森
第51部 《神龍彩鳳》下集 邱良葉 黃妙如 詹少君
第52部 《皇親國戚》 林少珊 何麗芳 陳秦夢
第53部 《王莽纂位》(上集) 吳文蘭 許仁敬 邱良葉 黃妙如
第54部 《吳漢殺妻》(王莽纂位下集) 邱良葉 鄧少珍 吳文蘭
第55部 《保嬰記》 朱楚珍 湯麗娟
第56部 《丹青魂》 陳國來 林慧珠 王雪媛
第57部 《宋宮秘史》 劉映雪 蔡瑞芳 趙蓮君
第58部 《益春》 李玉蘭 邱楚霞 鄭舜英
第59部 《御園辨親》 陳樹堅 鄭舜英
第60部 《龍井渡頭》 林靜香 吳麗華 林若英
第61部 《瀟湘秋雨》 許淑娥 林柔佳
第62部 《王金龍》 周麗璇 黃靜華 林永悅
第63部 《血濺烏紗》 黃明強 姚雪瑛 陳麗純
第64部 《綵樓記》 蔡植群 鄭 莎
第65部 《偷詩》 吳玲兒 陳學希
第66部 《京娘送兄》 湯麗娟 林初發
第67部 《義民策》 張怡凰 陳秦夢
第68部 《嫦娥奔月》 張怡凰 李少豐 陳鴻飛
第69部 《串戲定親》 何麗芳 蔡明輝 馬嬋如
第70部 《包公賠情》 黃盛典 朱楚珍
第71部 《告神》 張怡凰 蟻振漢
第72部 《孟姜女過關》 詹少君 李義鵬
第73部 《遼宋情緣》 蔡明輝 李義鵬
第74部 《藍繼子》 方展榮 吳玲兒 吳文蘭 張長城
第75部 《無意神醫》 方展榮 吳玲兒
第76部 《敗家仔丘孝》(扛石記) 方展榮 廖文卿 鍾怡坤
第77部 《雙青天》 方展榮 陳文炎 鄭健英
第78部 《大河情》 方展榮 黃映偉 陳光耀
第79部 《趙氏孤兒》 陳光耀 杜 冰 范澤華 陳海珍
第80部 《梁宮平亂》(血染南梁宮下集) 鄭健英 王瑞芬 鄭仕鵬 劉小麗
第81部 《孫悟空六斗蜘蛛精》 劉小麗 鍾怡坤 廖順興
第82部 《巧姻緣》 柯立正 劉小麗 陳運龍 廖文卿
第83部 《秦香蓮》(上下集) 鄭健英 陳光耀 陳文炎 方展榮
第84部 《孝婦殺家姑》 李麗容 張桂坤 李開珠
第85部 《趙寵寫狀》 陳文炎 杜 冰
第86部 《桂枝告狀》 黃妙如 鄭松明 李義鵬
第87部 《包公鍘美》 陳光耀 鄭健英 陳文炎
第88部 《陳三兩》 鄭健英 鍾怡坤
第89部 《美人淚》 鄭健英 吳介孝 周細卿
第90部 《三竿恨》 鄭小霞 蟻錫深 周細卿 吳介孝
第91部 《龍女情》 王少瑜 鍾怡坤 黃學勇 周細卿
第92部 《屠夫狀元》 鍾 維 馬嬋如 吳介孝 魏璇卿
第93部 《時遷偷雞》 陳澤彪 鍾 維
第94部 《趙少卿》(上下集) 張長城 謝麗娥 林錦珠
第95部 《薛剛鬧花燈》(上集) 吳衍世 楊艷妝
第96部 《薛剛反唐》(薛剛鬧花燈下集) 吳衍世 江秋良
第97部 《劉璋下山》(上下集) 林玩貞 張玩田 王敏龍
第98部 《葫蘆廟》 陳學希 劉小麗 陳秦夢 陳偉城
第99部 《香羅帕》 陳麗華 陳麗璇 洪 妙
第100部 《春草闖堂》 姚璇秋 黃瑞英 方展榮
H. 哪個網站有陳楚蕙的潮劇
打開壹佰網站然後輸入陳楚蕙點擊搜查便能查到陳楚蕙的潮劇咯
I. 有沒有朋友知道網上哪裡有香港潮劇電影《二歲夫》曾珊鳳、陳楚蕙主演的視頻
土豆有啊,你先找潮州女狀元進去後,就找到很多陳楚惠的潮劇,
J. 香港潮劇陳碧霞筒介
陳碧霞是名小生陳碧玲的妹妹,也是因為喜歡潮劇考進戲班。她和姐姐合作的《三闖宮》《趙少卿》《洛水仙姬》《楊乃武與小白菜》,作品流行度都很高,陳碧玲陳碧霞這兩個經常聯袂出現的名字,也成了一個品牌。在方巧玉退隱舞台之後,陳碧霞成為陳楚蕙的好搭檔,合演過《紅鬃烈馬》《薛丁山三休樊梨花》《孫安動本》《碧海丹心》等劇目。陳碧霞是香港一線旦角中綜合藝術水準比較高的,也是最年輕的。她的唱聲接近方巧玉,為了提高藝術水準,她還自費聘請名師苦學戲曲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