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十大影片是哪十部
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最佳拍檔》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檔》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檔》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檔》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❷ 香港有什麼經典電影
《東邪西毒》
一部華語電影聚集了那麼多當時最頂級的天王天後怎麼可能又怎麼可以不經典。整部電影是在一個真實的沙漠中拍攝,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么高的技術可以模擬,但是顯然當時的真實才能成為經典。雖然深處熱情洋溢而又火熱的沙漠,但是拍攝地氛圍卻是低沉壓抑的,甚至可以說是無趣的。王家衛的片子,從來只是適合特定的某一人群看的,如果你不是一個內心充滿文藝自我的,可能不太適合。但這絕對是一部經典不假。
❸ 坡豪是香港哪部電影里的啊 求助
跛豪是一部由麥當雄監制的香港電影,1991年上映,以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大毒梟伍仲豪(綽號跛豪,影射真實人物吳錫豪)的傳奇生平為題,由呂良偉主演。透過描述跛豪由五十年代末從中國大陸到香港,發跡成為大毒梟,與貪污警察稱兄道弟;至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後被捕;交織寫出當年香港的地下秩序和某層面的社會百態。影片獲得1991年第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劇本(麥當雄、蕭若元)。
電影中伍仲豪為潮州人,在片內經常說潮州話粗口;而其他不同籍貫的黑道人物亦大說其方言粗口;不過電影上映時卻沒有因此而被定為三級。
跛豪片長超過兩小時,在當時的港產片中屬少見的長片。上影時票房超過三千八百萬,是當年全年第三。此片亦開創傳記片熱潮,之後跟風開拍的類似電影有「五億探長雷洛傳」、「燊哥傳奇」等等。
主要人物
伍仲豪(跛豪)(呂良偉飾):五十年代末中國大陸大飢荒時逃亡香港,後從事販毒,漸成黑幫頭子,六十年代起與貪污警察呂樂同謀合污,七十年代初控制大部分香港毒品入口。至七十年代中廉政公署成立後被捕。呂良偉為飾此角,在拍攝其間一度增肥數十磅。
伍仲豪妻(葉童飾)
(李子雄):跛豪手下
(吳啟華):跛豪手下,後來作證人指證跛豪
肥波(鄭則士飾):跛豪對手之一,皮笑肉不笑。
楣楣(葉子楣飾):本為肥波情婦,卻與吳啟華有染
呂樂總探長(曾江飾):貪污探長,與跛豪同流合污
大聲雄探長(黃光亮飾):貪污探長,是跛豪的手下
❹ 香港有像電影中演得那麼亂嗎
同好,本人對港片有點研究,早期香港電影,特別是警匪片幾乎都看過.實際上港產電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黑社會題材.原因或許跟向華強有些關系,不知道你注意沒有,很多港片片頭的出品人都是寫著向華強,向華勝,向氏兄弟是香港最大黑幫組織:新義安的龍頭家族成員.這個組織原本屬於國 明 黨,後來逐漸演變為黑社會.其父向前是國 明 黨少將.向華強是中國星,永盛,一百年電影的老闆,知道為什麼那麼多港片都在宣揚黑社會了吧?而且很多港產黑幫電影的人名都是真實的,像[蠱惑仔]里喪彪,靚昆[灣仔之虎]里的陳耀慶,任達華演的,其原形就是灣仔之虎陳耀興.向華強的公司出了很多電影,貌似早期到現在經典的港片百分之90都出自他的公司,成龍,李連傑,周星池,梅艷芳,張柏之等等幾乎大部分香港有影響的藝人都是向旗下的,劉嘉鈴剛出道時跟向有過一晚,之後因為索要1000萬被向叫人輪 干 後拍下,這段視頻在OXX網站上能找到.還有14K的堂主黃朗維曾經在酒吧逼梅艷芳獻歌.梅不肯.黃當眾出手打了梅一個耳光.並罵梅是件 貨 歌妓!梅哭著憤然離去.隨後黃消遣完在pub門口遭遇不明身份的人拿刀砍傷.後送進浸會醫院.凌晨3點.兩名槍手潛入醫院做掉黃朗維.據內幕.這次下手的正是梅姐的後台老大兼情人永盛影業老闆向華勝.成龍當年因擺架子沒去梅艷芳的生日會,被向華強罰跪1小時.香港娛樂圈很黑的,很多黑幫老大開電影公司.主要還是為了洗錢.不過香港早期出產的大量經典電影還是影響深遠的.你問的問題在97前香港還有不少的,但97後香港可以說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黑社會活動了,只有犯罪活動.當然沒有電影拍的那麼亂,不然誰住啊...不要當港督不存在.為什麼說到黑社會就想到香港呢,因為香港有一段特別時期,就是回歸前屬英女王統治時,世道很亂,如果你看過[雷洛傳],該知道四大探長時期香港的形式,那才叫黑社會.
在香港演藝界里,接近半數都與黑社會有染,而幫會中的人也有不少
例如周星馳與周潤發都是新義安成員,而且輩份不低,當年他們的移民申請被駁回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還有古天樂與關禮傑,據說當年都是聯英的打仔,都因為毆斗進過懲教所。古天樂曾經被判入獄,後來改為緩刑
香港演員中唯獨有任達華最牛 B了,這可是個黑白兩道都給點面子的人物。他的家兄是香港警務高官,以至於多數影視界的"黑老大"們都與他交往密切、稱兄道弟。
在香港演藝圈裡要想求得自保,只要能靠住兩個人――成龍與任達華,即可平安無事風平浪靜。所以兩人的人氣極高,而杜琪峰當初的"銀河映像"過埠"踩過界"事件,也是由任達華一手擺平。而杜琪峰更是把任達華當成是自己的死黨 99年崩牙駒剛被捕時任達華還去獄中看他。現在知道為什麼很多杜琪峰的電影里任達華都是主角了吧?不過說實話任達華的演技真的很老道.港產經典警匪片里很多黑幫大哥都是任達華演的.
香港的黑社會自產生後發展極其迅速,大致分為三個時期1:省港大罷工,五卅慘案後的省港大罷工緻使香港的經濟蕭條,治安混亂,黑社會乘機大肆發展,大發其財。
2:整個30年代,由於黑社會尚講義氣,加上警匪開始溝結,黑社會的發展穩定而迅猛。
3:14K猛龍過江,解放戰爭後,國 明 黨色彩的14K進入香港,由於有後台,其發展之勢頗凶。大多都有一些等級稱謂,其由上到下為:香主——元帥——紅棍——紙扇——草鞋,當然這些名稱也只是些舊稱,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都未必便認真,但等級還是都有的。通常這些職位都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大家坐在一快(或者乾脆在飯店或卡拉OK),先有人提名由,然後舉手(其他方式亦可)表決。
黑社會的家法在早先也是很嚴的,幫會(先下叫社團了)通常有有一個執法的"坐館"或"執事者",當有幫徒犯下家法時,便由他們來執行家法,幫規一般是:
1:不準溝結官府(現下不同了,那是多多亦善)
2:不準黑吃黑
3:不準出賣兄弟
4:不準姦淫"義嫂"或"義妹"
部分黑社會的暗語
披——衣衫
橫角——褲
線超——眼鏡(黑超——墨鏡)
蛋——手錶
青——刀
狗——槍
擺橫——吸鴉片
啤灰——吸白粉(滅灰——戒白粉)
羊牯——非幫內人物
花腰——警察
條女——女朋友(條仔——男朋友)
柳記——獄警
老表——同門
灰斗——外國人
金手指——線人
老狀——律師
爆江——流血
受把——坐牢
大圈——廣州(現通指大陸)
開片——打架
文雀——扒手
上馬——開香堂
著草——跑路
祠堂——赤柱監獄
老芝——芝麻灣監獄
打八爪——蓋手印
流千張——假鈔
列印——佔有女孩子
爆馬欄——開房
起飛腳——反叛
入冊——入獄(出冊——出獄)
黑社會都進行些甚麽活動呢?基本上有:
1:販毒。包擴原料輸入,製造,批發,零售。(《黑雪》)
2;開賭館賭檔。(《賭神》《賭聖》《賭俠》《賭霸》)
3:色 情業。有多種方式:音樂廳,酒簾,浴池,脫 衣 舞,人體寫生,導游公司,美女插花,應招女,小電影,真人表演,女子美容院等大多都由黑社會控制。(《應招女郎》)
4:出老千行騙。(千王系列[記得謝賢演過一部])
5:搶劫,殺人。(《烏鼠》)
6:威脅學生。(《逃學威龍》)
7:販賣軍火假鈔(《英雄本色》《辣手神探》)
香港黑社會幫派及地盤
和安樂——旺角地區
和勝和——深水步
和勝義——佐敦道北油麻地地區
聯勝英——尖沙嘴
福義興——土瓜灣及九龍城
(以上是九龍地區)
單義——灣仔
和合圖——中環
和勝堂——西營盤及薄扶林地區
新義安(現在香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幫會,大概都是潮州幫,應是《古惑仔》中洪興的原型)——銅鑼灣同新和——灣仔部分及西環部分 當然,由於幫派紛爭,地盤都不是固定的
另外還有一些幫派如:敬義,馬交(指澳門)仔,青幫,講義和,和記(好象有一個和記傳訊公司)等當今的香港的正式黑社會成員大約有二三十萬,而非正式的更是有四五十萬,他們仍從事著傳統的黃毒賭,當然許多大佬級的人物都紛紛轉做正行,不便拋頭露面了。而且隨著香港的回歸及香港警方的大力掃黑,黑社會的勢力大大收斂。黑社會也不是吃素的。近年來幫派活動轉入地下,難以找到證據,愈發不好清治,而且,香港的黑社會更是趨於內地化,國際化,也更復雜了。
香港娛樂圈是是黑社會"洗錢"的黃金樂園。黑幫以授資影視片的方式來"洗錢",既神不知鬼不覺,又能獲得高額票房回報,對黑社會而言自是一舉兩得的"美事"。而在這一過程中,明星的身份就變得曖昧起來:有的是因為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幹,有的本身就和黑幫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去年3月拍《尖峰時刻2》時,成龍就遭到香港黑幫"新義安"的小混混恐嚇,要勒索50萬港幣的"場地費",在港台娛樂圈引起不小震撼。成龍迅速作出回應,他召開記者會明確表示:"絕不讓勒索的歹徒得逞!"因為《尖峰時刻2》是由美方投資,所以黑幫這次無異是在向外國電影勒索,難怪成龍憤怒地表示"簡直丟盡了香港的臉!"他除了呼籲香港政府要拿出魄力和措施來保護藝人外,更呼籲所有娛樂圈人團結起來抵制黑幫。
雖然這次勒索事件終因成龍的強硬態度以及他本人的威望而泡湯,不過不是哪個藝人都有這樣的膽識和好運氣,很多藝人被恐嚇勒索,也只能"破錢消災"。香港演藝圈黑道勢力由來已久,"新義安"和"十叄K"都是著名的黑幫組織,在電影界擁有龐大資源,除了勒索保護費外,強迫明星拍爛戲更是家常便飯。一些黑社會的"大哥"找明星拍戲,為了怕天王天後嫌劇本爛不肯接,乾脆就把槍夾在劇本里送過去,碰上這種事兒,恐怕再爛的戲明星們也非接不可。很多大明星都不堪其擾,以至於在好幾年前,香港曾有過大批藝人戴著墨鏡上街遊行反黑的壯觀景象。
還有無線電視"歡樂今宵"某藝員因為模仿容祖兒,被認為是醜化容祖兒而被痛打及恐嚇,幾乎神經失常。 其實《古惑仔》中的紅星與東星就是在暗指香港黑社會兩大幫派――新義安與聯英社
在《猛龍過江》中出現的台灣三連幫,其實就是在影射台灣的第一大幫派竹聯幫,其發展主力都囤積在台中與台南,蓮花是他們的傳統"窩口"。
娛樂圈裡大多數都有被強迫拍片的事實而更有甚者則遭到了攻擊、侮辱、恐嚇,原因大多數都是敵對公司僱傭黑幫所制也有的是演員與簽約公司有糾紛而招致黑社會的要挾
成龍是片場的龍虎武師出身勢必也沾黑,據我所知,在片場的武師當中,基本沒有幾個不與幫派掛邊的。武師們平日里除了拍些武戲之外,還負責著片場的治安事宜,拉幫聚眾打群架開片見血出命案都是經常事,這個壞風習早在六十年代末的邵氏片場就已經盛行,七十年代更是猖獗。嘉禾與邵氏當年為了爭奪票房利益,就曾經互相利用黑幫驅逐對方的影迷。邵氏的院線也經常被安放炸彈以示恐嚇,而片場的龍虎武師更是插草焚香自立派系與幫派武鬥,以防止幫會的人們到片場搗亂鬧事。
由於是出身片場武行,所以成龍自然也就與同行們一樣,對傳統幫會的勢力大多都不屑一顧。而由於多年以來幫會都沒能從片場套得幾分便宜,也使幫會的人們對片場的武師們忌憚了幾分。所以後來圈裡的某星們一出了亂子,就會找到比較知名的武行大哥們出面解決問題。九十年代中期某女星在澳門受到了當地黑幫恐嚇,成龍竟然會開口要扔出一億,擺平澳門黑幫,以至於事件在成龍的獅子大開口之下馬上風平浪靜。
❺ 你心目中的香港電影十佳是哪些
槍戰片英雄本色,鬼片倩女幽魂,藝術片霸王別姬,功夫片看成龍李連傑,喜劇周星馳。劉德華也有幾部可以,但都不是公認的經典,只有華粉承認
❻ 我們看的電影中的香港名星們說的話是他們的原聲嗎
哈哈,這個問題簡單啊~~
強調:其實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是真人的聲音
但是————除了香港的電影,還有香港的連續劇.如果你看的碟沒有粵語的音道的話,一般聽到的都是別人配音的,有的話可以調適一下.
有個別人的聲音是經常需要人配的 ,就象上一樓說的
張柏芝,因為她的聲音太粗了,導演不滿意...
特別提示:周星馳,他的配音如果你聽到那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話,而且是普通話的情況下就是由一位台灣的專門配音者:石班俞幫忙配音的~!周星星有過幾位配音者,但就是這位觀眾最買帳~!~!
❼ 關於香港電影中的恐怖片
我想這位朋友必定看過不少的港式恐怖片才有這些疑問吧。本人看的香港恐怖電影不時很多,不過對於你的問題我還是想發表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1,關於香港恐怖片的精髓,我覺得近些年的香港恐怖片已經基本放棄了678十年代港式恐怖片追求劇情緊湊,故事發展迅速,僵屍赤裸裸地遍地橫行的精髓和傳統,現在的電影拍攝技術越來越高超,特效效果也越來越炫目,但是總感覺電影本身很空,情節很散,中心思想也不明確,最多就是表達一個珍惜生命,生者要懷念和尊重死者的孤陋思想。如果這是當代香港恐怖片的普遍意願,那麼這就是它的精髓了。但是客觀來說,香港恐怖片相比歐美恐怖片,還是要好一截的,而且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與對生命的理解。港片更注重對觀眾內心的揣測與探究,激發觀眾潛意識的恐懼,拍出來的影片大多驚悚而不血腥,陰郁而不殘酷,甚至有些片子拍得很唯美,具體的例子就不舉了,想必這位朋友也深有體會。。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源於港片有意要拍的與歐美片有所不同的原因吧。總之,我覺得追求唯美恐怖,注重對人內心恐怖的發掘,而且多數有個不錯的並不讓人絕望的結局是香港恐怖電影的精髓
2,香港恐怖電影的歷史很久。我對這個研究不多,摘取西祠胡同的一片評論吧。~~~~說到香港的驚悚類型片,由於大多與鬼怪沾邊,因此營造道具特技的恐怖視效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便已發端,只可惜限於成本低廉及創作人員的因陋就簡,以至發展緩慢,少有佳作問世。而純以懸疑恐怖的情節鋪陳取勝的影片則更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這種情形直到七十年代末期的香港「新浪潮」電影才有所改觀,以許鞍華、徐克、嚴浩、余允抗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的電影專業高才生的集體亮相,為當時死氣沉沉香港電影注入新鮮血液。他們在展現自己創作個性的同時,亦不忘照顧觀眾的娛樂需求,在商業類型片中皆有建樹。其中又以許鞍華、余允抗、於仁泰等人導演的恐怖片最受歡迎,他們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
《瘋劫》是女導演許鞍華的電影處女作,亦被公認為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品。影片取材於香港龍虎山一件真實的兇殺案,不過編劇陳韻文在利用這個素材時卻做了巧妙的藝術改動,真正的兇手不是那個瘋傻(徐少強),而是男死者的未婚妻(趙雅芝)。這一加工,便由原本無意識的瘋子殺人事件衍變成濫情造成的人性悲劇,不僅令故事情節更加懸疑,而且豐富了影片的內涵。而許鞍華的導演才華亦在《瘋劫》中鋒芒畢露,無論是選景、取鏡、光影,還是攝影機位變化,都有力地掌握著懸疑趣味,創造了逼人的驚悚氣氛。更重要的是,許鞍華對當時香港的電影敘事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打破了一般情節的單一視點的結構,採用多視點結構敘述故事,形成懸疑震慄的藝術效果。
1979年的《瘋劫》使得香港觀眾體會到本土電影空前的恐怖感覺,1980年的《山狗》則再度引發影院的陣陣驚叫聲。這部由另一位新浪潮導演余允抗執導的恐怖暴力片,其實情節平常,主要講述憤怒的父親(陳星)為給自己慘遭輪奸的女兒報仇、上山將四個兇手分別殺死的故事。《山狗》的最成功處是對陳星殺人情境的刻畫,叢林中的廝殺混戰,凶徒被誅的過程,導演借鑒了西方恐怖片的拍攝手法,在鏡頭的出色調度下,營造出令人窒息的驚悚感。盡管當年《山狗》在上映時由於太過血腥恐怖而遭到輿論抨擊。但日後抄襲該片叢林之中驚悚殺戮的拍攝手法的《魔圖》、《山狗1999》等香港電影層出不窮,足見《山狗》的恐怖魔力影響深遠。
其實翻開香港恐怖片的歷史,余允抗及其作品絕對不能忽視。《山狗》雖然引發爭議,卻令他一舉成名。待到1981年,余允抗拍攝的《凶榜》更一度被認作有史以來香港最嚇人的電影,他運用大量攝影技巧及化妝特技增強驚悚視效,同時在情節鋪陳又極盡煽情恐怖之能事,比如三個管理員離奇之死和懷孕妻子惡魔上身幾段場景營造的氣氛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而影片於守候在門外的丈夫突然舉斧劈向妻子懷中的魔嬰之際戛然收場,更將那種恐怖感發揮到極至!另外,《凶榜》可算是一次香港恐怖片進行土洋結合的成功嘗試,惡魔借胎重生恐怖情節很明顯是抄自西方同類經典《凶兆》,大廈管理員死後變成面目惡心的血腥造型更是借鑒歐美喪屍片而來,至於茅山師傅施展驅魔大法則是中國傳統神怪片的典型橋段。
現在看來,這部集合多種中西靈異恐怖元素及拍攝手法的《凶榜》雖然好評如潮,卻並未形成風潮。究其原因則是在八十年代初,香港最受歡迎的是功夫片和喜劇片,所以大多數類型片中都加進了這兩樣元素,變得駁雜多趣,而像《凶榜》這樣認真的拍成一部純以恐怖取勝的類型片並不多見。
(二)
鬼怪驚悚喜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最流行的片種之一。說到始作俑者,卻是那部新浪潮導演許鞍華導演的《撞到正》。影片直接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戲班文化、敬鬼風俗,配合傳說中的陰陽眼,打通了人鬼世界,都說人鬼殊途,卻原來並無區別,皆有愛恨情仇,甚至還有插科打諢的幽默。《撞到正》雖然不乏重重鬼影的嚇人氣氛,但最令觀眾受落的卻是「鬼上身」「鬼看戲」、等驚悚搞笑的情節。
《撞到正》上映後叫座叫好,同時亦令著名電影人洪金寶受到啟發,開拍一系列靈異鬼怪題材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在這些影片中,洪金寶不僅沿襲了許鞍華《撞到正》中鬼上身、戲班見聞等情節元素,而且對中國傳統鬼神習俗趣味的挖掘更進一步,加進了大量的茅山術驅鬼以及避鬼延壽、鬼戲人的神奇橋段。不過,本應驚悚嚇人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卻被編導處理得以功夫和搞笑為主,驚悚情節居然淪為點綴,最終形成融合功夫喜劇和鬼怪題材的新型片種——「靈幻功夫片」。至於後來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賣座的「功夫僵屍片」,其實與「靈幻功夫片」也是一脈相承。而劉鎮偉導演的《猛鬼差館》、《猛鬼學堂》、《猛鬼大廈》系列則結合了洪金寶的功夫僵屍片與余允抗的驚悚鬼片《凶榜》,開創出恐怖與喜劇「半斤八兩」的另一番特色。
另外,當年與洪金寶的靈幻功夫喜劇交相輝映的則是新藝城的都市鬼怪喜劇,比如《小生怕怕》(劉家榮導演)和《開心鬼》系列(高志森導演)中的鬼魂往往性格善良、樂於助人,自然用不著大玩恐怖情境。而事實上,在無論什麼港片要加些搞笑和功夫噱頭的八十年代,能稱得上純粹意義上的恐怖片確實少見。相比之下,能真正做到不趕潮流、堅持自我的,仍是掀起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幾位導演,其中又以梁普智的《夜驚魂》、於仁泰的《靈氣逼人》、余允抗的《凶貓》最值一提。
講述變態殺人狂連環勒死女性故事的《夜驚魂》,其實是新藝城公司換掉先前導演,梁普智才臨危受命。在公司規定只許導演照劇本宣科的情況下,梁普智的導演才華同樣有出色發揮,心理變態者殺人前後的驚悚氣氛營造,最後一場警察判斷失誤導致疑犯潛入電視台再次行凶的緊張節奏都能達到令觀眾心跳屏息效果,因此上映後票房列入當年十大賣座影片之列。而《夜驚魂》十幾年後又有翻拍本《狼吻夜驚魂》問世,不過反響卻遠不如梁普智的原版了。
《靈氣逼人》是如今好萊塢最炙手可熱恐怖鬼片導演於仁泰的早期代表作,本來講述女鬼冤魂不滅附在人身復仇的故事並不希奇,難得的是於仁泰對影片節奏的控制,情節如剝細絲般的有條不紊,影片開始還有些喜劇元素,但不久便籠罩著驚悚懸疑氣氛,導演在這方面最見功力,尤其女鬼上葉倩文身後的陰森表情及動作被拍得攝人心魄,而結尾處周潤發、黃百鳴以重演昔日案件來平息女鬼怨氣並令觀眾了解驚人真相的情節設置更顯巧妙——於仁泰駕馭恐怖片的功力從《靈氣逼人》中已見一斑,日後揚名國際自是意料中事。
至於1987年上映的《凶貓》則是恐怖片大導演余允抗的又一部用心之作。影片請了著名動作指導兼演員劉家良主演,加進了大量的功夫打鬥噱頭,還有九命凶貓連番附人肉身的驚悚情節,似乎都迎合了當時潮流。然而在這個簡單的故事架構中,余允抗要做的仍是繼續揮灑自己擅長的對恐怖情境的渲染本事,鏡頭、機位、動作、特技、表演配合得精彩淋漓,貓妖附在鄭浩南情侶身上等情節更是極盡煽情恐怖。待到最後觀眾以為他大義滅親殺死凶貓時,生還者之一(王晶)卻又以凶貓形態趴在鐵網上,原來…..影片至此定格,雖然有照抄美國《異形》等片結尾的嫌疑,卻再次表露了余允抗恐怖電影一貫的「罪惡循環不息」理論,令人回味。
(三)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正值香港電影迴光返照的黃金時代。由武俠片、警匪槍戰、賭片和搞笑片共同造就的空前輝煌,令香港電影人見獵心喜,蜂擁而上拍攝這幾種類型片。當然,其中倒也不乏一些渲染恐怖元素的電影,比如藍乃才(《力王》)導演作品展現的恐怖暴力和李修賢(《羔羊醫生》《人肉叉燒包》)、孫敬安(《弱殺》《烏鼠》)製作電影實錄的殘忍殺戮同樣能令觀眾心驚肉跳,盡管還只停留於低級暴力血腥引起的視覺恐怖,但總比粗劣照抄美國心理驚悚經典《沉默的羔羊》的港片《雨夜天魔》要強得太多。
可惜香港電影的好景不長,由於盜版和港片賣埠要價過高等因素,令香港電影漸漸失去了本地以及台灣、東南亞市場,這才令低成本製作的恐怖電影在九十年代中期又開始抬頭,稍後竟形成潮流。而說到這掀起九十年代至今香港恐怖片第一浪的,則當屬錢升偉的「數字」鬼片系列,錢永強的「夜半幾點鍾」系列以及南燕的「陰陽路」系列。
從1993年到1999年,錢升偉幾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攝製作了《七月十四》、《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二月三十》、《七月十三之龍婆》、《四月四日》、《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等驚悚鬼片,這些影片不僅情節皆與日期有關,而且除了《二月三十》外,都是以警察辦案時發現離奇鬼怪事件為故事框架,通過主人公漸漸了解真相,延展出一段或關友情、或關愛情、或關家庭的煽情怪談來。其間夾雜著驚悚的調查過程,扣人心弦,煞是好看。
或許是受了日本分段式怪談電影的影響,在九十年代中期,香港突然開始盛行以《夜半一點鍾》、《怪談協會》和《陰陽路》為代表的三段式故事結構的鬼片。這類影片因為有葉偉信、錢永強、南燕、邱禮濤、譚朗昌、馬偉豪等電影人集體創作、分頭導演而顯得靈活便利,並且非常有利於並且非常適於低成本拍攝。現在看來,一部電影講三個故事雖然略嫌簡短卻盡顯精悍精巧,每段故事大多能在短短三十分鍾內做到跌宕起伏,懸念叢生,通篇籠罩驚悚氣氛。而結局亦能出人意料之外,心生暗鬼,痴心情鬼、索命冤鬼,花樣百出;恐怖與搞笑並存,煽情和靈異齊飛,陰風陣陣,驚叫連連,好一通現代版的《聊齋志異》!於是,觀眾看得過癮,編導拍得上癮,《夜半一點鍾》之後,就有了《夜半二點鍾》和《夜半三點鍾》兩部續集;王晶監制了《怪談協會》之後,近來又有《辦公室有鬼》問世;而《陰陽路》則從1997年開始一直拍攝至今,共拍了十九集——不過,「陰陽路」系列只有邱禮濤執導的前六集值得一看,七集以後作品不僅放棄了三段式結構,而且也粗製濫作為不忍卒看的垃圾電影。
一位資深的香港電影人曾經說過,每逢電影業蕭條低迷之際,三級片和恐怖片便會大行其道。其實這話未必准確,因為迄今為止香港三級片的輝煌仍是在香港電影鼎盛的九十年代前中期。不過,香港驚悚片形成至今未退的空前恐怖熱潮,倒是真的形成於香港電影陷入前所未有低谷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當然,這其中我們也絕對不能忽視日本恐怖鬼片《午夜凶鈴》起到的推波助瀾作用。
1999年在香港熱映的《午夜凶鈴》對港產恐怖片的拍攝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但即便如此,仍並不能改變偷懶的抄襲遠多過探索的原創的事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僅僅在《午夜凶鈴》上映後幾個月,香港便有一部模仿照抄該片的《山村老屍》問世。盡管編導梁鴻華在開頭似模似樣的加進了些港產傳統鬼片特色的扶乩游戲,但《山村老屍》的人物設計、情節發展、多數恐怖情境拍攝手法以及怨氣女鬼造型卻都抄足了《午夜凶鈴》,甚至包括《山村老屍》中「凡喝過浸了女屍溫泉水的人必死」這一最重要的細節,也只是翻拍自《午夜凶鈴》的「凡看過那盤錄像帶的人必死」而已。——其實借鑒其他影片的題材創意本來無可厚非,若是在此基礎上注入新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樣不失為一條明路,只可惜象《山村老屍》抄得這么明目張膽毫無新意的,卻著實令香港電影蒙羞了。
(四)
然而,無恥的抄襲絕不能掀起香港恐怖片的長久潮流,真正的探索原創作品才是維持觀眾信心之所在。近幾年來,香港恐怖電影確實也涌現出不少誠意創新之作,其中既有成名導演的發韌之作,又有新銳導演初試鋒芒之作,總能令我等不斷感到驚喜。
同樣在《午夜凶鈴》席捲香港的1999年,著名導演林嶺東以完全跳出從前港片套路的《目露凶光》為香港恐怖片掙回些面子。影片沿用林嶺東擅長的警匪片結構,混入驚悚震慄的元素,前半部顯然是劉青雲撞邪超乎常態,後半部卻發現原來是匪徒預謀綁架搶劫,但結尾處劉青雲死後鬼魂離身的驚悚視覺表現卻又混淆了我們的判斷,到底劉青雲的嫉恨心理和犯罪行為是撞邪作祟,還是心魔人為?編導似乎是在故弄玄虛,而評論亦是褒貶不一,不過如《目露凶光》這般試圖將鬼片與警匪片進行拼湊的新奇嘗試,無疑值得肯定。最值一提的是,影片開場梁家輝夜探空盪盪凶屋的五分鍾獨角戲盡顯名導演的場面調度功力,影像音效及鏡頭轉換的完美配合拍出十足驚悚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成名成腕兒的大導演,都喜歡對自己擅長的電影元素反復把玩。正如林嶺東拍驚悚鬼片玩的仍是自己拿手的警匪舊橋一樣,許鞍華導演的《幽靈人間》和陳可辛導演的《三更之回家》同樣有兩位名導以前拍攝手法和主題內涵的重復體現。
20年後再拍鬼片的許鞍華,繼續在《幽靈人間》中大玩昔日《撞到正》中的「陰陽眼」、「鬼上身」噱頭,黃大仙的舊式屋村、西環舊區從來是傳統敬鬼習俗的集中地,但導演又通過迪廳、地鐵等現代景觀進行對比,再帶出真假、對錯、今昔的對比變化,故事情節也由此懸疑驚悚,無頭鬼黃秋生索命到最後才發現找錯了仇家,最意外的是結局,舒淇原來早被女鬼上身……許鞍華拍鬼片的本事果然不讓當年,除了拍出《幽靈人間》令人不寒而慄甚至嘩然的恐怖效果外,還能借紛雜線索解讀出父子、情人、冤讎的多重感情含義,於近期香港鬼片中已屬難得佳作。
作為2002年最有口碑的香港驚悚鬼片《三更之回家》,有很多人樂意將其視作陳可辛經典之作《甜蜜蜜》的靈異版,究其原因主要是黎明與原子淇那對痴情夫妻的大陸身份,還有《回家》表面看雖然也是靈異題材,但實質上卻仍是其擅長的如《甜蜜蜜》的文藝愛情拍法。陳可辛在故事開始或許還通過小孩的眼睛刻意營造了些驚悚的氣氛,但到得黎明出場則完全演變為古怪的情感戲——在警察曾志偉的眼中,黎明飾演的中醫師用盡各種辦法企圖使三年前植物人妻子醒來的做法,簡直是變態行徑!至於黎明幫植物人妻子每天洗澡,和與其在想像中喃喃對話等情節絕對是文藝片的手法,顯得既生活化又令人震撼。而曾志偉與黎明的對手戲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並以此巧妙地闡釋了該段故事的情感本質。因此,當故事結尾處,曾志偉發現原來黎明當年也曾昏迷卻被妻子醫活的事實從而理解黎明的古怪做法,但此際黎妻已裝棺、黎明已進監,什麼都難挽回之時,那種嘆息中帶著驚喟的情感會油然而生。
據說,拍驚悚片非常有利於發揮演員的演技。在香港,除了拍鬼片的專業戶「龍婆」羅蘭是以嚇人見長,其他演員出色的表現則多是詮釋遭遇恐怖事件的驚悚心理過程。正如今年的第二屆香港金像獎,張國榮、黎明、林嘉欣、李心潔皆憑借驚悚片分別獲得最佳男女演員提名。不過,這四人中最終只有「新人」李心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項。而令她得獎的電影、由彭氏兄弟執導的《見鬼》,與黎明主演的《三更之回家》卻都是陳可辛創立的「Applause Pictures」電影公司作品。
其實若單以演技論,李心潔當然算不上最出色者,幸運的是她扮演的角色與其他嘩驚鬼片不同,非常有難度,令她有得發揮。由失明到復明的心理和外部表情都極到位,後來不斷見到鬼魂出現的表情動作也能帶動觀眾的恐怖情緒。至於《見鬼》本片亦有值得稱道之處,李心潔換上的陰陽眼有見鬼和預知未來的雙重功能,由此引出泰國少女因擁有預知能力卻無法阻止災禍而無望自殺的悲劇,這一頗有前世今生意味的詭異故事,被初執導筒的彭氏兄弟拍得層層推進、如剝細絲,還算及格。另外,該片雖然文戲的拍攝技巧欠奉,但出身剪接的兩位導演對恐怖情境的渲染卻極見功力,比如通過李心潔的主觀視點拍出許多古怪鬼靈和最後大災難的電腦特技,都有很強的驚悚效果。
(五)
香港的恐怖片發展到現在,還能有什麼變化新意?或許羅志良的《異度空間》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還能給觀眾帶來些希望。這兩位新銳都以驚悚片獲得本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青年導演獎的提名,結果羅志良憑借《異度空間》得獎。
其實《異度空間》雖然拍得頗有恐怖效果,可惜卻未見新意,以陰森靜寂的氣氛營造鬼魂突現的驚嚇畫面以及女學生鬼魂糾纏張國榮的造型動作,都能從日本鬼片中找出淵源。不過,《異度空間》的創新高明處在於探討了人、鬼和精神錯亂三者之間的關系。正如心理醫生張國榮所講,世間根本無鬼,皆是心魔作祟。因此,影片前半段林嘉欣被鬼嚇,張國榮後半段被鬼逼的驚悚畫面皆是人心理受傷世界的投射,鬼的鮮明形象只是人不快心事的偽裝而已,這似乎又來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而我們亦可將《異度空間》看作是「疑心生暗鬼」的一次形象示範作品。
與《異度空間》強調對鬼進行科學的心理分析不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則是純粹的驚悚鬼片,該片出現的心理醫生甚至是被否定的反面角色。再者,與鄭保瑞上一部大受好評的《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主要靠渲染恐怖氣氛和有意模仿西片《女巫布萊爾》相比,成本相對較高的《熱血青年》除了能繼續大玩恐怖氣氛外,更加註重了對視覺效果的經營,令觀眾神經始終無法鬆懈。至於情節,雖然仍是冤魂、厲鬼、害人的傳統鬼片鬼片套路,但主題意念卻完全突破傳統世俗因果報應的價值觀,影片中三位青年好心捐血救人,誰知竟招致被救人女友鬼魂的忌恨,怨他們多管閑事,令自己與男友陰陽分隔。結果任何人都對那女鬼束手無策,她的陰謀亦最終得逞——怨氣無法化解,好人最終喪命,如此偏執冷酷,自然令觀眾感受到絕望的恐怖,難怪《熱血青年》被人稱作近年來最驚悚的鬼片了。
3,一開始我想我有所介紹了,當然只是個人的看法,不知你是否有同感~~~日本的電影我覺得像是中西合璧的混合體,即講究唯美有不放過血淋淋或赤裸裸的恐怖比如屍體啊災難啊什麼的,很奇怪這位朋友為何沒談到韓國恐怖片,建議你可以看一些,許多片子拍得還是很不錯的。
❽ 一般歐美的電影里為什麼出現中國的場景大都是在香港而不是其它地方
香港是東方之珠、動感之都、購物天堂。港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與歐美信仰相同。香港相對於大陸自由,經濟實力強於上海。由於歷史原因,文化多元。氣候好,全年平均氣溫為22.8攝氏度。
❾ 有什麼好看的香港電影
好看的香港電影有《東成西就》、《追龍》、《無間道》、《無雙》。
1、《東成西就》:有這么一部片子,時隔十年看了數十遍,論起最搞笑喜劇,第一印象永遠是他。甚至一響起片頭曲,就已經開始想笑。《東成西就》就是這么一部電影。
影片從「主角無雙」到「情感無雙」,從假鈔、假面到假想,從反轉反轉到再反轉,劇情不斷往前推動,一點一點將人心剝離,一步一步將人性揭露,最終將主題「命運無雙」烘托出來。讓人心生感慨。
❿ 有一個排名說到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哪十部
《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最佳拍檔》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檔》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檔》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檔》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