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
擴展閱讀
薰衣草電影2016豆瓣 2024-12-24 18:55:49
日本電影男人的大河號 2024-12-24 18:49:52

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1-06-09 16:58:00

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巔峰是1990年前後五年,時間劃分,大概是1985年到1995年。前期李小龍在70年代相當於給香港電影打基礎,2001年的《無間道》宣告香港電影最後輝煌。在1997年後香港回歸,香港電影便逐漸衰落。
雖然這個時間點卡得很巧妙,但香港電影的衰落,主要是因為美國對於電影技術上的工業革命。當美國電影技術工業革命成功過後,一如近代工業革命的國家相同,立刻站在行業制高點。

美國在90年代後期,已經拍出這些作品:《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星河戰隊》等等。2000年左右,美國電影已經全面進入電腦數字特效電影,《黑客帝國系列》《指環王系列》《蜘蛛俠》等等。

但同時代的香港電影還在拍功夫動作片,拍警匪黑幫片,拍武俠奇幻片,拍喜劇愛情片。而整個香港除了徐克導演和周星馳導演(蜀山傳和少林足球),其它香港電影都沒有意識到電影技術革命落後的致命性。

這是最主要原因,其它重要原因大概還有幾個。

一是香港本土市場的狹小。

香港本土只有700多萬人口,外加台灣2300多萬人口,差不多三千萬人口,再算上東南亞和日韓的隱形市場,電影市場的消費基礎勉強足夠了。

美國90年代後期的商業大片,動輒上億美元的投資,香港本土市場太過狹小,根本撐不起這么巨大的投資。

二是香港電影已經做到巔峰,人才卻也外流了。

香港市場太小,當時大陸電影市場又沒有發展起來。像吳宇森,成龍,李連傑,周潤發,楊紫瓊等等男女巨星都先後進入好萊塢。而且不只是他們進入好萊塢,還帶著背後香港電影根本的精英團隊。

雖然等成龍等巨星回歸華語電影都老了,已經過了巔峰期。但成就不只是成龍一座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還有將中國功夫片傳播到了全世界各個國家,成為中國流行文化的一張名片和豐碑。

三是大陸市場的崛起,香港電影人才集體北上

1997年過後,大陸的改革開放已經有二十年,經濟迅速發展,而大陸是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當時市場沒有現在這么好,但張藝謀的《英雄》打造的兩億多票房,也不是香港本土能夠對比。

所以,同時代的香港電影人,除了成龍,李連傑這類功夫巨星。其它香港電影人,集體選擇北上發展。

四是香港電影人才集體北上後,香港本土人才青黃不接

香港功夫動作片巨星的老去,香港上世紀女星的嫁人或者老去,香港歌手偶像的老去。再到香港導演和精英人才的集體北上,香港本土自然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了。

❷ 現在的香港電影為何越來越差,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985-1996年。香港涌現大批優秀電影香港涌現大批優秀電影,票房冠軍成績上漲到5700萬元,達到了階段歷史的頂峰。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強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業片製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電影在台灣、新馬泰等海外華人社會同樣獲得認同。同樣,出色的電影為香港電影帶來大量的資源。使得香港電影更加繁榮,但為什麼從97年開始,香港電影就開始沒落,鮮有優秀的電影出現呢。
內因:1.邵氏對香港電影業的壟斷,提及香港電影,必定跳不過邵氏。當時的邵氏電影可以說是獨大,有演員有片場有影院,全產業聯動。而且當時的演員全靠工資生活,任你的電影再火也不會有太多的額外收入。這些大量減少了電影拍攝的投入,所以縱然電影票房不好也不會有太多的回本壓力。但這也讓邵氏並沒有繼續加大電影的投資,盡管香港電影那時一片繁榮,但是成本的限制卻讓其沒有足夠的進步。雖然邵氏對香港電影做出了貢獻,但是以其體量,是否做的足夠多呢?
2.資金問題:粗製濫造的電影導致資金回本困難,無法盡快投入新電影的拍攝。本土經濟不景氣,外商開始撤資尋找新的市場。當時的年代,雖然大陸已經定下對西開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貿易,法律上仍有很多問題出現,這時候,被英國統治一個多世紀的香港就成為大陸同西方及台灣的經貿中轉地。但是隨著大陸開發政策的逐漸實行和落實,香港的經濟也收到沖擊。3.演職人員:提起香港電影的衰落,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演員好導演青黃不急,但為什麼我放在後邊說,因為這其中有這因果關系,正是因為香港市場受到沖擊,周潤發,成龍等投身好萊塢,但當時的香港環境卻沒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來。
香港電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國外電影業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21億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軍只有4500萬。從97年開始,香港的海外市場敗退,本土市場也受到擠壓。而在國外電影蓬勃發展的同時,香港電影卻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軍仍然在三四千萬左右徘徊。2.觀眾喜好的變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加上美國大片的沖擊,觀眾開始追求更高製作,更新穎的電影。而香港電影仍是那幾樣,並沒有出現真正的創新。3.國際經濟局勢的影響:97後,國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國電影的發展,韓國,美國都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電影,而原先投資香港電影的台灣金主也開始撤資,香港電影的市場和資金供應都受到影響。
這些原因也形成了惡性循環,讓香港電影的崛起變得更難,也很難重現當初的繁榮景象,再涌現出往日的經典電影了。

❸ 香港電影到現在沒落了嗎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作為一個現代特殊文化上已經失去意義。雖然香港的電影人依舊在電影界佔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有像杜琪峰,林超賢等著名導演不斷推出精品電影,但是依然改變不了香港電影的沒落,這是因為什麼呢?原因一是因為時代進步,拍攝電影的技術成熟。原因二是因為香港地區的影視公司爭奪市場資源。

香港電影由盛轉衰

如今的香港電影青黃不接,因為本土市場比較小,在大片時代中嚴重不協調。而且隨著美國電影的上映,大家基本都紛紛躲避。所以香港電影要想發展下去,就要接中國的市場,可這並不容易,因為國內的電影也進入飽和階段,更別談還要跟其他人爭奪這塊蛋糕了。

❹ 港片一直在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從90年代開始,港片唱衰論就一直盛行。現在回想我們小時候電視上放的電視劇,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港劇。但如今,香港電影的一年能夠兩三部在內地大爆就算很不錯了。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港片不斷沒落,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三,優秀的電影人和演員青黃不接。近幾年我們時常可以看到,香港比較知名的導演、演員們都在向內地發展,留在香港深耕港片的老一代導演並不多。年輕一代的導演也都還不能夠獨當一面,tvb立捧的新人越來越沒有觀眾緣,全靠曾經的經典配角們撐著。總之,港片的不斷衰落,背後的原因多樣且復雜。

❺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❻ 香港電影衰落了嗎根源在哪

香港電影的衰落,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要知道,一種文化產品的興起,肯定要依託於市場。有市場,有錢賺,產業才會興起。

那麼我先問,香港彈丸之地,為什麼曾經發展出那麼大的市場?

答案是,因為它曾在亞洲沒有對手。

當時全亞洲的娛樂電影,叫得響的基本只有印度日本、香港。對於亞洲的華人圈來說,日本和印度電影畢竟有文化隔閡,但香港電影沒有。

所以,當時的香港電影往往能輻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等多個華人地區,加上題材非常豐富,涵蓋武俠片、槍戰片、喜劇片等多種成熟的類型,自然佔了亞洲電影半壁江山。

香港電影最強的時候,不要說亞洲華人圈,即使是日本人、韓國人都非常喜歡,原因很簡單,就是題材很好看。

但是後來,它的市場逐漸被搶奪——

1、90年代末,好萊塢特效大片席捲全世界,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泰坦尼克號》《魔戒》《哈利波特》之後,很多人形成了一種觀念,大片去電影院看,一般的電影在電視上看就行了,所以好萊塢大片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

2、韓國電影、日本電影、韓劇、日劇開始大力發展商業化,也搶佔了部分香港電影的市場。2000年初,一大波日劇、韓劇、日影、韓影湧入我們的生活,其實他們也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

3、1996年香港正式實行買房搖號制度,香港經濟結構轉型,大量資金湧向房地產。因為市場份額被瓜分,很多投資者不再看好電影業。沒了錢,產業自然衰落。

4、人才流失。隨著香港電影業的衰落,很多電影明星、電影人才要麼出國,要麼退出電影圈(比如很多嫁入豪門的女星),要麼來內地這片新興市場尋求發展。最終結果就是,內地電影業越來越發達,北京成為華語電影的中心,而香港本土電影人才,卻呈現青黃不接的勢態,要發展,也必須北上。

以上就是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但也不用傷心,雖然「香港電影」這個概念,但香港的電影人才還是在繼續拍電影的。他們的經驗和思維,也已經融入「中國電影」這個更大的概念之中,這是好事。

❼ 為什麼香港電影會衰落

香港電影勃興於經濟高速發展七八十年代,那時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風光一時無兩,經濟高速發展,中產階級迅速產生,為香港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資金和市場的支持。同時,社會矛盾加劇,社會動盪,為二十年間香港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取之無盡的靈感和素材。
僅以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之前的香港社會觀之,四大探長叱吒風雲,毒販和大佬飛揚跋扈,就導致了後來《跛豪》《雷洛傳》等一大批優質香港警匪片黑幫片的產生;社會治安也一度混亂,奇案題材的電影橫空出世,如《省港旗兵》等;金庸倪匡等一干有大陸背景的作家在香港站穩腳跟,正好進入創作的全盛期,極大豐富了香港電影的題材。巨大社會變革之下意味著文化產業無窮無盡的發展機會。
所以,與其說97年以後香港電影變得平庸了,倒不如說,香港社會已漸趨穩固,老一代電影主創們才思枯竭,原有電影創作思路已走入瓶頸。沒落的罪魁禍首是這個富有而平庸的時代是否更貼切呢?

❽ 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有哪些

檸檬從小就喜歡看香港電影,因為個人比較喜歡看警匪片、動作片。《英雄本色》《古惑仔》《我是誰》這些電影都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佳作,但從92年開始港片的影響力已經被國外影片替代。

香港電影之所以沒落,很重要的原因是傳統的警匪片和動作片沒有大突破,沒有更加新穎的東西,所以很多觀眾都被國外警匪片和動作片中的特效所吸引。

另外,很多大牌明星都在隱退或者轉到幕後,沒有能夠真正在熒屏上獨當一面的新人演員,時間一長,製作方只能轉方向。

其次,製作方不想投入更多的技術力量改變香港電影的落後狀態只能被淘汰。

❾ 1.香港電影衰落的因素有哪些 2.香港電影的衰落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3.香港什麼時候才能做回東方

香港電影衰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盜版光碟,電影本來是靠票房取勝,現在盜版這么猖獗,很影響票房的,投資方掙不到錢,自然就不會去投資拍電影啦,許鞍華的《桃姐》也曾經遍尋投資不得,最後劉德華施以援手,才不使這部影片夭折。
還有一個原因是演員,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香港電影飛速發展,主要是靠好演員和好導演,演員比如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劉青雲等,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爾冬升,陳可辛,許鞍華,吳宇森,王家衛等。現在香港基本還是靠他們,而他們也老了,有一些角色也不再適合他們,可又捧不出新一代像他們那麼有名的年輕演員。周潤發成龍後來去了好萊塢發展,演員導演青黃不接,又缺少了台柱,電影市場自然受到了沖擊。
谷德昭和鄭丹瑞曾在金像獎30周年時用一個笑話諷刺內地電影的潛規則:香港人去內地做電影普通話只要會說四個字就行了,內地老闆:可以賣兩個億嗎?香港人:行。內地老闆:可以讓我的女友做女主角嗎?香港人:沒問題。
這與其說在諷刺內地潛規則,不如說是處於悖論困境的香港影人在自嘲尷尬:為了生存,他們沒法對內地資金和市場說不。為了得到內地投資,就不得不接受內地的條件啟用內地演員。而代價就是犧牲了香港自己的特色,更擠佔了香港人原就有限的生存空間。
內部是媒體環境的惡化,香港經濟不景氣,本土電影幾乎不堪,外部哈韓哈日成風,明星號召力大不如前,內地在發展過程中雖鬧出笑話卻不能掩蓋正在崛起的事實,憑借著龐大的市場和資金,明顯的影響力成為籠罩在香港影壇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