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輔戰役德軍指揮將領是誰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龍德施泰特元帥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博克元帥。
『貳』 烏克蘭首都基輔戰役是如何開始的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戰役從1941年7月10日開始打響了。赫魯曉夫與基爾波諾斯負責保衛基輔。然而,德軍的閃電戰令蘇軍措手不及,西烏克蘭的重鎮一個個地落人德軍手中。德軍長驅直人,有一個兵團在一周內向前推進了200多公里,進人了別爾吉切夫,另一個兵團則攻佔了距基輔大約1勸公里的日米托爾。基輔處於一片危急之中。
『叄』 基輔戰役分為哪三個階段
根據雙方的主要作戰行動,此役分為舊國界築壘地域之戰(7月5~9日)、烏曼戰役與基輔外圍作戰(7月9日~8月中旬)和基輔地域合圍戰(8月下旬~9月26日)3個階段。
『肆』 基輔戰役的經過是怎樣的
基輔戰役異常激烈,從戰役一開始,德軍就利用優勢兵力猛打猛沖,蘇軍雖居劣勢,卻異常勇猛,頑強阻擊,最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根據希特勒的第35號指令,於9月12日以第1裝甲集群主力和第17集團軍一部在第4航空隊支援下,從第聶伯河左岸克列緬丘格附近登陸場,經盧布內向西北方向推進,以便同第2裝甲集群南下部隊盡快會合。15日,南北對進的德軍第1和第2裝甲集群在洛赫維察地域會合,完成了對蘇軍西南方面軍第21、第5、第37和第26集團軍的合圍。被分割成零星小股的蘇軍官兵繼續英勇奮戰。19日,蘇軍第37集團軍奉命放棄基輔,德軍第6集團軍佔領了烏克蘭首都基輔。20日,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米•彼•基爾波諾斯上將、軍事委員會委員和參謀長等高級將領在突圍中陣亡。26日,歷時2個半月以上的基輔戰役宣告結束。
『伍』 基輔戰役分為哪幾個階段
戰役從1941年7月5日開始,至9月26日結束。根據雙方的主要作戰行動,此役分為舊國界築壘地域之戰(7月5~9日)、烏曼戰役與基輔外圍作戰(7月9日~8月中旬)和基輔地域合圍戰(8月下旬~9月26日)3個階段。
『陸』 基輔戰役蘇軍有能力突圍,為何還是敗得很慘
1941年8月底,蘇德戰場上最大的焦點無疑是發生在基輔的會戰,德國元首力排眾議堅持從中央集團軍群,分兵南下參加合圍基輔的戰斗。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與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裝甲集群,已做好了對蘇軍西南方面軍南北夾擊的准備。
然而,蘇軍早已獲悉德軍的意圖也進行了針對性准備,卻以66.5萬人被俘的慘劇收場,其中的原因眾說紛紜,但蘇聯統帥的固執和不切合實際的「瞎指揮」,是人們認可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蘇軍最大的重兵集團被圍殲是其一手造成的。
隨著戰局的惡化,蘇聯統帥終於鬆口同意放棄基輔,但仍未允許西南方面軍突圍。鐵木辛哥接到此命令後,十分清楚盡管沒有批准突圍,但留守的意義不大,他果斷下達了突圍命令。可悲的是,此時的各部已被打散,無數的蘇軍已經投降。
就這樣,蘇軍最大的重兵集團因其領導人的偏執而付出了慘重代價。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
『柒』 二戰基輔戰役德軍指揮官
負責進攻基輔的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
『捌』 基輔戰役的點評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對德軍而言,從戰術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傑作,而且獲得了富饒的烏克蘭和頓涅茨盆地。從戰略上來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敵人反攻的威脅,然後再來進攻莫斯科。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的准備。
基輔戰役後,紅軍已經沒有更多後備力量,為防衛莫斯科,蘇聯政府調動83個師共800,000人,但只有其中25個師是有足夠裝備,而且缺乏裝甲部隊及戰機,德國方面,他們有70個師共2,000,000人,接近三分之一是機械化的,這是在戰爭中最高的比例,進攻莫斯科的台風作戰在十月二日開始。
由於在基輔的巨大勝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礙已經清除,南方集團軍繼續向頓巴斯進攻,在南方戰區的目的已完全達到,不過,向莫斯科的進攻被推遲了四個星期,這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中已被證明,雖然在戰術上取得成功,但基輔戰役只能小規模增強德國在戰略上的優勢,因為其主要目的,戰爭的決定性勝利沒有達到。
當紅軍付出巨大的損失時,他們爭取了時間防守莫斯科,為同盟國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而且,蘇聯在這次及其他包圍戰中得到了教訓,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中,他們避免被德軍包圍,之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他們更反而包圍了入侵者。 1961年6月21日,107,540名蘇聯退役士兵因防衛基輔而被頒發獎章。
『玖』 基輔戰役蘇軍戰俘下場基輔戰役戰俘都殺了嗎戰俘腳
沒有都殺,但能活到戰後的十不餘一
當時按照小鬍子的政委命令,政委和猶太人當場槍斃,其他的送到德國的戰俘營
當時戰俘營基本沒考慮如何充分利用這些人力,而是讓他們自生自滅,死亡率在40%以上
後來部分幸運兒成了勞動力,還有少部分人活了下來
最有莫名的就是盧金中將,活到了戰後
『拾』 基輔戰役算不算希特勒的傑作
基輔戰役不是希特勒打的,是他要求打的,對於這場戰役史學界有爭論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對德軍而言,從戰術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傑作,而且獲得了富饒的烏克蘭和頓涅茨盆地。從戰略上來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敵人反攻的威脅,然後再來進攻莫斯科。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的准備。
基輔戰役後,紅軍已經沒有更多後備力量,為防衛莫斯科,蘇聯政府調動83個師共800,000人,但只有其中25個師是有足夠裝備,而且缺乏裝甲部隊及戰機,德國方面,他們有70個師共2,000,000人,接近三分之一是機械化的,這是在戰爭中最高的比例,進攻莫斯科的台風作戰在十月二日開始。
由於在基輔的巨大勝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礙已經清除,南方集團軍繼續向頓巴斯進攻,在南方戰區的目的已完全達到,不過,向莫斯科的進攻被推遲了四個星期,這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中已被證明,雖然在戰術上取得成功,但基輔戰役只能小規模增強德國在戰略上的優勢,因為其主要目的,戰爭的決定性勝利沒有達到。
當紅軍付出巨大的損失時,他們爭取了時間防守莫斯科,為同盟國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而且,蘇聯在這次及其他包圍戰中得到了教訓,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中,他們避免被德軍包圍,之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他們更反而包圍了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