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建國以後拍攝的所有電影的匯總列表
早期中國電影
(1931年以前)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華百合等影片公司組合成聯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恆娘》、《桃花泣血記》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編輯本段左翼電影運動
(1931~1937)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抗日戰爭爆發,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深感時代需要反映現實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請黃子布(夏衍)、鄭君平(鄭伯奇)、錢謙吾(阿英)擔任編劇顧問,與鄭正秋、洪深等一起組成編劇委員會。1933年3月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由夏衍任組長,成員有錢杏邨、司徒慧敏、王塵無和石凌鶴。電影小組的成立推動了明星、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的電影創作,也影響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電影創作。當年生產了《狂流》、《都會的早晨》、《春蠶》、《姊妹花》、《民族生存》、《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優秀影片,左翼電影運動取得輝煌成就。國民黨統治當局在開展對中國革命根據地第五次軍事「圍剿」的同時,加強了對革命文化的「圍剿」。針對這種更為尖銳、復雜的形勢,左翼電影工作者進行更加隱蔽的斗爭,創作出《漁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響的片目 ,與此同時 ,左翼電影工作者還開辟了新的製片陣地——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了《桃李劫》、《風雲兒女》等優秀影片。這個時期還創作一批優秀電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歌》,《桃李劫》里的《畢業歌》和《風雲兒女》里的《義勇軍進行曲》等,隨著影片的放映,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將全國人民愛國運動推向一個新高潮,上海電影界為適應新的形勢,建立起電影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繼「國防文學」口號提出後,1936年2月,「國防電影」作為電影創作口號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電影公司拍攝出一批不同題材樣式和內容的國防電影,有《生死同心》、《壓歲錢》、《十字街頭》、《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等影片。
編輯本段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37~1945)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由陽翰笙擔任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先後在武漢、重慶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塞上風雲》、《還我故鄉》、《警魂歌》等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以及《民族萬歲》等新聞紀錄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1935年成立於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為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
從1937年11月中國軍隊撤離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軍隊進入上海租界為止,上海被稱為「孤島」時期。這一時期,1938年有新華、藝華、國華等私營電影公司拍攝影片。隨著新華攝制的影片《木蘭從軍》上映後的賣座,形成了古裝片拍攝浪潮。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萬籟鳴、萬古蟾(見萬氏兄弟)繪制完成的動畫片《鐵扇公主》是中國第一部較長的動畫片。
在日本佔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於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製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春江遺恨》等影片,為迷惑中國觀眾,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據地 ,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由延安電影團袁牧之擔任編導,吳印咸、徐肖冰、吳本立擔任攝影 ,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以及一些反映當時延安重大社會政治生活的新聞片。還建立一個放映隊,在陝甘寧邊區、晉綏邊區前線一帶放映電影。新四軍淮北根據地於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編輯本段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45~1949)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產業。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一部分革命和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進入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的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各廠,利用國民黨的電影基地,拍攝進步影片;另一部分參加進步電影的基本陣地昆侖影業公司,對文華、國泰、大同等民營影片公司也採取團結、支持、爭取和協作的方針,使之拍出進步影片。這樣,在1946~1949年間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松花江上》、《夜店》、《還鄉日記》、《遙遠的愛》、《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優秀影片。這一時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電影公司,拍攝了約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謀殺、間諜、偵探、心理變態或描寫所謂家庭愛情糾葛等。
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製片廠 。1947年以該廠部分人員為基礎,組成西北電影工學隊前往東北。1946年10月在晉察冀軍區成立華北電影隊。1946年長春解放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滿映」。1946年10月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17輯大型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以及木偶片《皇帝夢》、科教片《預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動畫片《瓮中捉鱉》、翻譯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影遷回長春,1955年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北平、上海解放後,在北平、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國民黨製片機構,分別成立北平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1949年4月,成立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擔負領導全國電影工作的任務。
編輯本段新中國電影事業
(1949年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產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為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後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後成為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與此同時,成立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籌建了保定電影膠片廠,南京、哈爾濱、上海都建立了電影機械廠,以及八一電影機械廠和北京電影洗印廠等電影工業企業。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開始,在很短的時間,拍攝了《白毛女》、《鋼鐵戰士》、《上饒集中營》、《新兒女英雄傳》、《翠崗紅旗》、《我這一輩子》、《腐蝕》等優秀故事片 ,以及新聞紀錄片《百萬雄師過大江》、《紅旗漫卷西風》等。但是,由於在電影創作指導思想方面過分強調電影的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對《武訓傳》等影片的批判,挫傷了部分創作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了創作拘謹、產量下降。1953年,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有關領導提出改進領導方法,鼓勵藝術家發揮各自長處,從各方面反映革命的歷史和現實。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貫徹這一方針,電影局從指導思想、領導、體制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取得積極成果,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逐漸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7年文化部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優秀影片評獎 ,獎勵了1949~1955年攝制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時珍》、《神筆》(美術片)、《淡水養魚》(科教片)等69部優秀影片。1957年,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對一些影片和藝術家也進行了錯誤的批判。1958年又拍攝了許多報道性宣傳大躍進中某些虛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擾了電影的創作。不久,中央逐步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周恩來對電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質量的要求,促使中國電影事業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拍攝了《林則徐》、《聶耳》、《萬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鋪子》、《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題材風格多樣、在思想與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統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傾運動中,電影界又批判所謂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加之三年自然災害,膠片、器材等嚴重短缺,電影生產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重申堅決貫徹雙百方針,糾正了違背藝術規律,對文藝創作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干預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條例。使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生產了《甲午風雲》、《革命家庭》、《紅旗譜》、《舞台姐妹》、《小兵張嘎》、《英雄兒女》、《農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楊門女將》等優秀影片,以及優秀美術片《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與此同時,電影放映單位從1949年的400多個發展到1965年的20363個 。到1965年為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共發行1213部長短影片。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也已具備相當規模 ,可以生產洗印、錄音、攝影、放映機等各種設備、器材,並基本達到自給。但在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電影界百花凋零,萬馬齊喑。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 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其主要特點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③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② 中國電影200億之後怎麼繼續增長
2021年中國票房之所以如此令人振奮,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國產電影的給力表現,目前票房前十中,除了3月26日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其餘9部皆為國產片。其中排名第一的《你好,李煥英》和第二的《唐人街探案3》分別拿到54.07億和45.14億票房,第三名《送你一朵小紅花》為11.96億。
撤檔2020年初,《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奪冠》《急先鋒》《囧媽》《姜子牙》《熊出沒·狂野大陸》七部電影各自展開猛烈的宣傳攻勢,被視為「史上最強」的春節檔正蓄勢待發。其中,《唐人街探案3》的數據更是一騎絕塵,接連打破了多項預售紀錄。但誰都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熱鬧的新年氣氛,1月23日,七部電影先後發文宣布撤檔,電影院開始關閉大門,影院員工暫時停業,紅紅火火的春節檔迅速跌至冰點。只是,當時的電影從業者還難以想到,這一停工,便是178天。
復工從冬到夏,這段時間對中國電影而言,是無比漫長的「至暗時刻」。2月起,多家影院上線外賣業務,解決為春節檔准備的零食飲料。再之後,有電影轉網、有電影人轉行、還有一些影院徹底關門……半年的時間里,從業者們能做的只有等待。終於,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低風險地區影院在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報復性觀影」成為熱門話題。久別重逢,影院觀影也有了新的規則:實名售票、交叉隔座、全程戴口罩、上座率不超過30%、原則上禁止售賣飲料零食……短短幾天內,多地影院迅速准備就緒。20日凌晨,幾家影院率先開啟零點場,甚至有影院打出「1元特價觀影」的口號,吸引觀眾回歸,《第一次的別離》成為第一部在復工當天首映的新片。
四月十八日,全國電影票房正式突破200億元前十大票房電影中,只有《哥斯拉大戰金剛》一部外語片。由於進口片量較大,國產片的表現給了市場一定的信心。另一方面,這類影片大多都是靠元旦、春節和清明節檔獲得,檔期外的電影院依然冷清。
接下來的5檔擁擠電影,以及即將上映的《速度與激情9》,將繼續推動票房增長。許多從業人員表示,即使進口片不能達到爆發前的供不應求程度,只要國產片能延續開年的良好勢頭,繼續穩步前進,今年就有可能給整個市場帶來驚喜。
由於 IP的影響力,《速度與激情9》很可能獲得高票房在去年的流感之後,今年又是一個完整的電影年。市場真正復甦了,200億票房成績才剛剛開始,國產片的工業化和類型化仍在路上。《你好,李煥英》貢獻了200億票房的四分之一,而《我妹妹》則成為清明檔爆款,親情題材和女導演在業界都成了新的變數。
方勵:重新定義電影類型
將來肯定是融媒體時代。電影人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只有一件事是堅定不移的:提升做電影的觀念。之前僅僅是拍電影,接下來可能還要做品牌,這包括類型,系列, IP等等。迪斯尼,漫威之所以能讓用戶開竅,是因為品牌已經建立。語篇電影目前還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內容品牌,如果將來做到這一點,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最終,聚影匯創始人朱玉卿總結說,讓更多的觀眾看到更多好看的電影,既是電影市場推廣的目的,也是對電影製作、創作和製作人員的尊重。電影界的「出界」本身就是對電影人的最高標准和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找到影片的目標觀眾,要精確定位,要了解觀眾的喜好,要選擇合適的渠道,這些過程都需要藉助娛樂化的思維,讓電影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打動人,滿足使用者的多種需求。
③ 以後中國電影會不會一脫而不可收拾呢
他們認為那是「藝術」,神聖而不可侵犯和猥褻。
但也不是很多看觀看出任何「藝術」來。
畢竟現在這個年代沒事學聖人干嗎?
④ 安東尼奧尼繼《中國》後為什麼五年沒拍電影
安東尼奧尼於1912年9月29日生,20歲之前他很傾心造型美術,後來著迷戲劇。曾經拍過精神病院的紀錄片,這一經驗使他後來作品提倡內在的寫實主義,同時也預示著他以後的作品對人的精神狀態的病態和異化的關注。
安東尼奧尼最早的電影從業經歷是為雜志作撰稿人,1939-40年,他當上了羅馬權威電影雜志《電影》的編輯,該雜志雖然是屬於法西斯體系內的雜志,但後來卻可以稱為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保姆,從中產生了許多新寫實電影的著名導演。他只在雜志上開始發表了幾篇文章,就因為政治運動解職。在羅馬實驗電影中心短時間學習之後,安東尼奧尼開始撰寫劇本。在1942年,替羅塞里尼寫了《飛機駕駛員回來了》的劇本,受到贊揚。費里尼的《白酋長》也有他的貢獻。此外,他還作為見習導演,在法國參與了卡爾內《夜間來客》的創作。
安東尼奧尼作品年表:
2000年 Destinazione Verna
2000年 Just to Be Together 未完成作品
1995年 Par-delà les nuages/Beyond the Clouds 雲上的日子
1989年 Kumbha mela
1989年 Roma '90 羅馬90
1982年 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 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
1980年 Mistero di Oberwald, Il/Oberwald Mystery,The 奧伯瓦爾德的秘密
1975年 Professione: reporter/Passenger,The 職業:記者(過客)
1972年 Chung Kuo/China 中國
1970年 Zabriskie Point 扎布里斯基角
1966年 Blowup 放大/春光外瀉
1965年 Tre volti, I 一個女人的三副面孔(集錦片的一段)
1964年 Deserto rosso, Il/Red Desert 紅色沙漠
1962年 Eclisse, L' 蝕/慾海含羞花
1960年 Avventura, L'/Adventure,The 奇遇/迷情
1960年 Notte, La /Night,The 夜
1957年 Grido, Il/Cry,The 呼喊/流浪者
1955年 Amiche, Le/Girlfriends,The 女朋友
1953年 Amore in città/Love in the City 巷愛(小巷之愛)
1953年 Vinti, I/Youth and Perversion 失敗者(戰敗者)
1953年 Signora senza camelie, La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1950年 Cronaca di un amore 某種愛的紀錄(一個愛情故事)
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的影片包含著下列主要因素;
1.在電影劇本中通過人物的行為來分析哲學觀念。
2.復雜的、很長的、緩慢移動的攝影,很少依靠特寫鏡頭或其他「電影」技巧。
3.通常是緩慢的速度使觀念和事件有可能在很長的銀幕時間內逐漸展現出來。
4.運用簡短的、近乎電報式的對白,並常常被長時間的沉默所打斷。
5.高度抑制的表演;安東尼奧尼傾向於限制他的演員,使他們保持沉默,迫使他們用最少的外部效果來表現內部沖突和態度。
6.不大注重電影的傳統的輔助元素(如音樂或光學效果)安東尼奧尼傾向於依賴場面本身:他的許多最出色的場面都是運用優美的長鏡頭來表現的,只用自然音響來加強對白。
⑤ 49年以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七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它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 此時,李小龍配合著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後兩年間拍攝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令李小龍進運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1973年李小龍驟然暴瘁,功夫片熱潮未能延續。但隨著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觀眾對遠離現實的功夫片漸漸失去興趣,反而對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諷刺現實的電影加以青睞,由於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大家的主導閱讀方式是電視模式,很多電影題材或靈感都是來自電視內容,如《阿福正傳》(1974)、《大鄉里》(1974)、《新啼笑姻緣》(1975)、《鬼馬雙星》(1974)、《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等等。 1978年袁和平執導《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劇的地位,使其成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青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⑥ 關於中國解放後的電影
名叫《決戰之後》。
⑦ 電影傳入中國後,對我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使得我國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欣賞水平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⑧ 中國電影以後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這個命題太大了吧。您是指作為市場中的商業產品的電影產業的發展方向還是指作為藝術品的電影發展方向?這兩個方向都可以展開巨幅的論述。
票房繼續不高;緋聞八卦炒作仍舊高調;廣電總局仍舊有存在的必要;學院派逐漸不敵草根階層;中國電影仍在夾縫中生長,但這不會影響優秀作品的出現
⑨ 求開國後國內著名的電影。。。要經典的!!急
你是指反映建國後的吧
《上甘嶺》《苦惱人的笑》《人到中年》《夕照街》《瞧這一家子》《小字輩》
《今天我休息》《廬山戀》《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
⑩ 電影傳入中國後,對我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我記得夏雨曾經演過一部電影《西洋鏡》就講電影剛傳入中國時,中國人的心態當時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京劇沒人看了,現在的影響應該是:人們生活越來越快,很多人不喜歡看電視劇只看電影,歐美大片的進口對價值觀的影響啦,文化滲透,植入廣告等,中國本土的電影呢,只和人家學到皮毛,不肯在劇本上下功夫,出現一系列的偽大片,然後一群2 B還跑去捧場,真擔心有一天中國電影要崩盤,只剩進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