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估值
擴展閱讀
日本電影說美食和性 2024-10-18 15:51:54
英語樂高電影迅雷下載 2024-10-18 15:40:05

中國電影估值

發布時間: 2024-06-11 10:35:09

❶ 電影妖玲玲中papi演的誰

  • 《妖鈴鈴》Papi醬 飾 李菊花。

❷ 電影票房分析及預測

從20世紀初的西洋鏡戲法到今天占據全球電影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資本的加入讓好萊塢在過去百年的發展中變得越來越理智--比起商業片流水線締造者,它更像一個數學家--它精於計算每一項決定對利潤的貢獻:《蝙蝠俠》續集是否要接受男演員片酬的獅子大開口以獲得百分之幾的忠實粉絲買票入場;是否要在動作片的第37分鍾增加感情戲以爭取女性觀眾;是否要為這部爛透了的原著聘請收費高昂的劇本醫生;一個小金人編劇的名頭到底值多少錢……這就是在電影開機之前最為重要的環節:票房預測。

華爾街不僅給好萊塢帶來了密集的資金支持,也帶來了理性的金融工程技術,後者好像一把衡量藝術的尺子。一位浸淫於電影行業的金融人士一語中的:"在這個行業里充斥著曖昧不清、晦暗不明,有真正的藝術家、也有忽悠的吹水者,但到底怎麼判斷是否能合作,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全憑經驗"。

如何預測
早在80年代,美國票房收入預測的先驅BarryLitman對美國80年代近700部電影進行分析推出票房收入預測模型。該系統對之後美國電影投資界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電影票房預測系統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已經成為國際電影產業投融資的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預測系統
電影票房量化分析及預測系統(Box Revenue Prediction)是在考察導演、主要演員、製片、發行及市場營銷、電影生命周期、電影類型、發行地區等影響電影票房的諸多因素基礎上,基於資產定價模型,綜合採用金融工程和回歸統計分析方法研發出的預測系統。它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成為電影產業投融資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中國第一套BRP系統

2012年1月,中影集團聯合艾億新融資本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基於電影票房預測的估值與定價分析系統--BRP系統。通過對過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統計分析,該BRP系統發現了6條有趣的現象:

·低成本的影片一般會比大片更賣座

·無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潤率更高

·類型的藝術特徵跟利潤之間不存在直接關聯,但評論的多寡(無論好評或者劣評)跟利潤之間有密切關系

·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賺錢

·大片的續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賺錢

·明星在為影片帶來更高票房的同時,也往往拉低了利潤率,因為大部分收入進了明星的口袋

❸ 預虧6億 阿里影業靠什麼支撐300億市值

阿里做電影的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里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里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道

阿里陷文化中國「財務陷阱」

2014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網路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項目,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議。

阿里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里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業才發布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復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里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里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於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志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志的運營權)。

300多億市值背後的資產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復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盤,阿里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里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里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里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里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里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布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制。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趙薇、張強與阿里影業「深度綁定」

與阿里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周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阿里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里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里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支付寶+中影」組合靠譜嗎?

阿里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里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里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數據。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於廠商在超市裡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里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用戶數據系統,幫助電影院將周邊3公里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台上。

與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里雲;與現有的在線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里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台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里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台。「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屏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劃,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劃如果能在阿里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里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里擁有淘寶電影的平台,在線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用戶、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里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 對話

馬雲的電影情結

專訪阿里影業CEO張強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里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布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布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里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里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里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於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雲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里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佔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佔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在線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來做,而是阿里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里影業與阿里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數據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游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沖擊,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里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布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里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里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300多億港元市值的支撐點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站台: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

❹ 天花板就在眼前,貓眼娛樂左顧右盼

作者 鄒舟



少了70億人民幣!至少從現在的賬面數字來看,押注貓眼 娛樂 不是一筆太劃算的投資。


2017年9月21日,在經歷過美團與光線兩位「王老闆」之後,這家中國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票務及現場 娛樂 票務服務平台,迎來了最大牌的金主。10億人民幣外加旗下微影業務板塊注入,騰迅給出的估值是時已超過頌洞山200億元人民幣。


更大的扶持其實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憑借戰略合作關系,馬化騰以QQ及微信名義賦予了其這一賽道唯一供應商的地位。



不過,從兩年後赴港上市首日即遭破發開始,資本市場似乎並不認同企鵝王國的判斷。截止2021年4月8日,貓眼 娛樂 收於13.58港元/股,不僅仍較14.8港元的發行價有8.25%的缺口,154.69億港元(約合130億元人民幣)的總市值,也較3年半前的樂觀相差甚遠。


估值的由來與疫情下的虧損


事實證明,「有殺錯冇放過」,誠不欺也。


3月30日,貓眼 娛樂 (01896.HK)發布了2020年的年報。貓眼去年全年營業收入共計13.66億元,同比下降68%。整體業績則由盈轉虧——全年凈虧損6.46億元。


2020年全球電影、 娛樂 產業受新冠疫情嚴重沖擊,僅中國內地影院就關閉了183天。盡管貓眼 娛樂 全年一直在努力降本增效,但仍然難敵大行業的不利影響。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在控制疫情上取得巨大成功,相關各版塊都出現報復性反彈。而隨著今年春節檔錄得78億破紀錄電影票房後,外界對於影視、院線及關聯上市公司業績轉為「看多」。也恰在2月16日港股牛年開市首日,貓眼 娛樂 全天大漲9.55%,盤中更觸及IPO以來的 歷史 高位——19.3港元。可惜,這僅僅是曇花一現,不足兩個月後,其股價再度回撤三成。


不妨再做一個對比:全球最大的 娛樂 全產業王者迪士尼,去年3月時股價一度下挫至79.07美元/股,然而至今年3月8日,已躍升至203.02美元/股,一年內升幅高達2.57倍。


同時,還必須注意當初騰訊介入時點的背景。2017年 2018年期間,鵝廠與阿里圍繞支付場景的爭奪已趨白熱化,從共享單車到線下零售,二者不斷跑馬圈地,在每一個可能的亞賽道上確立自身的絕對話語權。


以電影票務市場而言,從線下轉至線上自然是一次顛覆式革命,由此可以給出高估值。而不斷增長的影廳,以及不斷提升的觀影頻率,也屬於「加分項」。然而,無論是全年上映的電影數量,還是單張票價,都存在一個隱性的天花板。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騰訊所以甘當貓眼 娛樂 二股東,一方面源於其更講究影響力而不在意控制權的戰投風格所致,也是出於搭建自身 娛樂 全產業鏈的戰略考量。但更重要的,仍是基於「微信支付」的場景。這才是200億總估值的內在邏輯。


當然,按照貓眼 娛樂 人士的說法,「騰貓聯盟」是基於雙方在生態層面的深度結合,包括項目、產品、數據三個維度的打通,從而形成協同效應,最終形成閉環。


問題來了,騰訊在內容生產與用戶流量上其優勢過往幾年一直在不斷加強,而貓眼 娛樂 盡管在數據能力、營銷能力及宣發能力上堪稱同行翹楚,但仍屬於騰訊大生態環境下的某一個環節,固然吃重,但分層從屬角色無疑。也就是說,一旦失去「支付爭奪」這一加權,雙野中方所謂的「聯盟」因各自實力巨大差異已很難對等成立。


天花板就在眼前


面對財務表現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壓力,貓眼 娛樂 自然不甘就此沉淪。據悉,未來該公司有意夯實平台服務能力,豐富影片內容儲備,並加強對影視行業參與的廣度和深度。「貓爪模式」、「票務+內容」雙驅動,都是其應對之策。


貓眼 娛樂 管理層對公司的長遠發展一直持樂觀態度,但這種樂觀能持續多久?貓眼會實現「第二曲顫弊線」嗎?


貓眼的主要股東包括光線傳媒、騰訊控股、美團,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在在線票務領域,貓眼通過美團和微信支付入口兩大超級APP導流,市場份額穩居60%以上。不過,再想進一步攻佔淘票票的基本盤,卻並不容易。


業內人士分析稱,對於一家上市公司,投資者往往看中兩個因素:當前業績及未來成長空間。


而貓眼 娛樂 股價長期萎靡,偏偏就是在上述兩個方面同時「水逆」。


首先是經營業績不夠理想。在2019年上市之前的三年(2015年到2018年),貓眼 娛樂 年年虧損,年度虧損規模分別為12.97億元、5.08億元、0.75億元。盡管虧損逐年都有收窄,且在2019年一舉獲得4.27億的營業利潤,但是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貓眼再度轉虧6.46億元。


其次便是抬頭可見的天花板。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總收入2018年為606.98億元,2019年為641.48億元,2020年為203.11億元(受疫情影響)。依據權威測算,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收入未來按年增長只有5-10%,而貓眼憑借流量優勢,已經在整個在線票房市場占據了較大份額,除非盤子變大,否則未來在在線票務方面的增長已經缺少想像空間。


投資者普遍認為,貓眼當前的市值已充分反映了其在在線票務市場的地位。股價如果需要進一部增長,必須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貓爪模型和雙輪驅動


其實,貓眼 娛樂 的經營管理層對此早有充分的認識。


早在2019年7月,該公司即召開了「2019貓眼全文娛戰略升級發布會」,宣布徹底完成從票務平台向全文娛生態的進化。


恰是在此次會上,前大眾點評總裁和騰訊副總裁、貓眼 娛樂 CEO鄭志昊正式公布了貓眼全文娛「貓爪模型」。所謂貓爪模型,由貓眼全文娛票務平台、貓眼全文娛產品平台、貓眼全文娛數據平台、貓眼全文娛營銷平台及貓眼全文娛資金平台五大平台組成,服務於現場 娛樂 、短視頻、視頻、電影、文娛媒體、劇集、音樂、藝人KOL等全文娛產業鏈。上述模型如若成功,不僅從下游的票務端走向上游的產業鏈,貓眼還將從電影、演出延伸至音樂等更多領域。



盡管2020年再度陷入虧損,貓眼 娛樂 仍然在內容領域不斷加碼。在最新一份年報中,貓眼就提到「厚積薄發,深耕好內容」。據悉,2020年,該公司參與了多部電影和劇集類作品,其中2020年總票房收入超過10億元的電影中,貓眼參與了其中三部的出品和發行,包括:《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和《金剛川》;2021年,貓眼仍有豐富的片單儲備,除了已經上映的《你好,李煥英》,還有《1921》、《怒火·重案》、《中國醫生》、《涉過憤怒的海》、《明日戰記》、《不俗來客》等。


票房已逾53億的《你好,李煥英》,貓眼 娛樂 出任聯合出品方及主控發行方,也就此成為較重要的獲益方。事實上,牛年首日股價大漲,正是基於上述理由。


不過,「貓爪模型」在市場端發揮效力存在一定時間上的滯後性。同時,這也意味著貓眼將從「坐著賣票」變成「站著投錢」。雖然其在票務市場具備優勢且能轉化為部分投資頭寸,但也勢必加大財務支出。更重要的,電影市場人人靠「賭」,黑馬影片只屬於「個例」。作為眾多投資方中的一員,貓眼所獲收益相當有限。


對此,貓眼 娛樂 倒保持著清醒。該公司人士表示:「比起單個項目的成功,貓眼更重視的是可復用的能力沉澱。」


「三架馬車」蠶食貓眼蛋糕


在2020年,疫情雖然影響了線下票務市場,但是反而催生了雲首發業務。隨著寬頻和智能電視技術的發展,電影只在線上首發成為可能。現有技術條件下,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4K(TV端)+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的沉浸式影院級體驗。越來越多的優秀電影,有可能採用雲發行的模式,全線上發行,或者線上線下同步發行。這也給貓眼的最核心業務——票務帶來沖擊。


而另一個「盡在不言中」的挑戰,則是騰訊的態度。去年10月份,騰訊影業、新麗傳媒和閱文影視首次以整體影視生產體系對外亮相,成為騰訊和閱文深度布局影視業務、強化數字內容業務耦合的「三駕馬車」。雖然騰訊是貓眼 娛樂 的戰略股東之一,但前三位才是鵝廠的「親兵」。


資料顯示,騰訊影業由騰訊控股,占股54%;閱文由騰訊持股59%;新麗傳媒於2018年8月13日以155億人民幣被閱文收購,交易前新麗傳媒由騰訊控股,占股比例為53%。而騰訊在貓眼 娛樂 上的持股比例僅為16%,王長田的光線系才是其最大股東。



在這場「親疏有別」的同業競爭中,按照常理,騰訊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家孩子」的利益,畢竟貓眼 娛樂 的全 娛樂 概念與騰訊想做的全 娛樂 有很大相似性,馬化騰當然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麼,留給貓眼 娛樂 的機會和空間,還有多少?


不要低估騰訊的決斷力。去年因在對企業發展模式上不認同原管理層的做法,騰訊就空降了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出任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和執行董事,而平台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則出任閱文集團總裁和執行董事。


貓眼 娛樂 同樣面臨這些問題。現在,一切都需要它自身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