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三大戰役的電影觀後感
擴展閱讀
歐美電影激光外星人 2024-09-29 00:34:37
用手機怎麼看電影八佰 2024-09-29 00:10:48
電影乾坤日本 2024-09-29 00:10:33

中國三大戰役的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4-06-24 12:57:58

1. 《三大戰役》觀後感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第一階段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於10月15日打下錦州,殲敵10餘萬,俘敵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截斷了北寧線,封閉了東北與華北的陸上通道。長春守敵動搖,一部起義,一部投誠,長春順利解放。第二階段從10月20日開始至28日,進行了遼西會戰,東北野戰軍全殲了妄圖重占錦州,奪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第三階段從10月29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解放了沈陽和營口,東北全境得以解放。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月6日至22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徐州以東碾庄地區,圍殲敵人黃伯韜兵團,擊斃敵兵團司令黃伯韜。敵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3000人在賈汪、台兒庄地區起義。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主要作戰目標是殲滅由豫南趕來增援而孤軍突擊的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全殲敵第十二兵團於雙堆集地區,生俘兵團司令黃維。在此期間,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撤離徐州,被華東野戰軍主力合圍在陳官莊一帶,孫元良兵團被殲滅。第三階段從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邱清泉,生俘副總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平津戰役第一階段從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對平、津、張實行圍而不打或割而不圍的作戰方針,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對平、津、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任務,使敵人失去南逃或西竄的可能,造成了解放軍從容殲敵的態勢。第二階段從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軍按照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作戰方針,先殲滅新保安之敵兩個師,接著殲滅由張家口突圍之敵七個師,並於1月14日總攻天津,全殲守敵13萬人,生俘敵警備司令陳長捷。第三階段從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有力地促進下,經過談判,傅作義率部25萬餘人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整個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敵軍達52萬人,華北基本上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這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2. 平津戰役電影的觀後感

觀後感:天把《平津戰役》看完了,至此《大決戰》都看完了。看完了有這么幾個感覺:
首先,覺得國民黨軍部署沒太大問題。無論在東北、華中還是華北,都是既有固守要點的兵力,也有機動兵團。據個例子,東北有固守錦州、長春的幾十萬軍隊,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銳遼西軍團;華中更不用提了,有9個兵團:包括邱清泉、黃維、黃百韜這樣的精銳部隊;華北也有35軍這樣的機動部隊。

其次,覺得國民黨軍輸在兩個方面,首先缺乏進攻精神;其次內部戰略情報都被對手知道了。縱觀三大戰役,國民黨軍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主動進攻,要麼被對手牽這鼻子走,如錦州之戰中遼西兵團不是圍魏救趙,而是直接去救錦州,結果錦州沒救下來,自己也讓共軍拖住了;甚至乾脆坐視對手行動,不採取任何積極行動解決問題,譬如天津戰役中傅作義對陳長捷的求救坐視不管。應該說國民黨軍守城還是很頑強的,無論在錦州、雙堆集、碾庄、陳管庄還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後了,最慘烈的是黃百韜兵團,最後倖存者據說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來也沒辦法。

而來,更要命的是國民黨內泄漏情報的地方太多,縱貫三大戰役都是如此:遼沈戰役前國防部作戰廳的廳長把情報交給了共產黨,讓共產黨先發制人在東北發動進攻,還有鄭洞國被部下逼著起義;淮海戰役時黃百韜兵團西撤,負責掩護的何基灃部突然戰場起義,讓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圍,淮海戰役一開局,國民黨軍的戰役部署就被打亂,陷入被動,後面的黃維兵團也是如此,一個師長叛變導致整個兵團陷入重圍;平津戰役更別提了,傅作義的女兒乾脆就是共產黨,圍著父親做了大量工作,傅作義的朋友馬佔山也在跟共產黨接觸,最後說服傅作義起義。

當然國民黨這邊指揮不是沒有亮點的。遼沈戰役中的錦州之戰、淮海戰役中雙堆集、碾庄之戰、平津戰役中天津戰役都很激烈,國民黨軍打得很頑強。國民黨軍中遼西兵團、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邱清泉兵團還有華北方面的35軍都算得上精銳。國軍將領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較典型的如杜聿明。淮海戰役中杜提出過一個十分大膽的計劃,集中九個兵團先吃掉中野,再對付華野。要真的照辦了,淮海戰役恐怕更精彩!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付諸實施。

此外感覺蔣介石這個人不是糊塗人,他明白三大戰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揮。如親自飛到沈陽指揮戰局,他的判斷也並非全錯,如他判斷對了解放軍會線進攻錦州,但是每次卻事與願違,其中原因太多了。

反觀共產黨方面,毛澤東指揮比較放手,下級能夠自由發揮。另外解放軍雖然沒有那麼多機動裝備,但是進攻意識、運動戰水平明顯在對手之上,每次占據主動權。

這里要提一個人——林彪。可以說《大決戰》中對解放軍將領的描寫中他是最多的,國民黨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他這個人很沉靜,心機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給我印象戰役謀劃、戰術組織上很突出,戰略眼光上稍差。但是這個人很大的優點就是能沉住氣,沒想清楚之前決不動手,遼沈戰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老毛爭論,先打錦州還是先打長春。其實從戰役上說先打長春好,從解放全國角度說先打錦州好,這就是戰役和戰略層次不同的結論。當然這個人也有缺點,心機太深,電影沒有諱言他和羅榮桓之間的矛盾。

杜聿明對蔣介石很忠誠,蔣對他應該說也很信任。這個人思路清楚(應該說國民黨方面的將領水平都可以),但是有時候優柔寡斷,蔣對他抓得緊的時候她發揮不出水平,等到成了一對爛攤子,每人管的時候他到表現不錯。譬如葫蘆島大撤退,長春失守後,遼西兵團全軍覆沒,東北敗局已定,杜聿明硬能把人心惶惶的十萬軍隊撤回關內,說明此人水平。

縱觀三大戰役,國民黨方面將領水平都還可以,除了劉峙、衛立煌作戰消極,剩下沒什麼毛病,可惜此二人身處剿總司令位置,那就沒辦法了。

3. 電影 大決戰 觀後感

為了配合學校發出的熱愛家鄉、迎接國慶六十周年活動,我在暑假專門觀看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I——遼沈戰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這場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塔山阻擊戰。
塔山並不是山,只是錦州與錦西之間一個有著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1948年遼沈戰役錦州之戰打響,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當時的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在這里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阻擊防禦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戰鬥打得異常慘烈,解放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錦州的國民黨救兵,為遼沈戰役的關鍵——錦州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先機。戰斗共進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約100米,共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從而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錦州攻克之後,長春的國民黨守軍起義,衛立煌逃走後,沈陽的守軍投降,緊接著我們有攻克了營口。遼沈戰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7.2萬餘人。這一戰後,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毛澤東主席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沈戰役結束後,又經過了平津戰役、淮海戰役,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遼沈地區這片曾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如今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我們相信英雄們鮮血不會白流,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4. 三大戰役電影觀後感200字

青春,是一朵嬌艷的花,永不凋謝;青春,是熾熱的驕陽,永掛天邊;青春,是一首壯烈的贊歌,永遠迴旋於心房。《青春之歌》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了一場歷史大風暴,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我們作為熱血青年,更加應該把握青春,學會成長。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任何人都迴避不了這個事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長起來的,它需要我們的勇氣。現在的青年學生,不少人害怕長大,不想長大。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麼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己就根本什麼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煩,怕失敗,怕承擔,怕勞累,怕責任……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別人設計的人生,迷迷糊糊,並自以為順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林道靜雖然有著悲慘的命運,但他卻一直與命運作斗爭,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沒有將林道靜擊倒。面對後母對她的刻薄;官僚特務一次次的苦苦相逼;余敬唐的欺詐;愛人余永澤的懦弱、自私、迂腐和專制,他並沒有委曲求全,為保生命過安逸、舒適的生活。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她的剛毅和那一顆勇於面對生活中不幸的心。成長,確實需要勇氣,需要承擔,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吧!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迷失,迷惘,但是從中會得到教訓、教育,林道靜正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我們青春時期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知識的同時多累積生活閱歷。學著去面對,學著在逆境中生存,學著在困境中磨練心志,逐漸成熟。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那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取來的,他們用鮮血譜寫新的歷史,他們用鮮血澆灌大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勇於扛上歷史的重任,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起來的精神。林道靜那充滿坎坷、充滿荊棘的,但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隨著她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熟,這也是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寫照。我們青年一代要勇於成長,善於成長,牢記革命精神!

5. 建國大業的觀後感300字左右

思路:根據建國大業的內容情節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昨天,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看《建國大業》。電影描述了建國初期以召開全國政協會議、建立多黨合作的政府為主線。

中間穿插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重慶談判、內戰全面爆發、三大戰役、解放軍渡江、共產黨多方面爭取各界民主人士組建多黨合作的政府、政協會議召開等歷史事件。通過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新中國的由來,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周恩來、蔣經國、宋慶齡、毛澤東、蔣介石、鄧穎超等人物。



在政協籌備會議中,確定了國旗和國歌。最先大家都同意中間有一個黃杠、代表黃河的方案,但最後經大家討論確定的是背景為紅色,左上角以一顆五角星為中心、四顆小星圍繞的方案,因為它即表現出了中國現狀,又預示中國美好的未來。

在討論國歌歌詞時,有人提議要該原歌詞中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機的時刻」這句話,可是毛主席說一個民族是要有危機感的,所以最後大家還是一致通過了以《義勇軍進行曲》原文為國歌歌詞,這樣就有了我們今天的五星紅旗和慷慨激昂的《國歌》。

6. 三大戰役紀錄片的觀後感一千字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7. 觀電影《三大戰役》有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範文如下:




在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中看了一部電影:《三大戰役》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9.18」事變後,我國清朝腐敗無能,被日本帝國侵略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在戰爭中,中華人民死傷無數,他們盡自己所能哪怕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衛祖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誓死將敵人趕出全中國。

在幾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終於將敵人趕出了中國。革命烈士們為成立新中國,為中華人民未來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幾場戰役中,有傑出的將士們沖鋒陷陣,拚死突圍敵人的包圍圈。

戰士們冒著生命拚死包圍敵人,敵人被圍成一團,之後便被四周夾擊起來。敵人被打的哭爹喊娘,狼狽不堪,最終舉手投降。您還聽說過「狼牙山五壯士」嗎。

在日本軍隊圍剿狼牙山的時候,有五位英雄誓死阻擊敵人,那幾位英雄占據了有利地形,隨著敵人的不斷進攻,他們又沒有什麼增援力量,就靠著他們已有的武器儲備和險峻的地形消滅了許多日本士兵。

但敵人仍在源源不斷的進攻,英雄們在沒有子彈的時候,奮力拚搏。之後他們有用山上的石塊砸向敵人,但由於眾寡懸殊,他們只有等待敵人到近處的時候,採用肉搏的方式殺死敵人,在敵人冒出頭的時候,他們用尖銳的石頭往敵人頭上砸、扔。

在一段時間的拼搏後,狼牙山五壯士全都犧牲了。他們是革命的一面鏡子,鼓勵著我們為國家的繁榮而獻出自己的力量。

看了《三大戰役》這部電影後,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極大的啟示: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的戰士們在抗日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我們的戰士們總能化險為夷。

我們要學習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質,我們學習時遇到了困難,必須學會在逆境中不能悲觀消沉,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