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刊物
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刊物 2024-06-28 16:42:21
2017最新福利電影被窩 2024-06-28 16:06:43

中國電影刊物

發布時間: 2024-06-28 16:42:21

『壹』 中國第一部電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出版

『貳』 有哪些比較普遍的電影類刊物

看電影》每月發行的三本刊物中,兩本普通版,每月5日和15日發行,12.8元/本;一本看電影午夜場,每月30日發行,16元/本,集中推出電影的各類專題。

《環球銀幕》全年零售價:240元/年 每期零售價:20.00元/期 出版時間:每月一日出版

『叄』 國內有哪些比較有名的電影期刊雜志

看電影
《看電影》是以學刊轉型的雜志的成功代表。其前身是電影理論雜志《電影作品》,原刊物極具藝術性和風格,但是也由於太小眾,幾年前開始「變臉」,利用封面設計巧妙淡化「作品」二字,凸顯「看電影」,內容上迎合、滿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國外最新的碟片資訊、超級碟蟲的影評、鮮艷清晰的海報和劇照,幫助碟友淘碟、讀碟、品碟。與廣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該雜志經常能采訪到電影界重量級的人物和重要的電影事件。
《看電影》為旬刊,全銅版紙彩色印刷,品牌廣告連篇累牘,在報攤上暢銷,被譽為「中國影迷第一刊」。每月發行的三本刊物中,兩本普通版,每月5日和15日發行,12.8元/本;一本看電影午夜場,每月30日發行,16元/本,集中推出電影的各類專題。
總體來說,《看電影》是份很大眾也很出色的電影雜志。
PS:普通版主要介紹一些當下熱門影片
一些即將上映的大片
還有一些影視資訊
午夜場則著重介紹一些老片
每集都有一些很好的策劃-如《法國新浪潮500部電影》
雖然環球影幕也是很受歡迎的雜志
但是我感覺還是看電影的評論寫得更好
有深度也有一些新鮮的見解

『肆』 中國最權威的電影雜志是哪本

最權威應當是《大眾電影》
最好應該是《看電影》,其次是《電影世界》
伴隨著中國電影共同成長

應該說,新中國成立後,電影才真正做到了普及,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為國人心目中最繁盛的精神圖騰。

而作為電影最直接的衍生品———電影雜志,也成為熱衷觀影者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現在專業非專業的電影雜志,怕也有幾十家之多。但要說到歷史悠久,受眾群最為廣泛的,當算有50年歷史之久的《大眾電影》。

在它的高峰期,大概現在所有雜志發行量綁在一起,都對之望塵莫及。「文革」前《大眾電影》最大的貢獻是推出了「百花獎」,這是周恩來總理提議的,由群眾從這本雜志上取得選票,選出自己最喜愛的電影和演員。最初的百花獎只辦了兩屆,1962年的最佳影片是《紅色娘子軍》,1963年是《李雙雙》,隨後便中途夭折,直到1980年,「百花獎」才再度爭奇斗艷起來。《大眾電影》也進入它的黃金期,不僅是電影期刊界的龍頭老大,更成為剛脫掉一身藍、一身黑的人們心目中一塊響當當的時尚晴雨表。在這之後,各電影製片廠也辦起了各自的電影雜志,比較有影響的有《電影世界》(長影)、《上影畫報》、《北影畫報》、《電影故事》等。

進入90年代後,隨著中國電影格局的變化,《大眾電影》已不復當年的風光無限。幾經改版,仍無太大起色,但它仍堅持對國產電影密切關注。而由《大眾電影》種植的「百花獎」,因種種原由,已是明日黃花。世紀之交,雖然中國電影仍是門庭冷落,但世界上最龐大也最具觀影經驗的影迷群落已經逐漸成熟,新的電影期刊熱潮隨之發起。發祥地在冰城哈爾濱,首家是《電影世界》,改版後叫《電影show》。

緊跟其後的是《看電影》(其前身為峨影廠創辦的《電影作品》),此雜志現已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電影雜志。這兩本雜志一面世,便註定是影迷色彩濃厚的風格,其編輯人員皆年輕並有著豐富的觀影經驗,但並非科班出身。兩本雜志在視野上都力求面對世界影壇,好萊塢是重中之重,這也是為了符合中國當下影迷的觀影趨向。

在它們之後,《新電影》於2002年在北京創刊,其前身即是《北影畫報》。隨著《看電影》遷往上海,中國電影期刊在現階段暫時呈三足鼎立之勢。除此之外,各類DVD相關刊物也紛紛出籠,成為電影期刊界的又一支生力軍,其能量不容小覷。

中國電影期刊現在已做到了與世界同步,並伴隨著新中國電影有了半個世紀的漫長征程。有人曾說就算中國電影「死」了,這些期刊還能存活下去,但願這不是事實。大家都有著唇亡齒寒的危機感,應會更健康一些,更理直氣壯一些。

後記:《大眾電影》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創辦起來的,它的宗旨即是介紹國產電影,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電影和電影市場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響著《大眾電影》的興衰起落。上世紀80年代正是全民熱衷於電影的火熱時代,《大眾電影》在黃金時期最高銷量達近千萬冊。對於如今的電影雜志,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背後有著濃重的時代原因,但其中令人最感無奈的,恐怕仍是中國電影長期疲軟所造成的。

『伍』 《大眾電影》三次重要的第1期封面人物,你知道是誰嗎

《大眾電影》是中國電影史發展的見證,是幾代人的記憶!

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是最受老百姓喜愛的雜志之一,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各個報刊書亭,都是把《大眾電影》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讓人一眼就發現。

《大眾電影》的封面人物,都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電影演員 ,不但影迷們喜歡收藏,普通人也喜歡看封面上的俊男靚女。

《大眾電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創刊, 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當年出刊13期。1951年出刊17期,兩年連號共出30期。

1952年文藝整風運動中,《大眾電影》被迫停刊數月。 1952年5月,《大眾電影》和北京出版的《新電影》合刊,重新出版。當年出刊15期,其中1-2期是合訂本。

1966年第6期後停刊,至此累計出版306期。

1979年1月在北京復刊,直到現在。

2014年全新改版上市。

《大眾電影》如今走過了70多個年頭,創下中國文藝類雜志單期960萬發行量的最輝煌記錄,早期刊物在收藏市場最高單價甚至過千。

1950年第1期創刊號封面是蘇聯黑白電影《團的兒子》中的小英雄凡尼亞 。小英雄凡尼亞純真的面孔,被當成愛的崇高表現。

《團的兒子》(外文名CblHonKa)由蘇聯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1946年上映,導演傅·普羅妮娜,主演尤臘·楊金,阿·莫洛佐夫,片長75分鍾。

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製片廠譯制。

蘇聯紅軍某騎兵營在一個深夜邂逅四處流浪的孤兒伐尼雅,伐尼雅聰明倔強,深受騎兵戰士的喜愛。當時戰爭非常激烈,紅軍准備將伐尼雅送往後方。但是,伐尼雅想方設法逃回,幾經曲折加入紅軍,智殲德兵,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團的兒子」。

創刊號最大的一張16開明星插頁,是蘇聯進口片《詩人萊尼斯》的一個鏡頭,前蘇聯人民藝術家、斯大林獎金獲得者塔馬拉.馬卡洛娃的個人藝術照。

初期的《大眾電影》推薦外國電影時,以蘇聯電影最多。「文革」前中國引進外國影片的數量達857部,蘇聯電影就佔到了近一半。

1979年第1期(復刊號)封面是電影《大河奔流》劇照:梁晴(張金玲飾)、海天亮(劉衍利)。

《大河奔流》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電影,由謝鐵驪、陳懷皚執導,張瑞芳主演,1978年上映。

張金玲,1951年2月25日出生於河北滄縣, 是80年代著名的「北影三朵花」之一 (另兩朵是劉曉慶和李秀明)。在拍攝《大河奔流》後,在影片《從奴隸到將軍》中飾演女主角,還參加電視連續劇《遠洋船長和他的妻子》等。

劉衍利,1954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77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過《大河奔流》、《婚禮》、《知音》、《新兵馬強》、《金鹿兒》、《山叮咚》等影片,扮演的多是配角,卻個個鮮明生動,充滿青春氣息,八十年代中期淡出影壇。

《大眾電影》2014年第1期(試刊號)封面人物是葛優。

葛優,1957年4月19日出生於北京市,國家一級演員,當今中國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

葛優以戲劇出名,以正劇奠定他的影壇地位。

葛優在喜劇領域,特別是和馮小剛合作的賀歲電影里,獨特的幽默,讓觀眾印象深刻。非凡的表演能力,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嫻熟的台詞和豐富的表情,還有他獨有的牽動靈魂的演繹方法。

一生拍片無數 ,代表作品有《活著》、《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夜宴》、《非誠勿擾》、《讓子彈飛》、《天下無賊》、《甲方乙方》等,飾演的角色個個經典,是中國電影票房的保證。

葛優參演了《霸王別姬》,主演了《活著》,這兩部作品在華語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難以超越的佳作。

一生獲獎無數 ,獲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等。

『陸』 有什麼關於電影的好的雜志

《大眾電影》半月刊 全年零售價165.6元/年 每期零售價6.90元/期
★[主要版塊欄目]: 銀座、銀海短波、影人行蹤、銀河之星、新片評介、新片櫥窗、海外星座、星河寫真、幕後蒙太奇、慢鏡頭回放、新碟流水線、旋轉寬銀幕、第一頻道等。
大眾電影百花獎就是從這里來的吧

《看電影》也挺好
旬刊,全銅版紙彩色印刷,品牌廣告連篇累牘,在報攤上暢銷,被譽為「中國影迷第一刊」。每月發行的三本刊物中,兩本普通版,10元/本;一本看電影午夜場,15元/本,集中推出電影的各類專題。

《當代電影》雙月刊全年零售價48元/年每期零售價8.00元/期
主要版塊欄目:
國產電影態勢、影片個案分析、國產新片評論、影視文化現象、當代學術論壇、電影理論、封面人物、電影大師、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 歷史記憶、電視研究、台港電影、名作評析等欄目。

《電影世界》月刊 全年零售價240元/年 每期零售價20.00元/期
主要版塊欄目:
熒屏熱線 名人訪談 焦點紅星 明星文苑 編導手記 流金歲月 長焦短距 樂壇時空 越洋傳真 港台影視 明星時尚 明星小屋 影視指南

『柒』 電影界「百花獎」的主辦單位是 [電影電視]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群眾性評獎,和金雞獎一起通稱為「中國電影雙獎」。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又被稱為「群眾獎」。

百花獎由《大眾電影》發放選票,由讀者投票評獎,各項獎均以得票最多者當選。

百花獎評獎始於1962年,但在1963年第二屆評獎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復並舉行了第三屆評獎。此後每年舉辦一次,到今年已是第23屆。

雖然自1983年以來百花獎只設有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5個名目的獎項,但由於從1980年的第三屆評獎開始,「最佳故事片」得獎名額由前兩屆的1個增至3個,因此,目前的百花獎實際上共有7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