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饒曙光構建中國電影流派
擴展閱讀
小草微電影 2024-11-05 23:04:46
法國電影豆瓣榜 2024-11-05 22:54:06

饒曙光構建中國電影流派

發布時間: 2024-08-19 21:10:46

㈠ 饒曙光的發表論文

穿越時空的愛戀 饒曙光 周夏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11-01-30
影視,從文學中獲得力量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11-01-25
讓想像飛,不讓暴力飛 饒曙光 李瑾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11-01-13
景觀大於敘事的《西風烈》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11-01-05
增強中國電影競爭力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10-10-29
「地氣」、倫理與現實主義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10-08-01
國際化、本土化與主流電影發展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10-07-28
當下中國電影的市場建設與創作發展 饒曙光 【期刊】文藝研究 2010-06-10
生命的禮贊——電影《額吉》觀感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10-06-01
新世紀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研究 饒曙光; 陳清洋 【期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10-04-10
方沛霖:早期國產商業電影風向標 周藝;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10-03-05
2009:中國電影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饒曙光 【期刊】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0-02-15
關於賀歲片與賀歲檔的思考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10-01-21
《建國大業》:啟示錄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11-01
探索中國電影復興之路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9-10-20
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饒曙光 【報紙】文匯報 2009-10-18
「學院派」的證明 饒曙光 【報紙】中國教育報 2009-10-17
軍事題材電影與主流大片 饒曙光 【期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09-10-10
星光燦爛繪史詩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9-09-18
打造電影核心競爭力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中影集團發展戰略思考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09-01
中國電影與國家形象 饒曙光 【報紙】中國文化報 2009-05-20
重塑有獨特魅力的中國形象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9-04-23
電影態勢及其策略 饒曙光 【期刊】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09-04-15
關於深化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斷想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04-01
中國賀歲片與賀歲喜劇電影觀察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9-02-26
國家形象與電影的文化自覺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02-01
改革開放三十年與中國主流電影建構 饒曙光 【期刊】文藝研究 2009-01-10
改革三十年中國電影市場演變及其發展 饒曙光 【期刊】藝術評論 2008-12-15
農村題材電影的公路類型與主體形象 饒曙光; 陳清洋 【期刊】藝術評論 2008-11-15
華語大片與中國電影工業 饒曙光 【期刊】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11-15
體育電影:借鑒與創新 饒曙光 【期刊】藝術評論 2008-08-15
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電影流變及其發展策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8-01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策略——以現實題材影片為例 饒曙光; 畢曉瑜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6-01
觀眾本體與中國商業電影之三十年流變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8-05-05
類型經驗(策略)與中國電影發展戰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5-01
《集結號》再思考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3-01
感染的力量——文化軟實力與電影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2-01
少數民族電影發展戰略思考 饒曙光 【期刊】藝術評論 2007-12-15
鍾惦棐與中國電影二思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7-05-05
電視電影的發展戰略及其敘事策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7-03-15
關於電影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幾點思考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7-01-15
新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運動:清除好萊塢電影 饒曙光; 邵奇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9-15
觀眾·類型與電影敘事——對中國早期電影敘事模式和敘事傳統的另類讀解 饒曙光; 邵奇 【期刊】電影藝術 2006-09-05
孫瑜:主流中的另類、類型中的作者 饒曙光 【期刊】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7-15
迷失在意識形態的選擇和判斷中——從影片《芳香之旅》說開去 裴亞莉;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6-07-05
謝飛電影:時代VS個人 饒曙光; 裴亞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3-15
謝飛生平與創作年表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3-15
關於中國電影的三個問題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3-15
回顧與展望——紀念中國電影100周年國際論壇綜述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1-15
《太太萬歲》與喜劇萬歲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11-15
舊中國喜劇電影掃描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5-11-05
《李雙雙》與民間文化及其喜劇精神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9-15
喜劇電影、革命歷史題材電影以及電影理論建設——張駿祥電影生涯回顧 裴亞莉;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7-15
張駿祥生平與創作年表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7-15
中國電影產業化:歷史、現在及其未來——2004年的觀察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3-15
在鏡頭的縫隙和「縫合」之中:現實、現實的書寫和批評——重讀謝晉電影 裴亞莉;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4-01-15
中國類型電影:理論與實踐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3-09-25
競賽題中的數學物理方法 饒曙光 【期刊】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5-06-30
Weitzenbock不等式的推廣 饒曙光 【期刊】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4-12-30
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當代中國電影電視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94-03-15
給社會問題以審美思考和表現——評電視連續劇《你為誰辯護》 饒曙光 【期刊】中國電視 1991-05-01
秋之惑 饒曙光; 陳羽; 雨榮 【期刊】中外電視 1990-10-28
遠山 項俊波; 饒曙光 【期刊】中外電視 1989-08-29
走向電影史的理論 安德魯·薩利斯;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9-06-30
電影美學的當代背景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8-04-30
觀眾的能力 艾倫·卡斯比爾;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7-10-28
電影《黑炮事件》的美學開拓 饒曙光 【期刊】文藝評論 1987-03-02
文化反思中的新時期電影創作 仲呈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7-03-02
美學評價的標准 艾倫·卡斯比爾; 饒曙光 【期刊】文藝研究 1986-12-27
從文化反思中觀照人心——《湘女蕭蕭》印象記 仲呈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6-12-27
《鄉民》思辨錄 饒曙光; 仲呈祥 【期刊】電影藝術 1986-11-27
創新與極端——對創立批評流派的一點思考 饒曙光 【期刊】文學評論 1986-06-30
藝術表現及其構成的模糊性 饒曙光 【期刊】學習與探索 1985-08-29
電影產業化與電影類型(提綱) 饒曙光 【會議】「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06-01
新時代 新格局 新成就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2-10-31
2004:中國電影備忘錄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5-01-22
回顧與展望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6-01-19
國產商業大片的歷史責任和道德使命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7-03-08
用主流大片體現核心價值觀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7-08-23
中國的主流大片在哪裡? 饒曙光 【報紙】中國文化報 2007-09-28
現實主義電影發展及其現代化轉換 饒曙光 【報紙】光明日報 2007-05-15
在銀幕上發出孩子真實的聲音 饒曙光 【報紙】光明日報 2007-08-03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成就與困惑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6-03-23
流行文化這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饒曙光 【報紙】21世紀經濟報道 2007-09-03
「外省人」的精神坐標 饒曙光 【報紙】21世紀經濟報道 2007-09-17
資本邏輯與文化價值的沖突及其調整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7-04-05
弘揚主流文化 展現創作實績 饒曙光 【報紙】中國藝術報 2007-11-30
推動中國電影又好又快地發展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7-11-01
有夢想就有快樂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8-04-17
電影批評的「大眾」及「現實」立場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8-07-03
從人性化視點演繹體育精神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8-07-24
中國電影的歷史性轉折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8-11-20

㈡ 請問廣播電視學專業的書籍具體有哪些

一、中國電影電視史(26部)

程季華主編《中國電影發展史》(1、2),中國電影出版社

李少白《影心探賾》,文化藝術出版社

李少白《影史榷略》,文化藝術出版社

鍾大豐、舒曉鳴《中國電影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陸弘石、舒曉鳴《中國電影史》,文化藝術出版社

李道新《中國電影批評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李道新《中國電影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 星《中國電影藝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酈蘇元、胡菊彬《中國無聲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舒曉鳴《中國電影藝術史教程1949-1999》,中國電影出版社

孟犁野《心中國電影藝術史稿1949-1959》,中國電影出版社

丁亞平《影像中國:中國電影藝術1945-1949》,文化藝術出版社

翟建農《紅色往事:1966-1976的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饒曙光、裴亞莉《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編《新時期電影10年》,重慶出版社

任仲倫《新時期電影論》,上**藝出版社

倪震《改革與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尹 鴻《世紀轉折時期的中國影視文化》,北京出版社

高小健《中國戲曲電影史》,文化藝術出版社

酈蘇元《中國電影理論史》,文化藝術出版社

賈磊磊《中國武俠電影史》,文化藝術出版社

大衛"鮑德威爾《香港電影的秘密》,海南出版社

盧非易《1949-1994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遠流出版社

郭鎮之《中國電視史》,文化藝術出版社

鍾藝兵、黃望南《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陳飛寶、張敦材《台灣電視發展史》,海風出版社

回復
2樓
2011-09-12 21:11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二、世界電影電視史(15部)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烏利希"格雷戈爾《世界電影史1960年以來》(第3卷上、下)中國電影出版社

克莉斯汀"湯普森、大衛"波德維爾《世界電影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易斯"雅各布斯《美國電影的興起》,中國電影出版社

理查德"麥特白《好萊塢電影:1891年以來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華夏出版社

邵牧君《西方電影史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

任遠、彭國利《世界紀錄片史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埃里克"巴爾諾《世界紀錄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夏爾"福特《法國當代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李芝芳《當代俄羅斯電影》,文化藝術出版社

若昂"貝納爾"達"科斯塔《葡萄牙電影史》,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袁華清等《義大利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岩崎昶《日本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張學智《日本電視》,中國電影出版社

山本喜久男《日美歐比較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回復
3樓
2011-09-12 21:13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思君思國思美人

最佳攝影
6

發覺LZ很博學啊

回復
4樓
2011-09-12 21:13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阿虎0000

最佳配角
11

演員的自我修養?、

回復
5樓
2011-09-12 21:14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三、世界電影理論與思潮史(7部)

李幼蒸《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游飛、蔡衛《世界電影理論思潮》,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帕特里克"富爾賴《電影理論新發展》,中國電影出版社

尼克"布朗《電影理論史評》,中國電影出版社

基多"阿里斯泰戈《電影理論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亨"阿傑爾《電影美學概述》,中國電影出版社

葉"魏茲曼《電影哲學概說》,中國電影出版社

回復
6樓
2011-09-12 21:14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四、影視理論、美學與批評(47部)

張紅軍《電影與新方法》,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王志敏《現代電影美學基礎》,中國電影出版社

金丹元《影視美學導論》,上海大學出版社

陳犀禾、吳小麗《影視批評理論與實踐》,上海大學出版社

戴錦華《電影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

戴錦華《鏡與世俗神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李道新《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郝 建《影視類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 川《電影史學新視野》,學林出版社

李顯傑《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中國電影出版社

張江華等《影視人類學概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保羅"霍金斯《影視人類學原理》,雲南大學出版社

B"日丹《影片的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

愛森斯坦《蒙太奇》,中國電影出版社

愛森斯坦《並非冷漠的大自然》,中國電影出版社

愛森斯坦《愛森斯坦論文選集》,中國電影出版社

普多夫金《普多夫金論文選集》,中國電影出版社

邵牧君導論《電影理論文選》,中國電影出版社

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麼》,中國電影出版社

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員》,中國電影出版社

丹尼艾爾"阿里洪《電影語言的語法》,中國電影出版社

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

貝拉"巴拉茲《可見的人/電影精神》,中國電影出版社

魯道夫"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中國電影出版社

伊夫特"皮洛《世俗神話》,中國電影出版社

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中國電影出版社

歐內斯特"林格倫《論電影藝術》,中國電影出版社

諾埃爾"伯奇《電影實踐理論》,中國電影出版社

羅伯特"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電影史:理論與實踐》,中國電影出版社

查希里揚《銀幕的造型世界》,中國電影出版社

雷乃"克萊爾《電影隨想錄》,中國電影出版社

克里斯汀"麥茲《電影與方法:符號學文選》,三聯書店

克里斯汀"麥茲《電影的意義》,江蘇教育出版社

大衛"鮑德威爾《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北京大學出版社

大衛"鮑德威爾《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托馬斯"沙茲《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廣播電視出版社

陳犀禾《當代美國電視》,復旦大學出版社

曲春景《中美電視劇比較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約翰"塔洛克《電視受眾研究:文化理論與方法》,商務印書館

尼爾"波茲曼《娛樂致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勞拉"斯"蒙福德《午後的愛情與意識形態》,中央編譯出版社

羅傑"希爾福斯通《電視與日常生活》,江蘇人民出版社

穆迪《電視的影響與兒童電視病》,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冉華《電視傳播與電視文化》, 武漢大學出版社

赫爾曼、麥克切斯尼《全球媒體:全球資本主義的新傳教士》,天津人民出版社

回復
7樓
2011-09-12 21:16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有的

回復
8樓
2011-09-12 21:16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表示以上書籍我大多隻是看過簡介而已。

回復
9樓
2011-09-12 21:17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六、電影電視專業雜志(11種)

《當代電影》、《電影藝術》、《世界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人大復印資料《影視藝術卷》;《中國電視》、《中國廣播電視》、《電視研究》、《當代電視》、《現代傳播》、《南方電視學刊》

學習電影必讀書目

丹尼艾爾 阿里洪:《電影語言的語法》,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版。

喬治 薩杜爾:《世界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

斯坦利 梭羅門:《電影的觀念》,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版。

唐 利文斯頓:《電影和導演》,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版。

魯道夫 愛因漢姆:《藝術與視知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卡雷爾 賴茲,蓋文 米勒:《電影剪輯技巧》,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版。

魯道夫 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版。

李 R 波布克:《電影的元素》,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

古拉德 米勒森:《電視和電影照明技術》,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

《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

王樹薇:《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版。

周傳基:《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年版。

周登富:《電影美術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年版。

王志敏:《現代電影美學基礎》,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年版。

鄭洞天:《電影導演的藝術世界》,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年版。

張會軍:《電影攝影畫面創作》,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版。

鄭國恩:《電影攝影造型基礎》,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年版。

呂志昌:《影視美術設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姚國強:《影視錄音》,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回復
11樓
2011-09-12 21:20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PICC
手機屏都裂開了花,你咋還能笑出花? 全國網點,上門維修,在線索賠,立即投保只需30元!

廣告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延伸閱讀

1、《導演功課>,馬梅大衛著,曾偉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費里尼對話錄》

3、《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 》

4、《斯科塞斯論斯科塞斯》

5、《法斯賓德論電影 》

6、 雕刻時光——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反思》

7、《與安東尼奧尼一起的時光》

8、《伯格曼論電影》

9、《文德斯論電影》

10、《希區柯克論電影》

回復
12樓
2011-09-12 21:22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延伸閱讀

1、《導演功課>,馬梅大衛著,曾偉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費里尼對話錄》

3、《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 》

4、《斯科塞斯論斯科塞斯》

5、《法斯賓德論電影 》

6、 雕刻時光——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反思》

7、《與安東尼奧尼一起的時光》

8、《伯格曼論電影》

9、《文德斯論電影》

10、《希區柯克論電影》

回復
13樓
2011-09-12 21:22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詩詩的內內

miaoqiushiliu

最佳配角
11

演員的基本修養

回復
14樓
2011-09-12 21:23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其他著名著作簡介:演員的自我修養
《演員自我修養》(第1部)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建立演員創作體系方面的宏偉意圖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和第三卷有著有機的聯系,因為第三卷是第二卷的直接繼續。第二卷和第三卷都為我們接受"體系"的中心部分一第四卷中所敘述的創造舞台形象等問題作好了准備。可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沒有把第三卷和第四卷寫完,因此這兩卷書的出版,僅僅是把為這兩卷書而准備好的手稿材料發表出來。這一次版本附了一些備考性質和教學研究性質的註解。做出這些註解,是企圖使讀者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這部著作的一系列特點上,並且企圖表明,《演員自我修養》(第1部)里所提到的某條原理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導演和教學活動的各個不同階段是怎樣演變著的;《演員自我修養》(第1部)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表演技術方面的一些最後的發現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等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 俄國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理論家。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個富商家庭,1938年8月7日卒於莫斯科。1877 年在家庭業余劇團舞台開始演員生涯。1885年取藝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88年末與莫斯科一些文藝界名流創辦藝術文學協會及附屬劇團,逐漸完成了從業余演員向專業演員的過渡。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聶米羅維奇-丹欽科舉行了歷史性的會見,決定創建新型的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10月莫斯科藝術劇院以首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的歷史悲劇《沙皇費多爾·伊凡維奇》宣告成立。一個月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與丹欽科聯合執導的契訶夫名劇《海鷗》獲得轟動性成功,標志著一個新的現實主義戲劇流派的誕生。十月**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藝術風格有了新的變化。在導演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熾熱的心》和伊凡諾夫的《鐵甲列車14-69》時,給舞台演出充實了新的時代精神。[1]

而1999年周星馳與張柏芝合演的喜劇之王則擴大了本書在中國的知名度。

回復
15樓
2011-09-12 21:28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蕭亭居士

最佳美術
8

《世界電影史》是一部在歐美電影史論界廣有影響的世界電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國家十分暢銷的電影教科書,美國許多大學的電影系和傳播系均以此書作為教材。此電影史論浩繁淵博,系統周詳,上至電影誕生,下至20世紀80年代,主要從劇情(故事)影片、紀錄影片、先鋒實驗影片三大塊來綜述百年電影發展史。

本書電影史的體系架構相當具有自己的獨創性,除了電影藝術、電影美學 《世界電影史》(美)克莉絲汀·湯普森等著風格、電影大師等方面的系統論述之外,本書對電影工業的發展也有資料詳盡的獨到論述。本書無論在電影史的整體外觀,還是在某些特殊細節上都提供了對電影史形貌的新穎見解,不僅是一次對世界電影歷史的生重新整合,也是對世界電影研究學術史的一次系統探索和批判。 本書從三個原則性問題介入電影的歷史: 1.電影媒介是如何被運用,即電影語言是如何逐步產生、發展、成熟並規范化的? 2.電影工業的環境——電影製作、發行與演映的狀況如何影響電影媒介的發展? 3.電影藝術的世界性潮流與電影市場的國際化趨勢是如何出現的?

《中國電影史》介紹了中國(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三個地區)電影的發展流變。百年的中國歷史處於激烈的動盪之中,而國內的和國際的戰爭、政權的更替、制度的**或變革等社會的激化狀態,則成為百年中國電影歷史背景的主要特徵。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和不同的階段性特徵中,中國電影都呈現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面貌和藝術特點。分時期、分階段地對中國電影的生存狀況、藝術形態進行了描述,對出現在中國電影歷史中的事件、人物、作品和現象等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論述和闡釋,勾勒出了一條清晰的中國電影史發展脈絡 內容介紹本書把中國電影史看作是一部由電影藝術、電影工業等等多維體系組成的綜合史,全書分為十二章、五十四節,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三個地區)電影的發展流變。

電影劇作理論和電影學理論著作:一、《詩學》亞里斯多德

二、《李漁 》
看了這本書,你不得不驚嘆清代的李漁確實稱得上是位天才。他總結出來的戲劇理論堪與亞里斯多的《詩學》比美。在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中,他針對具體的創作中的選材、情節處理、結構方式、情節主線與副線的關系、創新、人物性格把握、人物語言的寫作等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創作原則來。其中很多原則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相當的真理性。如果你能將這本書與亞里斯多的《詩學》對應著讀,肯定會有更好的效果。這部書對中國戲劇影視創作的影響非同小可。例如夏衍所著《電影劇本寫作的幾個問題》一書就分明受到《閑情偶寄》深刻的影響。

《閑情偶寄》中國戲曲理論專著,是我國最早的系統的戲曲論著。清代李漁撰。康熙十年(1671)刊刻 ,後收入《 笠翁一家言全集 》 。《閑情偶寄》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 、種植 、頤養等8部,內容較為駁雜,戲曲理論、養生之道、園林建築盡收其內。而涉及戲曲理論的只有《詞曲部》、《 演習部 》、《聲容部》,故後人裁篇別出,輯為《李笠翁曲話》。

三、《美學》黑格爾
沖突理論是戲劇創作的最根本原則,也是電影創作中影響深遠的理論。第一個明確提出「沖突律」的人便是黑格爾。他所總結出的以沖突為布局依據的思想指導今天也還沒有什麼理論上的突破。如果你讀了勞遜的《戲劇與電影的編劇理論與技巧》和悉德.菲爾德的《電影劇本寫作基礎》就會發現,他們的理論全都是建立在黑格爾戲劇美學所提出的原則之上的,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超越。

黑格爾的《美學》是西方美學史上具有別時代意義的宏篇巨著。 《美學》,原是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和柏林大學期間所作的「美學講演錄」,後整理成書,在黑格爾去世後四年,於1835年出版。 黑格爾的美學是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和辯證法基礎上的。黑格爾認為,他研究美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刺激藝術創作,而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藝術」。《美學》的中心線索是黑格爾為美下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觀」並以此認識為基礎前提上所進行的論證。當然,這僅僅是他的一家之言,後期的哲學家很多人不贊同黑格爾的觀點,但黑格爾美學的歷史和里程碑意義卻無法抹殺。 《美學》第一卷 黑格爾[1]是整部著作的總論,也可以說是核心前提,後面的幾部都是對第一卷的一種藝術史的驗證。它大體上談了幾個部分的內容。首先指出「理念就是概念與客觀存在的統一」,黑格爾把藝術確定為絕對精神的體現,它是絕對精神的第一個階段。。緊接著論述「理念的最淺近的客觀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種美就是自然美」,但他否定自然美崇尚藝術美。後面談「理想「的特點以及論藝術家創作的一般規律。 從方法論的角度,黑格爾把他的辯證法運用於美學。他認為最高的實在也是一個運動的、動態的過程,充滿著矛盾和對立,不能用抽象的概念來理解和論證實在,常人的抽象思維只能孤立靜止地理解存在的事物,只能單獨地思考它們的特殊的階段和對立,而不能思考對立面的統一。既然一切存在物的真理只存在於理念之中,理念是唯一真正的實在,那麼正確的方法必須論述實在的所有矛盾,並表明它們如何調和、保存於一種協調一致的整體中。所以思維就必須從最簡單、抽象和空洞的概念開始,前進到比較復雜、具體和豐富的概念,前進到總念,這就是黑格爾辯證法的認識。 他對美有一個宏觀的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他所說的理念就是最高精神和最高的實在。他認為美就是普遍與特殊、一般與個別、客觀與主觀、理性與感性等的統一。這種統一是通過藝術的感性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因此,黑格爾說:「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里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才形成關的本質」。理念是唯一絕對的實在,整個世界都是理念自我認識、自我實現的過程,美和藝術也是理念自我認識、自我實現的一個環節、一種表現。所以黑格爾美的定義是「美是理念的感性顯 《美學》黑格爾現」。他認為理念的發展有幾個階段,在邏輯階段,理念僅僅作為抽象的、純邏輯的概念而存在,不具備任何物質的或經驗的內容,通過純粹抽象的概念、范疇之間的轉化和過渡,它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具體。在此階段,理念採取了自然的物質形式,在背後決定著自然從機械性經物理性到有機性的發展,有機體的最高階段是人,隨著人的出現,絕對理念又要進入自我否定,從自然進入精神,從而進入精神階段。在精神階段,理念戰勝物質,回復到與它本身相適應的精神的形式,返回自己的家園。由於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自我否定,也即否定之否定,所以它既不是邏輯階段的純粹抽象的思維和概念,也不是自然階段那種受物質束縛的受動的東西,而是概念與自然的統一,具有豐富的內容。如果說邏輯階段是抽象的存在,自然階段是自在,它們都沒有認識到它的本質,沒有達到自我意識和自由的最高水平,在其中思維和存在、主體與客體都沒有同一,或者不能說一切對立都充分調和了,那麼只有在理念演化的精神階段,它才把自己的本性向自己顯示出來,作為自在自為的存在,認識自己、實現自己、回復到自己。主觀精神(從本能到理性的個人意識)、客觀精神(包括法、道德、法律的社會意識)、絕對精神(藝術、宗教和哲學)是精神階段又經歷了三個小階段。黑格爾把藝術確定為絕對精神的體現,它是絕對精神的第一個階段。作為理念,它是絕對自由的,但它受到感性形象的限制,只是感性形式中的理念,所以是一種較低級的顯現。正因為如此,藝術將會揚棄自己,轉化為更高的宗教和哲學階段,這體現了絕對精神發展的必然性:在它之後的宗教與哲學更深刻地把握了真實的理念。黑格爾認為美學研究的范圍是藝術,美學的正當名稱是「藝術哲學」。藝術美消除了自然美的局限,因而它高於自然美。「藝術美的職責就在於它須把生命的特別是把心靈的生氣灌注現象按照它們的自由性,表現於外在的事物,同時使這外在事物符合概念。」黑格爾指出,藝術創作就是使思想感情外化為作品,成為可以從中認識自己的…』心靈既是「作為自然物而存在」,又是「為自己而存在」,它「觀照自己,認識自己,思考自己」,「只有受到生氣灌注的東西,即心靈的生命,才有自由的無限性」。因此,只有涉及這較高的境界而產生出來的美才是真正的美,這就是藝術美。黑格爾認為詩是藝術的最高階段,戲劇又詩的最高階段,在詩中,精神的方面已完全從感性物質中解放出來,精神和物質的分離使作為理念的感性顯現的藝術自我取消了,詩既是一切藝術的解體也是向另一個更高的領域即宗教的過渡。 黑格爾的《美學》在美學研究中運用了辯證發展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它以「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個定義為中心,強調了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關系,並且深入地討論了藝術的理性內容和藝術的發展史,史無前例地拓寬了美學研究的范圍。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的美學的最高成就,對現代美學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四、《戲劇技巧》貝克
貝克的這本書是戲劇編劇理論的經典之作。應該將它與布輪退爾的《戲劇的規律》、亞卻的《劇作法》和勞遜的《戲劇與電影的編劇理論與技巧》聯合在一起讀,便能看到它們之間的承上啟下關系。

五、《電影劇本寫作基礎》悉德.菲爾德
好萊塢有一種被人們泛稱作「電影編劇手冊」式的書籍。這類書的寫作目的十分明確:知道初學編劇的人入門。這些書沒有什麼文化理論深度,所有的內容都很僵死,尤其顯得匠氣。但它們也有優點,那就是可操作性很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便是這種書中最最典型的一本。它是流行與好萊塢的編劇教材。通過它,你可以了解到美國人是如何學習電影編劇的。

書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為那些以前從沒有過寫作實踐的人,也同樣為那些在自己的寫作方面沒有獲得過多少成功而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基本寫作方法的人。小說家、劇作家、雜志編輯、家庭主婦、生意人、醫生、演員、電影剪輯師、廣告片導演、秘書、廣告商和大學教授等等,全都上過這個班並從中獲得過收益。本書的目的是使讀者坐下來,並從有選擇、有信心、有把握的地位出發來編寫一個電影劇本。他可以完全有把握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寫作中最難的事就是要知道寫些什麼。當你讀完本書時,你將確切知道寫一個電影劇本要做些什麼。至於你是否要寫,那是你自己的事。寫作是件個人的事——你或者寫,或者不寫。

悉德·菲爾德(Syd Field),美國著名編劇,製片人,最暢銷的電影編劇著作作家。著有《電影劇本寫作基礎——從構思到完成劇本的具體指南》。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自1982年首版以來已被譯成16種語言,在世界250多所大學用作教材,《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是續篇,進一步揭示了劇作的奧秘和技巧。他曾在全球許多國家任教,現在是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劇本審稿人以及編劇顧問。 悉德.菲爾德的書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的「電影文學」教育,他--或者說「他們」好萊塢--把電影編劇工作技巧化和技術化了,使得所謂高不可攀的「電影文學藝術」,變得易於學習、分析和領會,所以這本書和它的姊妹篇自翻譯出版以後受到國內電影工作者和編劇愛好者的高度評價。

六、電影劇本寫作的幾個問題
夏衍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戲劇、電影劇作家。由於他有著豐富的創作實踐,所以他在談編劇經驗的時候總會用十分通俗的語言講解十分專業化的問題。那些經驗都是有很強的創作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而且,他的理論總是具有中國特色,一點沒有拉了外國人的大旗作虎皮的意思。

七、電影藝術 大衛·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

《電影藝術》第1版面世於1979年,此後歷經七次修訂,早已成為電影學領域公認的標尺性著作。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這樣能幫助讀者在了解一部電影時,不再是以過往觀影經驗所累積的慣性直覺方式,去感受影片技術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將電影看作如同詩歌、建築、音樂與舞蹈等其他藝術一般,是一個創作者在凝粹創作意念之後,執行到影片膠卷上的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