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只要出現這些logo就知道一定好看!精選影片,建議收藏
經常看國產電影的朋友不會對這個標志陌生,國家級專業電影頻道CCTV6台,就是中影集團的。平均收視率連續多年保持在央視各頻道的第二名。每天播出9部中外影片和各類動畫片、美術片、科教片、紀錄片、專題片等,播出時間達19個小時。
開辦了《中國電影報道》、《流金歲月》、《佳片有約》等精品欄目。
還以「中國電影頻道」的全新姿態加盟北美電視網,24小時不間斷播放優秀國產影片,成為眾多海外觀眾了解搏昌戚中國電影的窗口。
中國電影集團優質電影作品推薦: 《中國合夥人》、《無人區》、《讓子彈飛》、《硬漢2奉陪到底》、《唐山大地震》
成立於1924年,美國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
經典的獅子頭標志曾經一度代表美國。世界電影史上最高獎項「奧斯卡」獎由米高梅公司提出創立。
90年代許多競爭對手陸續崛起例如皮克斯(pixar)和夢工廠(dreamworks)等,都抓住了新特效技術和動畫 科技 的商機,相比MGM顯得老派和一成不變。2010年11月3日,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米高梅公司於當日宣布破產託管。
2012年,在望遠鏡 娛樂 公司巴伯的帶領下,公司投資《霍比特人》三部曲和《007:大破天幕殺機》讓它擺脫債務危機,重振電影事業。
米高梅參與製作優秀電影推薦: 《霍比特人》、《007:大破天幕殺機》007系列、《亂世佳人》、《古墓麗影:源起之戰》、《機械戰警》、《終結者4》
好萊塢 歷史 最悠久的公司之一
成立於1912年6月8日,三四十年代主要製作發行大量低成本的影片。50年代,一改過去大量攝制低成本片的做法,採取迅旅少拍片以提高技術質量的方針。60年提供電視片和供電視放映的影片。還把環球城作為好萊塢的一個 旅遊 中心向 旅遊 者開放來盈利。2003年票房收入排在全美第3。
從2001年開始推出的《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總票房已累計超過30億美元,成為 歷史 上最成功的賽車系列電影。
環球影業參與製作優秀電影推薦: 《金剛》、《諜影重重》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憨豆特工》系列、《悲慘世界》、《環太平洋:雷霆再起》、《阿波羅13號》、《五十度灰》
1923年4月,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他們兄弟幾個在公司沒成立之前是做放映業務的。他們的父親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提出要做一門新的營生,結果是買了一部電影放映機,然後在小鎮周邊巡迴放映電影,這一年又租下一個鋪面改造成他們的第一家電影院。
華納兄弟影業參與製作優秀電影推薦: 《蝙蝠俠》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黑客帝國》系列、《超人歸來》、《忍者神龜》、《300斯巴達勇士》
電影業老牌巨頭,派拉蒙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用高山來比喻派拉蒙在電影業的地位非常恰當。創立的最初三十年,這基陵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
派拉蒙電影公司創建於1912年5月,比環球電影公司還要早上一個月,在好萊塢八大公司中資格最老。
派拉蒙影業參與製作優秀電影推薦: 《教父》系列、《碟中諜》系列、《星際迷航》系列、《古墓麗影》系列、《勇敢的心》、《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共同出資)、《楚門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
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
哥倫比亞影業參與製作優秀電影推薦: 《蜘蛛俠》系列、《精靈鼠小弟》、《霹靂天使》、《功夫》、《達芬奇密碼》
1935年通過合並而成立的一家美國電影公司。現被並購於迪士尼公司之下,是好萊塢主流的製片廠之一。
二十世紀福克斯參與製作優秀電影推薦: 《死侍》系列、《猩球崛起》系列、《x戰警》系列、《金剛狼》系列、《冰河世紀》系列、《異形》系列、《神奇四俠》系列、《殺手47》、《麥田守望者》、《移動迷宮》、《普羅米修斯》、《卷土重來》、《時間規劃局》
世界上第二大傳媒 娛樂 企業,1923年由華特·迪士尼與兄長洛伊·迪士尼創立。
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電影發行品牌有:華特迪士尼影片、試金石影片、好萊塢影片,米拉麥克斯影片、帝門影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漫威影業、二十世紀電影公司 、探照燈影業。
迪士尼准備今年11月份在美國上映《黑寡婦》,不知道什麼時候國內能上映,可以期待一下。前段時間在國內上映的《花木蘭》據說反響不是很好,我也沒去看。
迪士尼參與製作優秀電影推薦:《 瘋狂動物城》、《 超能陸戰隊》、《 無敵破壞王》、《 愛麗絲夢遊仙境 》
聯美電影公司 ,1919年由四位著名導演及演員卓別林、范朋克、畢克馥、格里菲斯出資創建。
在1981年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為米高梅——聯美 娛樂 公司,以出品007系列電影知名。
聯美電影早期作品有: 《淘金記》、《摩登時代》、《大獨裁者》、《被摧殘的花朵》、《走向東方》、《疤面人》、《桃色公寓》、《西區故事》
你最經常看哪個電影公司製作的影片?
推薦了這么優秀的電影,你看過其中的幾部?收藏本文,方便以後觀看!
↓開始logo設計!
② 電影的標志
以香港電影標志,舉例子如下。
1982年電影進入現代化,標志就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誕生。
我對香港電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這個時段的電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視野中。
最早進入我視野中的香港電影是成龍的功夫喜劇,《A計劃》、《警察故事》、《飛鷹行動》等等。之後陸續還有《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喋血雙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梟雄片。
這些電影幾乎就是我最早對於電影的認識,算得上是啟蒙意義,而即便今時今日這些電影仍舊能夠吸引到我。
這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不斷反思一個問題,香港電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結論是,原因有兩個:
一、香港電影絕少取材文學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編自漫畫),電影劇本都是原創;
二、劇本很多時候都是現拍現寫(即是香港人稱的「飛紙仔」),有時甚至無劇本拍攝(不僅僅王家衛如此)。
《阿飛正傳》(1990)
這在全世界的電影業中都是罕見的,好萊塢、日本、歐洲都不可能有這種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是如此為之(正是要以此與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法國舊電影傳統決裂)。
電影之於文學作品,它首先是一種感知,觀眾是先從影像中產生感知,產生快感(有強弱之分),然後才會產生認知,繼而形成一種意義。
換言之,它是從感知到表意的一個過程。文學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從文字元號中產生一種表意系統,然後才會慢慢產生一種感知。
再簡單點說,電影是快感在先,意義在後。無有快感,毋論意義。伯格曼、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無論有多麼復雜的表意,但首先他們都會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極端的《假面》《蝕》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對真理性問題(終極表意)始終糾結不放的戈達爾,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識形態顯露的電影中,都會有最強烈的感知表達方式。
香港電影即是因為這種絕對「原創」的劇本寫作法以及各種陰差陽錯(電影工業機制、歷史緣由、文化傳統、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構造等)的原因,准確的把握到了這種電影的特質。
一切以創造感知為第一要義,這在哪怕最小眾、最文藝的藝術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電影對於文學/文字元號的決絕放棄,造就了影像表達系統的無限豐富性。
香港電影的類型也是完全依據感知與快感出發,我印象中最深刻最歷久彌新的香港電影類型──英雄片、賭片、三級片(包括情色風月、施虐殘暴兩種)、鬼片──都是將感知,將生產快感放在第一位,將意義留在其後。
③ 一部電影為什麼片頭會出現好幾個電影公司LOGO
一般最先出來的是發行或出品公司,也就是投資公司
後面出來的都是具體負責拍攝和製作的公司
現代電影的發行和拍攝很多都是分開的
就和IT行業的代工差不多
④ 為什麼基本所有的電影片頭logo都有輕微晃動
一種原因是年代的問題,年代越近晃動越不明顯,這是因為那時基本上是用膠片或者是電影技術不成熟造成的,尤其是一些老的電影公司,比如國內的邵氏兄弟、嘉禾什麼的,現在出電影還是晃動的很厲害,畫質比較低。你看近期的新製作的電影LOGO就基本上沒有問題。
另一種原因就是剪輯的時候故意配合電影劇情什麼的使得片頭晃動或者別的藝術表現形式。
⑤ 很多國產和引進的影片開頭為什麼都有綠底兒金龍的logo出現
外國電影都不是這樣統一的,各有各的特色,開頭的製作公司的各異的LOGO,那才爽,中國內地的這種全部一綠色金龍的, 醜死了,每次看電影,都不爽
⑥ 求電影logo,火炬女神視頻的那種,多推薦一些
歐美好萊塢那邊電影公司太多了
各電影公司都有片頭視頻以及標志性的logo,圖片倒是很常見也有剪輯好的片頭視頻,這個平台雖然鼓勵玩家視頻回答,但是視頻回答始終是提交不了無限審核然後回答被姍。只能帶圖回答,如圖所示有圖有真相。
⑦ 電影院的各種廳(IMAX、杜比、巨幕),到底是什麼意思
作為一個非典型資深影迷,每次在手機上買電影票的時候,都會對一些概念很好奇比如IMAX、杜比全景聲、RealD、中國巨幕等等,這些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好像附加這些名詞的廳會比一般的廳要高級一點,票價上的確也更貴一點。
另外如果經常在電影院看電影的話,相信你對下面這些logo也不會感到陌生。
今天我們就對這些似曾相識的名詞和logo逐一進行分析,以後在買電影票的時候也不會被這些名詞搞暈了,還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最合適的廳去看電影。
IMAX,全程 Image MAXimum,意思是視頻最大化,能夠比傳統膠片電影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清晰度的電影放映系統。
在中國很多人知道IMAX可能是因為《阿凡達》這部電影,當時這部電影的IMAX電影片甚至一度被炒到幾百塊一張,當時中國還沒有幾塊IMAX屏幕,大家都被他的效果給驚艷到了。不過IMAX的歷史遠比《阿凡達》更為久遠,早在1970年,第一部IMAX電影《虎之子》就誕生了,由於當時的硬體條件和觀影習慣,並沒有成為主流,後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阿凡達》的問世,可以說《阿凡達》就是IMAX的救星,自那以後利用IMAX技術拍出來的電影越來越多,IMAX銀幕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觀眾也越來越愛看IMAX電影,構成了一個正反饋系統,成為現在最火的技術之一了。
一塊標準的IMAX屏幕22米寬、16米高,面積有0.8個籃球場那麼大,而中國現在最大的一塊IMAX銀幕有616平米,將近1.5個籃球場那麼大。很多動作大片用IMAX觀影效果非常好,比如《速度與激情》、《復仇者聯盟》、《頭號玩家》等。
很多知名大牛導演也是IMAX技術的擁躉,最典型的比如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豆瓣250排行榜中,入選榜單電影最多的導演就是他,導演功底可見一斑。(他還有個很厲害的弟弟,當下最火的美劇《西部世界》就是他弟弟喬納森諾蘭的作品)《黑暗騎士》、《黑暗騎士崛起》、《星際穿越》、《盜夢空間》、《敦刻爾克》等都採用了IMAX技術拍攝。
一句話總結:看大片,看IMAX就對了。
杜比博士在美國設立的杜比實驗室, 先後發明了杜比降噪系統、杜比環繞聲系統。
關於杜比公司的資料在其官網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可以參閱: 杜比官網
杜比實驗室提供的超凡電影體驗的技術。
杜比全景聲系統最突出的特點是採用頂置揚聲器。
一般影院的系統採用的是左、有和中央獨立聲道,並且揚聲器位於屏幕後方。
而杜比全景聲影院中,每個揚聲器,最多可以有64個均獨立供電並且分別接受音頻反饋。初次之外,還會添加更多的環繞聲揚聲器和屏幕揚聲器。
杜比全景聲是一套音頻系統,而杜比視界是一套視覺顯示系統,作為視覺動物,少啰嗦,直接看圖。下面是官網的對比圖。
相信各位看官已經對杜比視界有了自己的判斷。
杜比影院就是將杜比自身的黑科技集中在一起,包括但不限於全景聲系統、視覺顯示系統、3D顯示等等。
由於杜比影院造價不菲,一個影廳可能比一個電影院還貴,目前擁有杜比影院的電影院還比較少。全球100家左右。
一句戶總結:追求極致觀影體驗,上杜比就對了。價格可能會貴一點哦。
電影放映有三種技術手段,分別是膠片、數字和激光。膠片電影由於顯示效果和其高昂的成本,現在已經逐漸被淘汰,現在市場上主要是數字放映和激光放映兩種方式。
激光放映機決定了畫面被放大投影到銀幕之後還可以保持很高的穩定性,校對更加精準。比起數字播放技術,解析度和畫面亮度也有很大提升。維護成本也比膠片和數數字更低。
一句話總結:我在深圳感覺周圍的差不多都是激光廳了。
RealD是目前電影院最常見的3D放映技術。之前提到的杜比實驗室,他們家也有3D技術,叫杜比3D,只不過杜比家3D技術發展起步更晚、成本更高,不過技術更好,所以市場上最主流的還是Real3D。
各家3D技術有多不同,但是還沒有哪家能實現真正的裸眼3D,都需要3D眼鏡,而3D眼鏡現在這么便宜也得益於RealD。
RealD還出了一個更高的標准:RealD 6FL
FL是Foot Lambert,是亮度的測量單位。之前的3D由於技術原因,畫面亮度會不如2D播放水平,暗部細節也不甚清楚,普通3D的亮度一般為4.5FL,推動的6FL標准,可以讓暗部細節更清楚,眼睛更不易疲勞,立體效果更好。相對普通RealD 3D,RealD 6FL是一種更高階的3D。
一句話總結:看3D電影,RealD最常見也最穩妥,有條件選擇RealD 6FL更好。
中國巨幕可以說是低配版的IMAX,在體驗方面還沒有全面趕上IMAX,不過他的票價性價比卻很高,比IMAX便宜,比一般的也貴不了多少。不過感覺最近電影院選擇中國巨幕的比較少。
一句話總結:國產的低配版IMAX,性價比首選。
THX是一種對電影、電影播放設備、電影播放環境等的認證標准,由盧卡斯影業(Lucasfilm)制定(沒錯,就是喬治盧卡斯)。THX是Tomlinson Holman Experiment的字頭縮寫,主要為劇院、家庭影院、多媒體產品所設計的品質保證。
獲得THX認證的廳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這個廳我見到的比較少,去體驗過一次。看的是《暴裂無聲》,當時被電影氣氛搞得太壓印,忘記這些觀影體驗了。沒有特別驚艷,但是感覺還不錯。
一句話總結:比較少見,感覺不錯。
LUXE巨幕是RealD旗下的巨幕品牌,相對於自家的3D播放技術,LUXE巨幕的亮度都達到了6FL水平,一些LUXE巨幕還會配置杜比全景聲系統,所以觀影體驗還是不錯的。
不過相對IMAX而言有一個弱點,就是LUXE沒有專屬的片源。IMAX在電影拍攝初期就介入了自己的技術標准來製作,有更好的視聽體驗。
如果給上面提到的三種巨幕觀的觀影體驗,按照純主觀個人感受排序的話: IMAX>LUXE>中國巨幕。
目前市場上的電影音效供應商主要是兩大巨頭,一個是之前提到的杜比,還有一個就是DTS,DTS相比杜比,造價更低,效果也稍微差一些,不過聲音的體驗也不不錯的。
如果給上面提到的所有技術的觀影體驗,按照純主觀個人感受排序的話:
杜比影院>IMAX>LUXE>DTS>RealD>中國巨幕>THX>激光廳。
還有很多新的技術,比如《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所用到的120幀放映技術,現階段支持的影院還太少。相信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新一代電影人才的崛起,各種黑科技甚至AR、VR、MR技術還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偉大的電影和更極致的觀影體驗。
寫在最後,筆者並不是電影行業從業人員,對於電影技術更是門外漢。只是喜歡看電影和對這些技術比較好奇,查閱了一番資料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寫下這篇文章。如有技術性和事實性錯誤還請包涵。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在下一次買電影票的時候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