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國產動畫給你的童年留下深刻的回憶
我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畫,因此有很多優秀的國產動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回憶,就比如說《中華小子》《圍棋少年》。下面分別來介紹一下這兩部優秀的國產動畫。
1.《中華小子》
第一部是《中華小子》,這部動畫片真的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就是因為這一部動畫片,我對少林充滿了嚮往。這一部動畫的背景是,被關了千年的惡魔黑狐王掙脫了枷鎖,帶著他的虎倀來到人世,四處作威作福,企圖成為世界的霸主。人們沒辦法忍受水深火熱,因此來到少林請求僧人出謀劃策,打敗黑狐王。少林寺中有三人是曾經打敗黑狐王的英豪轉世,因此也就只有這三個人可以打敗黑狐王。這個設定雖然奇怪,但也還算合理。他們分別是小蘭,小虎和小龍。說實話,當年我並沒太看懂劇情。可能是因為當時和動畫中的人物的年紀相仿,所以會更加喜歡那三個主角。
也許是因為童年濾鏡,但我依然還是覺得這兩部國產動畫很優秀,是它們豐富了我的童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B.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關的中國電影或電視劇
為毛不去問度娘搜索關鍵詞 一定有你想要的答案
C. 孩子必看的十部電影
孩子必看的十部電影有:《放牛班的春天》、《當幸福來敲門》、《阿甘正傳》、《瘋狂動物城》、《喜劇之王》、《國王的演講》、《摔跤吧!爸爸》、《功夫熊貓》、《美麗人生》、《地球上的星星》。
1、《放牛班的春天》
講述了一個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症的男孩,在老師的悉心照顧和培養下,逐漸擺脫自己的生理缺陷,迎接美好人生的故事。
D. 花兩萬元給孩子買情商教育
去年上海的一位家長覺得自家上初三的女兒「還不具備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於是花了兩萬元,為女兒報了一門「情商培訓課」,並認為這門課程有利於彌補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缺失,給孩子的心態帶來積極的改變。這一舉動引起不少讀者的關注。
近年來,部分兒童青少年高智商低情商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家長。據華東師范大學一項關於情商的調查顯示,78%的中國父母關注孩子的情商發展。然而,調查結果也表明,家長們對於情商教育的含義依然不是很清楚。
情商到底有多重要?接受高價培訓後,孩子的情商就真的能提高嗎?在孩子的情商培養中,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部分孩子表現很自我
趙曉松(化名)是北京海淀區某示範校初二學生,稱得上是個「學霸」,且多才多藝。但令趙曉松媽媽焦慮的是:兒子性格急躁,或許是青春期的緣故,最近這種情況更加嚴重了:遇到一點點小事不順心,情緒瞬間晴轉陰,甚至發脾氣;他的房間不許別人進,對疼愛他的奶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批評兩句,他的火氣就更旺,一家人為此很郁悶。
趙曉松媽媽無奈地說:「兒子每天事無巨細地被家人照顧著,卻感覺不到幸福、不知道感恩、也無心關注家人的狀況和感受,不懂得換位思考。而且,有一顆『草莓心』,經受不住一點磕碰。」其實,這也恰恰是目前不少孩子的通病。
如今時有發生的校園暴力,同樣是兒童青少年情商低的極端表現。就在2016年12月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前夕,北京某著名高校一位大一女生於晚上11點多在公共盥洗室吹頭發,聲音吵著了鄰近宿舍正在復習的大四學姐,激起「民憤」,其中的宿舍長來到盥洗室,將一瓶礦泉水澆在了正在吹頭發的學妹頭頂上。學姐們集體聲討:「已經忍你們很久了!」雙方因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後經校方調解,以雙方道歉告終。據了解,學姐宿舍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是黨員,成績優異;宿舍長既是黨員、也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還獲得了其他一些榮譽,並已取得某頂尖高校研究生保送資格,她的這個行為顯然與其身份與榮譽不匹配。
應該說,能考進這所大學的學生,在學業上都是百里挑一的。但是,事件的一方卻不懂得做事前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別人,而另一方不知道或不願意在與人發生矛盾時採取協商的方式解決,代之以極端的行為,這不能不說明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情商教育的欠缺。
心理學專家張怡筠所做的一項樣本量為9000人的情商調查問卷顯示,孩子在情商方面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自信心普遍不足,極端自大,心胸狹窄,孤僻、膽怯、容易產生挫敗感;二是沖突管理能力差,當沖突發生時,缺少解決沖突的技巧,焦慮、抑鬱;三是情緒管理能力弱,忍耐力差,易怒。另外,缺乏集體意識,缺乏合作精神,待人接物,言行舉止缺乏基本的禮儀規范等等,也屬於情商低的范疇。
讓孩子參加情商培訓靠譜嗎
兒童青少年高智商、低情商的現象,確實是家長和社會不容迴避的問題。一些心理專家認為,一個人後天的發展水平,例如在事業上的成就或幸福指數,是由80%的情商和20%的硬性智力水平決定的。有人甚至提出,「與智商相比,情商更能決定人生的命運」的觀點。或許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對孩子的情商訓練。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在網路上搜索「情商培訓」發現,不僅僅是上海,在南京、沈陽等一些地方,兒童情商培訓班也有升溫的趨勢,其中,一家情商培訓機構,已在全國50幾個城市設立了140多家分支機構,遍布北京、上海、武漢和深圳等地。
田女士的女兒今年6歲,她告訴記者,女兒以前很靦腆,不愛說話,有點小孤僻,家人都很著急。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情商訓練後,孩子開朗多了,表達能力也比以前強,跟小夥伴相處也變得大方了,效果還是不錯的。
談到5歲兒子參加情商培訓以後的變化,宋秋陽女士表示,兒子似乎比以前懂事了。聖誕節前,兒子在商店的玩具櫃台前盯著跑來跑去的遙控汽車好半天,突然對她說:「媽媽賺錢很辛苦,我不要大汽車了。」說完拉起她的手就要走。這讓她頗感意外,因為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兒子會不買玩具不罷休。不過,鄭女士也擔心,這樣下去,兒子會不會發展成「小大人」,失去了孩子應有的天真?
一些家長也有類似的擔心,他們在帶孩子嘗試過情商培訓課後,決定放棄。林楓在情商課上看到兒子扮演爸爸角色,頤指氣使地教另一個孩子該如何講衛生,頓時產生「作秀」的感覺。「像是紙上談兵,課堂上模擬的場景和人物,孩子們在現實中不一定能遇到,而真正遇到的問題,也不一定能按照學到的方法去處理,上課反而會給孩子加重負擔。」林楓說。
據了解,情商培訓班通過設置場景,在特定模擬的環境中讓孩子感受和體驗,目的是讓孩子學習如何控制情緒、不隨意發泄,增強抗壓能力,懂得團隊合作,學會和小夥伴溝通交流,培養同理心和愛心,以便在日後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時,知道怎樣應對。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家長表示,情商課收費昂貴,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同時,一周一次的課程有些概念化,而且僅僅通過幾十節課就想達到上述目的並不現實。
培養孩子情商家教是關鍵
幾十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把「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求知」列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尤其是迫於應試教育的大環境的壓力,很多家長往往片面關注「學會求知」,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提升孩子的成績,常常忽略了孩子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引導教育。長此以往,導致孩子的人格發展不健全。
通過強化培訓的方式,其實無法從根本上彌補孩子情商教育之不足。
情商形成於嬰幼兒時期,成型於兒童和青少年階段,主要是在後天的人際互動中培養起來的。目前學界更傾向於把它定義為「社會情緒能力」,即一個人對情緒的識別、管理、控制能力,自我評價、人際交往與融入集體的能力等。孩子這些能力的提升是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從娃娃抓起」,又需要「潤物無聲」。因此,培訓只能起到一定作用,卻很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孩子能否培養出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
試想,如果家長脾氣很壞、說話做事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抑或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被寵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上情商培訓班的作用和父母長期的壞榜樣、不科學的家庭教育相比,效果不會很明顯,或雖然有效果卻也很難維持長久。
不可否認,孩子在情商培養班或許能學到一定的技巧,但情商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任何性格、觀念的塑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長在這方面對孩子的教育與影響更為深遠。家庭教育到位,情商課的「錦上添花」可有可無,而如果家長情商低,溺愛或習慣於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棍棒教育,再昂貴的情商課,也不一定能達到「雪中送炭」的目的。說到底,情商課只能是青少年情商教育的一種補充。
情商教育的「主戰場」依然在家庭
從小對孩子進行情懷和信念教育,培養孩子的情緒,包括孩子欣賞自然的能力、對人文精神的體會和思辨的能力;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和做人方面的基本規范,既是情商教育的內容,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閱讀童話和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孩子能感受到真善美,情感更豐富、更有愛心,也更有勇氣,堅持信念,能善待自己和世界,相信美好,心存希望。
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情商。因此,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放手讓孩子成長、自主選擇,讓孩子適當受挫。平時多和孩子聊天,做到「主動問」「耐心聽」,讓孩子充分表達,使孩子的負面情緒能夠通過恰當的方式釋放出來,教孩子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再處理事情。
「生活即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傳身教,會給孩子打下堅實的情商基礎。家長情緒自控力較好,懂得體諒他人、善於與人溝通、有修養,孩子耳濡目染,模仿父母的交往、溝通方式和一言一行,學習正確的紓解情緒的方法,在這些方面也一定會有上好的表現。一句話,在情商培養方面,家長做到位,孩子才有可能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