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中西方電影可以從哪些方面分析
首先,我要說明,中國的描寫英雄的電影不是少,而是因為美國的英雄使觀眾對於英雄的解釋狹隘化了。相比於西方高大威猛俊朗的英雄(如詹姆斯邦德,佐羅,超人或蝙蝠俠等),東方的英雄體現的更多是平凡普通的特點。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其自身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首先,自然環境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它使人自覺不自覺地得到某種熏陶和影響。中華民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三面連陸一面靠海的地理環境使中國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從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強的穩定性和歷史延續性。這讓中國電影中所謂的英雄大多出身平凡,事跡平凡,毫無西方英雄的那些可以拯救世界的功績。其次,人文環境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生活圈子的狹隘與封閉,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固定性和長久性,為了能夠和睦相處,國人非常注重人情世故,這也培養成國人謙虛、謹慎、忍讓、含蓄的傳統美德。中國的這種自然和人文環境以及在這種環境影響下的文化傳統養成中華民族內傾型人格。這讓中國的英雄變得很謙虛,很平和。
因此,中國導演們往往另闢蹊徑,將重點不再放在大片上,而轉為描寫一些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為中國的地域廣,民族多,民俗濃厚。遠到《黃土地》和《紅高粱》,近到《瑪雅的婚禮》,中國導演們將民族獨特的原生態之美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厭倦了大片的觀眾眼前一亮。這樣,中國的有創意的導演們就化劣勢為優勢,進一步拓寬了中國的電影渠道。
而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均處在半島之上,多面臨海,海上交通發達,航海貿易繁榮,這就使這些國家形成了打破血緣關系的開放式的社會。激烈的社會動盪、頻繁的人員往來和波濤洶涌、變幻莫測的海洋形成其開放變易的文化品格,鑄就了其靈活、開放、勇敢、進取、協作的民族精神,倡導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歡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富有冒險精神和挑戰勇氣。在西方,也正是這種自然環境下形成的文化傳統養成西方人那種外向型人格。所以,西方的英雄總是會獨特的顯示出來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是對中西方電影內容上的總結,下面我們要說一下關於電影敘事上的不同。
很多人都發現了,中國的一些電影,在表達情感時候經常會用景物來做鋪墊和襯托,靠景色來突出人物的情感及當時環境的氛圍。這似乎有點傳承於宋朝的人文畫和古代的一些借景抒情的詩歌。而西方的電影更多是靠人物細膩的表情來刻畫人物的情感。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更注重自然的規律,而西方則更注意自我的主觀能動性。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側重於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為崇拜的對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對象,作為想像的對象而不是作為探究的對象,始終把謀求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作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從而也造成了謙虛謹慎、含蓄內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更使得景物的描寫成了中國電影中的一種特色。
而西方更為崇尚個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獨立,強調個體的生命價值和尊嚴和保護,整體意識和集體觀念淡薄。又因為西方自由的教育模式,使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戰,大膽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進的思維方式和不擇手段的行為方式去達到目的、爭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和心理狀態,從而形成率直、豁達,具有剛硬的文化品格。在電影中,西方人細膩的表情變化成為了衡量一個演員的尺度。
最後,我要說的是西方與中國的科技差距。
美國大片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場景規模宏大,靠高科技完成的場面十分絕妙逼真,滿足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很多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場景都在這種科幻電影中得到了真實的展現。這源於西方高超的科技,也源於他們歷史上比較早的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而中國依然是由於起步較晚,再加上中國人本身的膽怯與謙虛,科幻影片的質量並不出色。這又使得在表達方式上中西方的一大差異。
雖然中西方的文化迥然不同,造成中西方的電影也不可能趨同,但我們作為觀眾,更希望看到的是兩地取長補短,相互了解與借鑒彼此的精華部分,為電影做出更大的貢獻
㈡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1題材運用
看《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就知道,中國對於自己本土題材的運用上確實讓人失望,兩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形象,卻美國人搬上了大屏幕,《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功夫熊貓》片中「蓋世五俠」,老虎、螳螂、蛇、鶴、猴子沿用中國武術里象形拳,連阿寶的絕招五夕提指扣都是參考拈花指,還有建築、道具、生活場景,可謂將中國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三部中國參與了拍攝,也將中國風推向了巔峰)。
《花木蘭》里人物與中國的水墨畫的完美結合
中國的卡通片從製作上來看,大部分顯得粗製濫造,而國外是精雕細琢。
㈢ 中國電影有什麼特點
中國電影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
1、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環》、《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
2、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
3、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歐美日動漫和我國動漫的異同與發展
【蝌蚪貝貝~】那欄目主創要挑選經典的動漫給大家,是不是對世界經典動漫也比較了解啊?能不能談談歐美動漫和日韓動漫的異同與發展啊?
【欄目主創:馬 凱】我們在為大家播出節目之前,也看了大量的世界各國的動畫片,歐美動漫和日本的動漫差異是非常大的,最集中的是表現,日本的動漫產業化程度非常高,漫畫業已經成為了日本三大經濟支柱之一,而且歐美的動漫和日本的動漫是植根於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動畫片,無論從製作還是藝術角度都有不同,藝術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相信不同的觀眾會對不同國家的動畫片有所偏愛。韓國的動畫產業最近發展得非常快,我們也關注著它的發展,我們也希望會有很多不同國家的動畫片在我們的欄目當中播放。
【特邀嘉賓:傅鐵錚】這裡面有兩個概念需要分開說。第一,動和漫是兩種文化產品;第二歐和美還有不同。我來談談這幾個不同。動和漫它的商業操作規律、創作規律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簡單地理解,有一個口號我也經常看到,就是讓漫畫動起來,這只是日本的動漫一種操作方式。歐洲和美洲有很多動畫是首先源於漫畫,然後才出動畫的。特別遺憾的是我們國家近二三十年來,幾乎沒有一個窗口展示歐洲動畫,應該說歐洲動畫是美侖每美奐的,我認為它比美國動畫比日本動畫都好。但是我們沒有機會看到。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不要說美洲,美國的動畫商人和日本的動畫商人他們更老於商業運作,這一點應該值得咱們中國人學習。我到歐洲去,歐洲有一個歐共體的動漫組織叫「Cartoon Movie」,每年三月份在德國的波茨坦市舉行活動,我去參加這個活動,我有一個很大的感受,我小的時候是看格林動畫長大的,也看過很多歐洲的動畫片和美術片,比如說《好兵帥克》、《刺蝟漢斯》,而就在《好兵帥克》、《刺蝟漢斯》的故鄉,滿大姐賣的都是《白雪公主》。
而現在的歐洲動畫在法國德國的帶領下異軍突起,我們中國市協卡通藝委會和北京中視金網卡通文化傳播公司正在努力地引進歐洲的,包括法國、德國、比利時、俄羅斯的動畫到中國來,我們也希望能夠跟央視《動漫世界》聯手,開個窗口,把這些東西片斷地介紹給中國觀眾。我真的是覺得,首先我很喜歡日本動畫,觀眾千萬不要誤會我抵制日本動畫,但是我覺得歐洲的動畫製作水平、故事情節、技術水平、創作水平都強於日本動畫。馬上10月份我們就要舉行一個德國經濟貿易促進會把一部德國的動畫片《勞拉之星》、《Caya》。但是由於版權的關系,各種原因我們只能在北京部分的影院放,希望大家關注中國卡通產業論壇網站,那個時候我們會把放映的日期檔次和地點公布在網站上,我們也會和央視國際一起聯手這件事做好。
【特邀嘉賓:龐邦本】關於這個歐美漫畫和日韓漫畫的異同的問題,因為文化是發源於各自的民族和文化的,所以它具有各自的特點是個自然的事情。很多人以為當代文化發展到這樣一個開放性的今天,各自的民族性和文化傳承都被淡化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前面我講過,漫畫作品中,美國的歷史是最久的。他們在30年代開始,建立了一個以超人類型的漫畫模式,這個英雄人物的連環圖畫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記得我小時候,那是40年代的上海,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印製的很精美的美國連環圖,有《超人》當時叫《原子飛金剛》,主人翁還是地球人,但是後來發展已經完全變了,但是人物的造型、故事的格局都沒有太多的變化。另外,還有以西部牛仔為主人翁的連環圖,還有著名的《迪克探案》等等…
美國的連環圖畫主流是兩家大公司壟斷的,他們的英雄人物連環圖畫以月刊的形式出版,英雄人物像《蝙蝠俠》、《蜘蛛俠》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這些英雄連環圖畫的出版收入占公司年收入的20%,而轉讓形象故事成為影視作品、服飾、人型等等的收入佔全年收入的60%。他們這些作品已經深刻地影響了最流行的時尚文化,最明顯的就是以電影的形式向世界傳播,去年的十個大片幾乎大多數都是出自美國的連環動畫。美國連環圖畫的畫家們大多是畢業於實用美術學院和設計學院,他們擁有一手相當扎實的繪畫技巧,他們是美國當代實用美術的主力軍。例如:他們在插圖、廣告、設計、連環圖畫廣泛的領域發揮他們的作用。美國的連環圖畫由於多年的經營,故事已經很成熟了,繪畫也相當精美,但是為什麼我們不常見到這樣的一些出版物呢?說穿了,就是售價比較貴。我印象當中,在香港的專營美國連環圖的專營店大概只有兩家,由於售價高,在發展國家的流通、傳布范圍就相對日本漫畫來講就小多了。
日本的漫畫,是40年代通過手冢先生的作品發展起來的。他把美國式的連環圖和動畫創作的經驗和日本的文化和社會結合產生了一個嶄新的日本漫畫文化,開創了一個漫畫王國的世界。日本漫畫更注重的是在創意,更接近日本讀者的欣賞習慣。通過主筆帶徒弟的訓練方式,逐步形成了一個很適應市場的製作方式,從而滿足於日本民眾對漫畫極大的需求,它負面的影響就是使漫畫作品逐步向快餐式的風格發展。
【網路主持人:張青葉】在《動漫世界》欄目中先後播放了《小熊維尼》、《丁丁歷險記》、《奧斯卡樂隊》和《貓狗》等多部國外優秀動畫片,在欣賞這些經典作品的同時,很多觀眾和網友更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動漫作品,嘉賓們,你們認為我們距離世界優秀的動漫作品的距離有多遠?
【king4811】這些動畫大部分都是歐美的,而極少有日本的動畫在中國播出,而日本的動畫業是全世界最發達的,我不知道,各位專家在審查時是否對日本動畫有些偏見?
【欄目主創:馬 凱】其實中國的動畫片在世界動畫界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外國的很多大學中,都有學生學習中國動畫學派的東西,只是由於很多原因,我們國家的動畫產業的發展並不是非常快,因此,我們的動畫片與國外的動畫片比起來,可能數量上的差距要大於質量上的差距,而且我們國家有很多動畫片在國外是非常受歡迎的。
【偵探桃子】為什麼央視的轉播的日本動畫片要比其他電視台少很多?要知道日本動畫在世界上是很知名的。
【欄目主創:趙穎新】我們的標准不是國別,而是水準。我相信如果你持續的關注我們的節目,你會看到優秀的日本動畫片的。
㈤ 討論中國的武俠電影和西方的動作電影結合後出現的電影會有什麼特徵
這個很難結合,可能你表達的有點不清楚,畢竟中國武俠電影都是古裝電影,西方動作電影都是現代電影(《上海正午》處於清末,可能打個擦邊球,但這又不是好電影)。
1、如果說中國和西方的都是動作電影,偏向中式的可以參照成龍在好萊塢的一系列電影(《尖峰時刻》《我是誰》);偏向西式的可以參照史泰龍(《敢死隊》)、李連傑(《宇宙追緝令》)等。
2、如果說都是武俠電影,中西結合最著名的是《卧虎藏龍》,中式包裝、西式內核,但我個人還是更喜歡純中式的武俠,比如鼎鼎大名的《新龍門客棧》,甚至《龍門飛甲》我都覺得比《卧虎藏龍》好,大戈壁的漫天黃沙、灑脫放盪、快意恩仇才是武俠電影的精神意義!
㈥ 歐美喜劇與中國喜劇電影文化的差別
無論在中國還是外國,作為一部喜劇電影來說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滑稽和令人發笑,但是怎樣能夠讓人們大笑,而且是在一部影片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任何可以讓人發笑的因素,在這方面中西方的喜劇電影元素的側重點就有所不同了。
在中國,電影的最大加工基地是香港,所以自然而然的香港喜劇電影就自成一派,有了它獨特的風格。香港自有電影以來,喜劇一直是主流,李翰祥、許氏兄弟、周星馳等,這些幾乎伴隨著一代人成長的喜劇明星,用自己獨特的筆墨反映出香港幾十年來的發展。
香港喜劇電影有一個很顯著地特點就是平民化和草根化,許氏兄弟和周星馳的草根及小人物類型作品,沈殿霞等人拍的《富貴逼人》家庭喜劇系列,現在的都市浪漫喜劇系列,這些都反映著香港的社會生活。香港電影還有一個大的類型就是武俠片,而在這其中又衍生出一個喜劇類型——動作喜劇,這其中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成龍,他把兩個類型的電影完美結合起來,使香港喜劇有走向了一個高峰。
在關於香港喜劇電影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無厘頭」。「特立獨行」和「不同尋常」是無厘頭這個粵語詞彙最重要的特徵之一。除此之外,無厘頭所包含的內容還有反精英、調侃一切、無所顧忌等等。它是伴隨著香港喜劇電影的發展逐漸出現並日趨成熟,最終成為了香港喜劇電影的主流。
中國內地的喜劇電影有一個代表性人物——馮小剛,他的電影風格也開創了內地電影的一個時代,也可以說國產喜劇電影的輝煌期是馮小剛一手締造的,集結號之前的馮氏賀歲片就是國產喜劇片的黃金時期。它不同於周星馳的無厘頭惡搞,沒有香港喜劇中的那些低俗笑點,它所擁有的是類似於法式喜劇的生活趣味,是來源於生活之中的平淡幽默。這種幽默所帶來的歡笑有著巨大的親切感,因此贏得了大批國內觀眾的喜愛。直到好萊塢的《驚聲尖笑》系列在世界范圍內的轟動,惡搞的風格也開始沖擊國內喜劇市場。例如開創國內惡搞電影先河的《大電影》和今年剛上映完的《十全九美》。
在好萊塢,惡搞是當今美式喜劇的主流趨勢,《驚聲尖笑》系列所創造的票房與口碑已經是一個典型的證據,今年的《超級英雄》與《洋蔥電影》也繼續著惡搞的勢頭,並且都取得了極好的歡笑指數。英國還保持著相對純正的表演式喜劇。西蒙•佩吉以《僵屍肖恩》、《熱血警探》所創造的喜劇神話也在歐洲大陸上表現出了強大的對抗實力。除此之外,法國喜劇在世界喜劇電影中也占據著主流地位,法國人的幽默是眾所皆知的,他們的喜劇電影其實是他們法式幽默的本能體現,沒有任何刻意的修飾與安排,所有的笑點都來源於最真實的生活,這就是法國喜劇片的魅力所在。而且可以說法國歷史上最成功的電影就是喜劇片,近20年的法國電影里,除掉風格多變的「作者電影」,喜劇以絕對多數壓倒了其他電影類型,也有過路易•德•費奈斯這樣不朽的喜劇明星,更甚至像貝爾蒙多、阿蘭•德龍、德帕迪約和讓•雷諾等許多著名演員都曾演過成功的喜劇,可以說美國能出多少個布魯斯•威利斯式的動作英雄,法國就能出多少個賈梅爾•德布茲這樣的喜劇小生。無論是美國式的荒誕,還是法國式的直白,還是英國式的說說笑笑,三個國家的喜劇電影風格不竟相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都是世界性的喜劇,是沒有文化障礙的喜劇。
國產喜劇與歐美喜劇相比,他有豐富的多樣性,這一點也充分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它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豐富的語言種類、多彩的文化積淀以及對於他國文化的融匯吸收。
就例如馮氏電影就帶有一些法國式的反諷幽默,最近的幾部惡搞電影就又模仿了好萊塢,但又相對而言這些電影中又有著明顯的中國元素,中國式的做人風格,中國的古裝、武俠,還有很特色的一個——方言,這些都成為搞笑的賣點。
喜劇片算是種娛樂電影,影片本身並不需要像文藝片那樣包含很多意識流的東西,包含很多深刻尖銳的社會問題,看過之後值得觀眾去思考,其實要觀眾笑就是最大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