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國語朝鮮電影戰斗在大路上
擴展閱讀
手機百度電影載入失敗 2024-11-02 06:21:50
鐵十字勛章高清電影 2024-11-02 06:21:48

國語朝鮮電影戰斗在大路上

發布時間: 2024-10-12 20:22:13

『壹』 清朝時期朝鮮是不是很怕清軍

絕對是怕死了怕尿了怕到家了。

就舉一個例子吧,這事現在知道的人不多,因為太影響中朝友誼了。話說乾隆時期,有一次朝鮮人組團跑鴨綠江這邊偷采山參,被清朝巡山的兵丁撞見了,雙方火並(朝鮮看來也是武裝采參的半匪團伙),清軍人少吃了虧,一人受傷,朝鮮挖參團伙也趁亂逃回了老家。就為這事,乾隆龍顏大怒。

為平息天朝憤怒,朝鮮也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沿邊境道府縣撤了一串官吏,抓了幾百號嫌疑犯,清朝就倆字:不,行!接著抓,接著撤,直到連京城的主官都撤職了,還不行,咋辦?乾隆下詔,要朝鮮國王進京聽劾!朝鮮這次真嚇尿了,國王寫道歉信,痛心疾首痛哭流涕直說再不敢了,再有這事我婊子養的,同時又賠償金加貢品的掏空了半個朝廷,這事才慢慢摁下,注意,不是解決,而是摁下,因為在相當長一個時期里,清朝動不動就拿這個說事嚇唬朝鮮。前前後後為這事,上千幹部撤職,幾萬人受株連 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數。至於那幾個山民抓住沒有?受傷的清兵是乾隆啥人啊? 歷史 上沒說,不過,提溜這些小國需要真憑實據人贓俱獲嗎?真是為了報仇雪恨嗎?那都是個由頭,目的就是,在天朝眼皮子底下,讓你低頭你就得低頭,沒有你炸翅的空間。

應該說清朝時期的朝鮮大部分時間都是害怕清軍的,因為 歷史 記憶實在是太深刻了。像朝鮮本是明朝的藩屬國,生生的被清廷暴打了兩次,被迫與清廷結成「君臣之國」,被打的實在是太慘了,所以留下了心理陰影。不僅是古代朝鮮人,現代理智的韓國人對那段 歷史 也是門清(注意:我特別加了一個「理智」,因為不理智的韓國人是啥狀態大家也知道,我國大唐太宗皇帝都被高句麗射瞎眼睛下跪了,也沒啥好說的),少部分不善於意淫的導演也能拍一些好劇,像《南漢山城》就還原了朝鮮屈服於清朝的史實,這片作的相當考究,將八旗軍剽悍兇猛刻畫的淋漓盡致,大家可以看一下。 總而言之,朝鮮就是在清初被打服了,如果不怕,也不會做清朝200多年的藩屬國。

不過話又說回來, 一個國家的自信來源於自身實力的強大 ,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而半島上的政權自從高句麗之後,這戰鬥力就一直沒在線,這就決定了其有不能獨立自主的「牆頭草」屬性,只能依附於大國存在。想當年還叫高麗那會臣事於元朝的時候,高麗王王昛配合他岳父忽必烈一起剿滅東道諸王哈丹殘部,高麗軍真是一潰千里,高麗要不是岳父光環籠罩都要被滅國了。這表現搞得忽必烈一頭霧水,直男癌爆發,就問道:「你們高麗好歹是 歷史 悠久的大國,怎麼戰鬥力這么水?被區區殘軍打成這副模樣。」,搞得高麗使者非常沒面子,不得不說些類似於「今時不同往昔」這樣的馬虎話混過去,忽必烈也沒再往下問,給自己女婿的人點面子,畢竟仗打贏了,就隨他去吧。


歲月流逝,光陰荏苒,中原王朝由元變成了明,半島的政權也從王氏高麗變成了李氏朝鮮,可是這戰鬥力那是相當的穩定,一如既往的垃圾,萬曆時期又被日本狂掃,一月之內,八道淪陷,要不是大明爸爸及時相救,那半島自古以來就成日本領土了。 所以,朝鮮的官方和知識分子對大明是比較感恩戴德的,經常以「父子」來形容兩國關系,但是當大明遭遇滅頂之災的時候,這個「孝子」卻經常畏首畏尾,這也算是小國的求生之道吧!

朝鮮:「大明爸爸,我朝鮮心裡是支持你的,但我不敢用力啊!畢竟我一用力就沒了,我服事清朝是迫不得已的,不要怪我啊!」

大明:「woc,你這個坑爹貨!」

朝鮮自「成化犁庭」後又一次大規模交鋒還是在薩爾滸戰役期間。從這次戰役開始,朝鮮開啟了 「對清屈服」 之路。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舉兵反明,四月攻克撫順,七月攻克清河,遼東局勢惡化,明朝舉國震動。於是,明廷決定以傾國之力調集精銳挽回遼東局勢。

而朝鮮與建州女真地理位置的便利,對後金的認識比明朝深刻多了,他們深知建州女真這幾十年的發展,戰力強大,絕非池中之物, 「兵甲精明之容,鐵馬馳驅之狀,有壯於唐兵」





而大明一旦對後金訴諸於武力,一定會要求朝鮮派兵配合。而一旦出兵,必然是凶多吉少,此時的朝鮮以光海君為首的決策層恨不得將國土隱藏到外太空去,讓大明看不見。但是該來的還是會來,明廷正式要求朝鮮助兵,朝鮮則百般推諉,這就讓明廷不能接受了,遼東經略楊鎬大怒,你們朝鮮這磨磨唧唧的啥意思? 「敕書內有此「鼓舞朝鮮」四字,而鼓而不動,舞而不起,奈何?」


由於明朝恩典太大(萬曆援朝之戰),實在不好意思不去,就只能硬著頭皮派了10000餘人隨明軍劉綎部出征東路。然後,正如朝鮮決策層所料,八旗兵戰鬥力真的強,三營朝鮮兵在富察之野直接被干崩了,根據《滿文老檔》和倖存者李民寏的《自建州還後陳情疏》記載, 朝鮮的火器部隊基本成了燒火棍部隊,只放了一次火器後,遭遇不利風向,硝煙、塵土使朝鮮兵無法瞄準,朝鮮左營、右營被八旗兵沖入,兩營很快全軍覆沒。



而身在中營的姜弘立看見這一幕後,立刻決定率剩下的5000人向後金軍接洽投降,並將前來朝鮮營中避難的浙兵驅趕出去,任後金兵屠戮。據《李朝實錄》記載,當時的朝鮮主政者光海君早已密諭姜弘立與後金暗通,避免與後金發生沖突,可見朝鮮想與後金和解的意圖早已存在,姜弘立很有可能在執行最高指示, 「光海與爾瞻,密教帥臣弘立觀勢向背,使虜勿為移兵擊之」


光海君李琿的本意是想奉行「中立外交」,一番騷操作,雖有無奈之處,但無疑是坑了明朝一把。不過在努爾哈赤當政時期,朝鮮算是和後金算是相安無事。 期間,朝鮮發生政變,朝鮮國內西人黨親明勢力不滿光海君與後金結好的政策,將其廢黜,立李倧為國王,史稱「仁祖反正」。

直到八年後,皇太極繼承汗位,事情又有了新變化,為了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並鏟除毛文龍。皇太極於天聰元年(1627)正月,決定讓阿敏、阿濟格等人率軍3萬餘人,渡過鴨綠江攻伐朝鮮,戰斗過程簡直就是一邊倒的屠殺。後金軍先里應外合於十四日攻破義州,一路狂推,於二十六日就到達平壤,中途除了在安州和凌漢山城受到像樣的抵抗外,朝鮮方面基本上是望風而降。二月初五,後金軍逼近王京,朝鮮被迫議和,三月初三,雙方在江都盟誓,兩國結為「兄弟之國」, 此即丁卯之役


當然,如此屈辱的城下之盟,朝鮮方面自然是心不甘而情不願,兩國關系發展也很不和諧。朝鮮對後金互市、刷還逃人等要求各種抵制兼消極怠工,不過真正導致兩國關系破裂的爆炸點還在於皇太極改元稱帝這件事。

天聰十年(1636)皇太極意欲稱帝。要朝鮮國王上表稱賀,並派使者「參榮」,被朝鮮拒絕。此事在朝鮮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朝鮮國內對清強硬派如洪翼漢等紛紛拿起批判的武器,敦促朝鮮官方與清廷迅速絕交,以示與虜不共戴天之意。 「館學儒生上疏,請焚虜書斬虜使,以明大義」

洪翼漢:「臣聞今者龍胡(英俄爾岱)之來,即金汗稱帝事也。臣墮地之初,只聞有大明天子耳,此言奚為而至哉。」


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極在盛京舉行登基大典,建國號為「清」,但在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禮的時候,朝鮮使臣羅德憲、李廓拒絕跪拜,於是 「胡差等毆摔廓等,衣冠盡破,雖或顛仆,終不曲腰,以示不屈之意」 。朝鮮使者的強硬很顯然激怒了皇太極,皇太極表示這一定是朝鮮國王授意他們這么做的。

此事之後,皇太極讓朝鮮使者攜帶書信一封,強硬「照會」朝鮮國王悔罪。朝鮮國王在國內主戰派的授意下回復了措辭強硬的書信, 「我國無兵可挾,無財可資,而所講者大義,所恃者上天而已」



朝鮮的態度顯然讓皇太極和其他貝勒們非常驚訝,驚訝過後則是藐視, 「朝鮮兒女之國,有何所恃而乃爾」 ,清方再派去使者進行出兵警告, 「我以十一月二十六日,當舉兵東來,爾國若遣使更講和好,則雖發兵在道,當罷歸。且我國稱帝,南朝之所不能禁,而爾國欲禁之,何也?」 「貴國多築山城,我當從大路,直向京城,其可以山城捍我耶?」 ,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清朝不僅將進攻時間劇透,還將進攻方案也告訴了朝鮮,可見皇太極根本就沒把朝鮮的軍力當回事。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根據朝鮮人的記錄,朝鮮除了嘴炮犀利,剩下的真是一地雞毛。快打仗了才發現「自強之策,尚未講究」。


那還打個毛線啊!但是清軍是真的來了。

崇德元年十二月初十日,皇太極率12萬清軍開始渡鴨綠江,朝鮮義州府尹林慶業馳啟: 「鴨綠江邊,賊兵彌漫。是夕,賊兵分路渡江,罔晝夜倍道亟進」 ,皇太極按照既定方略,不攻沿路城池,直撲朝鮮首都王京。十二日,清軍前鋒部隊500人,到達王京漢城。十三日,大隊清軍已至平壤城下。而朝鮮如何反應呢?史書載 「上下慌忙,莫知所措」 。十五日,朝鮮國王直接轉進南漢山城躲避,而將王宮嬪妃、世子送往江華島。二十九日皇太極率大軍來到南漢山城在西門駐營。正月初一定下圍城打援之策,以圍困的方式逼朝鮮國王投降。

在圍城期間,皇太極寫了一封勸降信,要李倧出城投降,說是勸降,真是句句在侮辱朝鮮的國格,句句戳人肺管子,以下是精彩段落賞析。

「爾朝鮮先世非歸附遼、金、元三朝,每年奉貢稱臣而圖存者乎?歷代以來,曾有不奉貢稱臣於人,而得自存者乎? (你們朝鮮世世代代稱臣於大國,誰強就歸附誰,在我這兒裝什麼大尾巴狼)

「度爾之意,欲雪丁卯之辱,乃徒棄安樂,結禍於盟好之國也。而今遺棄城郭宮室遁入山城,以己罪,致國破民殘,遺笑萬年,又何以雪恥哉?既欲湔洗前辱,何不出戰,乃效婦人匿跡遁藏耶? (你不是要一雪前恥嗎?爺就在城下,有本事來找我)



清軍一面用紅衣火炮轟擊城中向朝鮮施壓,一面又派部截殺各路援兵。期間又讓多爾袞率軍3萬直撲江華島俘虜李倧的家眷。走投無路之下朝鮮國王李倧只得開城投降。在三十日,於清軍設立的受降壇前行三跪九叩之禮,至此朝鮮完全臣服於清朝,按照朝鮮的說法是 「自正月三十日以前,則為明國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後,則為大清之臣子」。

所以,真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怕,朝鮮被揍得實在是太慘了, 批判的武器終究不如武器的批判 ,不得不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

引用文獻:《清太宗實錄》、《滿文老檔》、《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燃藜室記述》、《新元史》、《自建州還後陳情疏》

清軍是後面衰敗了,感覺不堪一擊,到處挨打。

嘉慶之後,大清衰退,運勢不在,感覺一年不如一年,一輩不如一輩。在那之前清軍堪稱虎狼之師。那也是所到之處,披靡姿態。突破山海關,平定中原,除三番,收台灣,征草原,打金川。厲害的很。

是的

『貳』 趙二斗不慎踩到了法國製造的什麼地雷

趙二斗不慎踩到了法國製造的反步兵雷。
這是在電影《集結號》中的一個情節,朝鮮戰爭爆發,穀子地隨著趙二斗的炮兵團入朝參戰,趙二斗奉命帶人去橫城地區偵測敵人動態,為炮兵提供指揮,一群人化裝成南韓部隊,但在偵查時趙二斗踩上了個法國製造的反步兵雷,正在准備排除時,大路上過來幾輛美國坦克,美國人向他們問路,被穀子地糊弄過去了,後來是穀子地按住地雷,讓趙二斗脫身。最後趙二斗完成了任務,但穀子地被地雷炸傷了眼睛。

『叄』 大友義統的詳細資料

大友義統(吉統)1558-1610(永祿元年~慶長十五年)
http://lib.cqie.cn/ebook2/%E6%97%A5%E6%9C%AC%E6%88%98%E5%9B%BD%E7%B3%BB%E5%88%97/%E6%88%98%E5%9B%BD%E7%89%A9%E8%AF%AD/jzsg/dyyt.htm

大友義統 (1558-1610)
大友宗鱗長子,大友家第二十二代家督。
繼任時大友家正處於顛峰時期,是九州最大的勢力。但是在日向、耳川
之戰中,四萬大軍被薩摩島津家數千兵擊潰。使大友家威望頓減,家臣離散。
在以後幾年內,更被島津家打的無還手之力,所領從豐、築、肥六國銳減至
豐後一國還不足。不得不受秀吉的庇護。
秀吉的九州討伐後,義統作為秀吉屬臣受領豐後。朝鮮之戰時,由於在
戰場上臨陣脫逃,被秀吉沒收領地。大友一族從此沒落。

《六韜》言「攻守之具,兵之大威也」

看下文的轉帖之前,我想我有些話要說。

下文是在新浪看到的關於明朝的朝鮮戰爭,我引用的都是關於軍事方面的部分.我想很多常識性的東西,我發現我們都不明白.比如關於明軍如何作戰,就是當時的日本人直到真正交戰了,才發現,何況我們,比如「第三,明軍動用了當時在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火炮,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和震撼。明軍攻城時,曾有日將大友義統率領一支部隊來增援小西行長,結果被明軍震天動地的炮聲所嚇阻,不戰而退。」可見,當時日本人是沒有見到過明朝火器的厲害的!而這正是我所發現的地方,至少在明朝火器已經成為了主力作戰方式:「祖承訓率領明軍喬裝為朝鮮軍麻痹日軍,力攻城南蘆門;主帥李如松督陣。李如松同時部署明軍的王牌武器――虎蹲炮、大將軍炮、佛郎機炮,據說威力最大的大將軍炮就超過了一百門,屆時全力轟擊日軍陣地。」「在碧蹄館一戰中,明軍3千騎兵,抗擊了數倍於己的日軍,一者依靠明軍死戰,二來明軍騎兵部隊配備了佛郎機火炮戰車,明軍依賴火炮優勢,同時以戰車做為工事,向敵陣不斷施射火葯助推的箭,使得日軍始終無法逼近。」:總之,文中關於火炮與火槍的應用,說的很多,顯然明軍的作戰已經很大程度依賴火器了!可笑,熱兵器時代的開始,豈是西方史學家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同時也說明:《六韜》言「攻守之具,兵之大威也」!作為子孫,我們的先人有當時那麼先進的武器製造保障系統,只是買武器就可以讓我們懈怠嗎?

剛開始的小部隊試探失敗後,明朝「消息傳來,明廷象炸開了鍋一樣,群情激昂。此時主戰派也罷,主和派也罷,紛紛要求明朝出動大軍遠征朝鮮。」:這就是為什麼勝利的原因,無論內部矛盾如何尖銳,國家危機面前「毫無二心」,讓人看到現在的美國政界,這是每一個國人,特別是政界人士應明白的!:這就是成熟!

明朝後期,明軍在遼東經常打仗,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了,而很自然戰爭中對威力巨大的火器的應用越來越多了。可是,為什麼我們卻想到的是明朝末年的艦船利炮呢?當時明朝軍隊火炮的應用能讓日本援軍嚇的不敢支援,可見熱兵器在當時明軍手中的運用程度了。努爾哈赤就是被明軍的火炮所傷致死的。如果不是吳三桂開長城投降,一直以來,悲嘆在長城外寸步不得進的兵民總數不過20萬的滿清想擊敗明軍簡直是痴心妄想!可是,為什麼滿清在鴉片戰爭時卻羨慕英國的什麼艦船利跑呢?明朝先進的火器製造業為什麼會那麼快衰退!即使當年明朝的軍隊的熱兵器在鴉片戰爭中也遠勝英國人的裝備,為何不到百年,火器的差距這么大?:我們還在討論鄭和的海船規模,說明什麼?如此重大的事情,我們的了解還是那麼少,何況那些具體的東西?我們對歷史,對作為中國人根本的歷史的了解太少了!怪不得一些日本右翼叫囂,「我們尊敬的是唐朝的中國,而不是後來的中國」,雖然這並不能掩蓋其侵略朝鮮的本質用心,但也能給我們思考:我們作為當世之中國人對於西方的優勢是什麼?一提到古代文化,似乎就是是秧歌,什麼剪紙,什麼戲曲小調:這些只是民間的東西,真正的精華是治世之道,經商之法,行政之法,刑律之法……如果認為國學只是什麼文言古字的認識,幾篇詩文的背誦,那麼這培養出來的和明清的八股文人有什麼區別。如果人大真要復興國學,希望能是浩瀚如煙海的古代文獻知識在經濟、文化、制度、法律的具體應用研究,「以用為利」,沒有現實應用的國學,只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罷了!

你能體會到什麼?什麼是國家的財富「利(GDP)」,希望在以後經濟建設中國,好好體會「以用為利」,相信很多彎路於浪費都會離中國遠去。

張軍輝
於中原油田家中
2005年8月3日星期三

-----------------------------------------------------------------

主題:轉載個萬曆援朝戰爭的強帖
作者:骨架龍 發表日期:2005-08-03 10:59:18 [表狀]

明末邊事春秋之六 鏖戰三千里江山 ――萬曆朝鮮之役
秦大路 編寫

與許多人的感覺一樣,每讀《明史》,特別是讀到晚明部分,總會令人感到寒氣逼人,脊背上的涼意,胸腑中的悲意,一時不易排遣。孫武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明朝便在這生死存亡的夾縫中度過一個個多事之秋。僅明末軍事領域,戰事頻繁,令人感到暢快淋漓的時候不多。然而萬曆三大征,特別是三大征之一的萬曆朝鮮之役,勉強算的上是晚明歷史中少有的亮色之一,曲折處慘烈處屢屢讓人動容不已。

萬曆朝鮮之役是四百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國際戰爭。日本史書把萬曆朝鮮之役分為兩次戰爭,分別叫作文祿之役和慶長之役。朝鮮史書則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整個戰爭從萬曆二十年(1592年)開始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結束,歷時七年。

.風雨欲來

豐臣秀吉是日本歷史上的一代梟雄。十六世紀末,豐臣秀吉結束了日本長期割據的戰國時代,統一了全日本。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日本天皇任命豐臣秀吉為「關白」(攝政)。正如歷史上所有完成統一大業的梟雄一樣,豐臣秀吉也有一個很大的夢想,那就是野心勃勃的向亞洲擴張。《劍橋史》為豐臣秀吉的入侵動機做了辯護,認為日本當時只是企圖佔領朝鮮,並無侵略中國的意圖。但根據日本方面的史料,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豐臣秀吉的目標是中國,例如豐臣秀吉為侵略中國制訂了戰略計劃。日本侵朝前一年,即萬曆十九年(1591年)六月,日本特使宗義智曾通告朝鮮國王李昖:「有意在明年春天假貴國道路進攻明國,屆時還請多多包涵與協助!」

日本在數年內儲備了大量的軍糧、戰船和火器,矛頭直指鄰國朝鮮,試圖把朝鮮的三千里富饒江山變為日本的一個行省,使之成為日本向亞洲大陸擴張的橋頭堡。這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企圖在亞洲實施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朝鮮幾乎是明朝的一個縮微翻版。朝鮮當時為李氏王廷統治,黨爭激烈,政局不穩。和明朝的體制幾乎一樣,朝鮮也重文輕武。但與明朝不同的是,朝鮮半島在元末以後一直沒有大的戰事,武備鬆弛,「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沒有城防。君臣上下對日本的虎視耽耽和精心戰備一無所知,或者說是毫無反應。還是明朝獲得了日本將要入侵朝鮮的情報,特意派使臣去質問朝鮮國王李昖:「聽說日本欲假道朝鮮侵略明朝,有這樣的事么?」朝鮮國王連連否認。

此時的明朝內政邊事相對比較平穩。明神宗一邊在紫禁城內悠閑的做著皇帝,一邊一步步地毀掉張居正當年的施政成果。以申時行、王家屏等人為首的大學士們吸取張居正生前權傾朝野、死後受到清算的教訓,不斷弱化和放棄內閣權力,原先的一些重要職權漸漸下放到六部。西部、北部邊事一直比較安定。遼東雖不平靜,但前方捷報不斷傳來。可戶部做了調查之後,聲稱「假稱捷報,冒功授官者甚多,在薊鎮一邊分為四鎮,一鎮又分三路,設官比原額幾二十倍。」 (《神宗實錄》卷二三四)然而軍隊系統的這種欺瞞和膨脹,還沒有到惡化的地步,當時的明朝還能承受,所以這也沒有引起朝廷的警覺。雖然幾年內接連發生了太湖農民起義、永昌衛士兵暴動、廣東白蓮教起義等事件,但很快被平息下去了。這么大的國家,怎麼能不出一點事呢?於是神宗皇帝繼續過著「每夕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大睡」的逍遙日子。還好,太倉還有糧食,庫銀還沒有耗盡,軍餉、火器的供應還算及時。在所有人看來,帝國還遠沒有到憂心忡忡的時刻。

朝鮮沒有覺察到任何危險,明朝雖然看出了豐臣秀吉的野心和舉動,但也沒有對事態的嚴重程度做出進一步判斷。所以,這一對友邦兄弟,繼續在大戰前的平靜日子裡享受著那一份舒坦。

2.一瀉千里

日本人做事的認真程度一向令人敬佩。萬曆十九年(1591年),千餘艘戰艦已建造完畢,名古屋屯積了足夠使用數年的糧草,三十萬的軍隊在動員後已是整裝待發。豐臣秀吉看來,一切已是箭在弦上,積蓄了數年的力量終於到了該要爆發的時刻。

萬曆二十年(1592 年),豐臣秀吉正式發布命令,以9個軍共15萬兵力(按:不同史料給出的兵力數不一,根據《日本戰史》的說法,用於作戰的陸軍兵力共為9萬多人),大小艦艇七百餘艘,出征朝鮮。先頭部隊是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共1.8萬人,分乘350艘艦船。四月十二日,渡過對馬海峽後,翌日凌晨搶攤登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釜山朝鮮守軍,迅速攻下了釜山。四日之內,朝鮮海防重鎮釜山、東萊、梁山等地相繼陷落。其餘沿海守軍聞風而逃,朝鮮的海防線迅速崩潰。四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率第二軍2.2萬人、黑田長政率第三軍1.1萬人也相繼在南部海岸登陸。前三軍登陸後,日軍後續主力(8萬人)和其餘艦隊相繼入朝。日本傾舉國之軍力,目的是速戰速決,以強大兵力在短時間內控制朝鮮。

日本大軍兵分三路向北部快速挺進。驚惶失措的朝鮮王廷,倉猝組織了8千人的朝鮮精銳在烏嶺天險據守。朝鮮軍隊的布防尚未在烏嶺山口展開,就被小西行長迅速突破。朝鮮將軍申昱受命倉促集結了1萬多人,在忠州背江與日軍3 萬人激戰,全軍覆沒。隨後,日軍如入無人之境,沿途各道守軍望風而逃。不幾日日軍已經到達王京漢城城下,朝鮮備邊使李謚看到日軍軍容強盛,竟然慨嘆說:「今日之敵,似如神兵!」此時漢城守城主將李陽元,竟把兵器沉入漢江,落荒而逃。五月二日,登陸僅十七日,日軍便兵不血刃地進入朝鮮國都漢城。

日軍稍事整頓,繼續北進。守臨津江之朝鮮軍隊,暫時使日軍進攻受阻。日軍佯裝後撤,誘朝軍走出工事,然後迅速反擊將之擊敗。守大同江之朝鮮軍隊,竟坐視日軍徒步安然過江,不敢發一矢。隨後開城、平壤相繼失陷。僅兩個月零兩天,朝鮮「浹旬之間,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王京漢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兩個朝鮮王子被俘,朝鮮國王李昖逃到義州。處在絕望中的李昖忙派使臣向明朝求救。(按:朝鮮關於這段敘述時,用了這樣的話,「因朝鮮人民奮起抵抗,日軍進攻暫告停止。」三都十八道都給佔了,當然沒什麼地方可進攻的了。)

在攻佔朝鮮全境的過程中,日軍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得不承認,經過了戰國時代的日軍戰鬥力很強,戰略戰術運用的較為成功,武器裝備也優於對手。首先,日軍往往以偷襲、強攻等閃電式戰術打的朝鮮軍猝不及防、暈頭轉向。其次,日軍與朝鮮軍相遇時盡量打殲滅戰,而非擊潰戰,這樣可以起到徹底殲滅朝鮮正規軍的作用,也能達到迅速瓦解朝鮮軍隊鬥志的目的。第三,日軍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火器。這些火器主要以火繩槍為主,射程在八十到一百米左右。戰時採用三排輪射方式,排與排的射擊間隔很短(有資料說是7、8秒左右),這樣,臨陣時就會給對手帶來很大的殺傷力。相對於以冷兵器為主的朝鮮軍而言,日軍的優勢是明顯的。

豐臣秀吉看到侵朝戰爭進行得如此順利,欣喜若狂。五月二十六日,豐臣秀吉制定了征服朝鮮及明朝的計劃二十五條,其中幾條為:「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捲大明,當以大唐(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宜准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為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六月三日,豐臣秀吉下達了進攻明朝的命令。他煽動說:「如處女之大明國,可知山之壓卵者也,況如天竺、南蠻乎?」豐臣秀吉把明朝比作任「猛漢」日本宰割的「處女」,可謂狂妄到了極點。侵朝日軍將領也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日將鍋島直茂請求豐臣秀吉把明朝大片領土賞封給他,戰國名將伊達政宗寫下了這樣的狂言:「何知今歲棹滄海,高麗大明屬掌中。」

當朝鮮舉國上下在陸地上潰散而逃的時候,有一個將軍和他的軍隊在海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勝仗。這個人就是朝鮮名將李舜臣。李舜臣的艦隊在整個戰爭期間給日本海軍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噩夢。在日本陸軍拿下王京後向北部乘勝挺進時,李舜臣率領他的海軍於五月七日偷襲了停留在玉浦港的日本第二運輸艦隊的主力。此戰焚毀日艦二十六艘,擊沉五艘。第二日再戰,又擊沉日軍大中戰艦十三艘,李舜臣的艦隊無一船被擊沉!從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閑山島、釜山等地多次進行海戰中,共擊毀擊沉日軍艦船300餘艘,殺傷無數。這是一個驚人的勝利。

李舜臣在海戰中的王牌武器是「龜甲船」。龜甲船船身的防護板由裝有硬木製成,形似龜殼,故叫龜甲船。船身長34米,寬4米多,甲板之上有厚木製成的外殼,並且裹上鱗狀鐵葉,可以抵禦敵人弓箭和火器的投射,頂蓋上和甲板旁,裝著許多尖銳的鐵錐和尖刀,使敵人不易攀登。船頭呈龍頭形,內有兩個或四個大炮眼,頭尾都裝有大型鐵錐,可用來撞擊敵船。這種龜甲船被現今朝鮮人稱為當時世界最強的戰船,在世界古代海軍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日軍的作戰主力艦船為安宅船,分為箭船和炮船兩種。炮船一般配有四十門大筒(日式火炮),另外可以配備一定數量的火繩槍。日本主力戰船安宅船的火力比龜甲船弱,而且沒有防護鐵甲,所以在海戰中一直落於下風。日本在出兵朝鮮之前沒有預料到將與朝鮮海軍發生如此激烈的海戰。准備不足再加上武器%D

『肆』 揭秘滿清征服朝鮮:劫掠30萬朝鮮官宦女人為奴

女真人可以披重甲以肉乾為食沖突擊射

朝鮮自古以來在絕大部分時間里都是中國的屬國。無論中國王朝如何更迭,朝鮮都一直與中國歷代王朝保持了極為良好的關系。朝鮮與明朝的關系更是不一般,因為正是明軍在1592年-1598年朝鮮衛國戰爭中成功擊退豐臣秀吉的日本軍隊保衛了朝鮮國家的獨立。

10多年後,滿洲在東北興起,建州之山,始於白山。山高水險,罕有平曠之原,風氣強勁,寒烈甚之。八旗精兵出戰昏夜宿營,相互答應都以禽獸聲相對。如虎,馬,牛,狗,雞,鴨,鴉,蛙聲。主要武器皮弦彎弓,鋒利短劍,有鉤長矛,其盔甲常常磨練,以致臨陣照耀人眼。八旗軍以4-5層牛皮製作鐵面牛皮盾。其軍能耐飢渴,行軍出戰,僅以少量米糊,肉乾糊口。6,7個月才吃4,5升食物,依然可以戰斗。其戰馬可以5-6晝夜僅以極少草料餵食,亦能奔跑。

滿洲女子執鞭馳馬不遜男子,閑暇時男子攜女子跑馬騎射當做遊玩。戰時則甲騎成列,沖突擊射。1618年,建州大首領努爾哈赤,宣布七大恨,開始襲擊明軍邊境城鎮。

朝軍白刃戰能力差 僅靠精神力遠遠不夠

萬曆47年,公元1619年,明軍開始了第一次對後金的討伐。8萬明軍連同1萬多朝鮮軍,兵分四路進入建州女真的勢力范圍,薩爾滸大戰隨即爆發。

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一直比較差,特別是白刃戰和近戰能力薄弱。在日本入侵時期,朝鮮軍在與日軍白刃戰中基本上是百戰百敗,不堪一擊。韓國現在所謂憑借精神力就可以在白刃格鬥中打敗比自己多10倍,20倍強敵的故事基本上都可以斷定為瞎扯。

在白刃戰中,人不可能打敗比自己人數多10倍,20倍,且格鬥力比自己更厲害的強敵,沒有這樣的事例。所以鳴梁海戰,朝鮮軍靠精神力,就在白刃血戰打敗數量20倍於自己的日軍就顯得不那麼真實。

朝鮮軍出兵萬人助明軍討伐努爾哈赤

參加薩爾滸戰役的朝鮮軍統帥是都元帥姜宏立,副元帥金景瑞。經過壬辰戰爭的鍛煉,朝鮮軍隊學會了使用日本鐵炮也就是鳥槍,還裝備了明朝佛郎機。由於對日戰爭險遭滅國,朝鮮痛定思痛大力發現火槍部隊,以保家衛國。明朝也正是看到朝鮮訓練了一支裝備精良,有一定戰鬥力的火槍部隊,才征發朝鮮軍隨征的。

朝鮮軍在進入女真人地盤後,大雪覆蓋山谷,川澗險惡曲折,糧食運輸困難。三月初二日,在深阿遭遇500多名八旗騎兵,朝鮮軍開始施放火槍等火器與八旗軍交戰。八旗軍人數雖少但是強弓硬箭,朝鮮軍死傷者頗多。

到了夜裡少數八旗軍開始襲擾朝鮮軍駐地,干擾其休息。天亮後,朝鮮軍繼續前進,下午的夕陽下,朝鮮軍突然遭遇數千八旗軍,箭矢如雨,鐵馬進退,排槍射擊也無法阻擋。朝鮮軍先頭部隊瞬間被八旗軍打崩潰。

八旗沖突朝鮮全軍心膽俱寒棄械投降

都元帥姜宏立亮出精神戰法,激勵將士們決一死戰,才得生道。但是百無一應。朝鮮軍中營距離左右兩營僅僅千步,但中營將士目睹左右兩營遭到八旗軍肆意蹂躪,皆不戰而心膽俱寒,無不喪失落魄。將刀槍和鳥銃扔在地上,獃獃的不敢動彈,只盼望著能夠逃出這殘酷的人間殺戮場。

很快,朝鮮軍信心崩潰,全軍向八旗軍投降,朝鮮軍投降時還抓捕了敗退進朝鮮軍營的明軍獻給八旗軍,而這小隊明軍的首領游擊喬一崎也被朝鮮軍突然捆綁,在得知朝鮮軍已經投降的消息後,這位大明游擊在押解途中跳下懸崖自殺。八旗軍押解朝鮮俘虜行出數里時,朝鮮俘虜們還能看到附近尚有4000-5000名浙江明軍囤聚山上抵抗,轉瞬間只見數百八旗騎兵呼嘯著沖突而上,片刻間浙江兵崩潰。被俘朝鮮軍後來回憶說,當時目睹之慘,不可言狀,不一會地面上即僵屍如麻。就連已經投降,站在旁邊觀陣的朝鮮軍也被這屠殺式的戰斗場面,嚇得惶惶不終日。戰後被俘朝鮮軍大都被八旗軍發配為奴。

雖然朝鮮軍懼怕八旗軍,但由於明朝與朝鮮交好和為保護自己利益的需要,朝鮮還是允許明軍駐扎在朝鮮領土抵抗八旗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毛鎮,也就是常年駐扎皮島的毛文龍部明軍。朝鮮國王李倧對毛文龍說,寡人與貴鎮,事同一家,心肝相照,唇齒相須。

從1624年開始,毛文龍部明軍不斷利用朝鮮領土從側翼襲擊後金,明軍廣泛的從鴨綠江沿線,長白山,遼東半島等廣大沿線向後金佔領區發動襲擊。

八旗半月橫掃朝鮮連屠三城大掠三天

明軍利用朝鮮領土為出發地連續不斷的對後金進行襲擊,使後金怒火中燒。天聰元年,皇太極下令阿敏,濟爾哈朗,阿濟格等三大名將帶領三萬八旗軍及包衣家奴出征朝鮮。

正月十三日,八旗軍輕松掃平朝鮮沿線哨所後,立刻直抵義州城下,當夜八旗軍就用雲梯爬上義州城牆,城內朝鮮軍民全部被殺被俘。同時八旗軍攻擊鐵山,驅逐當地明軍。15-18日,八旗軍毫不停留地連續攻克朝鮮定州和郭山城。被八旗攻克的三座朝鮮城市僅數十人逃生,其餘全覆。

21日黎明,八旗軍一戰攻克重鎮安州,2萬朝鮮軍除戰死外,全部投降。26日,八旗軍抵達平壤,平壤守軍萬人不戰歸降。當天八旗軍渡過大同江,進軍中和,此役八旗軍只不到半個月,沒有經過一場硬仗,就輕松佔領了多半個朝鮮,並屠城三座。

阿敏在公開了朝鮮國王七條大罪之後,繼續進軍。朝鮮國王李倧帶領嬪妃,子女逃進江華島憑島據守。3月3日,朝鮮與後金舉行會盟儀式,朝鮮願意與後金做兄弟之國,歲歲進貢。3月5日,阿敏下令八旗軍在朝鮮全境大肆搶掠三天勞軍,之後清軍撤軍。

朝鮮與皇太極不斷發生矛盾致戰爭再起

戰後後金不斷向朝鮮索要各種財物糧食,而朝鮮方面並未遵守條約,不僅不加量,反而貢品是一年比一年少。很快皇太極就給朝鮮國王寫信指責其不按時按量交納貢品,還威脅說,如果想要打朝鮮,不用後金自己動手,只要皇太極調動蒙古人過來,就可以直驅爾國,爾惟能遁逃海島而已。

但是到了這年元旦,朝鮮方面的貢品還是不夠數。皇太極再次寫信斥責朝鮮國王李倧。朝鮮方面對後金所要求的貢品數量則表示肯定無法完成,只能給予總數的十分之一。皇太極勃然大怒,下令驅逐朝鮮使臣回國,拒絕接受朝鮮貢品,令朝鮮使臣自己把貢品帶回國去。

貢品事件,資助明軍事件,以及朝鮮人越境採集人參事件,還有朝鮮人在集市打死後金人,朝鮮官方還保護兇手等一系列事件之後,最後還發生了朝鮮國王拒絕接見滿洲使臣事件。並且後金發現朝鮮已經開始備戰。這一切都讓皇太極再次動了討伐朝鮮的念頭。皇太極甚至威脅說: 爾國若不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前,入送大臣王子,更定和議,則我當大舉東搶去雲。

崇德元年,1636年11月29日,皇太極終於宣布朝鮮敗盟,納我逃人,獻之明國…..皇太極先擺出受害者的姿態,隨後正式宣布,不得已出兵討伐朝鮮,朝鮮不進貢,八旗軍就要自己動手搶了。

300八旗騎兵平壤城下大敗朝鮮軍隊

八旗滿洲,八旗蒙古,漢軍,外藩蒙古都調動部隊出戰。一般說清軍出兵10-12萬人,當然這個數字並不可信,那隻是號稱數。我們知道清軍八旗牛錄是有數的,而且也基本不存在牛錄所下屬的200-300男丁全部出戰的情況,大凌河戰役,那麼大規模主力戰役,八旗軍也不過是一個牛錄出50-60人。八旗軍出戰一般就是一個牛錄出1個到若干個披甲。每個披甲帶1-5個僕人家奴隨征。一般一個牛錄出兵數字不會超過數十人,而且皇太極還要收留部隊防禦明朝,不會傾巢出動去攻擊朝鮮的。

而此次戰爭,清軍前鋒才區區300人,大概清軍此戰最多數千-1萬披甲外加2萬包衣家奴,合計有3萬人就算了不得了。

八旗軍兵分2路,右翼軍數千人由和碩豫親王多鐸統帥,主攻平壤。左翼軍由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統帥,進取江華島方向。12月10日,八旗軍開始渡江,渡江當天就攻克邊境重鎮義州。隨後清軍勢如破竹,出入無人之境。13日,清軍克定州,清軍先鋒300名騎兵直驅平壤,在平壤城下擊敗大批朝鮮軍,斬殺5000多人。僅以300騎兵就奪取朝鮮王京。

朝鮮國王帶領群臣逃入南漢山城避難

朝鮮國王李倧一聽說清軍又來了,根本沒有迎戰的勇氣,急忙向險峻的南漢山城轉移躲避。12月5日,朝鮮國王帶領數百名侍衛大臣和家眷開始出逃,大雪之後,山坂冰凍,大家只能下馬步行,一路顛簸匆忙逃命。

進入南漢山城後,朝鮮國王李倧立刻任命總戎大將李曙守北門,李時白守西門,大將具宏守南門,申景禛守東城望月台,李顯達為中軍,全城朝鮮守軍12000人,而此時清軍前鋒300人已追至城下。朝鮮國王發出號令斬殺清軍一人,賞賜白銀20兩。一切布置完畢後,朝鮮國王與大臣們為了如此禍事相互指責,最後,大家都無退兵辦法,滿庭臣僚,只能是無不痛哭。

12月8日,朝鮮軍北門大將元斗杓率領敢死隊出戰,取得勝利,斬首清軍6人,穩定了朝鮮軍心。

清軍入朝,軍紀極壞。大軍所到之處,一切都被搶掠一空,左右房屋及傢具都被焚燒。朝鮮百姓死者在山野道路到處皆是。

後續的5000名清軍輕騎兵一路攻擊前進,擊敗黃州朝鮮軍,隨後大敗朝鮮援軍1.5萬人。於正月初七日抵抗南漢山城外圍困住朝鮮國王。

八旗軍擊滅朝鮮水師屠殺海灘難民

另一方面,朝鮮嬪宮們則逃難到甲串津灘頭,但無船可渡,連續兩晝夜停留岸邊,上下皆又冷又餓,渾身乏力。而其他逃難士民不知有多少,灘頭到處都是苦等船隻的人群。哀求哭泣只求一船。不多時,大隊馬群奔跑踏地之聲傳來,恐怖感降臨在灘頭人群心頭。清軍騎兵終於趕到灘頭,一轉眼,灘頭頓成人間地獄,鐵蹄殘踏,刀砍,矛刺。逃難人群或被八旗軍搶掠為奴,或被殺死,或投海自盡。

朝鮮三道水師沒有一人赴難,皆不敢與清軍交戰。只有忠清水使姜晉昕星夜馳援。率領百餘艘戰船與清軍水師80餘船交戰,清軍施放大炮,姜晉昕座船被大炮命中數十處,他本人已被數支利箭射中。最後朝鮮水師兵敗,全軍皆散。

清軍對朝鮮國王藏匿處南漢山城圍而不攻,立長柵困之,把主要精力放在擊敗朝鮮援軍上。

朝鮮主力4萬大軍全滅兩大兵使陣亡

雖然朝鮮八道援軍緊急增援,但於戰事卻作用不大。朝鮮南兵使徐佑申來援,大軍在鐵嶺擊敗一支清軍蒙古部隊,朝鮮軍大喜,立刻追擊。進入山間後遭遇蒙古軍伏擊,一時間萬箭齊發,這支朝鮮援軍幾乎全被殺光。平安監司洪某和使兵使柳琳的援軍也在金化遭遇清軍。柳琳和李一元都是朝鮮名將,部下裝備大量仿製的日本鐵炮(火繩槍),是朝鮮軍隊最強的鐵炮部隊。副元帥申景璦,江原監司趙廷虎等人所率領的部隊也號稱精銳,但都未能成功,俱被清軍擊退。

最終朝鮮左兵使許完等帶領朝鮮軍主力4萬人增援而來,朝鮮精銳火槍手刀手皆到陣,布設營地。正月初三日,八旗軍首先搶攻,一舉沖破朝鮮軍木柵,朝鮮軍不戰自潰,後朝鮮軍火葯發生自爆,軍中大擾。八旗軍更是左右沖突,遠射近刺,朝鮮兩大兵使全都戰死陣中。

清軍重炮部隊抵達朝鮮國王青衣請罪

眼看各路援軍都被清軍擊敗,朝鮮國王李倧困守南漢山城。城中朝鮮軍可以看到,清軍押解大批被俘朝鮮軍民男女北上,被俘人眾皆不敢大聲哭喊,只是暗泣垂淚,有跑出隊列者,清軍即縱馬追擊以鐵鞭擊打,慘不忍見。

正月初七日,孔有德等人率領的清軍 *** 紅衣大炮部隊抵達南漢山城外,准備對該城城牆進行炮擊。

本來朝鮮國王將王妃王子們和重要大臣的妻子們都送去了江華島避難,但是沒想到。清軍渡海攻克了江華島,俘虜王妃王子和宗室成員76人。

1637年正月三十日,鑒於援軍已絕,清軍重炮部隊抵達城外,王妃王子都已被俘。朝鮮國李倧只好率領群臣出南漢山城,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見皇太極,青衣伏地請罪。皇太極降旨赦之。後舉行受降儀式,確立清朝和朝鮮的「君臣之盟」。朝鮮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即三田渡碑)。該碑也被視為朝鮮民族最大的恥辱。

大清皇帝功德碑由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大淸崇德元年冬十有二月寬溫仁聖皇帝以壞和自我始赫然怒以武臨之直搗而東莫敢有抗者…大兵薄城如霜風之卷秋萚爐火燎鴻毛而皇帝以不殺為武惟布德是先乃降敕諭之曰來朕全爾否屠之。………漢水上流三田渡之南即皇帝駐蹕之所也壇場在焉 我寡君爰命水部就壇所增而高大之又伐石以碑之垂諸永久以彰夫皇帝之功之德直與造化而同流也豈特我小邦世世而永賴抑亦大朝之仁聲武誼無遠 不服者未始不基於茲也顧搴天地之大畫日月之明不足以彷彿其萬一謹載其大略。

清軍劫掠至少數十萬朝鮮男女民眾為奴

簽約後,皇太極下令撤軍歸國,朝鮮國王李倧出城十里跪送。清軍在包圍南漢山城的一個月時間里,基本上大部分軍隊都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於是開始以抓捕逃人為名。四處搶劫財物,沒有財物就直接抓捕人口為奴。當清軍撤軍時,大路上到處是滿載財物的清軍。而被搶掠的朝鮮人,則以數百人為一隊,一二清軍在後面跟隨看押,隊伍終日不止。光被俘虜到沈陽一帶為奴的朝鮮男女就有60萬之多,這還沒有計算被送往蒙古為奴者。清軍可以說已將朝鮮官宦富人家庭太太小姐30萬人全部洗劫一空,押回東北後,再根據家庭出身,公開出售,出身王族的公主價格最高。

清軍在沈陽城門外設立奴隸交易市場,每日都有被俘男女數萬人於城門外拍賣交易,此時被俘男女或是子母相逢,或是兄弟相見,相持號哭,哭聲震動天地。清軍開出價碼贖人,根據身份從25兩白銀到1500兩白銀都有。但終因朝鮮遭此大難,國破民窮,朝鮮上下籌措金錢物品,歷時多年才贖回20萬女性,其餘無力贖回的女性,則被八旗披甲士兵幾經倒賣,有的賣到關內,有的賣到蒙古,有的殉葬祭天祭祖,有的賣為 *** 。被俘朝鮮男性則 *** 後,充當私奴交給漢軍披甲指揮耕地。最後滯留在中國的大多數朝鮮男女俘虜都終身為奴死在異域。

不堪侮辱逃回朝鮮男女又被送回清軍大營

在長期給八旗披甲為奴的生活中,有些士大夫家庭出身的被搶掠朝鮮婦女不堪侮辱,逃出主家,潛回朝鮮境內。1637年5月,清軍再次警告朝鮮,要求其迅速把逃回朝鮮的男人和女人送回清國。在清軍的一再施壓下,朝鮮還是將數百名逃回朝鮮的朝鮮男女送回清國,接受主家的懲罰。以上就是朝鮮著名的丙子之亂,對朝鮮半島造成的破壞甚至遠遠大於歷時數年的抗倭戰爭。

戰後,朝鮮王國專門建立迎恩門以迎接清朝敕使,在1637年至1881年之間,朝鮮先後161次接待清朝敕使。朝鮮則每年四次向清朝進貢(1644年後改為每年一次),直到甲午戰爭清軍戰敗之後,迎恩門被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