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史備課
擴展閱讀
魔童電影高清圖片 2024-10-14 18:03:31
中國電影史備課 2024-10-14 18:03:24

中國電影史備課

發布時間: 2024-10-14 18:03:24

A. 早期香港電影史的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香港電影的緣起(1897-1922)
一 20世紀初的香港
二 電影何時傳入香港?
電影傳人香港的准確日期
三 香港電影放映業的出現
專門放映電影的電影院出現
美國人布拉斯基與影片《偷燒鴨》
香港電影催生者布拉斯基
布拉斯基和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
五 香港華美影片公司與影片《莊子試妻》
香港華美影片公司屬性問題
影片《莊子試妻》攝制於何年,它是香港第一部影片?
《偷燒鴨》和《莊子試妻》的歷史意義
六 影片《莊子試妻》之後十年的發展
七 小結
第二章 黎氏兄弟與香港早期電影工業(1923-1936)
一 香港電影工業開端
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的成立
黎民偉與香港新聞紀錄片、風光片
黎民偉與梅蘭芳的京劇戲曲片段
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胭脂》
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的解散
二 香港早期電影工業的挫折
主要影業公司的情況
省港大罷工對香港早期電影工業的沉重打擊
三 黎北海與香港早期電影工業的重建
黎北海重建香港電影工業
黎北海與「聯華三廠」
黎北海和他的學生們
黎北海的晚年生活及評價
四 香港早期電影工業的再度興起
粵語片《自金龍》促成「天一港廠」誕生
胎死腹中的「海外聯華」
趙樹燊的大觀聲片有限公司
全球影片公司與馬師曾
南粵影片公司與薛覺先
盧根與鳳凰影片公司
五 小結
第三章 港、穗、滬之間的電影交流(1923~1941)
一 上海、廣州、香港
港、穗影界的交流
三代粵劇演員支撐著香港影壇
廣州戲劇學子成為香港影壇中堅力量
二 黎民偉、李應生與上海民新影片公司
黎民偉執導的四部影片
黎民偉與李應生分手的因果
復辦上海民新影片公司
三 羅明佑與滬、港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
從真光影戲院到華北電影公司
羅明佑從北京「挾策」南下上海
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的成立
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的規模
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的內部體制
國民黨對羅明佑及聯華一廠的「始拉」
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的最後改組
羅明佑的晚年與評價
四 南移香港之前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
邵醉翁其人與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的成立
家族式企業
生死較量的一場商戰
從文明戲起步
源自民間的通俗文化
以創新開拓市場
與市場的妥協
經營重心的南移
天一影片公司與南洋市場
第四章 抗戰期間的香港電影(1937-1941)一一偶偏安的香港
香港抗戰文化的繁榮
國民政府禁映粵語影片的爭議
上海影人南下,香港成為中國電影製作中心之
香港文化界和電影界的社團及其活動
二 香港國防電影——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類型片
國防電影的由來與香港國防電影
內地影人與香港影人聯手推動香港國防電影
香港國防電影第一個高潮過後
香港國防電影與影界的內部斗爭
香港國防電影再掀高潮
三 香港電影類型片的發展
已有類型片的新發展
新出現的類型影片
四 香港國語片的濫觴
滬、港合作拍攝國語片
香港國語片受制於上海
第五章 淪陷期間的香港電影(1941-1945)
日本電影文化侵略和對香港影界的控制
日本佔領軍對香港影界強行控制與防範
日本總督部的報道部對香港影人的拉攏
二 香港影人的困苦
香港影人大撤退、大逃亡
《香港攻略戰》的開拍
三 小結
香港電影大事記(1897-1945)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附錄
一點說明
事實是一切評價的基礎——對黎民偉若干史實與評價的再勘誤 1981年,李以庄在中山大學為高年級開設電影理論課程,備課期間,發現內地影界對香港電影缺乏乃至沒有研究,曾向校方建議,借中山大學地理之優勢,將「香港電影研究」作為本校特有的一門課程,未獲准。遂於1982年在無經費無助手的情況下,開始自行著手研究。
1984年9月,第一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年會在旅順召開,我們二人向大會提交了題為「魂兮,歸來!——對中國電影理論研究現狀的思索」的論文,提出「中國電影」這一概念的內涵是什麼的問題,我們說:「在中國大陸的電影工作者對『中國電影』這個概念,往往是指在大陸本土所拍的影片,這種認識是不完整的。」因此,「問題是,在大陸的電影理論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是限於國內生產的影片,實際上沒有把應包括在中國電影理論研究范圍內的港台電影放在視野之中,以主體代替了全面,注重主流而疏漏了分支。」這一觀點引起與會者重視。就這樣,香港電影成為我們的研究方向。
香港從1842年被英國通過《南京條約》侵佔,到1997年回歸中國,經歷了150餘年的殖民統治歷史。香港電影就是誕生在這塊與中國內地完全不同的土地上,並隨著香港的社會變遷而發展。電影作為舶來品是在1897年4月傳人香港,至1997年香港回歸,整整經歷了100年。我們對香港電影歷史的研究和表述,是以香港歷史為經,香港電影歷史為緯,以香港歷史的變遷,去觀照香港電影歷史的發展。 「香港電影研究」這個研究項目開始是由李以庄獨自承擔,1993年,周承人在完成他的第三本書稿後,便全力投入這一研究工作。
研究開始時,我們就發現了一大缺失,即香港電影對自身發展歷史記載之貧乏。那時,內地有程季華主編的《中國電影發展史》,台灣有不止一本電影史,香港卻沒有本身的電影史!然而,據當時余慕雲先生統計:中國自有電影以來,總共拍了14000多部影片。其中,香港拍了7000多部,台灣拍了3000多部,內地拍了3000多部,換言之,香港電影產量,幾乎是內地加台灣的總和!面對產量如此之高的香港電影,從歷史發展著墨的專著極稀罕。這種不對稱的現實,使我們深為震驚和不解,因而產生了探求的沖動,就闖了進去,以期在這方面能夠做些工作,從此也就邁上不自量力的征途。
我們的研究工作是在一無經費、二無助手的情況下開始,現在仍然如是。其間,李以庄1992年曾以十年來已發表的研究成果申請中國社會科學基金,獲資助12000元。因不能再增加資助,遂申請以權威專業刊物所發表的論文,作最終成果結項,獲准。
治史是要以史實做基礎的,史料的搜集與積累,是基礎性的工作,而我們身在廣州,難度可想而知。到香港去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成為當時的當務之急,一可以看香港老電影,二可以認識新朋友,三可收集資料,於是我們以微薄工薪就自費地從零起步。李以庄常常獨自去香港觀摩電影,在冷氣充足的影院中「飢寒交迫」,省下錢去購買書籍、資料。

B. 八年級歷史教案模板

八年級歷史教案模板5篇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案,歡迎大家查閱。

八年級歷史教案【篇1】

一、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能和獨立探究學習的能力、但是大多數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基礎知識和能力不扎實。大多數學生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忽視知識點的整合,課堂上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弊端,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第二冊主要是中國近代史,歷史時空跨度大,對歷史問題的概括程度高,有歷史現實感和社會實踐感,思想政治性強、它繼承了《歷史》年級第一冊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線索,設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鞏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個學習單元、它總結了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民經歷的兩次歷史性變革,反映了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三、教學任務和目標:

1、在八年級第二冊的歷史教學中,盡可能教給學生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知識和線索,讓學生了解所涉及的重要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了解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了解新中國的建國史、探險史、發展史、外交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2、繼續教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學會總結和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許多歷史事物的發展中揭示歷史規律,開啟聯想和想像,自主探索,從學到會。

3、通過近代中國愛國主義的史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社會主義國情、領袖創業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創新和開拓的能力,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能力。

四、具體措施

1、這學期我們繼續以創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思想和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和教育任務,讓學生掌握中國近代史。

2、重點學習前五單元的內容,為中考打好基礎。

3、認真學習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輔導案例,教好每一節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方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

利用學校圖書館、網路等媒體開發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電影等、播放給學生觀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史料的理解。

八年級歷史教案【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像、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一般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發揮。

由這些年的情況得知,科目多,特別是語數外占據時間較多,學生在課外基本沒有花時間在歷史科目上;識記量太大,要學好不太容易。況且如今的學生學習心裡疲勞,相當多的學生厭學、不學,像歷史這樣的邊緣學科、需要大量記憶學習,很難保證大部分學生及格。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教科書由主題和課組成。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7個主題,共二十二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學習與探究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致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了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系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跡,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斗。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歷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八年級歷史教案【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在八年級(1)和八年級(2)教歷史和社會課、因為學生不重視這門學科,學生基礎差、有些是調皮的男生,愛八卦,不談學習、但課堂氣氛活躍,作業完成及時、15%的學生作業工整清晰,15%的學生字跡難以辨認,有僥幸心理。

二,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史前時代

1、初步了解從類人猿到人類的進化過程,了解人類的基本條件和生活方式。

2、眾所周知,從製作石器到研磨石器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改變了古代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

3、通過文物了解古代人類豐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和交流中外古代傳說,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時期社會巨大變化和無數先輩創造文明的傳說和故事。

5、通過分析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樹立自覺保護文物的意識、

第二單元:文明的起源

1、了解大江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國家的'形成過程,實現人類文明的發展。

2、從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徵出發,找出四大文明發展的必要條件,管理自然環境對人類早期歷史進程的影響。

3、是人類社會進入了觀察圖片、發送信息、掌握文字、城市廢墟、青銅器的文明時代的標志。

4、分析縣資料,了解等級制度及其淵源,了解軍隊和刑法在古代社會中的作用。

5、從藍田人故土的變遷中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6、參與社會調查,通過書籍、網路等渠道收集整理史料,學會分析總結歷史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解釋歷史現象。

第三單元:農耕文明時代(上)——一個接一個興衰的歐亞國家

1、根據資料,描述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發展及其基本社會特徵。

2、利用資料說明了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發展過程以及歐洲庄園制、等級制和農奴制的形成和特點。

3、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和提煉,闡述了它的形成、發展及其對歐洲封建社會的影響。

4、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對身邊的文化現象進行觀察、分析、解釋,並進行比較、識別。

第四單元:農耕文明時代(下)——不斷被研究的中華文明

1、通過對本單元基本史實的研究和整合,可以把握中國文明的發展脈絡,通過比較找出各個時代的特點和精神面貌以及與世界文明的差異。

2、通過對具體歷史事實的研究,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確立唯物史觀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基本觀點。

3、綜合相關史實,理解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

4、培養關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識,知道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5、在研究中華文明發展和偉大文化成就的過程中,培養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對教材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

第一單元分為三節課:第一節課是猿猴互不相同;第二課原始農業和祖先的國家;淺色印花布。

第四單元分為三節課:第一節課是從建國到世界一流;第二課漢唐盛世;第三課:多元文化與世俗時代的融合、綜合探究4:過年,感受身邊的傳統。

四、班級課表及措施

這本教材教42小時,復習6小時,考試6小時,機動6小時,共計60小時。

措施:按照教案完成教學任務,及時調整課程的淺度和難度,加深學習情境,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應難度,針對孩子,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學習,發揮作用。

八年級歷史教案【篇4】

秦始皇功過的辯論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活動目的]

秦始皇是我國歷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過很多事情,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過小品、討論的形式,進一步認識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詩稱贊秦始皇: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雲,諸侯盡西來。面對迎面而來的千古一帝,你有什麼看法?

一、找一找和議一議

首先,我們要把全班同學按你們各自的意願分成政治家組和暴君組兩大組,各大組再分成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小組,分頭搜集材料。政治家組的同學,要想盡辦法搜集有利於秦始皇的材料,以論證他是個傑出政治家;暴君組的同學則要尋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論證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們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組內互相交流,並把它們—一製成小卡片。方便我們在討論課上使用。再推薦膽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學作為組的討論代表。

二、說一說

你准備好了嗎?你想在同學們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嗎?來吧,參與我們的討論課,來。

(1)營造環境氣氛:請書法好的同學在黑板寫上秦始皇是傑出的政治家還是暴君,教室四周貼幾張同學們親手畫的秦始皇漫畫像,桌椅擺成兩大組面對面坐的形式,討論代表席擺上政治家暴君字樣。

(2)討論課:選舉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討論。大家討論時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鍾發言時間,同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補充時間不超過一分鍾。

(3)最後有請老師或同學為討論課做歸納總結,為同學們指明客觀認識歷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表揚敢於創新,能提出不同於傳統觀點的論點的同學。

三、寫一寫

通過對秦始皇的討論,你學到什麼?你能正確認識自己嗎?

請你拿起筆來,參照下表,把你對自己生理、心理、社會和理想等方面最感興趣的話題,以我是……為題,寫一篇小文章,向同學介紹自己,好嗎?

八年級歷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進步,感受到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影響,生發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愛之情。認識到社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就業觀念,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掌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業制度發生的變化及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況;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運用漫畫、地圖、實物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採用分組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強學生間的團結協作;設計課後延伸內容,讓學生拓展知識,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合理方案。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變化。組織學生分四個小組學習,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變化。

2.難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業制度的變化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過學生的社會調查和教師的適時引導突破難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講授: 過去男女談婚論嫁,常以「四大件」作為物質基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課件展示新舊「四大件」圖片)。「四大件」的演變,足以說明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由此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衣食住行的變遷

(一)服飾看變遷

1.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

2.六、七十年代人們的服飾被稱為「藍(灰)色的海洋」 這一時期人們的衣著不僅色彩和樣式單調,而且數量有限,需要憑布票來購買。

3.「__」時,青少年喜歡穿綠色的軍裝。

4.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二)日益豐富的飲食

「民以食為天」,改革開放前後人們在「吃」的方面有何變化呢?

1.改革開放前,「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後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人們 「吃」的水平也很低,營養嚴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難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糧充飢。城鎮居民吃糧油要憑票供應,居民每天只能憑糧票、肉票、菜票 等獲取有限的食物。

2.改革開放後,大米等精細口糧成為人們的主食,蔬菜種類日漸豐富,90年代營養搭配、綠色食品、膳食平衡成為百姓飲食「主旋律」。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吃出營養、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教師過渡:人們常說,我們現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怎樣的改善呢?

(三)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1. 人均居住面積: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積,城鎮只有3.6平方米,農村是8.1平方米。改革開放後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十幾年裡,中國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條件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積,城鎮超過了10平方米,農村超過24平方米。

提問:你在家裡有獨立的房間嗎?請說說你家現在的居住條件怎樣?

2.配套設施、房屋裝修: 改革開放前隨處可見破舊木板房,改革開放後逐步被外表裝飾漂亮的樓房所取代。城鎮居民住上了高樓大廈,而且裝飾講究,寬敞明亮,中國農村的住房變化同樣令人吃驚。

(四)四通八達的交通

改革開放前,農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車和自行車,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乘出租汽車和開私家車的人多了起來,除此之外,我國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坐飛機不再是件稀罕事,開私人汽車出行的人也佔了一定的比重,說明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緊張,道路擁擠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提問:

1、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汽車的發展,隨之帶來了什麼嚴重的問題?

2、如何緩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環境污染問題

教師過渡:了解完了衣食住行狀況,我們再來看一下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兩個內容:

就業和社會保障

提問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就業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提問2:鐵飯碗要不要打破 ?為什麼?

提問3:對於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弱勢群體」應該怎麼幫助?

課後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正是由於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課後習題

1、改革開放前,人們買糧食要憑糧票,主要是因為當時( )

A人口多,耕地少

B 政府控制城鎮人口規模

C 政府提倡節約糧食

D 經濟發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__時期人們服飾特點的是( )

A 服裝爭奇斗艷

B 時裝表演成為風景線

C 穿解放裝,千篇一律

D 西服革履,風度翩翩

3、下列各項就業辦法中屬於

「鐵飯碗」的是( )

A 持證上崗

B 畢業分配

C 就業培訓

D 公開招聘

C. 《早期香港電影史》txt全集下載

早期香港電影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981年,李以庄在中山大學為高年級開設電影理論課程,備課期間,發現內地影界對香港電影缺乏乃至沒有研究,曾向校方建議,借中山大學地理之優勢,將「香港電影研究」作為本校特有的一門課程,未獲准。遂於1982年在無經費無助手的情況下,開始自行著手研究。 1984年9月,第一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旅順召開,我們二人向大會提交了題為「魂兮,歸來!——對中國電影理論研究現狀的思索」的論文,提出「中國電影」這一概念的內涵是什麼的問題。我們說:「在中國大陸的電影工作者對『中國電影』這個概念,往往是指在大陸本土所拍的影片,這種認識是不完整的。」因此,「問題是,在大陸的電影理論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是限於國內生產的影片,實際上沒有把應包括在中國電影理論研究范圍內的港、台電影放在視野之中,以主體代替了全面,注重主流而疏漏了分支。」〔1〕這一觀點引起與會者重視。就這樣,香港電影成為我們的研究方向。 香港從1842年被英國通過《南京條約》侵佔,到1997……

D. 電影《霸王別姬》究竟好在哪裡

《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它為張國榮帶來了崇高的國際聲譽。《霸王別姬》在說兩個京劇藝人半世紀的悲歡離合,實則在言中國人對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電影描述了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以及京劇藝人的生活,細膩地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1、《霸王別姬》充滿激情地敘述了一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電影不僅具有縱深的歷史感,還兼具細膩的男性情誼與史詩格局,它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摻著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發展盤旋糾錯地展現出來。
2、《霸王別姬》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下呈現了主人公程蝶衣的悲劇性旅程。李碧華以冷峻的筆調描繪了程蝶衣的性格悲劇、愛情悲劇和命運悲劇。同時,她還給小說賦予了歷史、政治、人性、社會等更深層次的意義。從另一方面看,她展現了一個偉大的歷史和社會悲劇。
3、劇中的人物設定在一個封建禮教和男權意識形態的社會:為了生存而拋棄幼子的妓女,戲班的暴力大師、前太監倪火。所有這些形象似乎都有自己的傳統和家譜。以程蝶衣的悲劇人生為中心,痛斥了男權社會對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壓迫的另類寫作方式。
4、電影描述了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以及京劇藝人的生活,細膩地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霸王別姬》充滿激情地敘述了一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電影不僅具有縱深的歷史感,還兼具細膩的男性情誼與史詩格局,它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摻著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發展盤旋糾錯地展現出來。
5、作為華語影壇藝術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別姬》集文藝性和觀賞性與一身,在保留導演創作理念的同時,也很好的兼顧了觀眾的審美情趣,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經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