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2004國產電影類型佔比
擴展閱讀
2004國產電影類型佔比 2024-10-15 05:11:55
歐美h電影有哪些 2024-10-15 04:45:18

2004國產電影類型佔比

發布時間: 2024-10-15 05:11:55

A. 2004年到2014年,國產電影每年上映多少部每年觀影人次是多少

伸手黨

B. 2000年~2004年國產電影

2046
十面埋伏
英雄
無間道
手機
功夫
天下無賊
天地英雄
老鼠愛上貓
周漁的火車
雙雄
鄧小平
百年好合
驚濤駭浪
美麗任務
地下鐵
大腕
生死抉擇

C. 中國電影如何更好地與國外電影競爭

談到電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好萊塢的大片,在電影院也是這類影片充滿了噱頭吸引觀眾,其次才是國產影片,但是卻不分大片什麼的檔次了。這是人們的一種潛意識,當然,這種潛意識的形成也是因為國產影片在早些年的時候無論是電影中的特技還是畫面的質量都及不上國外所謂的大片。但是,在近些年國產電影還是有著飛快的發展,無論是從影片內容還是畫面質量都有著質的飛躍,雖然在一些觀眾心中還是傾向於國外的大片,但是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掉過頭來以國產電影為主了。

有很多數據就可以充分證明著國產影片的飛速發展。首先是電影的產量,2006年1~8月的產量是330部,而在2007年同期就超出400部,2008年卻又比同期增長55部,每年連續的增長說明在國內,電影的發展勢頭很強勁。2007年的票房全年在34億左右,其中包括一級城市、二級城市和農村,而在2008年又同比增長了近百分之三十,票房總量佔全球第十一名。此外,還有很多國產的大片獲得國際獎項,使國產電影在世界影壇上聲名鵲起。如賈樟柯的紀錄片《無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獎,而他的《三峽好人》自威尼斯電影節之後又斬獲了7項大獎,創造了在歐、亞、拉美、非、大洋洲全部獲獎的記錄,此外還有很多國產大片得到世界的認同,是國產電影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這些都象徵著國產電影的崛起,可是在此同時國外影片也在飛速的成長,兩者在搶占市場的同時,也在進行激烈的博弈。

2007年的另一個重要現象是進口片票房的爆炸性增長。2006年進口片只有2部票房勉強過億,但2007年不僅共4部過億,其中《變形金剛》更是取得了27億元的超高票房,是自1998年《泰坦尼克號》之後近10年以來票房最高的進口片。《變形金剛》在周票房仍達到1000萬元時被撤下檔期,總票房才未能最終突破3億元。

2006年進口片前10名票房總計約6.6億元,2007年則達到10億元,增長了46%,而2007年度國產片前10名票房難以超過7億元。從票房產出能力上看,進口片遠遠超出國產片,以2007年度中國電影票房32億元計算,10部進口片的票房就約佔全部票房的30%。國產電影只能依賴年底的三部影片《色戒》、《投名狀》和《集結號》勉強抗衡進口電影。

自此就可看出,兩者之間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差距。不過,論增長幅度來說,國產影片還是遠遠高於好萊塢的,在今年甩掉了排名第11的巴西,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而且,據專家預計,中國有望在2010年趕超義大利和澳大利亞,躋身前十位,只是距離第一軍團好萊塢、韓國日本還是會相差甚遠。

這兩者的差距頗多,如果從源頭開始,可以追溯到電影的投資上。國產電影的投資要比國外的許多電影的投資成本少很多,這里不僅僅是在電影拍攝時所需的資金和明星的費用,也包括電影製作後期的資金,比如設備。在國內現有的很多電影製片廠里仍沒有很及時的升級設備,使得兩者在和面的質量和特技的效果上存在著一定差距。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著人才的缺失,在國內,電影方面的人才還很稀少,甚至可以說是幾乎為0。個別的人才是無法建立起一個體系和一個項目的,需要許多此類的人才配合才能生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片,所以在設備的引進的同時還需要人才和技術的引進。當然這也是投資的一部分。其實,這種現象也是極其明顯,國產電影在產量飛速增長的同時質量卻跟不上,比如2004年韓國電影產量不過60部,收益卻是國產電影的6倍。而2007年中國電影產量近400部,可真正投資超過1000萬的電影不足50部。從票房角度來看,2007年的400部電影中,超過100部電影不足60部,僅占國產影片時長的百分之十五,而超過千萬的影片就更少,只有30部左右。觀眾的選擇其實也就代表了一部分影片的質量,這也是國產影片競爭中的不足之處。

D. 近十年(2004 – 2014)有哪些高質量的小眾國產電影

我最想推薦的,當然是程耳的《邊境風雲》。因為在電影院的工作中,每年的家庭影院電影都看過很多,《邊境風雲》大概是最令人興奮的觀看體驗之一。

  • 這部電影有很多缺點:

不夠柔美(有些地方有點生硬的連接,所以結構章風格可能是被迫的,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描述醜陋的過渡(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些部門有什麼事,但字幕真丑夠玩),槍戰調度能力(如果罰款,強烈的設計風格更強烈),一些情景劇曝光過度,配樂太滿。

  • 也有很多優點:

在於在程的耳朵里運用極簡主義手法,包括人物塑造和敘述。中的人物,很少的對話,平靜的表達,清晰的動作,創造一種形式是非常成功的(當然,是考里斯馬基或更少)。在敘述空間上,有人批評了許多人對感情的模糊(王珞丹是如何愛上孫紅雷的),其實並不需要說。

E. 什麼是電影研究

電影研究產生大量類型研究,檢驗它們的主題、形式特徵、地位等。

對於電影製作者而言,類型框架提供了一個生產決策的樣板,類型的相對穩定推動了片廠生產的標准化。"類型熟悉度"能夠減輕拍片的風險性,考察世紀之交十年(1991—2000)間發行的好萊塢電影我們會發現:熟悉度越高的類型電影(如劇情片和喜劇片),明星力量與批評家的評論效應對於票房的影響就越小;相反,熟悉度越低的類型電影(如科幻片和外語片),越強的明星力量與越正面的評論對於票房的影響就越積極。

同時,基於文化產品的快速廢棄,為了確保重復消費,類型需要革新。因此在一個"消費者需要熟悉度來理解他們所看但是又需要享受新奇"的電影工業中,類型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些年來缺乏好萊塢電影類型趨勢的分析。

電影研究產生了大量類型研究,檢驗它們的主題、形式特徵、地位等的演變,但是沒有提供一種對電影類型的頻率與流行度的短期及長期趨勢的統計學概覽。電影工業內部對於類型趨勢的經濟學研究也是極少的,盡管許多國家電影局對類型與票房收入都做了數據收集。

關於當代好萊塢電影製作的兩項研究,曾經分析了1967—2006年四十年間美國票房前二十名的不同類型的出現頻率。研究發現:最常出現的五種類型是動作、冒險、喜劇、驚悚和劇情片。但是在研究時段以外,劇情片從1967—1971年間出現頻率最高的類型衰落為2002—2004年間出現頻率最低的類型;西部片、戰爭片、音樂片、浪漫喜劇的出現頻率也在下降;與此同時,科幻片與動畫片廣為流行。

本研究在票房趨勢上將著重參考的一項研究,是尼克·雷德芬引入統計學分析的《美國電影票房的類型趨勢(1991—2010)》,對二十年間每年美國票房收入前五十名所做的樣本分析,這是目前類型研究中非常匱乏的一種實證研究。聚焦在不同類型出現的頻率及排名、不同類型的票房收入與發行模式以及好萊塢大片廠的發行規律等。旨在考察新世紀美國最賣座影片的類型趨勢,類型如何塑造了美國電影市場,尤其是不同類型問鼎票房榜的頻率;通過考察票房排名的趨勢,來確定特定類型上升或下降的模式。

5. 喜劇片在票房前五十名中的數量有小幅回落,在票房前二十五名中的比例也持續保持在50%以下,但是在票房前十名中的比例急劇下降,從14%降至7%。因此,進入票房前十名的喜劇片比例也減半,在2005—2010年六年間這一下降趨勢更為顯著:2006年之前,喜劇片只有一年未能進入票房前十名;但是2006年之後,五年有四年沒有一部喜劇片進入票房前十名。因此,我們可以說此類電影數量還像以前一樣多,但是在票房榜上下降。

6.恐怖片沒有特定趨勢,大部分歸因於它們在票房前五十名上出現的頻率低。票房前二十五名中的恐怖片數量下降了一半,由1991—2000年間的14部降至2001—2010年間的7部。電影數量保持穩定,但是這一類型自2005年起就沒有一部電影進入票房前二十五名。很少有恐怖片進入票房前十名,1000部樣本中只有4部。

7.浪漫愛情片在美國票房榜上的數量也很少,二十年間只有11部進入票房前十名,包括《泰坦尼克號》。11部電影中,7部是2001年前上映的,4部是2001年後上映的;2000—2010年間十年有六年沒有浪漫愛情片進入票房前十名。

8."其他"由四種不同類型組成,因此對於言說這些電影在票房榜上的趨勢意義不大。但是《拯救大兵瑞恩》在1998年高居美國票房榜首;《珍珠港》在2001年票房排名第七;《芝加哥》在2002年票房排名第十。除此之外,沒有影片進入票房前十名;這一類進入票房前二十五名的頻率也很低。9.狹窄類型主導了美國票房。

進入每年票房榜的數量是明顯的,進入1000部電影的票房前二十名的數量也如此。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中有8部奇幻/科幻類型,而許多其他電影也有很強的奇幻或科幻元素:如《怪物史瑞克2》《阿拉丁》《聖誕怪傑》被歸類在家庭電影,但是明顯也可被視為奇幻電影,許多動作/冒險電影如《蜘蛛俠》《黑暗騎士》等也有很強的科幻主題。

F. 有什麼國產電影好看求推薦

《大話西遊》(1995)
《喜劇之王》(1999)
《功夫》(2004)
《讓子彈飛》(2010)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
《夏洛特煩惱》(2015)
《驢得水》(2016)
《西虹市首富》(2018)
《我不是葯神》(2018)
《流浪地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