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不喜歡香港電影人
擴展閱讀
不喜歡香港電影人 2024-10-15 13:07:16
歐美老電影派對 2024-10-15 12:55:09

不喜歡香港電影人

發布時間: 2024-10-15 13:07:16

1. 香港電影為什麼經典讓人喜歡

香港電影為什麼能讓我們這么懷念經典呢?

新人報到 多多關照 謝謝各位大哥大姐。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點:

香港電影畫面感讓人看上去就是經典畫面

第二點:

90年代有一種朴實的歷史感,有的熱愛香港電影的90後就會感慨,心想:我那時候才出生,他們就已經在拍戲了,感覺錯過了一個億。

第三點:

演昌姿散員的流暢自然,感覺就是隨拍的,從不感覺尬演

第四點:

個人遺憾的想法耐氏,真的等到人失去了才會珍惜,小時候的我很喜歡英叔的恐怖片,那時候信息沒有現在發達,我的願望就是想去見見英叔,後來才只帶英叔1993年去世了,(那時候我才剛出生)真的遺憾的流下了眼淚。冊察

現在我還時不時的幻想,我會不會是英叔轉世。嘿嘿 開玩笑。

好了寫完了一些感慨,新人第一篇,希望多多支持!謝謝(純手動)

2. 為什麼,我覺得香港電影很討厭

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你討厭不一定別人也不喜歡。但這也很正常,每樣東西都不是完美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歡,有人愛必有人厭!
比方說你認為古惑仔是垃圾片,我卻非常推崇此系列影片,古惑仔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以血肉之軀廝殺於現代的街市,以平凡人的身手來超越對死亡的恐懼。毫不掩飾的對財富的渴望以及古老的幫規的結合,使影片彌漫著真實的血腥味。
古惑仔1結尾時,山雞帶回一幫台灣人馬的驚喜,小警察開槍打死黑幫老大的偶然,垂暮老人靜卧於廝殺街頭的安詳,都細膩而又富有戲劇性的傳達出市井古惑仔的生活狀態。
可以說古惑仔系列較為詳盡的描述了香港小混混的真實生活,從中人們可以看到香港社會底層的生活面貌。觀眾們隨著影片的推進能夠強烈的感受到小人物在危難時刻迸發出的人性光輝一面,盡管他們只是些不務正業的流氓痞子。
最然本人非常喜愛該系列,但反對青年觀眾的盲從,畢竟人們是看電影不是學電影!
至於你為什麼討厭香港電影,還是那句話個人喜好不同,但也請冒昧的問一句你是不是到了叛逆期了?有空的話建議你看看第十放映室里的香港影片介紹,不強求你立刻喜歡,但也許能讓你對某些垃圾片有所改觀!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部分內容乃摘錄其他文章,樓主有興趣的話就看看吧。

3.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看港台劇和電影

以前喜歡看是因為港台產量高,大陸產量少,逼不得已的看港台影視,即使是爛片也是看的津津有味,過去了那麼久了香港還是那幾個人演著同樣的故事同樣的套路,無非就是掃毒、黑警、廉政這幾個題材,早就看膩了,大陸要看的題材多有創新有新鮮感演技好有情節能抓住觀眾的胃口。

4. 香港人喜歡看香港電影嗎

香港人通常都喜歡看香港電影的,因為這裡面能給人歸屬感,所以一旦有好看的香港電影,他們當然就喜歡看了。但是,如果是爛片,那香港人就一定不喜歡看了,浪費時間。

5. 香港有像電影中演得那麼亂嗎

同好,本人對港片有點研究,早期香港電影,特別是警匪片幾乎都看過.實際上港產電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黑社會題材.原因或許跟向華強有些關系,不知道你注意沒有,很多港片片頭的出品人都是寫著向華強,向華勝,向氏兄弟是香港最大黑幫組織:新義安的龍頭家族成員.這個組織原本屬於國 明 黨,後來逐漸演變為黑社會.其父向前是國 明 黨少將.向華強是中國星,永盛,一百年電影的老闆,知道為什麼那麼多港片都在宣揚黑社會了吧?而且很多港產黑幫電影的人名都是真實的,像[蠱惑仔]里喪彪,靚昆[灣仔之虎]里的陳耀慶,任達華演的,其原形就是灣仔之虎陳耀興.向華強的公司出了很多電影,貌似早期到現在經典的港片百分之90都出自他的公司,成龍,李連傑,周星池,梅艷芳,張柏之等等幾乎大部分香港有影響的藝人都是向旗下的,劉嘉鈴剛出道時跟向有過一晚,之後因為索要1000萬被向叫人輪 干 後拍下,這段視頻在OXX網站上能找到.還有14K的堂主黃朗維曾經在酒吧逼梅艷芳獻歌.梅不肯.黃當眾出手打了梅一個耳光.並罵梅是件 貨 歌妓!梅哭著憤然離去.隨後黃消遣完在pub門口遭遇不明身份的人拿刀砍傷.後送進浸會醫院.凌晨3點.兩名槍手潛入醫院做掉黃朗維.據內幕.這次下手的正是梅姐的後台老大兼情人永盛影業老闆向華勝.成龍當年因擺架子沒去梅艷芳的生日會,被向華強罰跪1小時.香港娛樂圈很黑的,很多黑幫老大開電影公司.主要還是為了洗錢.不過香港早期出產的大量經典電影還是影響深遠的.你問的問題在97前香港還有不少的,但97後香港可以說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黑社會活動了,只有犯罪活動.當然沒有電影拍的那麼亂,不然誰住啊...不要當港督不存在.為什麼說到黑社會就想到香港呢,因為香港有一段特別時期,就是回歸前屬英女王統治時,世道很亂,如果你看過[雷洛傳],該知道四大探長時期香港的形式,那才叫黑社會.
在香港演藝界里,接近半數都與黑社會有染,而幫會中的人也有不少
例如周星馳與周潤發都是新義安成員,而且輩份不低,當年他們的移民申請被駁回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還有古天樂與關禮傑,據說當年都是聯英的打仔,都因為毆斗進過懲教所。古天樂曾經被判入獄,後來改為緩刑
香港演員中唯獨有任達華最牛 B了,這可是個黑白兩道都給點面子的人物。他的家兄是香港警務高官,以至於多數影視界的"黑老大"們都與他交往密切、稱兄道弟。
在香港演藝圈裡要想求得自保,只要能靠住兩個人――成龍與任達華,即可平安無事風平浪靜。所以兩人的人氣極高,而杜琪峰當初的"銀河映像"過埠"踩過界"事件,也是由任達華一手擺平。而杜琪峰更是把任達華當成是自己的死黨 99年崩牙駒剛被捕時任達華還去獄中看他。現在知道為什麼很多杜琪峰的電影里任達華都是主角了吧?不過說實話任達華的演技真的很老道.港產經典警匪片里很多黑幫大哥都是任達華演的.
香港的黑社會自產生後發展極其迅速,大致分為三個時期1:省港大罷工,五卅慘案後的省港大罷工緻使香港的經濟蕭條,治安混亂,黑社會乘機大肆發展,大發其財。
2:整個30年代,由於黑社會尚講義氣,加上警匪開始溝結,黑社會的發展穩定而迅猛。
3:14K猛龍過江,解放戰爭後,國 明 黨色彩的14K進入香港,由於有後台,其發展之勢頗凶。大多都有一些等級稱謂,其由上到下為:香主——元帥——紅棍——紙扇——草鞋,當然這些名稱也只是些舊稱,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都未必便認真,但等級還是都有的。通常這些職位都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大家坐在一快(或者乾脆在飯店或卡拉OK),先有人提名由,然後舉手(其他方式亦可)表決。
黑社會的家法在早先也是很嚴的,幫會(先下叫社團了)通常有有一個執法的"坐館"或"執事者",當有幫徒犯下家法時,便由他們來執行家法,幫規一般是:
1:不準溝結官府(現下不同了,那是多多亦善)
2:不準黑吃黑
3:不準出賣兄弟
4:不準姦淫"義嫂"或"義妹"
部分黑社會的暗語
披——衣衫
橫角——褲
線超——眼鏡(黑超——墨鏡)
蛋——手錶
青——刀
狗——槍
擺橫——吸鴉片
啤灰——吸白粉(滅灰——戒白粉)
羊牯——非幫內人物
花腰——警察
條女——女朋友(條仔——男朋友)
柳記——獄警
老表——同門
灰斗——外國
金手指——線人
老狀——律師
爆江——流血
受把——坐牢
大圈——廣州(現通指大陸)
開片——打架
文雀——扒手
上馬——開香堂
著草——跑路
祠堂——赤柱監獄
老芝——芝麻灣監獄
打八爪——蓋手印
流千張——假鈔
列印——佔有女孩子
爆馬欄——開房
起飛腳——反叛
入冊——入獄(出冊——出獄)
黑社會都進行些甚麽活動呢?基本上有:
1:販毒。包擴原料輸入,製造,批發,零售。(《黑雪》)
2;開賭館賭檔。(《賭神》《賭聖》《賭俠》《賭霸》)
3:色 情業。有多種方式:音樂廳,酒簾,浴池,脫 衣 舞,人體寫生,導游公司,美女插花,應招女,小電影,真人表演,女子美容院等大多都由黑社會控制。(《應招女郎》)
4:出老千行騙。(千王系列[記得謝賢演過一部])
5:搶劫,殺人。(《烏鼠》)
6:威脅學生。(《逃學威龍》)
7:販賣軍火假鈔(《英雄本色》《辣手神探》)
香港黑社會幫派及地盤
和安樂——旺角地區
和勝和——深水步
和勝義——佐敦道北油麻地地區
聯勝英——尖沙嘴
福義興——土瓜灣及九龍城
(以上是九龍地區)
單義——灣仔
和合圖——中環
和勝堂——西營盤及薄扶林地區
新義安(現在香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幫會,大概都是潮州幫,應是《古惑仔》中洪興的原型)——銅鑼灣同新和——灣仔部分及西環部分 當然,由於幫派紛爭,地盤都不是固定的
另外還有一些幫派如:敬義,馬交(指澳門)仔,青幫,講義和,和記(好象有一個和記傳訊公司)等當今的香港的正式黑社會成員大約有二三十萬,而非正式的更是有四五十萬,他們仍從事著傳統的黃毒賭,當然許多大佬級的人物都紛紛轉做正行,不便拋頭露面了。而且隨著香港的回歸及香港警方的大力掃黑,黑社會的勢力大大收斂。黑社會也不是吃素的。近年來幫派活動轉入地下,難以找到證據,愈發不好清治,而且,香港的黑社會更是趨於內地化,國際化,也更復雜了。
香港娛樂圈是是黑社會"洗錢"的黃金樂園。黑幫以授資影視片的方式來"洗錢",既神不知鬼不覺,又能獲得高額票房回報,對黑社會而言自是一舉兩得的"美事"。而在這一過程中,明星的身份就變得曖昧起來:有的是因為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幹,有的本身就和黑幫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去年3月拍《尖峰時刻2》時,成龍就遭到香港黑幫"新義安"的小混混恐嚇,要勒索50萬港幣的"場地費",在港台娛樂圈引起不小震撼。成龍迅速作出回應,他召開記者會明確表示:"絕不讓勒索的歹徒得逞!"因為《尖峰時刻2》是由美方投資,所以黑幫這次無異是在向外國電影勒索,難怪成龍憤怒地表示"簡直丟盡了香港的臉!"他除了呼籲香港政府要拿出魄力和措施來保護藝人外,更呼籲所有娛樂圈人團結起來抵制黑幫。
雖然這次勒索事件終因成龍的強硬態度以及他本人的威望而泡湯,不過不是哪個藝人都有這樣的膽識和好運氣,很多藝人被恐嚇勒索,也只能"破錢消災"。香港演藝圈黑道勢力由來已久,"新義安"和"十叄K"都是著名的黑幫組織,在電影界擁有龐大資源,除了勒索保護費外,強迫明星拍爛戲更是家常便飯。一些黑社會的"大哥"找明星拍戲,為了怕天王天後嫌劇本爛不肯接,乾脆就把槍夾在劇本里送過去,碰上這種事兒,恐怕再爛的戲明星們也非接不可。很多大明星都不堪其擾,以至於在好幾年前,香港曾有過大批藝人戴著墨鏡上街遊行反黑的壯觀景象。
還有無線電視"歡樂今宵"某藝員因為模仿容祖兒,被認為是醜化容祖兒而被痛打及恐嚇,幾乎神經失常。 其實《古惑仔》中的紅星與東星就是在暗指香港黑社會兩大幫派――新義安與聯英社
在《猛龍過江》中出現的台灣三連幫,其實就是在影射台灣的第一大幫派竹聯幫,其發展主力都囤積在台中與台南,蓮花是他們的傳統"窩口"。
娛樂圈裡大多數都有被強迫拍片的事實而更有甚者則遭到了攻擊、侮辱、恐嚇,原因大多數都是敵對公司僱傭黑幫所制也有的是演員與簽約公司有糾紛而招致黑社會的要挾
成龍是片場的龍虎武師出身勢必也沾黑,據我所知,在片場的武師當中,基本沒有幾個不與幫派掛邊的。武師們平日里除了拍些武戲之外,還負責著片場的治安事宜,拉幫聚眾打群架開片見血出命案都是經常事,這個壞風習早在六十年代末的邵氏片場就已經盛行,七十年代更是猖獗。嘉禾與邵氏當年為了爭奪票房利益,就曾經互相利用黑幫驅逐對方的影迷。邵氏的院線也經常被安放炸彈以示恐嚇,而片場的龍虎武師更是插草焚香自立派系與幫派武鬥,以防止幫會的人們到片場搗亂鬧事。
由於是出身片場武行,所以成龍自然也就與同行們一樣,對傳統幫會的勢力大多都不屑一顧。而由於多年以來幫會都沒能從片場套得幾分便宜,也使幫會的人們對片場的武師們忌憚了幾分。所以後來圈裡的某星們一出了亂子,就會找到比較知名的武行大哥們出面解決問題。九十年代中期某女星在澳門受到了當地黑幫恐嚇,成龍竟然會開口要扔出一億,擺平澳門黑幫,以至於事件在成龍的獅子大開口之下馬上風平浪靜。

6. 香港電影好片不斷,香港演員演技真的比內地演員好嗎

好。香港的影視行業比內地的早相對來說更成熟,再加上演員之間的激烈競爭,所以比內地的好。

7. 有人說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難道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了嗎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從2000年以後開始的。

爾冬升前段時間都承認,香港能用的男演員,只剩下古天樂了。

大家也可以扳著手指數一數,能夠叫得上名的,香港40歲以下的男演員,真的沒有。

以前謝霆鋒還算一個,但是如今他不務正業,迷上了做菜而不能自拔,已經多少年沒有作品問市了。

其實,並非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而是年輕演員太少,能撐起一部電影票房的年輕男演員,真的沒有了。

經常看電影的人都知道,目前香港電影圈,基本上還是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等六旬左右的老男人的天下。周星馳已經退出演員圈,專心當起了導演,但速度太慢,需要等。

他們能夠紅到現在,並非演技又有了新提升,而是在吃二三十年前香港電影黃金期,積累下來的人氣與形象。一旦坐吃山空,或年紀再大,他們被資本拋棄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香港電影黃金期,一年可以拍400多部電影。但是整個香港,沒有一所和表演有關的專業學校。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我們熟悉的諸多香港演員,都是在無線演員班培訓半年後,到片場從跑龍圈開始,一步一步磨出來的。

缺少專業的培訓,沒有理論支撐,連基本的台詞可能都不過關,許多人就成明星了,哪裡還會有人靜下心來學表演的知識。

能夠成名的演員,要麼真的有表演天賦,如周星馳、梁家輝,梁朝偉,要麼靠著爛片或小角色,一步步熬出頭的。比如劉德華。

他們趕上了好時代,有那麼多電影在拍,有那麼多角色供他們拿來練手,增長演技。他們可以從路人甲,用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做到影帝。

如今,香港電影風光不再,產量暴跌,每年不到30部,哪裡有那麼多機會給年輕的演員練手,增長演技?

既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後備人才,又缺少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環境,怎麼可能有年輕的演員脫穎而出。

第二個原因是香港電影不再受資本青睞。

香港電影再好,香港也只有760多萬人,除去沒上幼兒園的,進了敬老院的,香港電影的受眾群體,真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香港電影以前票房高,並不是指本土票房,而是指台灣、東南亞等地的總票房。以前香港電影的投資,主要來自台灣。

王晶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周星馳拍攝《濟公》起,台灣資本不再給香港電影投資,香港電影自那時起開始走下坡路。

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一大批內地演員和導演成長起來,拍出來的電影票房越來越高,再內地龐大的人口,所以2000年以後,內地的電影將香港電影遠遠拋在後面。

沒有資本投入,意味著電影行業的產出少,機會少,收入低,怎麼可能對年輕人產生吸引力?

因此,有眼光有頭腦的香港演員和導演,早就北上發展。來得早的,哪怕在香港曾經是不入流的十八線演員,甚至過氣多年的演員,都比在香港賺得多。

前幾天不就出了橫店成香港過氣演員養老地的新聞嘛。黃一山、梁小龍、黃一飛……早就在香港無戲可拍,如今在內地卻片約不斷。

當然,還有劉德華、古天樂等人致力拍攝純正的港片,堅守香港電影的最後一絲尊嚴。但是這真沒有什麼用,投資方都是內地的,發行是內地公司,票房主要來自內地。

這樣的堅持,不會太久,也沒有多少意義。以後不會有香港電影,內地電影,只有中國電影。成龍多年前就看到了這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怎麼可能會出現優秀的男演員。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對於整個香港電影的大局,無濟於事。

香港電影輝煌時,稍有名氣的演員,一天趕幾個片場拍電影是常見的事。那樣的電影,有何質量可言?那樣的表演,有何演技可言?

那個年代,出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演員。一旦競爭來臨,觀眾不好糊弄,要求變高時,這樣的演員,勢必要被淘汰。

順便提一句,成龍曾說,內地的演員和導演,能在內地有幾十億的票房,但他們的作品出不去,在國外不被認同,沒有市場。

比如吳京的《戰狼2》,國內票房近60億,至今無人超越,但國外票房實在慘得不忍直視。

王晶拍電影時,男一必定是香港演員,因為他也知道,內地演員在國外沒有票房號召力。

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而已。如果這也不給拍、那也不過審的話,這電影天天拍的都是所謂的正能量,估計愛看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我是一個八零後的人,我幾乎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我們那時候的偶像有:周潤發、萬梓良、張國榮、梅艷芳、狄龍、周慧敏、劉德華、張曼玉、鍾楚紅、溫碧霞…………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香港電影在八零後的腦子里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很多人和我一樣,香港電影里可以舉出一大堆的經典影片。例如:監獄風雲、英雄本色、縱橫四海、成龍的動作片、梁朝偉的耍酷片、周星馳的無厘頭、鄭伊健的古惑仔等等。可以說香港電影記載了我們的童年、陪我們度過了美好的青少年時光。

我下面來實事求是的分析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當年的香港電影會如此經典呢?二是,為什麼到了21世紀之後香港電影就沒落了呢?

大家小時候都喜歡看香港電影、都喜歡模仿電影里的人物和服裝,一時間香港電影就成為了我們的「主流文化」之一了。

那為什麼當年的香港電影就如此受歡迎呢?

1、1978年我們實行改開的時候,國內的現代電影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幾個樣板戲以外啥也沒有了。

當時的香港電影讓我們耳目一新,彷彿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了。例如:霍元甲、上海灘的流行,大家發現電影里除了正能量以外還能有愛情、仇殺、還能有一些以前看不到的場景。

80年代的香港電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化、更加符合人性的東西、更加現代的生活方式等等。

2、由於當年香港實行的是另外一種模式,所以電影的審核方面就寬松的多。說實話,電影如果被限制多了、刪減多了、約束多了必然就不好看了。

香港電影的尺度更大、揭露的問題更深刻、題材更敏感,這也是大家愛看香港電影的重要原因。

3、香港電影界可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所以人才濟濟。電影好看說到底還是要有演員演技好、導演導的棒,香港以前就從不缺好演員、不缺好導演。

香港當年通過港姐選拔、無線影視培訓班、星探挖掘等各種手段將一些平民變成了明星。例如:周潤發以前是打零工的、劉德華是無線影視班的、李嘉欣,鍾楚紅都是港姐。總之一句話,香港電影界以前從不缺明星。

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之所以經典原因無非是:以前我們沒啥看的,香港電影為我們打開了電影之門;香港電影更貼近生活、更具有現實意義、更敏感;

只有保持本色,才能拍出更好的電影!

香港電影沒落了這是事實,如今香港 娛樂 圈還是靠著那些年過五十多歲的人頂著,例如:古天樂、劉德華、周潤發等等。

我感覺謝霆鋒之後好像就沒有什大牌的香港明星了,說香港 娛樂 圈斷代了好像也不為過。

電影作品更是如此了,我認為自從電影《無間道》之後好像就沒啥經典的香港電影了。

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香港電影會變得沒落了呢?

1、有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如今香港電影的審查機制和以前不一樣了,藝術就是藝術,如果被限制多了、條條框框太多了之後,也就失去藝術本來的魅力了。

2、我們內地看香港電影已經沒有那麼敬仰了。當年我們是「剛放出來」所以把香港電影「驚為天人」。如今網路放開了、渠道多樣化了,我們能夠接觸更多的電影了,例如:好萊塢大片、日本電影、韓國電影等等。

3、如今內地的經濟上去了,電影票房也起來了,演員的片酬也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香港演員和導演也就內地化了,香港電影也就沒啥市場了唄!

其實阿sa只比唐嫣大一歲,卻感覺她們不是同一個時代。黃曉明比謝霆鋒大了6歲,卻感覺謝霆鋒比他早紅一個時代,所以說香港年輕演員隨著港台 娛樂 圈的沒落也消失了。

謝霆鋒他們是最後一代,也是香港 娛樂 圈最後的黃金時期了。從此以後,港台 娛樂 圈的明星紛紛投靠內地發展。他們本土的電影,還是劉德華梁朝偉那一批人。

郭富城如此年紀還享受著當偶像,劉德華已經不在年輕,卻比當下的年輕人不知道敬業多少倍。從tvb五虎還有四大天王走紅開始,他們紅了整整一個時代,半個世紀都是他們在挑大樑。後來他們拍戲沒有那麼頻繁時,活躍在銀幕上的成了張家輝等人。

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了,能叫上名的還是那些港台 娛樂 圈巔峰時期的那些人,可惜他們不在年輕了。現在看香港藝人,紅的就只有王嘉爾,陳偉霆和鄧紫棋三人,而且還都不是演員。

梁朝偉劉德華還是那麼拼,還在挑著香港電影的大梁,可見香港實在是無接班的年輕演員了。

紅樓夢里探春說過一番話「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進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是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一個行業也是如此,行業的沒落的結果一定是內外兩個因素兼具的。

由於 歷史 因素,香港的文化氛圍一直相對寬松一些,不僅有流行歌曲、奇幻科幻小說等等,更是創造出了香港獨有的武俠片、功夫片,武俠泰斗金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走了出來。

武俠片當時是最受演員們歡迎的影視類型,大量的一線演員排著隊希望能在武俠片中嶄露頭角。過硬的演技為當時的武俠片保駕護航,使得如今談及香港影視發展,武俠成了一個避無可避的話題。

之後,香港影視文化反哺內地,其 娛樂 性和觀賞性對於滿足當時的觀眾已經綽綽有餘。高起點是把雙刃劍,在大量收割影迷的同時,也導致當時的香港電影行業並沒有去積極的 探索 和蛻變。

隨著西方以好萊塢電影的湧入,觀眾的欣賞類型發生改變,而香港電影無論是創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未有巨大突破,以至於漸漸走下坡路。

這個分界線是什麼時候呢?或許吳京可以告訴我們。

如今的當紅小生吳京曾在二十年前南下港島尋夢,可相比更早之前的一路高歌猛進,二十年前港島的影視圈已經略有疲軟的態勢,無法給新人提供足夠廣闊的天地,吳京一番流連後,再次返回內地。

同時,成龍、李連傑等人也在漸漸轉向好萊塢謀求出路,更有藍潔瑛在淡出銀幕之後生活潦倒,因精神疾病等原因,導致其無法維持生計,成為首個向香港政府申請經濟援助的藝人。

香港金牌武術指導元華隨大流到內地「撈金」,種種現象可以看得出香港的市場養活不了巨大的文化產業,電影投資金主的重心轉向內地,大量的人才流失,港片自然更加舉步維艱。

如果說香港電影沒落僅僅是缺少年輕演員未免有點偏激,電影演員固然是電影工業化產鏈的重要一環,但興盛和沒落可不僅僅是靠演員,好演員只是興盛的結果。同樣的道理,香港電影的沒落也別都怪在沒有年輕演員的頭上,而是多種因素合理的結果。

不是香港電影沒落了,而是整個影視劇行業都在沒落。

為什麼這么說呢?

其實很簡單。

流量明星崛起

這一點不光正在影響香港電影行業也在影響內地電影行業。

流量鮮肉的入局,加速了電影商業化,可是咱們現在的影視行業卻屬於剛剛走的平穩階段,這就造成了斷代問題。

新演員都跑去爭流量,而有演技的老演員卻因為年齡被戲路所限,其結果就是電影質量越來越差。

諸多限制

其實這也是重中之重,90年代的香港電影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為什麼會有這個稱號呢?就是因為當時的香港電影放得開手腳,其尺度和人性的展現,完全可以和好萊塢媲美。

可是現在香港電影只能遵守廣電的規則。

這也就意味著,從根本上就打掉了以前像是《古惑仔》或者是一些恐怖類的電影再造機會。

於是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香港電影」越來越沒內味了。

並沒有,香港電影一直都有年輕演員輸出,只是大部分的年輕演員在面對低片酬高質量的角色拍攝邀請時都會選擇將眼光放進內陸那些高片酬低質量的電影角色。再加上老一代的演員退幕,香港電影本身的惰性日益暴露,如今看來,我們談到香港電影會想到什麼?男孩子想到武俠片,警匪片,女孩子想到王家衛。但只是可惜,提及如今香港電影,卻沒有哪部能夠讓人念念不忘許久。只能說香港電影沒有沒落,但也是停在原地,甚至是慢慢被人留在了過去。

客觀來說,這是兩個方面的話題,香港電影的沒落是指電影,香港演員的衰落是指演員,兩者是不是真的是因果關系?不能說完全沒有關聯,但香港電影的沒落真的還並不是演員為主要。

第一是當時以回歸為主的大環境,香港電影從大層面是融入了當時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契機,所以假如看當時院線制的形成,英雄、十面埋伏以來內地大片的出現,本質上,香港演員,香港導演,香港動作指導,攝影、美術、音樂等等全都漸漸北上融入中國電影或者華語電影這個層面,按說並不是完全的倒退或衰敗。

第二,如果是認為香港本土的電影,那麼我們觀眾在談香港電影的時候到底在指什麼?黑幫、警匪還是三級??如果是指這些帶有負面的東西才能夠代表香港電影特色,那麼恐怕這一業態本身並不 健康 ,敗落是遲早的事,本身香港電影行業圈子會被取代,很多業內導演和演員都知道流水線,工業化許多都不完善和混亂,不論在製作環節還是選題企劃都是這樣的。

第三,當然回歸以後,肯定會面臨行業整頓的種種,實際追逐利益的香港電影人,是自己把自己搞垮了,他們奔著內地更大的資金層面去了,比如稍有點理想情懷的,張之亮來內地拍了心願之作墨攻,陳德森來內地拍了十月圍城,陳可辛拍了投名狀,這些都是過去香港圈子不可能完成的。但在之後,陳可辛、徐克等等,包括林超賢全都變了,淪為了內地電影的某種傳聲筒式工具人,是他們自己主動放棄了香港電影本來還比較好的東西,完全丟掉自己的特色,假如不是,那就純粹是為了掙錢,包括今天爾冬升導演這樣的跑來上綜藝大談表演和情懷?這不是 搞笑 ?

第四,假如再說演員的斷層,都知道香港演員半壁江山出在TVB,何止半壁?幾乎所有除了一個個明星之外的,配角,綠葉,龍套,感覺要說三分之二,四分之三,如果加上亞視的,說十有八九的演員都出自他們都不為過。同樣的,新面孔也在他們,但是還是機制原因。實際每幾年都還有新演員,只是隨著劇集的原因,涌現的並不算多,但不能說沒有新演員和有潛質的,但主要還在電視圈,電影是沒有了,但內地的班底輕易不會找還沒有被內地大眾熟悉的香港新人,除非他們小有名氣以後才可行。那麼就寧願給已經過氣老面孔,哪怕已經是三四線五六線的,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香港已經沒什麼演員了。

所以,香港電影今天的問題是他們自己主動放棄的,雖然口口聲聲都很懷念,但誰也不肯真正堅守,內地對影視創作的嚴苛從來是內地本身,雖然這是一個問題,但誰說香港電影就一定非要挑戰上映的底線呢?所以嚴格來說又不算什麼大問題,不是嗎。

香港電影比起90年代,確實是沒落了。當年,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梅艷芳等巨星紮根的香港電影圈誕生了無數的經典影片,但是現在似乎榮光不在,而且也沒有30歲以下的年輕香港演員在大陸冒頭。

香港電影毫無疑問是沒落了,或者說暫時是處於一個寒冰時期。但是,香港還是有年輕演員的,只是這些年輕演員沒有在大陸紅起來而已。他們紅不起來是有原因的。近年來,香港一直沒有出現一部大熱影片。今年賀歲檔的《廉政風雲》彷彿就是近年來香港電影在華語影壇的縮影,題材單一,演員老化,票房被《流浪地球》等當紅炸子雞沖擊得七零八落。

而且大陸影片的質量在這幾年來,有所提升。如今,信息傳播如此之快,影片質量怎麼樣,是無法隱藏的。

香港電影如果沒有本職變革,這段低谷期恐怕永遠也不會過去。

香港電影行業的沒落,跟演員的老去和匱乏有直接關系,但卻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思想的匱乏和與時代的脫節,讓香港電影找不到往前走的路。

香港在殖民地時代,電影藝人卻秉持著正確的三觀,特別是對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的主題進行了不斷的抒發和升華,創造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比如《霍元甲》、《陳真》和《再向虎山行》,比如李連傑的《精武英雄》、《方世玉》系列、《黃飛鴻》系列,主人公要麼是在同腐朽的封建朝廷抗爭,要麼是在同壓迫中國的列強亮劍。也有很多是反應小人物經歷奮斗,內心成長掙扎的故事,比如《阿郎的故事》、《喜劇之王》等等。

可是越到後來思想性越窄淺,甚至乾脆向取悅人性的陰暗的靠攏。如果說《英雄本色》還在宣揚男人之間的義氣,但已然開始向炫耀暴力和暴力帶來的虛榮滑下去了。《賭神》系列的正面思想基本看不到,似乎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大仇得報的快意,反倒讓大陸的觀眾學到了好多的賭博玩法。《古惑仔》系列更是流毒甚廣,「大哥小弟馬子凱子條子」充斥於校園青少年的口耳。就是星爺的電影,在《大話西遊》以後,思想性也日漸退化, 娛樂 性漸成主體。至於鬼片、整蠱片、《無間道》系列,基本都毫無思想性。

讀者試想,香港97年回歸,至今已然有24年了,香港電影界可曾出品過一部反應香港回歸後香港 社會 和百姓生活的叫的響的影片,沒有,完全沒有,這就是與時代的脫節。

香港 社會 港獨思潮在境外反華勢力的煽動和組織下沉渣泛起,黃秋生、杜汶澤這些人乾脆站到了愛國主義的反面。香港大部分藝人雖然一再站出來反對港獨和亂港,卻沒有人拿起電影的武器,講述有分量的回歸故事,真是讓人悲哀和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