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潮劇全劇香港老電影
擴展閱讀
潮劇全劇香港老電影 2024-10-23 05:22:22
摸歐美電影 2024-10-23 03:57:38

潮劇全劇香港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4-10-23 05:22:22

1. 白兔記的潮劇

劉智遠與三娘成婚不久,劉被迫赴山西投軍。三娘在家遭受兄嫂虐待,於磨房產下一子,取名臍。其兄狠素,將咬臍拋下魚池,被老僕人竇通所救。三娘怕兄嫂再次尋隙生非,托竇公送子於太原。時劉已入贅岳府,不敢收留其子,竇通痛切三娘之苦,感動了賢惠的岳秀英,她自願承擔養子義務。
事隔十六年後,三娘被迫井邊吸水,疲乏假寐,於生母素不相識的劉咬臍率眾出獵,射白兔追至井邊,倆人對話,得知三娘即其生母。咬臍三娘血書急趕回家,頓足捶胸地大鬧一場,緊緊追問其父,智遠以實答之,並微行相會三娘,一家得以團聚。
[考釋]全劇由、《進邊會》、《回書》、《磨房會》三折組成。1996年,汕頭旅遊潮劇藝術團演出。 (電影本)落魄書生劉智遠,幼答怙恃,貧無立錐,為人牧,及長,氣宇魁梧,膂力過人,沙陀村李員外奇人,知非池中物,贅之為婿。李員外生一子一女,子李信,娶妻張氏,悍婦也。馴罵李信如羔羊女名三娘,美而賢,自贅知遠,克盡婦道,無如張氏嫌其貧,恐將來奪產,視如眼中釘。
無何,李員外病篤,臨終囑李信善視三娘及知遠,李信唯唯,迨至李殃後,張氏即逼知遠耕種。但知遠已探知太原岳元帥招兵御契丹,知遠立志投軍,前往效力,張氏以眼中釘既欲遠去,佯嘉許之,時三娘已身懷六甲,臨別知遠囑善自保重而去。知遠去後,張氏逼三娘改嫁,否則須操作,三娘自甘入磨房,不願改嫁。知遠杳無信息,而三娘將臨盆,史嫂俱置之不理,且責藉詞偷懶,絕其飲食,李信不忍,偷送殘羹冷飯,不幸為張氏瞥見,怒奪之傾於豬槽內。
風雨之夜,嬰兒呱呱墮地,臍帶久不下,三娘忍痛咬斷臍帶。母子得平安,張氏突至,強奪嬰兒出,遇老僕竇伯,張氏將嬰交竇,囑其投於魚塘中,許以重賞。竇佯許之,待張氏去後,入告三娘,竇願負責將嬰兒送至太原投知遠。臨行,三娘謂兒名為咬臍,以志不忘。時知遠因勇敢善戰,積軍功曜升為先鋒,且為岳元帥所倚重。竇伯受風雪雨露之苦,跋涉千里至太原見知遠,知遠聞知情形,急遣人帶銀信至沙鉈村欲迎三娘,銀信誤入張氏手,張氏偽稱三娘產生失調,以致身亡,知遠聞報哭慟不已。
岳元帥臨陣受重創,臨終受命脈知遠代掌帥印,並以女妻之,此後知遠面征北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北方因是大定,知遠亦位居平遼王矣。時咬臍郎年已十六歲,英勇有父風,隨父出鎮潼關。
某日,咬臍郎請於父,謂欲往行獵,知遠命家將九成等隨往,為追逃兔,竟追至沙陀村外,見一冒風雪於古井旁汲水,奈天寒地凍,點滴毫無,正深悲嘆,忽見咬臍郎貌似知遠,正注視間,咬臍郎亦覺心有所觸。互相詢問下,咬臍郎知婦人乃其生母,但以堂上有母焉可隨意相認,蓋自幼即以岳夫人為母也,乃托詞願代覓乃夫及子使其團聚。三娘乃撕下羅裙,咬指血書付與,咬臍郎歸見父,呈血書,事聞於岳夫人,旋命駕往迎。
車駕至沙陀,李信夫婦聞報失色,三娘苦盡甘來,念在同胞之誼亦赦其既往,十八載之悲歡離合,至於復慶團圓。 [考釋]故事源流見《井邊會》條。
編:姚香雪。60年代,萬聲影業公司攝制。

2. 中國的戲劇種類有哪些

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1、話劇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與傳統舞台劇、戲曲相區別,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

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

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2、歌劇

歌劇是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是唱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戲劇的所需一樣,都要憑借劇場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戲服以及表演等。

一般而言,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劇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樂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

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3、舞劇

舞劇是舞台劇本的一種,是以舞蹈作為主要表達手段的舞台藝術。舞劇由若干要素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沖突。舞劇作為舞蹈、戲劇、音樂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國歷史上源遠流長。

4、音樂劇

音樂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

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

5、木偶戲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

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 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戲劇

3. 潮劇最好聽的選段有哪些

潮劇最好聽的選段:《東吳郡主》、《劉希必金釵記》、《陳三五娘荔鏡記》。

3、《陳三五娘荔鏡記》是古老的民間傳說,屬於中國明代傳奇作品,出於中國閩南地區的福建泉州(陳三)和廣東潮州(五娘)一帶,作者已失佚,主要為曲牌(劇本)型式,用戲劇來表演,廣泛流傳於福建閩南,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閩南語系地區。

4. 煙花女與狀元郎的評論

評《煙花女與狀元郎》
林淳鈞
1995年,潮劇再一次被搬上熒幕,藝術片《煙花女與狀元郎》拍攝的成功,是普及潮劇、振興潮劇的一樁義舉。在當前潮劇劇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這部影片的發行,更是值得高興的事。這部潮劇影片拍攝是成功的,作為觀眾,覺得它有幾個方面的特色。
一是故事情節好。影片是根據明代傳奇《綉襦記》改編的,演的是唐代青樓歌妓李亞仙,與常州刺史的兒子鄭元和的戀愛故事。這個故事源出於唐人小說《李娃傳》,元明以來,多次被劇作家編成雜劇和傳奇搬上舞台。
李亞仙與鄭元和的故事,與《玉堂春》蘇三與王金龍的故事一樣,在我國民間流傳十分廣泛,不少地方劇種有此劇目,潮劇傳統劇目中也有此劇,現尚存有三十年代唱錄的《鄭元和落難》唱片,《潮劇劇目綱要》中也有《青竺寺》(《綉襦記》一折)的劇情梗概。五六十年代,潮劇院劇作家王菲曾兩次將此劇進行整理,並由潮劇院五團、澄海藝香潮劇團和香港韓江潮劇團演出;此次搬上銀幕,又根據電影需要再作修改,並賦以新意。這個故事為何受到歷代劇作家的表睞:原因在於它有情節而不離奇,有懸念而不玄乎,場面有緊有松,情節有悲有喜,一環扣緊一環,引人入勝。比如鄭元和與李亞仙聚而又散,散而又聚的遭遇;鄭元和與其父偶遇而幾乎故死、不死之後又頒逢,情節大起大落,富有戲劇性,最後又以好人得到好報,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其道德褒貶與我國傳統的道德觀念是一致的,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劇目。
二是人物形象塑造好。李亞仙與鄭元和,是劇中兩個主要人物,這兩個人物的塑造很完美。李亞仙是全劇第一人物,劇本對她著墨最多,通過她在鄭元和落難時贈綉襦(暗藏珠寶),以解鄭元和飢寒之困,在鄭元和沉於恩愛而不求進取時,她又毀容勸學,最後在長亭驛、在公公鄭儋面前,尊之以禮,曉之以理,歷陳往事,據理力爭,有層次的刻劃了一位身居煙花叢而心地善良、對愛情堅貞、有理想有抱負的古代婦女形象。劇本對這個正直善良的青樓女子寄以無限的同情,其形象刻劃是成功的。
鄭元和是全劇的第二號人物,劇本對這個人物的刻劃也很有分寸,與一般公子哥兒玩弄女性,始亂終棄不同,他對李亞仙可以說是一往情深,長亭作別,在他父親威逼之下,不得不在當官赴任,或棄官留住李亞仙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時,他還是表示選擇後者。當然,作為紈垮子弟,他也曾沉於美色而不能自拔,最後還是李亞仙毀容,才使他振作起來。影片對這個人物把握得很好。
其他幾個配角,如鄭元和之父鄭儋、鴇母李大媽,以及卑田院乞丐張直、李智,人物形象都很鮮明,特別是張直、李智兩個人物,他們雖然身處社會的最底層,但他們為人正直,富有正義感,熱心助人,身份卑而人不賤,他們的行為與品德,遠遠高於「高貴者」,所以,當戲結束時,他們領唱一曲「連羅呵,連羅呵,花開花落,日月如梭,有志何怕路坎坷,一曲綉懦人稱頌,毀容勸學世漚歌」時,觀眾無不對他們點頭微笑。這里地要歸功於戲曲導演林鴻飛和電影導演金作信,他們在發揮戲曲特點和電影特點這方面,配合默契,取長補短,使人物塑造更趨於真、善、美的境界。
三是唱腔音樂好。全劇的唱腔音樂布局比較完整,旋律優美,聲情並茂。首先是抒情性強,全劇較少宣敘性唱段,所有唱段多以感情抒發,一些主要唱段,還運用幫唱、輪唱的形式,比較淋漓盡致地抒發人物感情,很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其次是節奏徐疾有度,快慢相濟,通過節奏變化,表達了人物感情的變化,比如「毀容」一段,李亞仙這一強烈的舉動,終於使鄭元和醒過來。這段戲人物情緒起伏很大,作曲者陳浩忠通過音樂節奏的慢一快一再慢一再快的變化,較好的表達人物情緒起伏變化。第三是主要唱段的唱腔音樂比較完整,發揮了潮劇唱腔音樂的特色。另外,全劇的唱腔音樂在調式的運用上,也比較注意整體性,在一場戲的唱腔音樂中,基本上是用一個調式,沒有湊合之感。還應該提及的是,影片李亞仙的全部唱段,由潮劇名演員王少瑜配唱,其音色圓潤清美,感情很飽滿,可謂聲情並茂,使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四是演員陣容好,影片由青年演員陳學希、張怡凰領銜主演,主要演員還有朱楚珍、陳秦夢、許仁敬、李義鵬、楊應森、黃盛典等;陳學希於八十年代初畢業於汕頭戲曲學校,1987年潮劇《張春郎削發》到北京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他飾演主角張春郎而盛名。這次扮演鄭元和,是他在銀幕塑造的第二個藝術形象,也標志他的表演藝術登上了新台階。張怡凰也是汕頭戲曲學校的畢業生,已有一定的舞台實踐經驗,她扮演的李亞仙,內在感情很飽滿,表演也有分寸,比較准確地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朱楚珍曾參加潮劇影片《告親夫》、《鬧開封》、《劉明珠》、《張春郎削發》的拍攝,並在《鬧開封》、《劉明珠》中扮演角色,是潮劇電影的一位老明星。這次扮演鴇母李大媽,按老旦的戲路表演,輕車熟路,應付自如。陳秦夢扮演的鄭儋,許仁敬、李義鵬扮演的張直、李智,都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作為一部潮劇藝術片,它不是完善無缺的,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影片的前半部,情節發展太快,近乎跳躍,一些情節剛出現,就一晃而過,有局促之感;其次,張直、李智兩個人物,戲份嫌多了一些,給人喧賓奪主之感。但瑕不掩瑜,這部影片,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潮劇影片。

5. 中國一共有多少種戲曲

戲曲劇種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 )、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 )、黃梅戲、評劇、豫劇。 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十種,覆蓋教育、旅遊、戲曲、電影、網路、民俗、文化、電視、國學、藝術、漫畫等各領域。

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種,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娛樂通》(郭沫勤主編)、2003年出版的 《戲劇影視文藝學》(劉曄原著)等。

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黃梅戲》(中國文聯出版社)(金芝,楊慶生著)則特意用了「並稱」一詞。

拓展資料: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