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說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難道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了嗎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從2000年以後開始的。
爾冬升前段時間都承認,香港能用的男演員,只剩下古天樂了。
大家也可以扳著手指數一數,能夠叫得上名的,香港40歲以下的男演員,真的沒有。
以前謝霆鋒還算一個,但是如今他不務正業,迷上了做菜而不能自拔,已經多少年沒有作品問市了。
其實,並非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而是年輕演員太少,能撐起一部電影票房的年輕男演員,真的沒有了。
經常看電影的人都知道,目前香港電影圈,基本上還是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等六旬左右的老男人的天下。周星馳已經退出演員圈,專心當起了導演,但速度太慢,需要等。
他們能夠紅到現在,並非演技又有了新提升,而是在吃二三十年前香港電影黃金期,積累下來的人氣與形象。一旦坐吃山空,或年紀再大,他們被資本拋棄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香港電影黃金期,一年可以拍400多部電影。但是整個香港,沒有一所和表演有關的專業學校。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我們熟悉的諸多香港演員,都是在無線演員班培訓半年後,到片場從跑龍圈開始,一步一步磨出來的。
缺少專業的培訓,沒有理論支撐,連基本的台詞可能都不過關,許多人就成明星了,哪裡還會有人靜下心來學表演的知識。
能夠成名的演員,要麼真的有表演天賦,如周星馳、梁家輝,梁朝偉,要麼靠著爛片或小角色,一步步熬出頭的。比如劉德華。
他們趕上了好時代,有那麼多電影在拍,有那麼多角色供他們拿來練手,增長演技。他們可以從路人甲,用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做到影帝。
如今,香港電影風光不再,產量暴跌,每年不到30部,哪裡有那麼多機會給年輕的演員練手,增長演技?
既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後備人才,又缺少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環境,怎麼可能有年輕的演員脫穎而出。
第二個原因是香港電影不再受資本青睞。
香港電影再好,香港也只有760多萬人,除去沒上幼兒園的,進了敬老院的,香港電影的受眾群體,真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香港電影以前票房高,並不是指本土票房,而是指台灣、東南亞等地的總票房。以前香港電影的投資,主要來自台灣。
王晶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周星馳拍攝《濟公》起,台灣資本不再給香港電影投資,香港電影自那時起開始走下坡路。
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一大批內地演員和導演成長起來,拍出來的電影票房越來越高,再內地龐大的人口,所以2000年以後,內地的電影將香港電影遠遠拋在後面。
沒有資本投入,意味著電影行業的產出少,機會少,收入低,怎麼可能對年輕人產生吸引力?
因此,有眼光有頭腦的香港演員和導演,早就北上發展。來得早的,哪怕在香港曾經是不入流的十八線演員,甚至過氣多年的演員,都比在香港賺得多。
前幾天不就出了橫店成香港過氣演員養老地的新聞嘛。黃一山、梁小龍、黃一飛……早就在香港無戲可拍,如今在內地卻片約不斷。
當然,還有劉德華、古天樂等人致力拍攝純正的港片,堅守香港電影的最後一絲尊嚴。但是這真沒有什麼用,投資方都是內地的,發行是內地公司,票房主要來自內地。
這樣的堅持,不會太久,也沒有多少意義。以後不會有香港電影,內地電影,只有中國電影。成龍多年前就看到了這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怎麼可能會出現優秀的男演員。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對於整個香港電影的大局,無濟於事。
香港電影輝煌時,稍有名氣的演員,一天趕幾個片場拍電影是常見的事。那樣的電影,有何質量可言?那樣的表演,有何演技可言?
那個年代,出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演員。一旦競爭來臨,觀眾不好糊弄,要求變高時,這樣的演員,勢必要被淘汰。
順便提一句,成龍曾說,內地的演員和導演,能在內地有幾十億的票房,但他們的作品出不去,在國外不被認同,沒有市場。
比如吳京的《戰狼2》,國內票房近60億,至今無人超越,但國外票房實在慘得不忍直視。
王晶拍電影時,男一必定是香港演員,因為他也知道,內地演員在國外沒有票房號召力。
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而已。如果這也不給拍、那也不過審的話,這電影天天拍的都是所謂的正能量,估計愛看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我是一個八零後的人,我幾乎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我們那時候的偶像有:周潤發、萬梓良、張國榮、梅艷芳、狄龍、周慧敏、劉德華、張曼玉、鍾楚紅、溫碧霞…………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香港電影在八零後的腦子里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很多人和我一樣,香港電影里可以舉出一大堆的經典影片。例如:監獄風雲、英雄本色、縱橫四海、成龍的動作片、梁朝偉的耍酷片、周星馳的無厘頭、鄭伊健的古惑仔等等。可以說香港電影記載了我們的童年、陪我們度過了美好的青少年時光。
我下面來實事求是的分析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當年的香港電影會如此經典呢?二是,為什麼到了21世紀之後香港電影就沒落了呢?
大家小時候都喜歡看香港電影、都喜歡模仿電影里的人物和服裝,一時間香港電影就成為了我們的「主流文化」之一了。
那為什麼當年的香港電影就如此受歡迎呢?
1、1978年我們實行改開的時候,國內的現代電影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幾個樣板戲以外啥也沒有了。
當時的香港電影讓我們耳目一新,彷彿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了。例如:霍元甲、上海灘的流行,大家發現電影里除了正能量以外還能有愛情、仇殺、還能有一些以前看不到的場景。
80年代的香港電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化、更加符合人性的東西、更加現代的生活方式等等。
2、由於當年香港實行的是另外一種模式,所以電影的審核方面就寬松的多。說實話,電影如果被限制多了、刪減多了、約束多了必然就不好看了。
香港電影的尺度更大、揭露的問題更深刻、題材更敏感,這也是大家愛看香港電影的重要原因。
3、香港電影界可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所以人才濟濟。電影好看說到底還是要有演員演技好、導演導的棒,香港以前就從不缺好演員、不缺好導演。
香港當年通過港姐選拔、無線影視培訓班、星探挖掘等各種手段將一些平民變成了明星。例如:周潤發以前是打零工的、劉德華是無線影視班的、李嘉欣,鍾楚紅都是港姐。總之一句話,香港電影界以前從不缺明星。
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之所以經典原因無非是:以前我們沒啥看的,香港電影為我們打開了電影之門;香港電影更貼近生活、更具有現實意義、更敏感;
只有保持本色,才能拍出更好的電影!
香港電影沒落了這是事實,如今香港 娛樂 圈還是靠著那些年過五十多歲的人頂著,例如:古天樂、劉德華、周潤發等等。
我感覺謝霆鋒之後好像就沒有什大牌的香港明星了,說香港 娛樂 圈斷代了好像也不為過。
電影作品更是如此了,我認為自從電影《無間道》之後好像就沒啥經典的香港電影了。
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香港電影會變得沒落了呢?
1、有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如今香港電影的審查機制和以前不一樣了,藝術就是藝術,如果被限制多了、條條框框太多了之後,也就失去藝術本來的魅力了。
2、我們內地看香港電影已經沒有那麼敬仰了。當年我們是「剛放出來」所以把香港電影「驚為天人」。如今網路放開了、渠道多樣化了,我們能夠接觸更多的電影了,例如:好萊塢大片、日本電影、韓國電影等等。
3、如今內地的經濟上去了,電影票房也起來了,演員的片酬也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香港演員和導演也就內地化了,香港電影也就沒啥市場了唄!
其實阿sa只比唐嫣大一歲,卻感覺她們不是同一個時代。黃曉明比謝霆鋒大了6歲,卻感覺謝霆鋒比他早紅一個時代,所以說香港年輕演員隨著港台 娛樂 圈的沒落也消失了。
謝霆鋒他們是最後一代,也是香港 娛樂 圈最後的黃金時期了。從此以後,港台 娛樂 圈的明星紛紛投靠內地發展。他們本土的電影,還是劉德華梁朝偉那一批人。
郭富城如此年紀還享受著當偶像,劉德華已經不在年輕,卻比當下的年輕人不知道敬業多少倍。從tvb五虎還有四大天王走紅開始,他們紅了整整一個時代,半個世紀都是他們在挑大樑。後來他們拍戲沒有那麼頻繁時,活躍在銀幕上的成了張家輝等人。
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了,能叫上名的還是那些港台 娛樂 圈巔峰時期的那些人,可惜他們不在年輕了。現在看香港藝人,紅的就只有王嘉爾,陳偉霆和鄧紫棋三人,而且還都不是演員。
梁朝偉劉德華還是那麼拼,還在挑著香港電影的大梁,可見香港實在是無接班的年輕演員了。
紅樓夢里探春說過一番話「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進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是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一個行業也是如此,行業的沒落的結果一定是內外兩個因素兼具的。
由於 歷史 因素,香港的文化氛圍一直相對寬松一些,不僅有流行歌曲、奇幻科幻小說等等,更是創造出了香港獨有的武俠片、功夫片,武俠泰斗金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走了出來。
武俠片當時是最受演員們歡迎的影視類型,大量的一線演員排著隊希望能在武俠片中嶄露頭角。過硬的演技為當時的武俠片保駕護航,使得如今談及香港影視發展,武俠成了一個避無可避的話題。
之後,香港影視文化反哺內地,其 娛樂 性和觀賞性對於滿足當時的觀眾已經綽綽有餘。高起點是把雙刃劍,在大量收割影迷的同時,也導致當時的香港電影行業並沒有去積極的 探索 和蛻變。
隨著西方以好萊塢電影的湧入,觀眾的欣賞類型發生改變,而香港電影無論是創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未有巨大突破,以至於漸漸走下坡路。
這個分界線是什麼時候呢?或許吳京可以告訴我們。
如今的當紅小生吳京曾在二十年前南下港島尋夢,可相比更早之前的一路高歌猛進,二十年前港島的影視圈已經略有疲軟的態勢,無法給新人提供足夠廣闊的天地,吳京一番流連後,再次返回內地。
同時,成龍、李連傑等人也在漸漸轉向好萊塢謀求出路,更有藍潔瑛在淡出銀幕之後生活潦倒,因精神疾病等原因,導致其無法維持生計,成為首個向香港政府申請經濟援助的藝人。
香港金牌武術指導元華隨大流到內地「撈金」,種種現象可以看得出香港的市場養活不了巨大的文化產業,電影投資金主的重心轉向內地,大量的人才流失,港片自然更加舉步維艱。
如果說香港電影沒落僅僅是缺少年輕演員未免有點偏激,電影演員固然是電影工業化產鏈的重要一環,但興盛和沒落可不僅僅是靠演員,好演員只是興盛的結果。同樣的道理,香港電影的沒落也別都怪在沒有年輕演員的頭上,而是多種因素合理的結果。
不是香港電影沒落了,而是整個影視劇行業都在沒落。
為什麼這么說呢?
其實很簡單。
流量明星崛起這一點不光正在影響香港電影行業也在影響內地電影行業。
流量鮮肉的入局,加速了電影商業化,可是咱們現在的影視行業卻屬於剛剛走的平穩階段,這就造成了斷代問題。
新演員都跑去爭流量,而有演技的老演員卻因為年齡被戲路所限,其結果就是電影質量越來越差。
諸多限制其實這也是重中之重,90年代的香港電影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為什麼會有這個稱號呢?就是因為當時的香港電影放得開手腳,其尺度和人性的展現,完全可以和好萊塢媲美。
可是現在香港電影只能遵守廣電的規則。
這也就意味著,從根本上就打掉了以前像是《古惑仔》或者是一些恐怖類的電影再造機會。
於是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香港電影」越來越沒內味了。
並沒有,香港電影一直都有年輕演員輸出,只是大部分的年輕演員在面對低片酬高質量的角色拍攝邀請時都會選擇將眼光放進內陸那些高片酬低質量的電影角色。再加上老一代的演員退幕,香港電影本身的惰性日益暴露,如今看來,我們談到香港電影會想到什麼?男孩子想到武俠片,警匪片,女孩子想到王家衛。但只是可惜,提及如今香港電影,卻沒有哪部能夠讓人念念不忘許久。只能說香港電影沒有沒落,但也是停在原地,甚至是慢慢被人留在了過去。
客觀來說,這是兩個方面的話題,香港電影的沒落是指電影,香港演員的衰落是指演員,兩者是不是真的是因果關系?不能說完全沒有關聯,但香港電影的沒落真的還並不是演員為主要。
第一是當時以回歸為主的大環境,香港電影從大層面是融入了當時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契機,所以假如看當時院線制的形成,英雄、十面埋伏以來內地大片的出現,本質上,香港演員,香港導演,香港動作指導,攝影、美術、音樂等等全都漸漸北上融入中國電影或者華語電影這個層面,按說並不是完全的倒退或衰敗。
第二,如果是認為香港本土的電影,那麼我們觀眾在談香港電影的時候到底在指什麼?黑幫、警匪還是三級??如果是指這些帶有負面的東西才能夠代表香港電影特色,那麼恐怕這一業態本身並不 健康 ,敗落是遲早的事,本身香港電影行業圈子會被取代,很多業內導演和演員都知道流水線,工業化許多都不完善和混亂,不論在製作環節還是選題企劃都是這樣的。
第三,當然回歸以後,肯定會面臨行業整頓的種種,實際追逐利益的香港電影人,是自己把自己搞垮了,他們奔著內地更大的資金層面去了,比如稍有點理想情懷的,張之亮來內地拍了心願之作墨攻,陳德森來內地拍了十月圍城,陳可辛拍了投名狀,這些都是過去香港圈子不可能完成的。但在之後,陳可辛、徐克等等,包括林超賢全都變了,淪為了內地電影的某種傳聲筒式工具人,是他們自己主動放棄了香港電影本來還比較好的東西,完全丟掉自己的特色,假如不是,那就純粹是為了掙錢,包括今天爾冬升導演這樣的跑來上綜藝大談表演和情懷?這不是 搞笑 ?
第四,假如再說演員的斷層,都知道香港演員半壁江山出在TVB,何止半壁?幾乎所有除了一個個明星之外的,配角,綠葉,龍套,感覺要說三分之二,四分之三,如果加上亞視的,說十有八九的演員都出自他們都不為過。同樣的,新面孔也在他們,但是還是機制原因。實際每幾年都還有新演員,只是隨著劇集的原因,涌現的並不算多,但不能說沒有新演員和有潛質的,但主要還在電視圈,電影是沒有了,但內地的班底輕易不會找還沒有被內地大眾熟悉的香港新人,除非他們小有名氣以後才可行。那麼就寧願給已經過氣老面孔,哪怕已經是三四線五六線的,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香港已經沒什麼演員了。
所以,香港電影今天的問題是他們自己主動放棄的,雖然口口聲聲都很懷念,但誰也不肯真正堅守,內地對影視創作的嚴苛從來是內地本身,雖然這是一個問題,但誰說香港電影就一定非要挑戰上映的底線呢?所以嚴格來說又不算什麼大問題,不是嗎。
香港電影比起90年代,確實是沒落了。當年,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梅艷芳等巨星紮根的香港電影圈誕生了無數的經典影片,但是現在似乎榮光不在,而且也沒有30歲以下的年輕香港演員在大陸冒頭。
香港電影毫無疑問是沒落了,或者說暫時是處於一個寒冰時期。但是,香港還是有年輕演員的,只是這些年輕演員沒有在大陸紅起來而已。他們紅不起來是有原因的。近年來,香港一直沒有出現一部大熱影片。今年賀歲檔的《廉政風雲》彷彿就是近年來香港電影在華語影壇的縮影,題材單一,演員老化,票房被《流浪地球》等當紅炸子雞沖擊得七零八落。
而且大陸影片的質量在這幾年來,有所提升。如今,信息傳播如此之快,影片質量怎麼樣,是無法隱藏的。
香港電影如果沒有本職變革,這段低谷期恐怕永遠也不會過去。
香港電影行業的沒落,跟演員的老去和匱乏有直接關系,但卻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思想的匱乏和與時代的脫節,讓香港電影找不到往前走的路。
香港在殖民地時代,電影藝人卻秉持著正確的三觀,特別是對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的主題進行了不斷的抒發和升華,創造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比如《霍元甲》、《陳真》和《再向虎山行》,比如李連傑的《精武英雄》、《方世玉》系列、《黃飛鴻》系列,主人公要麼是在同腐朽的封建朝廷抗爭,要麼是在同壓迫中國的列強亮劍。也有很多是反應小人物經歷奮斗,內心成長掙扎的故事,比如《阿郎的故事》、《喜劇之王》等等。
可是越到後來思想性越窄淺,甚至乾脆向取悅人性的陰暗的靠攏。如果說《英雄本色》還在宣揚男人之間的義氣,但已然開始向炫耀暴力和暴力帶來的虛榮滑下去了。《賭神》系列的正面思想基本看不到,似乎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大仇得報的快意,反倒讓大陸的觀眾學到了好多的賭博玩法。《古惑仔》系列更是流毒甚廣,「大哥小弟馬子凱子條子」充斥於校園青少年的口耳。就是星爺的電影,在《大話西遊》以後,思想性也日漸退化, 娛樂 性漸成主體。至於鬼片、整蠱片、《無間道》系列,基本都毫無思想性。
讀者試想,香港97年回歸,至今已然有24年了,香港電影界可曾出品過一部反應香港回歸後香港 社會 和百姓生活的叫的響的影片,沒有,完全沒有,這就是與時代的脫節。
香港 社會 港獨思潮在境外反華勢力的煽動和組織下沉渣泛起,黃秋生、杜汶澤這些人乾脆站到了愛國主義的反面。香港大部分藝人雖然一再站出來反對港獨和亂港,卻沒有人拿起電影的武器,講述有分量的回歸故事,真是讓人悲哀和無語!
② 香港電影的著名的金牌配角有誰
最最出名的恐怕是吳孟達
③ 經典港片配角,優秀的只有吳孟達嗎除了他還有誰
吳孟達的突然離世讓很多喜歡他的粉絲都悲痛不已,遺憾達叔直到離世也沒有和周星馳重現經典,以後再想看到這種教父級別的配角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不過我想說的是港片中的黃金配角,其實並不是只有達叔一個人,其他帶給我們經典的人也應該被時刻銘記。
午馬他雖然在港片中大多都是以心懷正義但外表有些凶惡古怪的配角形象出現,但是其精湛的演技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僵屍片中扮演的道士更是在很多人的心裡有不亞於林正英的表現。他這一生出演了400多部電影,鑽石男配之名並非浪得虛名。
尤其在周星馳無厘頭的電影中,吳孟達將貪生怕死、唯唯諾諾、娘娘腔、臉皮厚、膽小怕事、窩囊、大大咧咧、傻憨等小人物形象詮釋得淋漓盡致。吳孟達,當之無愧的萬能配角。無怪乎王晶如此評價他,「能演大喜劇,也能演大悲劇,一個真正有演技的好演員。」其實像這樣的好演員還有很多,上面這幾個演員你認識幾個呢
④ 經典港片6大配角,不只吳孟達,每一個都是我們最不該忘記的人
這期,我們聊得話題比較沉重。
他們曾經遊走在香港電影,乃至電視劇的第一線,雖然不是主角,但在各自的發展領域都有突出的表現。
少了他們,作品就少了精髓,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默默奉獻,不為名氣的演員,才讓我們的童年多些歡聲笑語。
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動作、又或者每一句台詞,都讓人記憶猶新。
世間再無吳孟達
一時間,全網掀起了對達叔的追憶。
明明一輩子沒拿過什麼大獎,也沒當過主角,卻被大家念念不忘,吳孟達憑著的是真功夫。
由此可見,紅花再多,沒有綠葉的幫襯,也是不行的。
早前,網路就爆出達叔患病的消息,大家還期待著周吳兩人能再次合作,麥叔還記得吳孟達的話: 只要我沒死,只要他還沒退休,會有機會的。
2017年,在拍攝《流浪地球》時,達叔曾多次暈倒,但他說: 想為國產科幻電影盡一點力,最終堅持完成拍攝。
他的最後一條微博「我是中國人」,看哭了所有人,愛國者永遠都是主角。
只是沒想到,這么快。
達叔走了,帶走了一代人的回憶,帶走了屬於那個年代的「無厘頭」。
好友表示:他走的時候很安詳,就像睡著了一樣,麥叔的心裡好受些:他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
TVB鼎盛時期的黃金女配角
說起TVB的金牌「綠葉」,一定有梁舜燕 。
作為香港史上的首位「電視之花」,《 香港年鑒》里 都有關於她的篇幅,可見地位有多德高望重。
可能說這個名字,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但看到她的樣子時,大家會恍然大悟。
1995年,她出演了電視劇《真情》 中的「上等人」梁尚燕 ,後被更是被大家稱之為「上等人」。
要說她的作品,其實並不是很多,但是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大家,只可惜在2019年8月,因病去世,享年90歲。
夏萍永遠的包婆婆
年輕的小夥伴有所不知,但是對於她出演的作品應該很熟悉,比如《九品芝麻官》里的「包婆婆」,歲月神偷里的「奶奶」等。
不得不說,老戲骨不是一日練成的, 在夏萍的塑造下,每一個角色個性都塑造的淋漓盡致,讓人印象深刻。
憑借精湛的演出,夏萍獲得了 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只可惜,事業風光的她,感情生活卻很坎坷, 和第一任丈夫江一帆結婚後育有一兒一女,之後兩人婚姻不合分道揚鑣。
離婚後帶走了兒女,跟夏萍很少來往,之後她又結了一次婚,只可惜丈夫因病去世,從此,她開啟了獨居生活,再也沒成家。
2015年,虛弱的夏萍摔倒在家中,在地下躺了十個小時才被鍾點工發現,後送去醫院接受治療。
直到四年之後,這位老戲骨凄涼的離開了人世。
羅君左
他曾飾演了《神鵰俠侶》里,對楊過恨之入骨的「鹿清篤」,以及 《天龍八部》里的念著非也非也的「包不同」 。
2010年,羅君左因病去世,生前他被病痛折磨,兩度截肢,多度闖鬼門關。
值得一提的是,自己和梅艷芳是發小,後來漸漸疏遠,原因是怕媒體說自己靠著好友的名氣上位。
所以在阿梅去世八年之後,為了表達自己的四年之情,他強忍著病痛,堅持寫書為了紀念她,甚至還把自己的保險櫃,交給了「梅艷芳基金會」。
羅君左一生孤獨,不想連累別人,在2005年還拒絕了別人的示愛。
2011年,他受邀出席一個 健康 講座,用自己的經歷激勵更多患者。
三天之後,因心臟病發引起器官衰竭,沒能逃過病魔之手,於2010年11月13日晚與世長辭,終年51歲。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和陳小春在《古惑仔》中的表演吧,最後為了救山雞,他被亂刀砍死。
比起他的電影來說,柯受良的愛國之心,當真史無前例。
1997年,為了慶祝香港回歸,柯受良宣布要飛越黃河。
於是從1995年起,他退出了 娛樂 圈,賣掉住宅,甚至還向好友張學友借了50萬元。
據說,飛越黃河一共花費300萬元,柯受良欠了一屁股債。
但是他的愛國壯舉,一下子成為了兩岸三地關注的焦點。
1997年6月1日這一天,十萬人聚集到壺口瀑布,張學友、劉德華等明星,也前來助陣。
這一次成功飛越,柯受良被記入史冊,更點燃了全球華人的愛國之心。
2003年,他連續喝了三場酒後 ,第二天好友發現柯受良不省人事。
之後連忙撥打急救電話,可惜人還是過世了。
警方鑒定他的死因,是酗酒過量引發哮喘,那一年柯受良年僅50歲。
雖然離開很多年,但大哥的一雙子女,都得到了張學友和劉德華的照料,這一切得益於他的仗義待人。
成奎安,永遠的大傻
成奎安, 1955年2月1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代表作有《喋血雙雄》《英雄本色》《監獄風雲》等。
在他的表演生涯里,但凡電影需要囂張跋扈的黑幫大佬,或蠻狠無禮的地痞流氓,導演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成奎安。
他一臉橫肉,目露凶光,恨不得將惡人二字寫在臉上,但在現實生活中,成奎安是個善良豁達的人。
直至2009年8月27日,成奎安因鼻咽癌擴散醫治無效,在香港浸會醫院病逝,享年54歲。
金牌龍套午馬
午馬,本名馮宏源,1942年生於天津,是邵氏的第一期畢業生。
60年代開始從影,一路下來,參演了諸如大片,比如《倩女幽魂》、《六指琴魔》、等。
他塑造的片中人物,性格突出,形象豐富。尤其是在《倩女幽魂》中道士的扮相。讓人印象深刻。
40年演藝生涯,出演過100多部影視作品,大多數飾演一些小人物,被大家親切的稱為「鑽石級配角」、「金牌龍套」。
雖然沒有一部屬於自己的片子,但確是香港圈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能編導、能導演、還能演戲,多數藝人都連連崇拜。
直到2014年2月4日,午馬因肺癌晚期在香港病逝,享年71歲。
結語
麥叔想說: 逝者已逝,正是這些金牌配角的默默付出,才讓香港電影風靡全世界。
他們註定不平凡,在港壇,乃至整個華語影壇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輝煌。
遺憾的是,我們以後只能通過影片,重溫他們的身影。
⑤ 細數香港八大組合老戲骨、金牌配角,已逝去過半
鮮花需要綠葉襯托,主角需要配角搭戲,香港演藝圈能夠興盛這么多年和一眾老戲骨、金牌配角離不開,他們精湛的演技,亦正亦邪的角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兩人都屬於那種亦正亦邪的人物,什麼角色都能拿捏精準。
秦沛代表角色:《賭聖》洪爺、《雷洛傳》顏同、83版《射鵰英雄傳》成吉思汗、《勝者為王》聶萬龍
曾江代表角色:83版《射鵰英雄傳》黃老邪、《英雄本色》堅叔、《縱橫四海》的養父、《喋血雙雄》曾爺、《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大毒梟冠猜霸
2、江毅和谷峰
兩人都適合演繹一些奸詐角色,形象比較適合。
江毅代表角色:83版《射鵰英雄傳》柯鎮惡、《大時代》陳萬賢
谷峰代表角色:《九品芝麻官》水師提督常昆、《鹿鼎記》陳小春版的海公公
3、王偉和羅樂林
兩人經常在經典TVB劇集中出現,有時候容易將兩人搞混的有沒有。
王偉代表角色:《笑傲江湖》呂頌賢版岳不群、《鹿鼎記》陳小春版吳三桂、《封神榜》陳浩民版冀州侯蘇戶、《尋秦記》烏應元
羅樂林代表角色:《大時代》葉天、《笑傲江湖》呂頌賢版任我行、《人龍傳說》周傲天、《封神榜》陳浩民版西伯候姬昌、《楚漢驕雄》范增
4、石堅和曹達華
兩人一正一反,早年和關德興就在一起搭檔,後來又在最佳逗毀拍檔系列中合作,多年的老搭檔,可惜兩人都已作古。
石堅代表角色:《黃飛鴻》反派、《龍爭虎鬥》韓先生、《半斤八兩》九叔、83年《射鵰英雄傳》裘千仞和裘千丈
曹達華代表角色:《黃飛鴻》梁寬、《如來神掌》龍劍飛、《最佳拍檔》《五福星》的探長
5、午馬和董驃
一代捉鬼大俠燕赤霞,另一個跑馬節目主持人驃叔,都已不在。
午馬代表角色:《倩女幽魂》碼旁燕赤霞、《笑傲江湖》劉正風、《僵屍叔叔》一休大師、《六指琴魔》烈火老祖
董驃代表角色:《警察故事》系列驃叔、《富貴逼人》系列驃叔、《師兄撞鬼》張標
6、何家駒和成奎安
何家駒、成奎安、黃光亮和李兆基並稱香港四大惡人,如今兩位已離去。
何家駒代表角色:《監獄風雲》大山模備咪、《力王》所長阿一
成奎安代表角色:《賭神》《賭俠》的大口九、《喋血雙雄》汪海、《霹靂先鋒》法官
7、掃地神僧鮑方和太監專業戶劉洵
一個是金庸武俠劇的絕世高手,另外一個是徐克御用配角,尤其擅長太監角色。
鮑方代表角色:《天龍八部》黃日華版掃地神僧、《笑傲江湖》呂頌賢版風清揚、《鹿鼎記》陳小春版神龍教教主洪安通
劉洵代表角色:《笑傲江湖》古公公、《九品芝麻官》李公公、《新龍門客棧》賈公公
8、劉江和劉兆銘
劉江代表角色:83版《射鵰英雄傳》完顏洪烈、黃日華版《天龍八部》帶頭大哥玄慈方丈、陳小春版《鹿鼎記》康親王、《大時代》周濟生
劉兆銘代表角色:83版《射鵰英雄傳》一燈大師、《倩女幽魂》姥姥、許冠傑版《笑傲江湖》岳不群
當然了,香港還有太多太多的金牌配角,大聖就不一一列舉了,正是他們的付出才造就了昔日的輝煌,如今的香港演員已經斷層,早已不復當年。祝願逝去的在另外一個世界快樂,安在的幸福。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電影聚焦(dyjj524)
⑥ 香港50大金牌配角是誰
香港50大金牌配角是吳孟達。吳孟達,1953年出生於福建廈門,7歲離開廈門去了香港。1973年報考了第三期香港無線電視藝員培訓班,同學包括周潤發、林嶺東等,他的成績一直都名列前五名。1973年客串李翰祥執導的《瀛台泣血》,1975年即已開始在無線電視參與演出,參演無數但幾乎都是配角。
吳孟達演藝生涯
1990年開始活躍於電影界,該年憑周星馳主演的《賭聖》,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次年他憑著在《天若有情》的演出終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0年起,吳孟達便憑著與周星馳合作大獲成功,參演了數十部周星馳電影,計有《賭聖》、《逃學威龍》、《鹿鼎記》、《審死官》、《逃學威龍2》、《破壞之王》、《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百變星君》、《食神》、《少林足球》等等。1992年周星馳主演的五部電影包辦該年度票房榜首五名,其中三部都有吳孟達參與演出。
⑦ 你覺得香港藝人演技和內地相比差距在哪裡
差在他們保鏢用的少,氣勢不夠
⑧ 香港有多少著名的配角
林尚義,胡楓,關海山,董驃,陳立品,候煥玲,羅蘭,黃新,石堅,曹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