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發展電影
擴展閱讀
采微電影 2024-11-13 21:52:13
失敗的看電影經歷 2024-11-13 21:41:08

中國發展電影

發布時間: 2024-11-12 22:45:25

『壹』 有哪些電影可以用來了解中國發展史

活著、霸王別姬、三峽好人、江湖兒女、芳華、集結號、陽光燦爛的日子、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 歸來、紅高粱、地久天長。

這些基本涵蓋了近百年人民生活的變化,當然其中有十多年的空白。大人物的生活我不懂,歷史洪流力量太強,不如看看中國百姓是怎麼生活的。

上述電影還是過於片面,畢竟幾乎全是當時中產以上的人民生活。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是作品視覺藝術來,通過使用移動圖像的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美女,或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膜的運動圖像被用創建拍攝具有實際場景運動畫面相機,通過拍攝使用傳統的圖紙或微縮模型動畫技術,藉助於CGI和計算機動畫,或通過一些或所有這些技術的組合,和其他視覺效果。

傳統上,電影通過光化學過程記錄在賽璐珞膠片上,然後通過電影放映機放映到大屏幕上。

當代電影在 製作、發行和展覽的整個過程中通常是完全數字化的,而以光化學形式錄制的電影傳統上包括類似的光學配樂(口語、音樂和其他聲音的圖形記錄,這些聲音伴隨圖像運行沿著電影的一部分專門為它保留,而不是投影)。

電影是文物的具體創建文化。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反過來又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教育——或灌輸——公民的有力媒介。

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一種普遍的交流能力。有些電影已經成為通過採用風靡全球的景點配音或字幕來翻譯對話成其他語言。

『貳』 有沒有什麼反映中國的發展電影

新聞聯播 這部記載著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 文化 科技發展的道路 已經連續播出幾十年了,收視率無與倫比。

『叄』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3)中國發展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肆』 中國電影發展史,每個階段都要有什麼經典影片

(1)早年的道德圖景(1905-1932);電影歷史的開端定位在1905年並不特別准確,但1905年確實是中國人受到「西洋影戲」的誘惑,第一次拿起攝影機拍攝一部「國制影片」的日子。在古都北京,在法國制木殼手搖攝影機的注視下,作為電影的票友,國劇大師譚鑫培煞有介事地「請纓」、「舞刀」和「交鋒」;京劇《定軍山》片段,就這樣永遠無聲地顯影在一段後人再也無緣目睹的膠片上
(2)亂世的民族影像(1932-1949);
《天倫》(1935)、《小城之春》(1947)
(3)分立的家國夢想(1949-1976);
內地的多為紅色背景的電影,港台的多為古典武俠類,以及都市化遇到的問題
(4)整合的文化闡發(1976- )
太多了這個就不詳述了,幾何式增長...

不好意思,由於網路對很多詞眼的屏蔽,這里我不能給你完整的答復,如果有需要文檔版的,可以去下載的

『伍』 關於中國發展的紀錄片有哪些

輝煌中國,大國重器,舌尖上的中國,我們走在大路上,厲害了我的國等。

知識擴展: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紀錄」一般只做名詞用,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以內記載下來的最高成績,如打破紀錄,創造新紀錄等。「紀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某方面的最好成績。另一個意思是指對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記載。

『陸』 中國解放之後表現中國發展過程的電影有哪些

很多啊 我先給你介紹幾部我媽媽比較喜歡看的 呵呵《阿瑪尼》《小花》《奇跡》《冰山上的來客》...

『柒』 中國近代電影發展歷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人類的藝術創造和文化理想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紀元。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伴隨著世界電影的進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其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徵,取得了輝煌成就,鑄就了歷史豐碑,為世界電影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民俗電影時期

這一階段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霸王別姬》、《活著》為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並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取得了金熊、金獅、金棕櫚、威尼斯等一系列大獎。

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以封建家庭為背景,表現了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罪與罰的悲劇故事;這些題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誤解,但卻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如鞏俐、葛優、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成長為世界電影人。

獨立電影時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國電影業最低潮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過為嚴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電視文化的沖擊。在這種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第6代中國電影人從邊緣文化姿態、下層民眾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發製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頭發亂了》等。

跨國電影時期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使得電影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僅去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為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通過電影這一巨大的廣告載體,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為海外所知悉。

(7)中國發展電影擴展閱讀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

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志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捌』 有關中國改革開放主題的電影

關於中國改革開放主題的電影,有一系列作品生動地展現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巨大變革。


一、明確答案


《改革開放》《大夢敦煌》《歲月如歌》等電影,都是圍繞中國改革開放這一主題進行深入闡述的佳作。


二、詳細解釋


1.《改革開放》


這部電影全景式地展現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影片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呈現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化,以及中國人民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的奮斗與拼搏。


2.《大夢敦煌》


《大夢敦煌》以藝術家的視角,深入探討了文化體制改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新模式。影片通過對敦煌文化的深入挖掘,展示了中國文化在改革開放中的創新與發展。同時,也展現了藝術家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命運起伏和心靈掙扎。


3.《歲月如歌》


這部電影以改革開放背景下的社會變遷為題材,通過講述幾個年輕人的成長歷程,展現了改革開放給普通民眾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影片展現了年輕人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努力追夢、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以上電影都以不同的視角和手法,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時期的巨大變革。它們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進程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