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部電影叫什麽名字
這是我去年最喜歡的片子!
喜歡裡面的女主角伊雯·瑞切爾·伍德 (Evan Rachel Wood)!
※ 電影名稱: 美麗壞寶貝
※ 英文名稱: Pretty Persuasion
※ 其它名稱: 誘人的證詞
※ 地 區: 美國
※ 出品年份: 2005
※ 影片類別: 劇情/ 喜劇/
※ 導 演: Marcos Siega(Marcos Siega)
※ 主要演員: 伊雯·瑞切爾·伍德 (Evan Rachel Wood)
羅伯特·喬伊(Robert Joy)
Tina Holmes(Tina Holmes)
Michael Hitchcock(Michael Hitchcock)
Logan Harrington(Logan Harrington)
Elisabeth Harnois(Elisabeth Harnois)
Brent Goldberg(Brent Goldberg)
David Garcia(David Garcia)
※ 影片簡介:
15歲的美國女孩金伯莉•喬伊斯(埃文•雷切爾•伍德飾)就讀於比佛利山的一所最名貴的私人學校,她冰雪聰伶、活潑可愛,不僅身體發育得早熟性感,而且心裡早就野心勃勃,很快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
金伯莉的父親漢克是個癮君子,而她22歲的繼母凱西則是個職業"花瓶」,盡管如此,她的家庭仍富有得讓人難以置信,所以金伯莉可以毫無拘束的為所欲為。在金伯莉的朋友圈中,女孩布蘭妮和巴勒斯坦移民蘭達是她的忠實死黨,足球場上叱吒風雲的巴里是她的新男友。金伯莉還和前男友特羅伊保持著朋友關系,絲毫不在意特羅伊正和布蘭妮拍托。金伯莉成為學校投拍的電影《安妮日記》中的主角,藉此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享譽世界的巨星。在她的眼中,周圍的世界好像一支龐大的樂隊,而自己正是領導樂隊的指揮,她可以隨心所欲的駕馭一切。
不過,金伯莉一帆風順的生活里還殘存著一絲不快,就是她的英語教師珀西•安德森,這個男老師不買她的帳,金伯莉因此一直耿耿於懷。一次徹夜狂歡過後,受到父親的一本色情雜志的啟發,金伯莉說服布蘭妮和蘭達同她一起設計陷害珀西老師,而她們提出訴訟的罪名是性騷擾。
案件立即引起了媒體的強烈關注,負責報導的當地電視台記者艾米麗•克萊恩將這樁校園丑聞視作自己發跡的大好時機,她同其他人一樣都被金伯莉的泰然自若的表情、字斟句酌的描述和美麗可愛的外表蒙蔽了。而倒霉的教師珀西只支付得起僱用本校法律教師的費用,弱智般的羅傑•尼科爾成了他的辯護律師。珀西在法庭上不僅被女孩們的證言壓得台不起頭,甚至連妻子格雷斯都不再相信他為自己做的辯護。
金伯莉將整個比佛利山的社會都捲入了她用誘惑和謊言精心編織的網里,她指使的夥伴能否最終說出真相?她周圍的人能否認知到金伯莉的險惡用心?一系列的轉變漸次展開,不過一切都在朝金伯莉的預期發展……
幕後故事:小紅星獨挑大樑
出演影片主角金伯莉的埃文•雷切爾•伍德是好萊塢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新人之一。埃文•雷切爾•伍德1987年出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首府羅利,當時父親開辦了一家劇院,童年的埃文經常和自己的兩個兄弟出演父親劇院的舞台劇,良好的家庭氛圍奠定了埃文扎實的表演基礎。
7歲時,埃文競選《夜訪吸血鬼》的小演員時惜敗給日後成名的克爾斯滕•鄧斯特,隨後同母親和哥哥來到洛杉磯,從1996年開始出演了多部電視劇和電視電影。1998年,埃文出演了電影處女作《真愛赤子情》(Digging to China),在片中飾演特立獨行的小女生哈里特,隨後她又相繼在多部眾星雲集的影片中扮演了角色,如妮可•基德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巫法闖情關》(Practical Magic)中的凱麗,科幻喜劇片《虛擬偶像》(Simone)中阿爾•帕西諾的女兒和《荒野迷蹤》(The Missing)中湯米•李•瓊斯和凱特•布蘭切特的女兒等。
2003年是埃文在年輕的表演生涯中最具突破的一年,她和霍利•亨特聯合主演了由凱瑟琳•哈德威克執導的影片《芳齡13》(Thirteen),她因在影片中成功出演了一個日漸墮落的問題少女特蕾西而一炮走紅,贏得金球獎的最佳女演員提名和其他獎項的多項殊榮及提名,對於一個年僅17歲的演員,如此的佳績已經足以證明業界對她的喜愛和肯定。埃文最近的作品包括凱文•科斯特納與瓊•艾倫的《憤怒之上》(The Upside of Anger)和愛德華•諾頓的《流入山谷》(Down in the Valley),這兩部影片在今年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製作花絮:導演之爭
本片導演馬考斯•西加是個相當陌生的名字,2005年是他跨入電影導演行列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一直是電視劇和音樂電視導演,還曾拿過MTV的最佳音樂電視大獎。5年前,當馬考斯•西加第一次看到《美麗壞寶貝》的劇本便被由衷的吸引了,在他看來,雖然影片的故事不乏荒唐可笑,卻同時還對社會的現狀作出了聰明的註解,通過種種諷刺性描寫來引發人們對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的思考。劇本的故事包含著多層面的熱門話題,諸如家庭的價值、種族偏見、政治焦點、媒體態度、報復的慾望和名望的困擾等等,同時還融入了青春喜劇的元素。在馬考斯看來,《美麗壞寶貝》應該是喜劇式的悲劇,而並非是直截了當的單純喜劇。
不過,真正具有爭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本片的編劇斯坎德•哈利姆早就有意親自執導。幸運的是,馬考斯說服了製片人,製片人認為只要兩人能夠坐在一起,馬考斯把自己對劇本的理解告知編劇,後者完全可能改變初衷。幾個月後,馬考斯到洛杉磯與編劇見了面,他對斯坎德一再承諾,絕不讓任何人將劇本篡改成青春喜劇,這才終於拿到了影片的導演權。
點評:生猛驚心
也許正如導演馬考斯•西加所說,《美麗壞寶貝》是獨立影片的典範之一,因為影片的拍攝嚴格尊重了原創,完全遵從了藝術而非迎合商業賣點。在今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美麗壞寶貝》首次亮相便出現了門票緊缺的局面,除了觀眾不錯的口碑之外還獲得了評審團大獎的提名。
《美麗壞寶貝》被人譽為《西德姊妹幫》、《校園風雲》和《美國美人》的集合體,這部黑色喜劇雖然將故事背景選在中學的校園里,描寫了一群少年的青春生活,但實質卻在刻畫整個社會的縮影。埃文•雷切爾•伍德塑造的金伯莉是全片的焦點人物,這個富有的女孩不僅僅具有早熟的外表,還具備發育完全的主觀意願和成熟女人的種種慾念。
她的個性和命運隱喻著美國校園中由聰明成熟的女孩組成的特殊群體,她們殘酷卑賤,為了自己的意圖不擇手段,而且往往不能全身而退。況且,金伯莉還沒成熟到足以駕馭一切,恰恰相反,她終究成為慾望的傀儡。在《校園風雲》中,這種現象還只被剛剛觸及,而在《美麗壞寶貝》中則被完全顛覆。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由道德、倫理、性和名望等多種元素相互糾結的謊言和陷阱,發生在15歲少女的身上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Ⅱ 周潤發出演的電影有哪些
發哥出演的電影,那可是相當多的,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今天我就給你推薦幾部發哥出演的經典電影吧,希望能符合你的口味
首先給你推薦發哥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無雙》。
發哥的經典電影多,但是最近拍的「爛片」可也不少啊,比如《澳門風雲》系列,這樣一部沒什麼看點的電影竟然還接連拍了三部,真不知道發哥是怎麼想的,也不知道王晶導演用了什麼迷魂湯迷住了發哥。
當然,發哥拍的好電影還是佔了大多數啊,希望發哥能拍出更多更好看的電影。也希望早點看到《無雙2》,畢竟結尾有好幾處懸念。
Ⅲ 《叱吒風雲》首映,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叱吒風雲》該部影片是由周傑倫監制,導演陳奕先編劇並執導,昆凌、曹佑寧、范逸臣領銜主演的運動賽場電影。該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賽車模擬器冠軍杜傑克。為了追求暗戀已久的女神呂莉莉去挑戰從未接觸過的方程式賽車,車王李一飛看他毫無賽道經驗,以為他只是一個愛玩游戲的宅男,所以對他嗤之以鼻,但是卻沒想到毫不被看好的杜克傑有著意料之外的能力。
Ⅳ 猛鬼山墳里的小花是誰演的..
猛鬼山墳里的小花是李菁扮演的。
李菁1988年代表香港參加國際「佳樂小姐」競選,但由於聯絡工作未做好,她只能以「九龍小姐」的名義參選,李菁毅然退出,此舉反而得到香港觀眾的同情,結果她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 。
李菁加入亞視的第一作是1988年與吳剛合作的一集賀歲喜劇電視電影《勇闖情關》 ,同年演出長劇《愛火奔流》《衙門風雲》。
(4)叱吒美人香港電影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
1、《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2、《觸電情緣》。
3、《中華英雄之中華傲決》。
4、《開心鬼福星》。
5、《摩登七十二家房客》。
6、《飛哥正傳》。
7、《卿本男兒》。
8、《鳳凰傳說》。
9、《九品芝麻官》。
10、《猛鬼山墳》。
Ⅳ 高分懸賞電影 浮雲 (55年高峰秀子) 觀看地址 或者文件
中文名稱:浮雲
名稱:Ukigumo
英文別名:Floating Clouds
上映日期:1955年1月15日 日本
片長:123 min
國家/地區:日本
對白語言:日語
色彩:黑白
混音:Mono
導演: 成瀨巳喜男
編劇: Fumiko Hayashi novel 水木洋子
製作:藤本真澄
腳本:水木洋子
攝影:玉井正夫
音樂:齋藤一郎
主演:高峰秀子、森雅之中、北千枝子、岡田茉莉子、山形勛、加東大介
劇情梗概:
《浮雲》,由高峰秀子扮演林芙美子悲劇原作中的女主角。故事講述一個年輕的女人在戰爭期間(綿延到戰後)與一個已婚的男人的愛情故事。
家有妻室的富岡兼吉是農林部的接枝師,戰爭時期被派往日本侵略下的印度,擔任管理森林資源的工作。與一名因遭到表兄強奸而主動要求來這里當打字員的幸田雪子的相戀。戰爭結束後,富岡向雪子保證回到日本便與妻子離婚後她一起生活。不久,雪子回到日本找到雪岡,富岡驚慌失措,向她解釋沒有離婚的原因。雪子只好默默離去,借了一間破舊的倉房住下。富岡又來找雪子,倆人纏綿的情感仍然藕斷絲連。富岡經營事業失敗,帶著雪子來到伊香堡溫泉,又與溫泉酒吧老闆的妻子阿勢發生了關系,雪子一氣之下回到了東京。後來她發現自己懷了孕,又去找富岡。這時的富岡已和阿勢同居。雪子又一次陷入困境,她只好借錢將孩子打掉。阿勢被她丈夫殺死後,走投無路的富岡又來找雪子,雪子再一次原諒了富岡。此時,富岡的妻子已死,他又回到了農林部並被派往尾久島工作。雪子和他同行,途中雪子患病,不久便死去。富岡兼吉百感交集,撫屍慟哭……
日本電影旬報評選的100部最佳日本電影第二名
2005年對日本影壇來說可說是不尋常的一年,今年有多位片廠時代叱吒風雲的大師級導演迎來百年誕辰,如擅拍武士題材的稻垣浩,描繪市井男女微妙情感的豐田四郎(碟市出過他的《夫婦善哉》),還有以現實主義筆觸專營女性內心世界的成瀨巳喜男。
本周末(8月20日)是成瀨百年誕辰正日,日本各地都舉行紀念活動向大師致敬,其中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從本周末起集中展映61部成瀨名作,這是自1979年以來日本最大規模的成瀨回顧展。華人地區也有相當多的成瀨影迷,自7月9日開始,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一連12個星期播放成瀨的12部代表作,並邀得著名影評人舒琪、湯禎兆及李焯桃等主持講座。而在台灣,12月桃園縣也會舉辦一次成瀨影展,上映他的10部作品。
碟市方面的重頭戲是東寶公司分別於7月22日和8月26日分兩集精選發行《成瀨巳喜男東寶傑作選》DVD,收錄10部作品,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也是最精緻的成瀨作品數碼化,相信不久即可與本地影迷見面。
成瀨有多威王家衛侯孝賢都Fan他
成瀨巳喜男在日本電影史上與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黑澤明並稱「四大巨匠」,王家衛將他的《浮雲》列為心目中第一位的電影,《花樣年華》里不難看出它的影子;侯孝賢更是坦言,「喜歡成瀨更勝過小津」。
與小津的簡潔相反,成瀨講究鏡頭多變,對各種電影技巧亦積極嘗試、大膽創新。他被譽為「女性映畫」巨匠,擅長刻畫女性心理,展現女性如浮雲般飄零的命運。在日本《電影旬報》評選的日本百年百部佳片中,共有四部影片出自成瀨巳喜男,比小津及溝口健二還要多。
畸零人心事 林芙美子驚鴻一瞥
森田玉在《生命》中說她夢見林芙美子,參加一個馬戲團,上演撐著傘走鋼絲的節目。鋼絲搖搖晃晃,她差點一腳踏空,然後拚命穩住腳回來原來的位置。觀眾拍手喝彩,她卻打了個冷戰,「我悲從中來」。
林芙美子是誰?日本的一個女作家,人稱「日本的蕭紅」,時代背景與個人經歷正和蕭紅相同,其生涯命運可想而知。我知道她,當然拜成瀨巳喜男的電影所賜。成瀨的電影有五部改編自她的作品,部部均是傑作,其中《浮雲》《放浪記》《晚菊》更是傑作的高峰。
成瀨《放浪記》改編自她的自傳性作品,刻畫了她自出生後顛沛流離的一生:自小隨做貨郎的父母過著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涯,做過很多工作:貨郎,店員,女傭,女招待……居無定所,飢一餐飽一餐。因為喜愛寫作,結識了不少作家,並先後和兩個作家同居,試圖以寫作來維持生活,當然象蕭紅的際遇一樣悲酸。電影中可以看到了最凄酸的場面是,每當家中窮得揭不開鍋,她唯有次次出入歡場,作賣笑生涯,卻被丈夫拳打腳踢……她曾數次暗夜徘徊於墓地。蕭紅說:「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卻是因為我是女人」,林芙美子也說過,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並發誓如有來生,絕不會再與作家結婚。
一次偶然機會,林芙美子以自己的經歷寫成的自傳體日記小說《放浪記》出版,一舉成名(至今已出版三十五版),獲得 昭和期(1925-1988)日本女性文學第一傑作 之美譽。森田玉說,林芙美子有出眾的才華,比如兩人去看錦紗圖案展示會,林芙美子會對其中的一枚大編故事:「啊,怎麼看都不像是錦紗花紋,是毛織品。那個琴套是鄉下退役陸軍大佐家八鋪席客廳壁龕里懸掛的。彈琴的小姐是鄉間少有的美人兒。年輕的書記官戀上了她,從菊花盛開的庭院前悄悄進來了。蓬鬆的發辮。碎花和服上的披肩雪白雪白的……」
一直不能明白,林芙美子為何正當盛年的四十八歲時候遽然逝世?讀森田玉的文章,原來是這樣的:「她就是仰仗著自己才華橫溢的一腔熱情,一刻也不停息地寫啊寫啊,最後死於寫作之中。當時有種說法,認為將她逼上死路的是新聞媒體的非難,其實不是這樣。她自己有著三年的約稿協定,看來她想獨占所有雜志和報紙的小說專欄而疲於奔命吧。如果她稍微愛惜點身體,也許還會活得長久些,人們都替她惋惜。不過可以說,她的死很符合她,是一種生命的完成。」
難怪森田玉開頭會有那個奇怪的夢。根本,她的寫作就是在做危險的踩鋼絲表演。電影《放浪記》有這樣一個場景,未成名前,有家雜志向林芙美子和她的好友,另一位女作家約稿,規定誰寫得好就採用誰的稿,那位女作家先寫好,因為沒空,便把稿給她叫她代交。林芙美子把那篇稿子壓下了,將自己的交了上去,為的是換取幾文稿費。她的作品發表了。後來那位作家朋友和她徹底訣裂。
終其一生,貧窮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她,即便成名以後,也始終擺脫不掉。寫作成就了她,也害了她。
日本擅拍女性的電影導演很多,溝口健二,木下惠介,今村昌平,筱田正浩是其中表表者,但影評人唐納德.里奇卻認為惟有成瀨巳喜男最能明白日本女性狀況,最能尊重而細膩刻畫其生存實境。成瀨的成功其實不是偶然,除了其悲天憫人的心懷,寄有情於無情的靜觀自省,卓越的電影語言和風格表現,也包括高峰秀子等女演員的優秀演技,水木洋子等女編劇的創作,最重要的,還是得益於林芙美子的原著對女性命運刻劃的巨大成功(成瀨的最高傑作均改編自林芙美子作品絕非偶然)。成瀨幾乎是依靠全女班的協作,才拍出最好的女性電影。
只有連接 要的企鵝!!
Ⅵ 誰有霸王別姬的影片介紹和資料
我看《霸王別姬》
一 虞姬與霸王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千百年後,同樣的劍光過處,虞姬仍似一道華美的虹彩,片片碎裂在霸王驚詫的眼前。"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一生一旦的執著,一輩子的相依相隨,霸王別姬的故事逃不出它既定的宿命。陳凱歌這部影片中,霸王和虞姬各有兩重指代。程蝶衣是虞姬,菊仙也是虞姬;段小樓是霸王,京劇藝術也是霸王。在紛紛沓沓的虞姬和霸王的情感糾葛世事變遷中,影片用三個小時的時間構築了一個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激盪的世界,一首盪氣回腸的慷慨悲歌,一場亘古不變的英雄氣短的人生困境。
——程蝶衣之為虞姬
程蝶衣是導演在這部影片中所要著力凸顯的人物,就我的看法,更願意認為他的霸王從根本上來講,是他執著了一輩子的京劇藝術,他沉浸了一輩子的"從一而終"的人生與文化理想。
在影片開始時小豆子被母親生生剁下一隻六指,此後又因為唱錯《思凡》被師哥用煙鍋捅了滿口鮮血,這兩個場景連同其後被張公公凌辱一節,通常被認為是促使小豆子成為程蝶衣的三次或精神或肉體的閹割,是種種外在的暴力在年少的主人公身上的肆虐,小豆子因此而屈服,被迫實現了意識上的性別指認的轉換,從而寫就了程蝶衣這一段影片中美麗的詩行。
而我認為,事實上小豆子的轉變並不完全是屈服於種種外來的暴力,小豆子是一個倔強的小豆子,一如程蝶衣也是一個倔強的程蝶衣。在種種表面上的暴力壓迫下,小豆子的主觀意志不應被忽視。從影片中來看,師傅的多番責打,甚至所謂"打通堂"都沒有在小豆子身上起到真正的作用,這可以從影片中小豆子和小癩子出逃回來後的那段情節中看出。小豆子一聲不吭,既不向師傅討饒,也不聽師哥的勸告,倔強至此。事實上他第一次真正的轉變並不是被割去六指或是被師哥在口中搗出血來,而是逃出喜福成科班以後見到了當時名嘈一時的"角兒"。看台中的小豆子,引頸而望,目光迷離,完全被舞台上的名角風采所征服,被叱吒英武的霸王所征服,被京劇藝術所征服,被一個絢爛華麗的苦孩子的夢想所征服。他"選擇"了京劇,而不是被逼著走向京劇。正是這種強烈的嚮往和獨立的自主意願使小豆子自己重回科班。可以說,是從這個時候起,小豆子為自己選擇了京劇這一條路,並用一生堅定地走下去。
其後的一切則幾乎是預設好般的順理成章:由於長得面目俊美骨架清秀,他成了科班裡唯一的旦角人才。既已認定,便只有走下去。當師哥的棍桿在小豆子的口中一陣亂搗之時,他終於看清只有這樣一條前路,於是,鏡頭前失魂地坐在太師椅里的小豆子也就只有儀態萬方地站起身來,行雲流水般,面帶一絲微笑地唱:"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至此,小豆子的性別指認轉換完成。
在這里,我想插上一點似乎經常被忽略的信息,影片中小豆子年少求藝一章中,不應該僅僅關注其性別指認的轉變,在小豆子的少年生活中,導演跟我們講述了兩件大事,除了性別轉換之外,便是他從一而終的信念的確認。這兩件大事同樣重要,並且在理解程蝶衣這一人物時有著最為重要的作用。
小豆子從一而終最早的誘因是低賤的身世和師兄的情誼。低賤的身世平添了小豆子的無助感,而師兄的處處關懷恰好給了他一個愛和保護的歸宿。直到後來師傅講述霸王別姬的故事時,說"人要自個成全自個",說到了虞姬的"從一而終",可以說對小豆子而言是人生重要的一課,它把小豆子同師哥間長久以來的情感完全定義化,概念化了。我們看到影片中的小豆子一邊哭,一邊打自己的耳光,"從一而終"這個做人的道理從此在他心裡紮下了根。"從"藝術,"從"京劇,"從"師哥,這幾個概念在"從一而終"四個字中得到了最好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注釋。
再回到性別轉換上來。在唱對了《思凡》之後,小豆子已經大致確定了他作為程蝶衣的人生道路,其後的張公公一節,我認為與其說是強調性別指認的最後變換與確立,不如說是導演在向我們昭示小豆子成為程蝶衣後的苦難人生的開始。張公公,代表著那個時代已經沒落的勢力,而這個沒落的勢力在這新出生的生命上猶能縱情肆虐,由此,程蝶衣一生的悲苦也冉冉拉開序幕。在那個欲曙還陰的凌晨,臉上還帶著油彩的小豆子從張府默默出來,他此後的人生歷程在那一刻已經基本定下了格調。"虞姬怎麼演,也都有個一死",正是程蝶衣一生的伏筆和注腳。
但是,我們看到,此時的小豆子依然倔強,在他發現了襁褓中的小四時,他置師傅的那一句"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於不理,固執地把小四抱了回來。彷彿那襁褓中的嬰兒正是他自己,彷彿一言不發負氣般的收養是力所能及的最激烈的反抗,對一個人宿命的反抗。
影片進行到這里,充滿了內心世界同外來強力的激烈爭斗的童年和少年學藝經歷告一終結,鏡頭中出現了科班小子們合影留念的場景,昭示著一個階段過去,和一個新的階段的來臨,閃光燈響過,程蝶衣登場了。
果真是名旦風流,程蝶衣一登場,便給人驚艷之感。小豆子年少時的理想終於實現了,風華絕代的虞姬,滿堂喝彩的舞台,燈一亮起來,音樂一響起來,踩著鼓點他就成了故事中不死的美人。可以說從一而終貫穿了程蝶衣的一生,他屬於京劇,屬於霸王別姬這個古老傳說。恰恰是這個倔強的小豆子,或者程蝶衣,把自己認定的、師傅教導的那個信條,最當真地、最徹底地內在化了。這種內在化中,我們依然能窺看到程蝶衣或者小豆子對自己人生的強烈的自主意識。而同時,這種內在化也使程蝶衣的人生歷程完全走上了英雄氣短的永恆困境。
我比較贊同近來一期《看電影》中關於霸王別姬的一則短評,在這里,這個英雄末路式的困境可以衍生為文化與個體的歷史性困境。沒有文化歸屬的個體是單薄混沌缺少價值底蘊的無自覺性的個體,而屬於某一文化的個體又逃不出其所依存的文化的生命。程蝶衣是被文化所化了的個體,是京劇藝術在人間的一個化身,他的光華依附於京劇文化的光華,他的命運也必將隨著京劇文化的沒落而沒落。延伸開來,歷史上種種文化不停地吞噬一個個原本單薄而無知的個體,在這些個體上彰顯自己的光華,而後自己又在新文化的淹沒中迅速腐朽,其陪葬品便是一個個被文化化了的個體。越是這種文化的精英代言人越是迅速地同這一文化一起腐壞。同時,從一而終的強烈意願與不斷變化遷延的歷史也形成了相互抗擊的困境,外來的種種力量施於英雄個體的身上,使其與其信仰和理想或生離,或俱滅,鮮血淋漓。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程蝶衣的人生,是抱定了從一而終信念的個體殉自己的畢生文化理想的一闋悲歌。他堅執著的是藝術,只這兩個字使他一生都寧願孑然一身獨立在時間的岸邊,不管朝代更迭,不管世事紛擾,是最執著,也是最剝離的邊緣性存在。這種存在只與心靈相關,這種存在拒絕和時間對話。
因此,是程蝶衣,而非段小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霸王。
程蝶衣這種自覺的堅執有其原因。如果說作為小豆子時這種朦朧的意識來源於一個微賤的窮孩子對名角風採的嚮往,那麼作為程蝶衣,這種堅執也同時來源於地位卑賤的戲子對慘淡的現實世界的有意識的逃避。
不管如何風華絕代,戲子終究是戲子,在台上光彩無限,落了幕,下了場,卸了妝,還是社會最末層的微賤生命。程蝶衣對母親和自己身世的記憶一直都沒有抹去。他雖然掛念母親,但心裡對母親的身份和自己出身的耿懷從他剛入戲班時就可以窺出一二:小豆子在眾師兄弟面前燒了母親留下的唯一的一件可足紀念的東西——披風。這種耿耿於懷的記憶即使被他深埋在心底,卻不時仍要出來現身,提醒他這現世里的無奈的悲哀。菊仙作為第三者的插入,偏偏也仍然是以一個青樓女子的身份。影片雖未直接表露這層巧合在程蝶衣心裡的影響,我們卻可以想見這一層微妙的關系在他潛意識里必定也起著若有若無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財閥袁四爺的"紅塵知己",日軍統領的座上"貴賓",國民黨軍手電筒中的虞姬和高級官員親赦的"程老闆",都不過是強勢人群手中的玩物。袁四爺在片中的一個動作的確頗有神韻:在袁四爺第一次來為段小樓和程蝶衣捧場時,散戲後曾親自到後台拜見,並以重禮相贈,四爺進門來後,靠椅上還搭了一件戲服,他只伸兩個手指,輕輕夾了,隨意一帶,衣服無聲滑落地上,就彷彿他們的主人,盡管光鮮亮麗,仍然如塵般輕賤。
微賤的生命之外,對師哥的情感又無從訴說,程蝶衣似乎註定了要為這現實世界所不容。可以說對段小樓的眷戀,親情和愛情各佔了幾分,是一種多少年相依相隨的最自然的情感,蘊得深,不必說起,也無從說起。
因此,只有在戲里,只有英雄美人的故事裡,程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才能找到一個與自己心靈相契的角色:虞姬。程蝶衣是倔強的,勇敢的,也是脆弱的:說他脆弱,是因為他愛上了自己的理想,不敢也不願再回到這慘淡現世中來,直面自己真實的人生;說他倔強勇敢,是因為他偏偏又有這樣的勇氣固執地要把這現實也照了戲來演下去。
別人不同他演,他要演下去,別人不讓他演,他還是要演下去,演得戲里戲外都是戲,演得戲里戲外都只有一死。
程蝶衣的這種人生理想,落實到最現實的希望上來,就切實地體現為和師哥好好唱一輩子戲,"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偏偏他生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中,偏偏他的師哥並不同他一樣是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戲子,於是,他終於悲哀地發現,"你們都騙我"。默默地過了十幾年,然後,年華逝去的虞姬,終於在他的霸王面前拔劍一刎,以謝"霸王",以謝他心中一輩子的理想。光從這個自刎的形式來看,我更傾向於認為程蝶衣至死都沒有完全認命"你們都騙我",作為一個被文化所化的人,他割不斷這種文化對自己的禁錮。我私意以為,他在自刎時的心灰意冷尚還不是對從一而終的徹底的絕望,否則他不必在霸王面前像一個受了多年委屈的美姬那樣自刎"問罪",他更多的感觸應該是生不逢時,滿腔的愛無從給予。我完全相信若有來世把一切從頭演過,程蝶衣依然是一個理想化的虞姬,哪怕他明知這通向理想的路遍布荊棘,甚至永難超生。由這一點來說,這種執著不完全該算在理想主義的頭上,而是一種最徹底的堅執。
影片中的霸王的象徵意味在片尾也得到了強調,虞姬和名劍一一跌落,屏幕暗下去之後,字幕打出了 熳 徽班進京的活動消息,而此時佳侶不在,一切已成往事,教人唏噓不已。
——菊仙之為虞姬
如果說程蝶衣是一個迷失在戲里和戲外、夢想和現實之間的虞姬,那麼菊仙就是一個真正現世的女人,一個形而下意義上的虞姬。這個現世虞姬同樣執著,同樣"從一而終",只不過她所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安穩的家,一個值得依靠的男人,一個最普通的女人所盼望得到的幸福。雖然我總是覺得她的這種願望不免有功利性的色彩,並且懷疑她的所謂"過日子"究竟有無愛情的因素在內,但仔細想想這些主觀意念似乎是無從考證也不必考證的了。無論如何,我們看到的是最終的結果,愛或不愛似乎不大值得探討;又或者是由於導演在影片中疏於對菊仙的塑造,顧而也難以探討。
菊仙決定為段小樓卸裝是在跳樓之後不久去看的那場《霸王別姬》之時。坐在第一排,一邊笑著看戲一邊嗑著瓜子,在段小樓唱到最出彩的幾句時,下定了決心,忽地起身從觀眾席間走出場去。然後就是為自己贖身,接著忐忑小心而又工於心計的"騙婚"。騙婚一節中我也頗認同一個片友的說法,即圍觀人群中的那個小丑的一句話是導演最想傳達的點評之語:"這妞還真夠厲害的!"
於是,諳熟女人最有殺傷力的手段的菊仙,成了段小樓"堂堂正正"的妻,完成了程蝶衣此生永遠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而這個現世的虞姬也仍然逃不出自己的宿命。可以說,促使菊仙跟定了段小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他身上的那股子霸氣,那種敢在眾人面前拍板磚說自己已經同花滿樓的頭牌姑娘定了親的氣概,是戲里凜凜然的霸王風范(又是戲里!又是虞姬!)。然而,菊仙的困境或者說生活悖論,卻在於她最初愛上的這幾分霸氣同她希望婚後過安穩日子的願望之間的矛盾。是她,一步一步親手磨滅了段小樓的霸氣,使他慢慢地變成一個怕被"滅亡",怕被"揭發",怕被"斃了"的楚霸王。是她,最後使得段小樓在熊熊火光前一狠心,嘶了嗓子喊:"我不愛她!我跟她劃清界限!"。是她,自己為自己掘了條去往死地的前路,驀然到了最後,唯死而已。
——形而下的虞姬,依然身陷苦境,只有自刎以謝。
——段小樓之為霸王
影片中,同時被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所愛的,或者說同時被兩個女人所愛的男人,卻同時深深地傷害了這兩個至親的人,並直接導致了她們的絕望之死。
就我認為,段小樓對程蝶衣的心思不是不知道,對菊仙所謂被花滿樓趕出來的騙辭也不是不明了,但這個假霸王在種種抉擇中顯得全無立場。或許他生性愛"喝花酒",對菊仙的求婚心滿意得,又或許他不敢接受師弟的這份情感,再或者他根本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抱態度。
這個男人在和師弟的嬉戲中,有時候也會恍惚。在後台蝶衣調皮地掐了把他的腰,兩人笑余忽又停住,從鏡中望去,分分明是最完美的英雄美人。
這個男人在花滿樓姑娘的面前,卻同樣心得意滿,花酒喝得有滋有味。
這個男人在妻子給自己描眉時,會忽然說,師弟說,這眉子得勾得立著點才有味。
這個男人在師弟期待的目光中,仍然會擁了菊仙揚長而去,扔下一句"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這是怎樣一個男人呢。也許在若無所動的外表下他內心有過激烈的掙扎,也許他只是想在混混沌沌中讓一切都能息事寧人,也許他是把親情和愛情分得涇渭分明。
而無論如何,從影片中來看,段小樓是一個角色意識含糊模稜的男人,他有兩個最執著的虞姬,分領了戲夢中和現實中的角色,而他自己,在這兩個選擇間曖昧難分,束手無措。
周旋在兩個"女人"的相互嫉妒和爭斗之間的他,難以定位自己的角色。
當然,從總體上來說,他愛現實更多些,他不要做那個不瘋魔不成活的師弟,他要的是現世的快樂,他不要承擔太多的夢想,他在現實生活中始終是向著妻子的。
——京劇、藝術之為霸王
我對京劇所知甚少,深覺今後實在該多補補這方面的課。因此不妨將片中的京劇擴展開來,在更泛泛的藝術或者理想層面上來談。
看過這部電影的片友們肯定會覺得這其實並不能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同志電影,盡管它涉及到了兩個男人之間千回百轉的情感,或者說更多地,是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的千回百轉的情感,然而,程蝶衣對師哥的這種情感卻有著很多微妙的特點。首先是親情,其次是友情,然後是對現實的逃避和對安逸的永恆的依戀,而最主要的,是對藝術執著的習慣。
程蝶衣是一個真正的戲子,真正入戲的戲子,他用了自己整個的心身和整個人生去擁抱滿舞台的傳說,用自己所有的血淚在譜寫一曲只應天上有的世外清歌。
(就影片本身來講,我並不能很好地說明為什麼師傅"從一而終"的教誨竟會這樣直接而堅定地為我們年少的主人公所接受並貫於一生,這最初契合的動機是什麼。或許由於電影本身篇幅的限制,並無法深究。——赧然!)
而這里出來的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在藝術面前,是不是要泯滅性別,在藝術面前,是不是只有美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單從京劇來講,濃妝之下的是男是女並沒有什麼意義,只要是顧盼生情,只要是風華絕代,只要是美,便就夠了。就好像蝶衣跟小四說的那樣,"京劇得好看,得美",除此以外何必追問過多。在藝術面前個體融化以至消失,個體的存在也無足輕重。同時,在影片中,京劇為所有的人們,而不僅僅是台上的程蝶衣,提供了一個躲避真實生活的舞台。人生已多苦難,世事太多紛擾,關起門來在這小小的天地里沉醉,不管外面是旗人坐著天下,還是日軍擄了江山,抑或是什麼黨什麼派說話間已經兵臨城下,都抵不過此刻的紙醉金迷。藝術在這種特殊的時候,有著這樣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功能。誰要去深究藝術是怎樣血淚般雕砌出來,誰要去深究藝術背後有誰在犧牲著什麼,那又算得什麼血淚什麼犧牲呢,一切只談藝術,藝術是美,美便足夠。
二 個體·性別·夢想·美
"塵世間,男子陽污,女子陰穢,獨觀世音集兩者之精於一身,歡喜無量呵。"袁四爺這句台詞可謂語驚四座,流傳深遠,而且每每總有人跟我說初聽時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我當時聽到這句台詞似乎沒有什麼不適,至於有無好感倒有些記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居然頗覺這句話道出了不少心聲,尤其是前半句"男子陽污,女子陰穢"之語。
也許與我最近由霸王別姬而關注起張國榮有關,目前我發現我對兩性的看法可以基本上這樣來概括:同性戀和異性戀都無所謂,因為它們一樣美麗或一樣醜陋;而真正讓人覺得不堪的是人竟然有兩性之分。(原諒我言語偏激!)
其實很早以前就這樣覺得,人之為人,主要的不是男人或女人二字,而僅僅是一個人字。關於生命、人生的理解和參悟是一個人一輩子要做的最要緊的事,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最基本的使命。若沒有自己獨立完整的人格和意念,便沒有資格在這世上立身下去。個人的精神充足和完滿是真正的完滿,是真正的成就,是真正的生命。而親情、友情、愛情,快樂、幸福、痛苦,人事、聚合、波折,所有的所有都只是遭遇,都只是展在我們面前的一本書,這本書,我們一邊看,一邊不時地合上,而後是獨坐沉思的剪影。
這沉思,方是正文。
早前看過朱壽桐那本《新月派詩人的紳士風度》,其中有句話頗讓人共鳴——不記得是不是他引用的徐志摩的原話——大意說人生只是生命的一個表象,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個表象。當時給我的沖擊很深,因為心底里很潛在的東西忽然就這樣被一針見血地說了出來,真是一觸即發,猝不及防。
我喜歡把這話更擴展,或男或女也只是表象。真正活動和存在著的,只是一個中性的人,是隱藏在或男或女或美或丑的皮囊後面,真正應該對話的人。事實上,中性的美是最切中人心,也是最有殺傷力的美,因為那是關乎生命本真的美。
而程蝶衣就能一再用這種美來提醒我們。
導演在這里將一個傾城傾國的男人擺在我們的面前,有意思的是,這個男人所擁有的傾城傾國的色相卻偏偏能讓人忘卻男或女的定義。(說起來彷彿也很有意味,越是美到了極致,越是讓人忘了最初的性別。)這個男人所展現出來的中性的人格美,讓所有關於性別的定義都顯得蒼白而多餘,讓所有舊有的界定都失去了意義。人,美的便是美的,無論是男是女。我們都是躲在自己表象後面的遊魂,這遊魂本就是中性的。
程蝶衣在這個意義上站在了造物主的安排之外,一種邊緣性的中性美,一種直指人心的美,這種美最能穿越時間。
而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美呢。程蝶衣的美從最直接的層面上,應著袁四爺那番"集兩者之精於一身"的注腳,是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性情上的"兼美"。有女性所有的敏感、溫柔、聰明、細致、脆弱甚至些許由愛而生的嫉妒和自私,也有男性的剛毅、執著、沉默、內斂、寬容和堅忍。在這種種美麗之間,甚至於連他犯的一些錯誤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旁人的諒解:他負氣地"豁出去"般的墮落,他折磨自己的那些吸鴉片的霧中歲月。
而更進一層地,程蝶衣更本質的美是人格上的美,是對信仰和夢想的執著,對實踐這信仰和夢想的勇氣。在我們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夢想一不小心就墮為功利的目標,迷失在紛繁的色彩中的人們,不敢觸摸心底最空洞的那個位置——你找到你的信仰了么,你有自己一輩子的或至少目前認為應該是一輩子的能稱為終極理想的理想么,你找到自己心靈的救贖了么。
蝶衣是幸福的,一如所有找到信仰和歸宿的人一般幸福;蝶衣是美的,一如所有作為獨立生命存在的性靈那般散著永難磨滅的美的光芒。
最後還想提及,在影片的中後段,導演多次使用了"金魚"這一意象。據說金魚原是鯽魚的一種,是鯽魚的變態,正是這種變異造就了金魚獨特的美。在蝶衣將師哥從日本人那裡救出而旋即又被師哥拋棄之後,畫面中第一次出現了金魚的形象和鴉片的煙霧。此後,金魚在戒煙時又重新出現。導演似乎在這里隱喻著程蝶衣如金魚一般所有的"變異"後的美,一種"病態"的美。(當然,在這里用的兩個詞依然是中性的,因為我們沒有理由視常態為理所當然,沒有理由認為偏離便不是趨向真正的美麗。)這種美有觸目驚心的效果。而事實上,真正美的事物,無論外表是如何堅強,內里卻仍抹不去脆弱。影片在"學藝"章和"從藝"章之後,共產黨登上了舞台,從而拉開了最終之"殉藝"篇章。在這一篇章里,我認為又可以大致分出幾個子篇章來,一是程蝶衣對母親的呼喚,主要從戒煙一節來表現;二是同門、知交、至親間相互揭發的文革子篇章;最後是虞姬自刎作為尾聲。而在第一個子篇章里,導演終於集中地向我們展示了程蝶衣內心的脆弱。"娘,我冷","水都凍冰了",蝶衣在暈迷中這樣喃喃而語。剎那間,將他多年來吞忍的種種痛苦和悲哀呈在了我們的面前。(記得在李碧華的原版小說中有段文革時期發生的細節,說的是革命小將們教戲子們認字時,問到蝶衣,他說"愛"字和"受"字確實很像。李碧華在這時寫道,在蝶衣的心裡,愛便是無止無盡的忍受。看時心中為之一痛)這個
時候的蝶衣,彷彿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個冬天,成了那個無辜的小孩。影片中,菊仙如母親般,雖有幾分不知所措,但馬上萬般憐愛地抱起蝶衣羸弱的肩,如同無限愛憐地疼惜一個最無助的嬰兒。在這個奇特的時刻,兩個虞姬終得"和解"。而事實上,菊仙此時的真情流露,既可以看成是幻想中的"母親"這個外在意象對蝶衣內心領受的種種悲苦的撫慰,也可以看成是"虞姬"這一形象自身的重疊交匯和對自身人生歷程的哀泣,一種顧影自憐式的心痛,別樣的無助。因此,我認為這短短的一段戲,充分而巧妙地流露了一個困境中的英雄的末路悲傷。
三 李氏小說與陳氏電影
看完陳凱歌的電影以後,自然去看了李碧華原版的小說。不能說是失望,但小說的確未必就比電影要好。事實上,我認為霸王別姬的電影和小說最大的區別是,小說更純粹地是一部兒女情長的普通的言情小說,而電影卻給了你關於人生和人性的最直接的心靈沖擊和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的確要感謝陳凱歌對小說的拔高和深化。"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李碧華開篇就告訴我們她要講的是一個關於婊子情長,戲子義深的人情故事。我比較贊同一些網友所說的,看小說中的程蝶衣應該從一個純粹的女人心的角度去看。事實上,小說中的程蝶衣種種心理同女子也並無二致,你完全可以把他的負氣、嫉恨、愛和溫柔同女子等價起來。而在電影中,由於承載了關乎歷史、藝術、理想的種種因素,愛情故事本身倒是退到了次要的地位。就好像我第一次看霸王別姬的時候,竟然把程蝶衣跟段小樓的愛情故事基本上拋到了腦後——我們都在電影中尋找契合自己心靈需求的東西,而我在這三個小時里尋找和看到的,只是孑孑然一個程蝶衣,一個執著不已的虞姬的四面楚歌的人生故事。
當然,也不能否認,李碧華的小說可以拿來當電影的注腳來看,畢竟在有些微妙的內心活動上,小說有更多的鋪陳。
就好像在這里,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蝶衣在師哥的定親夜那股子"豁出去"的負氣和心痛;看到他將披風覆在後台熟睡的小龍套身上時,"仿如覆在自己的身上,仿如覆在過去的身上";看到他從袁府羞赧地出來,在路邊遇見的那個小孩,冷冷用斜眼傲然覷他,而他忽然發現當年的自己早已死去,而現在的自己僅僅是從那時起長大的一隻鬼......
用李碧華的女性的細膩曲折,來註解陳凱歌男性的大氣慷慨,是一種絕妙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