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龍電影在日本票房進入幾次前十
14次。截止2023年,在日本上映的成龍電影超過60部,平均票房超過10億日圓肢則,並且14次打入日本年度票房前十。成龍(JackieChan),1954年4月薯飢態7日出生於中國香數源港,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導演、製作人、編劇、歌手,國家一級演員。
② 夢回金沙城影片優勢
國內動畫電影製作的新里程碑,《夢回金沙城》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已達到國際B級2K畫面標准,這是國內首部達到這一標準的動畫巨作。其畫面清晰度極高,即便放大三十米也能保持細節豐富、飽滿且流暢的視覺體驗。電影不僅在2D技術上獨樹一幟,還實現了2D向IMAX3D的突破,將同時以膠片、數字和IMAX3D格式推出,這一創舉在國內動畫界堪稱首例。
在製作過程中,《夢回金沙城》就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2006年,影片代表公司受邀參加日本東京國際動漫節,同年6月,片花亮相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以其獨特的中國風和國際化視野贏得了國際片商的青睞與專家的認可。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已成功獲得邀請,將以中國動畫電影的身份參加2011年的戛納電影節,這是中國動畫電影首次亮相這一全球電影盛事,具有里程碑意義。
盡管面臨來自全球動畫領域的強勁競爭,如2010年奧斯卡提名影片中的好萊塢大片《馴龍高手》、《玩具總動員3》和《怪物史瑞克4》,以及日本高票房的《夏日大作戰》等,但《夢回金沙城》憑借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技術創新,將在2011年1月25日的奧斯卡評選中一展風采,讓世界見證中國動畫的崛起。
(2)日本高票房的中國電影擴展閱讀
《夢回金沙城》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杭州盛世龍圖動畫有限公司出品,歷經五年製作、耗資8000萬元、以神秘消失的金沙古文化為背景的國產動畫巨制日前殺青,並通過審查。《夢回金沙城》作為一部純國產、東方意蘊十足、國內首部達到國際B級2K畫面標準的動畫電影,將首次同時推出膠片、數字、3D版本,這在國內動畫界也是首創。
③ 日本那一步電影在中國大陸票房最高
《名偵探柯南》第十五部劇場版《沉默的十五分鍾》,票房是3230萬。
④ 中國海外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哪部
中國海外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張藝謀的《英雄》。海外票房好像是1.76億美元,北美連續兩周票房冠軍。英雄啊,高曉松講,當時那個哈維製片人幫著上映,還在海報上打了個昆汀塔倫蒂諾監制,加上好奇心,於是大受國外觀眾歡迎。
電影: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即「映畫」,是作品視覺藝術形式,通過使用移動圖像來表達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價值觀,或各類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⑤ 赤壁電影為什麼日本的票房超過了中國
日本人有很深的三國情節。 眾所周知,日本的「三國文化」來自中國,那是「中學東漸」。
當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以下簡稱《三國演義》)於元末明初問世時,三國的故事在中國大陸民間已經流傳了近千年。但是故事有沒有傳到日本,此前沒有紀錄。日本真正第一個與中國的「三國」故事有關的作品,據邱嶺與吳芳齡所著《三國演義在日本》一書所研究,是一部叫做《太平記》的作品。它的誕生,大約也相當於中國的元末明初時期。
《太平記》是講述日本南北朝時期歷史的小說,其中的作品卷二十,引述了三國故事,從劉備三顧茅廬開始講,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孔明走生仲達」結束。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而是諸葛亮。
在中國人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徵。但是在《太平記》中,諸葛亮的主要表現是「忠誠」與「仁義」。他對主人公劉備的鞠躬盡瘁,一直延續到他死後,還可嚇退敵人,給蜀國做貢獻。還有,他「出師未捷身先死」,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個人悲劇,也都是日本人津津樂道的內容。不過,《太平記》中的三國故事,還不是來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真正進入日本,是在《三國演義》的嘉靖本問世167年後。其時正是中國剛剛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遺民避居日本,帶去大量中國書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戰亂結束,進入江戶時代,對中國文化有了濃厚興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後40餘年,《三國演義》的第一個日譯本《通俗三國志》出版,譯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戶時代的日本,知識分子和上層武士是可以直接讀漢語原文的,也就是說,其實他們可以看中文的《三國演義》。但庶民階層卻不行。所以說,湖南文山的這個《通俗三國志》,很大的意義是使「三國」在日本全社會各階層中,尤其是中小學生中普及。不過,從那個時候起,日本譯家們已經在搞「編譯」,按自己對內容的理解開始對原著改編。120回的小說變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說唱套話也都抹去,實現了由說唱故事到讀本的轉換。
日本人對於三國的執著熱情與認真,簡直近乎自虐。至今,他們仍會寫出無數本書來,考查三國里的史實,三國里的謎團,收集三國名言,繪制三國地圖,編制三國大詞典。有一個日本職員,就是因為喜歡三國,利用假期到中國來考察三國故地,已經堅持了20多年。至今,到網上搜索,關於三國的購書網頁有30多頁,每頁都包含十幾本書。僅就三國人物評價而言,在光榮公司做三國的電腦游戲的同時,日本一家「新人物往來社」推出《三國英雄資料編》,對169個三國人物的統率能力、決斷能力等8個方面進行打分,買了書的人都可參與進去,花樣無窮。
而日本的文學,從最早接受三國故事時起,就已經開始走上了與中國文學不同的道路。邱嶺與吳芳齡為日本文學總結的三大特點是:追求真實;非社會化而強調個人;悲美。所謂「悲美」,一代日本動畫迷和游戲迷恐怕早已在日本動漫中領教。那種滿天飛著血紅的箭雨的悲愴與凄美,英雄人物經歷生離死別時,心碎之處的典雅傷感,都隱隱地在打動著一代年輕的游戲迷們。這些來自東瀛的「三國」,千百年前曾經從中國傳過去,不知充盈了多少日本人的內心,現在它們又轉回到發源地母國,又會在這邊釀出什麼樣的果實?
日本大手前大學校長川本皓嗣,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在日本,以前常聽到『同文同種』的說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國人沒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為學習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直到近代以後這種錯覺仍然存在著。
另一方面,中國人雖然一點也不認為自己像日本人,但就像美國人多覺得加拿大是美國的一部分或者一個『准州』似的,中國人不也覺得日本文化像是中國文化浮淺的模仿或者派生物嗎?
當然,這兩方面都是很大的錯覺。」
觀察日本的「三國文化」與中國的「三國文化」之不同,似乎讓我們突然得到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文化、中國的歷史觀的某些清晰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