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阿詩瑪》的主要演員們近況如何
《阿詩瑪》改編自 撒尼同名敘事長詩,這部電影公映後創下了 中國影史三個第一: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歌舞片; 第一部反映少數民族古代生活的音樂風光片; 第一部榮獲西班牙桑坦德國際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的中國電影。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劉瓊,主要演員有飾演女主角阿詩瑪的楊麗坤、飾演男主角阿黑的包斯爾,此外還有韓非、崔超明、馮奇等。
導演劉瓊,湖南湘陽人,生於1913年10月16日,逝於 2002年4月28日,享年89歲。劉瓊是中國著名導演,作品除了《阿詩瑪》,還有《女附馬》、《喬老爺上轎》、《51號兵站》、《李慧娘(京劇)》等,其中《李慧娘》獲得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女主演楊麗坤,雲南人,彝族,生於1942年4月27日,逝於2000年7月21日,享年58歲。除了主演過《阿詩瑪》,楊麗坤還主演過《五朵金花》,其清秀美麗的人物形象一直被很多人銘記並懷念,只可惜,後來由於受到迫害造成精神失常。
男主演包斯爾,內蒙古伊克呼盟人,生於1938年7月18日,逝於 2002年8月10日,享年64歲。包斯爾1978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後參演過《兩個小八路》、《濟南戰役》、《關東大俠》、《天地人心》等影片及電視劇《林海雪原》、《響鈴公主》、《努爾哈赤》等。
韓非,劇中飾演阿支,原籍浙江寧波, 1919年3月17日 生於北京,1985年1月4日因心臟病逝於上海,享年66歲。韓非是中國五六十年代最著名的電影演員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喜劇大師」,曾主演過《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發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等5部喜劇影片。
崔超明,劇中飾演熱布巴拉,廣東人,生於 1918 年,逝於 2011年,享年93歲。崔超明以飾演反面角色見長,1961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後,相繼在《獨立大隊》、《南海的早晨》、《兵臨城下》等影片中塑造過一系列中高級國軍軍官形象,將角色丑惡的靈魂和殘酷的本質表演得淋漓盡致,讓人恨之入骨。
馮奇,劇中飾演海熱,生於1924年,逝於2015年4月13日,享年91歲。馮奇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曾參演過五十多部電影,在《鐵道游擊隊》中出演過王強。2005年8月,馮奇被授予第10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由上可以看出來,當年參演《阿詩瑪》的主要演員及導演均已過世,但他們留下的作品卻是不朽的,永遠值得後人銘記和懷念!
演員楊麗坤而在拍完《阿詩瑪》最後一個鏡頭後,她接到通知立即回單位,電影雖然持續熱映,但她面對指責也越來越多,更是因為名氣遭到一些人的極度,她開始產生幻聽,後來越來越嚴重,等到被允許治療的時候,病的已經非常嚴重了。
為此她更是被送到精神病院進行為期一年的治療,這一年她剛剛28歲,還是演員最好的年紀,不過面對這些悲慘的時候,有一個男人替她撐起一片天,這個男人就是她的愛人唐鳳樓,兩人第一見面的時候,她就已經患病開始服葯了。
那時楊麗坤因為服葯,導致美貌早已不復存在,整個人目光呆滯,面色蠟黃,而且因為激素葯物導致體態臃腫,根本談不上漂亮,不過她卻被善良的唐鳳樓所吸引,兩人就這樣走到來一起。
婚後唐鳳樓對她關懷備至,而在很多年以後,他回憶楊麗坤時,仍動情的說到:「我能和她生活近三十年,完全是因為她人好。」,而兩人在1974年時,更是迎來一對雙胞胎兒子,婚姻是美滿幸福。
就在她婚後被人遺忘的時候,1978年國內多家媒體都轉載一篇《阿詩瑪,你在哪裡?》,隨後在全國掀起尋找她的浪潮,而雲南歌舞團的團長,最終在精神病院里找到了她,並正式跟她道歉,而此時她以變了樣子,讓人心酸。
而她出院以後,就將自己工作關系,有雲南省歌舞團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從此她離開雲南在上海定居了,直到去世她再也沒回過自己的家鄉。
楊麗坤可謂是一個悲情人物,曾經紅遍全國成為一顆閃亮的明星,但卻很快隕落,好在有個不離不棄老公,在2000年時候,楊麗坤在盥洗室門口微笑地看著丈夫刷牙洗臉,伸手輕輕在他的臉頰劃過,一個月以後便去世了,「阿詩瑪」也成為她最後的絕唱。
B. 文常盤點系列-優秀的少數民族電影&紀錄片
探索多元魅力,讓我們沉浸於少數民族電影和紀錄片的世界,它們猶如瑰寶,揭示了各民族文化的深厚價值,強化了國家的凝聚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品味的佳作:
- 歷史的回響:新中國成立前,電影如《搖山艷史》、《塞上風雲》和《花蓮港》獨具匠心,以多元視角嘗試打破隔閡,展現出民族交融的生動畫面。
- 國家記憶的印記:「十七年」時期(1949-1966),大約40部電影,如《內蒙人民的勝利》和《五朵金花》,它們是構建國家認同的重要載體,豐富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內涵。
- 新時期的繁榮:1979年至1999年間,近200部作品如《紅河谷》嶄露頭角,內容從風土人情走向更為多元,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深度反思。
進入21世紀,電影藝術與民族身份的交融愈發顯著。技術進步賦予了邊境題材新的生命力,如《米花之味》,其藝術價值彰顯了民族文化自覺的力量。商業化與精英創作的結合,如《狼圖騰》,將民族元素與現代敘事完美融合。同時,歷史的贊歌與現實的觸碰,《民族萬歲》記錄了各民族在抗戰中的英勇貢獻,《喜馬拉雅天梯》則聚焦西藏登山者的壯志。
更令人驚嘆的是,大型紀錄片《中國少數民族風情》猶如一部視覺盛宴,全面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讓觀眾在屏幕上領略到各民族的獨特魅力與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