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國內與韓國拍的電影的差距
技術上,韓國電影應該是亞洲電影范疇內最接近好萊塢標準的——注意,這里的「好萊塢標准」是指商業類型片以及具體製作水準。所謂的技術,包括編劇技巧、視覺、聲音、特效、剪輯、製片流程,等等。雖然中國電影在最近幾年奮起直追,但之前欠的賬實在太多,短期內很難填完之前的虧空。技術環節的完善,不是靠錢多就能解決的。最重要的還是人本身。中國電影在這方面虧欠的實在太多,而人才的培養又是需要時間和實踐的。這一點,如果中國電影還按照目前的這種市場趨勢繼續涸澤而漁的話,韓國電影會把中國電影甩的更遠。韓國電影的整體技術進步,不僅僅是因為起步早,而且他們基於本土市場製造了大量需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把電影看成是一種製造業,它是需要多個高度專業化和細分化的子系統才能完成最後的高質量成品。這種細分化和專業化環節,必須要給本土市場足夠的市場空間和需求,才能培養出足夠多的本土化專業公司。因為韓國電影在這方面給本土電影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和嘗試,所以韓國電影有機會基於本土市場的需求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技術體系和標准,並最終完成了標准體系的建立。這種技術標准體系再反饋回產業,就呈現出韓國電影在整體製作技術水準上可以說是亞洲一流。藝術上,韓國電影在題材方面的解放,導致了他們的電影能夠有機會探索類型化敘事和本土文化的結合。從目前的韓國電影整體水準而言,他們基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敘事策略,以「漢江怪物」為代表,韓國電影做到了國際化的類型片模式內打通本土觀眾的內心情感。這一點,中國電影在未來十年內我都持悲觀態度。
⑵ 如果說韓國的影視劇已經遠遠超過我國影視劇,你認同嗎
沒有幾可比性,韓國電影愛情、靚男美女是主題。這樣能吸收外國人來看。也有利於電影輸出。 中國歷史文化長久,在古裝,歷史方面肯定強於韓國。韓國大多偶像劇比擬多。沒有那個國度的最好,只能說在那個范疇能強一點。韓國電影由於市場,所以製造范圍小,一億錢的製造費就頂天了;而且電影的數量不多所以只能從質量上下功夫。
假如硬要說哪個好,就跟吃菜一樣,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假如一定要用票房來比擬的話,韓國電影的票房至今還未超越我國電影。
⑶ 在你看來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差距有多大
我個人認為這兩者的電影差距其實是不大的,只是因為想要表達的內容和主題的不同,中國電影所講述的內容,深受主題和歷史背景還有就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影響,而韓國的電影更像是愛情都市劇的表現更多,所以兩者的主題表現不同,所以差距也是不存在的。
⑷ 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比較
韓國電影已經領先中國一大截了,雖然聽起來很刺耳。
中國電影現在進入了一個商業片低能弱智文藝片曲高和寡的節奏,國產商業片只為圈錢不為電影,拿一個初中生作文的水平的劇本請一兩個大牌,照樣可以賣個幾億票房,錢這么容易賺誰還用心搞電影。文藝片如賈樟柯的作品又是極富中國特色的,不說外國人看不懂,連中國人也只有小部分人看賈樟柯的電影,這類藝術片導演也許把一生奉獻給電影卻沒有從電影里賺到半毛錢,這就是中國電影的悲哀。
而每年幾百部國產電影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爛片的現實情況下,電影的回收成本院線盈利卻在節節攀升,營造出一個假大空的電影盛市,盛市下隱藏著的腐朽就是國產電影的止步不前。
說回韓國電影,雖然每年也有很多速食電影問世,但是從來都不缺乏誠意之作,回顧韓國電影這十幾年,很難找到哪一年是沒有經典作品的。現在,韓國電影對商業片的把握已經超過日本了,就像90年代的香港電影,你明知道它是商業片,可你不會覺得它膚淺,只會覺得故事精彩節奏流暢。
韓國的文藝片導演是相對「親民」的,使這些文藝片的受眾面不再那麼窄,不會像一些小語種文藝片,文藝到費解。
純國產商業片這些年唯一讓我感覺比較好的只有《瘋狂的石頭》和《李米的猜想》
⑸ 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的比較
韓國德電影和中國電影還是有雷同德地方吧!
都是以電影的內容,情節打動觀眾.
但是曾見過⒈見很喜劇的事情:
韓國電影《外遇的好日子》,一對男女在賓館偷情,用的是中國製造的避孕套,女的見是中國製造的產品,說她不相信中國的產品,在家裡她也從來不用中國的產品。圖為男的急急忙忙買來安全套欲偷歡。
最近「中國製造」在世界范圍內鬧得沸沸揚揚,從去年運到香港的魚發現有致癌物質,再到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寵物飼料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隨後又是中國牙膏有毒、汽車輪胎、玩具和海產品質量問題。「中國製造」真的這么差?
⑹ 在你看來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差距有多大
個人覺得韓國是不缺揭露現實的電影人和包容這種類型電影的制度,這就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的問題。中國的電影仍然在進步,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如近期的《我不是葯神》就是中國電影發展飽含希望的表現。
⑺ 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異同點是什麼
相同點都是聲光色的藝術表現。區別是韓國的電影尺度更大,更敢拍。
從內容上來看,最成功,最受歡迎的韓國電影只有三類,就是曾被電影審查制度禁止的:政治、情色與暴力。中國電影的崛起事實上比韓國要早,也更早的拿到了歐洲三大節的獎項。
從目前來說,中國電影最輝煌的時代是第五代接過大旗之後掀起的高潮,在那一波高潮之後,中國電影被迅速推向了市場,因為沒有建立分級制度,廣電總局在審查方面也卡的比較嚴,所以電影投資人為了收回成本,大都不會去觸及敏感題材,所以現實主義影片較少,拍的好的就更少了。
在第五代導演的極盡輝煌之後,近幾年,新一代的導演也成功接棒,出現了徐崢、陳思成這樣的商業導演,同時不乏婁燁、賈樟柯這樣的文藝片導演,同時,政策也在逐步解禁,像今年的《人民的民義》,相信在將來,我們也會有更多優秀的現實題材的電影。
從商業片來說,中國目前並不輸於韓國,甚至可能還領先半個身位。我們輸在了關心社會現實上,我想這個問題問的應該是我們為什麼很少有像《熔爐》《素媛》這樣的影片,而不是像《奪寶聯盟》這樣的影片。
我發現中韓電影人似乎都不會拍勵志影片,中韓的電影人都沒有拍出《墊底辣妹》《當幸福來敲門》這樣的電影。
⑻ 韓國影片成奧斯卡大贏家,優點在哪
一:情節細膩
這個不用說,絕對是韓國電影的特色,我看過不少韓國片,但像我們大陸這樣投資動則上億的鴻篇巨制真的很少,反而更多的注重劇情、感情、氛圍、表演等。韓國的愛情片可以說是亞洲第一了,迷倒不少觀眾,從小學生到老年人,都有喜愛的觀眾,雖然題材老套,但是相比起國內的愛情片,總是給人一種看不膩的感覺。為什麼呢?故事情節編造的不多,大部分的韓劇,除了歷史劇以外,大多講述的是人們正常生活中的瑣事,雖然瑣碎,但是韓劇總能在瑣碎繁雜的小事中展現人與人關系最單純最親密的一面,給人以真善美的體驗。而且他們對家庭的演繹,正是我們過去中國傳統生活的剪影,幾代同堂的家庭氛圍,長幼尊卑的觀念,傳統的習俗和風貌,都給和韓國傳統生活習慣相似的中國人以強烈的親切感,這也足夠引起我們感情的共鳴。我國觀眾能迅速的投入劇中,和人物共悲喜。
人家韓國選秀節目辦了那麼多年,明星的培養早就是工業化一樣批量生產了,一個組合動不動十幾、二十號人,就是千里挑一,也能挑出很多不錯的演員來。而我們國內,梁朝偉那一代港星漸漸老去,真是沒發現多少要臉蛋有臉蛋、要演技有演技的演員。
⑼ 韓劇和韓國電影真的比中國強那麼多嗎
首先,韓劇和韓國電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存在。 韓國電影是作品向的,常常比較特立獨行,是傾向於作者表達的。 而韓劇則是產品向的,主要訴求是收視率,觀眾粘合度。 回到問題,韓劇和韓國電影電視真的比中國的好嗎? 如果撇開個例,看整體素質,答案是:的確比中國強。先說韓劇。大多數韓劇是邊拍邊播出。 殘酷的淘汰機制和高效的運作機制是英美國家都望塵莫及的。 (這點很多人不承認,說英美也很激烈,但是如果你了解業內工作狀態,你就知道,韓國電視人的生存壓力不是英美電視人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