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49年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是
1949年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橋》,這部電影由王濱導演,編劇於敏,於洋、呂班、江浩等主演,後來演反派成就頗高的老演員陳強少見地塑造了相當正面的工人形象。
故事發生在1947年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為了配合人民解放軍全面進攻,某鐵路工廠接受了修復松花江鐵橋的任務。在缺乏鋼鐵、煉鋼爐損壞等嚴重困難下,廠長發動共產黨員、積極分子,組織廣大工人日以繼夜地修復了煉鋼爐,制出橋座和鉚釘,在松花江解凍前修復了大橋,支援了解放戰爭。影片通過老梁和老侯頭兩個工人形像的塑造,表現了工人階級擁護共產黨、戰勝困難支援解放戰爭的熱忱,歌頌了他們嶄新的勞動態度和巨大的創造力。
這部影片在畫面的構圖,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表現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一種健康有力、樸素、明朗的風格,成為中國電影事業上的一座新橋梁。《橋》在新中國電影史上佔了5個第一: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寫工農兵,給工農兵看」的人民電影;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第一部體現執政黨知識分子政策的電影;第一部「反現代的現代性電影」。
雖然《橋》首映時間在1949年5月初,新中國還未成立,但這部電影依舊穩坐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把交椅」,在當時,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意義重大。
70年前,拍攝條件艱苦得難以想像,而電影人們不畏艱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現的主題高度契合。當時劇組里的攝影、美工都是新手,設備也十分落後,甚至燈光照明採用的還是大號的鎢絲燈。為了表現「鋼水四濺」的熱火朝天場面,攝影師和好幾個工作人員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燒起來,只能拿濕棉衣捂著拍完了整場戲都沒有停機。當這一部電影完成時,導演王濱激動得淚流滿面。
新中國成立之初直到「文革」開始的這段時間,在中國電影史上被稱為「十七年電影」時期,這個時期的電影大多有著濃重的政治宣傳意味。《橋》在這方面也是嚴格打樣。片中人物的臉譜化符號化設置能夠看出濃厚的時代氣息和宣傳功效,黨員一定是起帶頭作用的,一定是抱病堅持工作的;工人階級一定是充滿先進力量的;知識分子是思想保守的,但最終一定會被工人階級的力量和聰明才智所教育,最終心悅誠服加入革命隊伍的。影片中也有許多如今看來會忍俊不禁的可愛之處,比如片中為了「鎮住」化鋼爐,工人們在爐皮上寫了四個大字「你敢拉稀」。
《橋》在建國初期,為工業題材的「人民電影」確立了一個基本範式,不同於此前電影傳入中國四十多年來的各類型的藝術創作,用階級屬性來重塑人物性格,將主題政策化、故事公式化、人物類型化的這種新範式很快成為後來大多數同類題材電影效仿的「模板」。《橋》之後,從1949年到1955年的六年間,三大國營廠一共生產了包括《光芒萬丈》《高歌猛進》《女司機》《走向新中國》《偉大的起點》《無窮的潛力》《英雄司機》《在前進的道路上》等工業題材影片,基本都是按這個路數來的。
㈡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
這部影片以飽滿的熱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頭這樣的新中國工人形象,和以廠長為代表的領導幹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階級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這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新中國1949年王濱執導的電影擴展閱讀:
內容梗概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持前線,接受了製造搶修松花江鐵橋橋座和鉚釘的任務。當時工廠條件很差,總工程師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也存在著僱傭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復煉鋼爐時試驗成功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之後,經充分發動群眾,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終於完成了生產任務。工人們又響應了上級的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使大橋及時修復通車。
劇本反映了成為國家主人的工人階級在管理工廠中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說明了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是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㈢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設置的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設置的電影:《橋》。
簡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
(3)新中國1949年王濱執導的電影擴展閱讀: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第一部「寫工農兵,給工農兵看」的電影;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第一部體現知識分子的電影;第一部「反現代的現代性電影」。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㈣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和電視劇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濱導演的《橋》是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麵塑造中國工人階級崇高形象。
我國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現為中央電視台),建於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該台播出了我國第一部直播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這是中國電視劇的發端。
㈤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什麼電影
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橋》。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任務的故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橋》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在於敏訪談錄中,講述了《橋》的寫作經歷。為創作該劇,於敏於1947年冬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下廠呆了兩個月,寫一個月,共三個月就交上了劇本。
劇本很快通過了。《橋》拍出以後,反映很強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寫工人的,不管寫得怎樣,它是個新的東西,所以當時起的作用不小,到處是掌聲,上海工人看了電影之後還遊行慶祝。
這部影片在畫面的構圖,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表現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一種健康有力、樸素、明朗的風格,成為中國電影事業上的一座新橋梁。
當時影片創作的靈感來自於哈爾濱機車車輛廠,而演員們在開拍前去哈爾濱三十六棚鐵路工廠體驗生活,導演要求演員們必須和工人「打成一片」。如此體驗生活繼而創作的傳統在整個國營製片廠時代幾乎是鐵打不動的定律。
當時,拍攝條件艱苦得難以想像,而電影人們不畏艱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現的主題高度契合。當時劇組里的攝影、美工都是新手,設備也十分落後,甚至燈光照明採用的還是大號的鎢絲燈。
為了表現「鋼水四濺」的熱火朝天場面,攝影師和好幾個工作人員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燒起來,只能拿濕棉衣捂著拍完了整場戲都沒有停機。當這一部電影完成時,導演王濱激動得淚流滿面。
㈥ 鐜嬫花鎵у肩殑鎴戝浗絎涓閮ㄧ數褰辨槸鐜嬫花鎵у肩殑鎴戝浗絎涓閮ㄧ數褰辨槸鍝涓閮
1銆佺帇婊ㄦ墽瀵肩殑鎴戝浗絎涓閮ㄧ數褰辨槸銆婃ˉ銆嬨
2銆併婃ˉ銆嬫槸涓滃寳鐢靛獎鍒剁墖鍘傛媿鎽勭殑鍓ф儏鐗,鐢辯帇婊ㄦ墽瀵,鐜嬪朵箼銆佸悤鐝銆佹睙嫻┿侀檲寮虹瓑鍑烘紨,浜1949騫翠笂鏄犮
3銆佺帇婊錛1912騫3鏈12鏃モ1960騫1鏈17鏃ワ級錛屽師鍚嶇帇緇嶆澃錛屽嚭鐢熶簬灞變笢鏄岄倯鍘垮忓簵鏉戱紝涓鍥藉唴鍦板兼紨銆佺紪鍓с佹紨鍛樸1931騫達紝鐢卞叾鍙傛紨鐨勫墽鎯呯數褰便婃晠瀹鏂版ㄣ嬩笂鏄犮1935騫達紝鑷緙栬嚜瀵煎墽鎯呯數褰便婃搗钁銆嬶紝褰辯墖鍗磋鐢靛獎媯鏌ユ満鍏沖垹鍓銆1940騫達紝鎵у兼浌紱虹殑鍥涘箷璇濆墽銆婃棩鍑恆嬨1942騫達紝涓庢按鍗庤仈鍚堟墽瀵艱嫃鑱旈潻鍛借瘽鍓с婂甫鏋鐨勪漢銆嬨1944騫達紝鍙備笌姝屽墽銆婄櫧姣涘コ銆嬬殑闆嗕綋鍒涗綔銆佹紨鍑哄拰瀵兼紨宸ヤ綔銆1949騫達紝鎵у煎墽鎯呯數褰便婃ˉ銆嬨1950騫達紝涓庢按鍗庡悎浣滄墽瀵煎墽鎯呯數褰便婄櫧姣涘コ銆嬶紝璇ョ墖鑾峰緱絎6灞婃嵎鍏嬫柉媧涗紣鍏嬪崱緗楃淮鍙戝埄鍥介檯鐢靛獎鑺傜壒鍒鑽h獕濂栥佷腑鍥芥枃鍖栭儴浼樼褰辯墖涓絳夊栥1955騫達紝涓庢堡鏅撲腹鑱斿悎鎵у煎墽鎯呯數褰便婃掓搗杞婚獞銆嬨1959騫達紝涓庤儭鑻忓叡鍚屾媴浠誨墽鎯呯數褰便婃崲浜嗕漢闂淬嬬殑緙栧墽銆1960騫1鏈17鏃ワ紝鐜嬫花鐥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