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中國人在嘎納電影節獲過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❷ 中國所有在嘎納獲獎的電影
戛納國際電影節
第四十六屆(1993年)
金棕櫚獎
Farewell to My Concubine霸王別姬(中)陳凱歌
第四十七屆(1994年)
金棕櫚獎
To Live活著(中)張藝謀
葛優 活著(中)
第五十屆(1997年)
最佳導演獎
王家衛 Happy Together春光乍泄(香港地區)
第五十三屆(2000年)
Guizi Lai Le鬼子來了(中)姜文
最佳導演獎
楊德昌 A One and a Two 一 一(台灣地區、日本)
最佳男演員獎
梁朝偉 In The Mood For Love花樣年華(香港地區)
第五十七屆(2004年)
金攝影機獎提名獎 中國導演楊超 《旅程》中國
第48屆威尼斯
最佳影片金獅獎 秋菊打官司 張藝謀
最佳女演員 秋菊打官司 鞏俐
金獅獎:愛情萬歲(台灣) 雨前(馬其頓)
最佳男演員:夏雨(中國,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1995
最佳影片金獅獎 三輪車夫
第五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名單 (1999年)
最佳影片金獅獎 一個都不能少Not One Or Less 張藝謀
最佳導演 過年回家 張元
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 2001年
評委會特別獎:《BUS 44》(《車四十四》),伍仕賢導演,中國香港/美國;
中國作家導演朱文首次執導的電影《海鮮》榮獲特別增設的「當代電影」(Cinema of the Present)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 2002年
聖馬可最佳影片獎:《小城之春》Springtime in a Small Town,田壯 《人民公廁》Public Toilet,陳果Fruit Chan
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2005
最佳影片金獅獎
Gold Lion For Best Film 李安《斷臂山》Brokeback Mountain
最佳短片 台灣影片《小站》
歐洲藝術交流獎 關錦鵬《長恨歌》
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2006
最佳影片金獅獎
Gold Lion For Best Film 賈樟柯《三峽好人》Still Life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2007)
最佳影片金獅獎
Gold Lion For Best Film 《色.戒》Lust,Caution(李安Ang lee) 最佳技術貢獻獎(攝影)
Osella for an Outstanding
《色.戒》Lust,Caution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
Horizon Documentary Prize 賈樟柯 《無用》
❸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委會特別大獎、特別技術獎、金棕櫚獎、最高綜合技術獎、最高技術大獎,獲獎影片及時間如下: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講述楊貴妃深得唐明皇的寵愛,貴妃之兄楊國忠憑妹顯貴,位居丞相,卻因為貪贓枉法,引起軍民共憤。最終貴妃走到梨花樹下投繯自盡,整部電影相當悲情。
2、《俠女》
1975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奪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拆悄述明代書生顧省齋為了妻子,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俠女》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和東方思考的完美結合,被後世的武俠電影模仿與借鑒。
3、《霸王別姬》
1993年陳凱歌憑《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可謂是華語電影巔峰之作,至今無電影可以媲美。該片改編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4、《戲夢人生》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5、《活著》
1994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獲評委會大獎。這是一部關於近代中國史詩的電影,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電影和原著比較起來,基本接近於原著,也算是華語電影的一座巔峰。
6、《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5年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鄉村少年水生來到上海灘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後小金寶所引出的黑幫悲情故事。也是張藝謀把文藝元素和類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影片講述了一對同性戀人前往南美遊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這部電影無論從鏡頭、情節、主旨、美感都運用到了極致。是王家衛最有水準的一部電影。
8、《荊軻刺秦王》
1999年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獲第52屆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了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雄心壯志的嬴政如何統一天下,而不惜鏟除一切阻礙,最後建立空前帝國的經過。《荊軻刺秦王》中,陳凱歌把那個時代的歷史,很藝術地搬到銀幕上,算是對歷史的敬畏。
9、《鬼子來了》
2000年中國導演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第53屆評委會特別大獎。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掘御裂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
10、《花樣年華》
2000年,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獲第53屆特別技術獎。此片由王家衛自編自導,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講述了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故事。《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的電影。
11、《一一》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一一》奪得最佳導演獎。這是一部刻畫出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本片主演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楊德昌遺作。
12、《青紅》
2005年由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第58屆評委會大獎。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判閉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青紅》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探索家族長老和子嗣之間矛盾沖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擔任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影片講述2007年的南京發生的兩男一女的情慾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羅海濤驅車前往海邊,偶遇了漂亮女孩曉雪,隨後三個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慾望的斗爭。這是一部特別安靜的電影,沒多少對話,就連戲劇沖突都少。
14、《天註定》
2013年賈樟柯執導的電影《天註定》獲最佳編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兒騎摩托回家,與大海擦肩而過。大海焦灼於村裡的煤礦被私人侵佔。小玉告訴男友這個春天他們的感情要有個決定。廣州,小輝不停地換工作。四個中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交錯相遇,各自面對生活之中的憂傷,愛與希望。這是賈樟柯最與眾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聶隱娘》
2015年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主要講述了聶隱娘幼時被一道姑擄走,13年後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傳奇女俠的故事。這也是侯孝賢拍出的最美電影,濃濃的唐朝古風,美到令人窒息。
❹ 唯一一部代表中國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影片是什麼
唯一一部代表中國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影片是什麼?
正確答案:霸王別姬
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只有《霸王別姬》。
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霸王別姬》上映後在歐美電影界好評如潮。
評論界稱《霸王別姬》是中國的《亂世佳人》。許多影評指出這部電影雖然長達3小時,卻無1分鍾的累贅,電影跨越50年歷史,反映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變遷,輝耀著傳統文化的光彩,氣勢恢宏,情節跌宕。影片體現了電影技術及美學處理上的精湛技巧,將電影藝術的妙處發揮到了極致。
❺ 【戛納電影節】歷屆戛納電影節回顧 華語電影獲獎記錄
1960年,李翰祥執導的《倩女幽魂》作為首部角逐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得了高等技術獎,這標志著華語電影首次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
1971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再次奪得高等技術獎,進一步展示了華語電影的實力。
1982年,岑范執導的《阿Q正傳》代表中國內地電影首次參賽,入圍主競賽單元,為華語電影在戛納的征程寫下新篇章。
1990年,張藝謀執導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為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贏得了更多關注。
1993年,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榮獲最高殊榮金棕櫚獎最佳影片,成為迄今唯一一部獲此獎的華語片。同時,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也獲得了評審團獎,進一步彰顯了華語電影的深度與廣度。
1994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摘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憑借出色表演榮獲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在戛納獲得影帝的華人男演員。此外,該片還獲得了「國際影評人周」單元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獎。
1995年,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又獲得了一項高等技術獎,繼續為華語電影贏得榮譽。
1997年,王家衛執導的《春光乍泄》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同一年,中國台灣電影《美麗在唱歌》在「國際影評人周」單元中榮獲金棕櫚獎。
1998年,馬來西亞導演蔡明亮執導的《洞》獲得了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繼續為華語電影贏得國際贊譽。
1999年,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再次獲得高等技術獎,鞏固了華語電影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一一》榮獲最佳導演獎,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審團大獎。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由梁朝偉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美術總監張叔平、攝影指導杜可風和李屏賓則榮獲藝術成就獎。
2001年,中國台灣錄音師杜篤之憑借《千禧曼波》及《你那邊幾點》獲得了最佳技術獎。
2004年,張曼玉和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合作的法國電影《清潔》為張曼玉奪得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影後的華人女演員。
20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中國台灣短片《呼吸》在國際影評人周中獲得了柯達發現獎最佳短片獎及TV5青年評論獎。
2006年,內地影片《江城夏日》在「一種注目」單元中榮獲最佳影片獎。
2008年,李安執導的《色,戒》由湯唯獲得了最佳新人女演員肖邦獎。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了最佳劇本獎。
2013年,賈樟柯執導、編劇的《天註定》獲得了最佳劇本獎。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執導的《爸媽不在家》則獲得了金攝影機獎。
2015年,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林強憑借配樂獲得了會外賽「電影原聲帶獎」。導演雙周將「金馬車」獎(終身成就獎)授予了導演賈樟柯,這是該獎自2002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給華人導演。
近年來,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名單如下:
第六十五屆(2012年)金棕櫚獎:《愛》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奧地利)
第六十四屆(2011年)金棕櫚獎:《生命之樹》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美國)
第六十三屆(2010年)金棕櫚獎:《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第六十二屆(2009年)金棕櫚獎:《白絲帶》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德國)
第六十一屆(2008年)金棕櫚獎:《牆壁之間》導演:勞倫·坎迪(法國)
第六十屆(2007年)金棕櫚獎:《四月三周兩天》導演: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五十九屆(2006年)金棕櫚獎:《風吹稻浪》導演:肯·羅奇(英國)
第五十八屆(2005年)金棕櫚獎:《孩子》導演: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法國)
第五十七屆(2004年)金棕櫚獎:《華氏911》導演:邁克爾•摩爾(美國)
第五十六屆(2003年)金棕櫚獎:《大象》導演: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五十五屆(2002年)金棕櫚獎:《鋼琴家》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五十四屆(2001年)金棕櫚獎:《兒子的房間》導演:南尼·莫列提(義大利)
第五十三屆(2000年)金棕櫚獎:《在黑暗中漫舞》導演:拉爾斯·馮·特里厄(丹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