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老電影為什麼不修復
擴展閱讀
中國老電影為什麼不修復 2025-01-05 06:48:04
婚後去看電影 2025-01-05 06:48:00
鬼打鬼迅雷電影天堂下載 2025-01-05 06:40:07

中國老電影為什麼不修復

發布時間: 2025-01-05 06:48:04

① 為什麼很多好電影都不會重新上映

中國現在還沒有這樣的影院,因為幾條大院線都是幾個集團壟斷的,而他們之間又和新上映的電影公司私下有些貓膩。而且中國70%的電影都是虧損的,如果再讓老電影分刮利潤,那麼會擴大虧損層面。
美國會有那種小電影院,各種放老電影。

② 為什麼中國的舊電影都不清晰,而美國的電影就算很舊都好,都很清晰的

一個是膠片問題 一個是攝影機的問題
另一個是保存問題
現在看到的舊電影就是以前膠片的數碼拷貝
而中國用數碼拷貝舊電影做備份的歷史很短 之前都是膠片存放倉庫 時間長自然膠片會受空氣的水分等的侵蝕,等用數碼拷貝時已經晚了
美國用數碼拷貝早是一個問題,主要的是保存膠片技術,和制度完善。
我媽媽是電影公司的,小時候我跟小朋友們經常去儲存拷貝的倉庫叫片庫探險,
裡面一個個大房間 堆的一堆堆的電影拷貝,完全沒有任何技術保護可言

③ 早期黑白膠片電影是如何還原為彩色電影的

做過圖形處理的應該了解原理,黑白膠片中原始不包含色彩信息,傳統的老照片和老膠片都是人一幀一幀手工著色成的,兩小時影片一共十七萬兩千八百幀,成本相當高。隨著技術的發展,手工著色技術慢慢被數字著色技術取代,但是為了細節和效果,成本依然高昂。

④ 為什麼電影不審核了,這下中國的電影徹底的完了!

樓主碉堡了。。首先我也認為還是應該繼續審核、不過貌似說的是部分影片劇本不審核、不過審核不審核、中國電影的水平就在那了、現在的電影商業化氣息太強了、沒有人認認真真的去做電影

⑤ 為什麼老電影經久不衰

收藏老電影史料正當其時老電影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從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誕生開始,以電影為題材的各種相關藝術品就陸續問世,與之相關的電影資料也異彩紛呈。像電影史料書刊、報紙剪貼、演員照片與書信、名角的劇照、海報及有關電影史料的劇本等都是熱捧的門類。收藏這些含有電影故事的藝術品,不僅可以了解電影劇情,欣賞電影演技,還能挖掘出電影主創人員趣聞趣事,尋找名角的演藝生涯。

縱觀老電影史料,它不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讓人重溫舊夢,再飽眼福。同時,電影發展史源流還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電影史料收藏愛好者不但喜歡看電影,而且留心老電影中的禮儀習俗、交際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早期影片中包含著的特定時代文化風貌,我們不是可以通過老電影史料感受到那個時期的人群生活狀態嗎?一種久遠的氣息,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從老電影的表演形式、情節內容、演員陣容、名角行蹤、流派沿革、影班人事關系、片場社會背景、舞台裝置、化妝技術、攝影技法等透露出來,老電影史料為研究電影的發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中國電影從一開始就較注重它的文藝位置,而且一開始就由文藝界人才來掌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電影人物的性格裝扮和銀幕藝術化的心靈顯示,盡管人物不同,角色有別,與之相適應的人文、語境、音樂、演技也就多姿多彩。而約定俗成的經典化的審美樣式,正是我國百年電影藝術家按照美的法則和規律而共同精心創造的藝術結果,鮮活而深刻,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收藏、投資老電影史料目前時機正好。這首先是因為隨著國際市場投資取向繼續往電影娛樂業傾斜,影迷群體具有國際氛圍。二是世界電影百年慶典為市場提供了示範效應,喚起了人們對老影片的追憶,也為明年中國電影百年掀開了序曲。當然最重要的是新的收藏群體急需一組文化含量高、觀賞性強、概念豐富、價位低,同時又品種多的載體,寄以「四兩撥千斤」的想像空間。在投資品種上,雖首選為國際慣例的電影海報類,但由於我國在印刷海報、招貼方面盜版猖獗,「文革」及改革開放初期的電影海報仿品充斥市場,此類藏品應著重精選上世紀50年代的為主。我個人特別看重民國電影老期刊,從1921年2月上海誕生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叢報》之後,同年上海的《影戲雜志》到以後的《電影月報》、《明星半月刊》、《新華畫報》、《聯華畫報》、《青青電影》等,1949年前出版的僅有四十幾個品種。目前它們的價格除創刊號外,百元以內的機會還有。

自1927年有聲電影在美國問世後,在不足4年時間內,我國也製作出精良的有聲片———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片中主角扮演者胡蝶的技藝曾獲得一致好評,她後來成為著名電影藝術家。這之後,中國電影相繼誕生《漁光曲》、《馬路天使》、《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經典作品,上海電影界被譽為東方「好萊塢」。這一部部泛黃的老影片是一本真實、直觀的無字歷史書。它清晰地記錄著東方都市的一個個真實的歷史鏡頭:無一不蘊藏著歲月的痕跡。老電影是人類追喚記憶瞬間的依據空間,承載著歷史真實的一瞬。老影片以歲月滌盪的面孔、歷史的沉思,記錄、搜集、涵蓋了時空精髓。每一部老影片都會讓人驚異與震動,拂去歲月的塵埃,愛好者正是在這些斑駁濃郁的老電影中,對當時社會人文、生存方式、思維理念與環境中尋找更為形象還原的直覺認識。一介平凡的身影,一幕悲壯的畫面,老電影上一閃而過,復又在茫茫人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復又在歷史長河中稍縱即逝。
收藏電影插曲老唱片當然機會也多,而收藏早期電影文學劇本就需要相應的專業背景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中的經典作品,像《小兵張嘎》、《地雷戰》、《地道戰》、《早春二月》、《英雄兒女》等至今還會喚起人們童年的回憶。當然,研究「魯迅與電影」、「毛澤東與電影」、「周恩來與電影」更是經久不衰的學術話題。戲曲電影是中國獨有的特色,王文鵑、新鳳霞、趙麗蓉、嚴鳳英等正是通過電影把傳統戲劇普及到千家萬戶。外國電影喜愛的人群就更多了,那些海外明星的風采依然歷歷在目。珍藏它們,保有它們,將回憶記錄在「歷史永恆」的銀幕里。

老電影藝術史料已不再僅是傳統學術研究的對象,它同時又在當代審美文化語境中獲得了一種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空間的懷舊意義。珍藏、觀賞和研究電影史料同時具備了文物文獻性、藝術性和鑒賞價值。

⑥ 膠片電影的修復是如何進行的呢

「中國電影百年」紀念之際,各大媒體曾爆出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將幫助中國修復10-15部經典老電影。而今某網站爆出,他的團隊在羅馬和博洛尼亞完成修復工作並將修復版版權據為己有。而中國電影資料館所提供的珍貴膠片也因這次修復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新女性》的原始負片完全被毀,損失無法估量。在北京,去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藝術影院看電影,是許多人的必修課。而吸引他們前去觀看的很大原因,是那些難得一見的修復後的經典之作。前不久的《桂河大橋》和《阿拉伯的勞倫斯》就上演了一出一票難求的戲碼。可以說,那些為電影修復做出努力的人,是值得影迷和觀眾尊重的。但馬可·穆勒和中國電影資料館的糾紛,卻多少讓這件好事有了幾分尷尬。根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國產影片,母本拷貝大多不知去向,而電影工業相對發達的美國,1950年以前的影片也有過半遺失——電影修復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從上世紀70年代馬丁·斯科塞斯主導的一場電影膠片修復運動開始,到如今時不時出現的影片修復版上映,這幾十年間,有無數的經典電影被重新搬上銀幕。近年,《新龍門客棧》和《東邪西毒》的修復版重新上映,是中國電影人商業修復的經典案例。除此之外,博洛尼亞實驗室修復《孔夫子》這種注重傳承的藝術修復也成果斐然。在大陸,由上海電影節主導的修復工作初見成效,《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以及《麗人行》等影片重出江湖,也足以振奮人心。電影修復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也很高,投入也並不比製作一部電影要少。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國產片,歷經戰亂波折,修復難度可見一斑。這也就會產生諸如誰來修復、誰來出錢的疑問。馬可·穆勒所修復的《新女性》等中國影片,本應該是出於藝術修復的目的,為了繼承和保護這些彌足珍貴的影像。也正出於馬可·穆勒所積攢的中國電影「白求恩」的形象,使得電影資料館最終選擇與其合作。乍一看,有人願意出錢修復我們的老片,又可以提升影片在國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何樂而不為?可是當《新女性》的原版拷貝損毀的消息一出,卻又是另一種說法。雙方互相指責,似乎修復國產老片變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這件事孰對孰錯尚無定論,我們等待更多的媒體介入,尋找事實真相。但我們不得不思考的是,我們自己真的沒有能力修復這些影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