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男人必看的十大經典電影是哪十部
男人必看的十大經典影片
1.《阿甘正傳》:執著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人們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你相信一個智障兒的成功嗎?你相信這世上收獲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計得失的人嗎?阿甘不懂得他不能總跟著一個女人幫她打架,也不懂得一個成年人不該總把"我愛你"的話掛在嘴邊.阿甘什麼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得跑,並且最終他跑到了終點. 另外,《阿甘正傳》還會教給你一個男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身處困境中的幽默感
2.《東方不敗》:才華 男人不應該不看武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俠電影,你會選擇什麼?應該是<東方不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劍客的身姿隨著劍在空氣中的遊走而起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金庸的<笑傲江湖>講的是對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東,張叔平,李連傑等演員天才的用電影再現了金庸筆下的這個瑰麗無比的武俠世界.<滄海一聲笑>的曲子傳唱至今,成為我們一個幻想的憑借,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
3.《美國往事》:人生 《美國往事》包含了一個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愛情,幻想,責任,沖突.它更像是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當男主人公躺上床上,在溫暖的燈光和迷離的電話鈴聲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歲月,這場夢便開始了,直到最後男主人公終於露出笑容,我們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繼續那些不盡的故事.什麼幫派,什麼仇殺,原來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個毛燥的少年,偷看一個美麗女孩兒跳舞;只有一個負罪的兄弟,每天早早的上床睡覺;只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面對背叛了的友誼,語調平和,不動聲色,<美國往事>帶你作了一次3小時45分的人生之旅.
4.《羅馬假日》:愛情 也許《羅馬假日》有點瞎浪漫的嫌疑,但奧黛麗.赫本的出現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童話.她就像是游歷人間的天使,美麗非凡.記者吻過濕淋淋的公主,然後看著她慢慢的走向自己官邸.那一刻,你是否會在心裡默默的說"別走"?在羅馬的宮殿里,兩個人站得那樣近,也離得那樣遠.喬只能說:"你的朋友絕不會讓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這樣回答:"羅馬,當然是羅馬."在人的一生里,即使只有這樣的一刻心靈的相通,也會少卻多少的遺憾!
5.《勇敢的心》:勇氣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當你站在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面對卑鄙討好的笑臉,你又想起了那個讓你汗顏的華萊士,這時你收起臉上慣帶的笑容,默默的向梅爾.吉布森致敬,從來沒有這么莊重.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自由)!"華萊士臨死的一聲吶喊,把你的血也點燃了.
6.《辛德勒的名單》:責任 所謂責任,就是未必做得成但必須去做.對於辛德勒來說,救助落難的猶太人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責任.而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則是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猶太藝術家的責任.《辛德勒的名單》包含著對受難者的祭奠,對拯救者的敬意,和對光明一定到來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後的一片贊譽聲中,斯皮爾伯格平靜的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給了美國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
7.<肖申克的救贖>:信念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毛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一個人能夠在15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麼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的奪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的一部分被體制化了?
8.<E.T>:童心 如果看<E.T>時你流淚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慚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紀.實際上,能夠和孩子們一起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麼讓人慶幸的事,這表明我們還有一點童心未曾泯滅,我們有一些夢想還藏在心底.當長著一雙孩子的眼睛的E.T用超能力讓孩子人的自行車飛上夜空並穿過那輪明月的時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對自已一些已經習慣了的東西產生了懷疑?
Ⅱ 十大燒腦高智商電影有哪些可以說說嗎
十大燒腦高智商電影有《盜夢空間》、《借刀殺人》、《逃之夭夭》等。
1、《盜夢空間》
這是一部根據1971年倫敦馬里本區的勞埃德銀行的搶劫案改編的驚悚片,通過大量的恐怖故事。這部電影是英國風格的,由傑森斯坦森主演的,演技驚人,也很酷,劇情也很吸引人。他向觀眾展示了隱藏的腐敗、墮落、貪污、謀殺和性丑聞。其中一些對白色很有意思,畫面有點暴力。只是銀行搶的這么容易,讓人覺得有點諷刺,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
(2)搶劫電影中國擴展閱讀
燒腦好劇一般在豆瓣上,還是在其他APP上,評分排名比較靠前的電影,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優秀的電影。
現在人們都在詬病豆瓣的評分系統,存在惡意刷低分的現象。當然,豆瓣評分存在漏洞是真,但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它的參考價值。
好電影評分不一定很高,但是爛電影的評分一定會很低,這是豆瓣評分的真實寫照,所以直接點開評分排名,排在前面的電影都不會很差。
Ⅲ 上映票房慘淡但卻成為經典電影,電影《新警察故事》怎麼樣
《新警察故事》是成龍主演的《警察故事》系列的第五部,個人認為是最有深度的一部。無論從劇情、人物、場景設計、表演,都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這部電影業內風評也相當好,在當年金馬、金像、金雞三個華語電影界最重要的頒獎禮上獲得好幾項提名,作為系列商業動作片來說,能夠受到學院派如此肯定,是非常難得的。
故事講述了成龍主演的資深警官陳國榮,在某次案件中因為大意,帶領的警隊被吳彥祖飾演的關祖帶領的犯罪五人組殺到幾乎全滅,從此一蹶不振借酒消愁。後來陳國榮在熱心警務的普通青年鄭小鋒的幫助下重新振作,復職追查這幫兇手,並最終獲勝的故事。
吳彥祖飾演的關祖是本片最出彩的角色。吳彥祖一掃過去奶油小生的形象,扮演了一個從小被做警司的父親虐待因此心理扭曲、最終走上向警察報復之路的罪犯。無疑這個角色是心理變態的,他傷害人時毫無憐憫之心,即使對深愛自己的女友,也毫不猶豫將其打死。但他又是可悲的,結局時吳彥祖面對怒氣沖沖向自己走來的父親,一邊哭一邊用沒有子彈的槍指著對方,彷彿又是那個被虐待的、無助的小孩子。這一幕畫面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吳彥祖也憑借本片的出色表演,獲得了當年金馬獎的最佳男配,洗掉了花瓶名聲。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劇情和動作都上佳的優質警匪片。非常值得一看。
Ⅳ 鍗佸ぇ緇忓吀鍠滃墽鐢靛獎
鍗佸ぇ緇忓吀鍠滃墽鐢靛獎鏈夛細銆婂攼浼鉶庣偣縐嬮欍嬨併婇冨﹀▉榫欍嬨併婄柉鐙傜殑鐭沖ご銆嬨併婂忔礇鐗圭儲鎮箋嬨併婄編浜洪奔銆嬨併婁笁鍌誨ぇ闂瑰疂鑾卞潪銆嬨併婄敳鏂逛箼鏂廣嬨併婂彉鐩告鏉般嬨併婇潪甯鎬富鎾銆嬨併婂皠闆曡嫳闆勪紶涔嬩笢鎴愯タ灝便嬨
1銆併婂攼浼鉶庣偣縐嬮欍
銆婂攼浼鉶庣偣縐嬮欍嬫槸姘哥洓鐢靛獎鍒朵綔鏈夐檺鍏鍙稿嚭鍝佺殑涓閮ㄥ枩鍓х數褰憋紝鐢卞懆鏄熼┌銆佹潕鍔涙寔鎵у礆紝鍛ㄦ槦椹般佸琺淇愩侀儜浣╀僵絳変富婕斻傚獎鐗囪茶堪浜嗘睙鍗楁墠瀛愬攼浼鉶庡瑰崕澶甯堝簻涓婄殑涓楝熺嬮欎竴瑙侀挓鎯咃紝鍦ㄨ埞澶鐨勫府鍔╀笅浠栨柦灞曡¤皨娣瘋繘浜嗗崕搴溿傜粡榪囦竴鐣鏇叉姌錛屽攼浼鉶庣粓浜庝笌縐嬮欐嫓鍫傛垚濠氥
Ⅳ 介紹點好看的系列電影
1)
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勵志影片。
2)
教父(1、2):經典黑幫片,有此作品,其他同類一概低頭。
3)
美國往事: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4)
天堂電影院:每個男人的童年回憶,太經典了。
5)
無主之城:人家怎麼能拍出這么牛的電影!
6)
活著:也許是中國目前最偉大的電影。
7)
阿甘正傳:教導所有的人要去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愛中國。
9)
楚門的世界:探討人的價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樂之聲:音樂的力量、音樂的快樂!
11)辛德勒的名單:震撼人心的歷史、充滿感染力的攝影和傑出的演員。
12)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13)
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14)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15)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16)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17)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18)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19)
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20)
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題俱佳。
21)
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十佳戰爭片
22)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實反映戰爭和人性的超級巨作。
23)
獵殺紅色十月:節奏和人物拿捏准確的潛艇影片代表作。
24)
兵臨城下:從獨特的視角描寫二戰的巨片,演員表演到位。
25)
大逃殺:歸入戰爭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殘酷。
26)
巴頓將軍:全景式展示戰爭的代表作,演員表演出色。
27
u-571:效果出眾的新型海戰片,拍得很有特點。
28)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看過後使人對戰爭產生恐懼。
29)
星際艦隊:科幻性質的戰爭片,士兵的訓練和戰斗的描寫很有煽動性和爭議性。
30)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隨時看起來都心潮澎湃的好電影!
31)
野戰排:反思越戰的經典影片。
1)
英雄本色(1):吳宇森代表作。
2)
真實的謊言:阿諾演的最溫情和幽默的電影。
3)
生死時速(1):充滿動感,耳目一新!
4)
虎膽龍威系列:呵呵他怎麼總是一身傷卻不死啊!!!
5)
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動作片顛峰作品!演員表演出色。
6)
刀鋒戰士(1、2):新式吸血鬼動作片,非常另類和華麗。
7)
神秘的黃玫瑰系列:呵呵因為看的時候年紀小,覺得比西部片還經典。
8)
復仇:也是羅馬尼亞的老電影,這部影片的槍戰讓人百看不厭。
9)
三步殺人曲系列:干凈利落的墨西哥風格槍戰電影。
10)
第一滴血(1):有內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龍為數不多的好片。
都是很經典的電影
希望樓主會喜歡!!
~!
Ⅵ (十萬火急!懸賞120分)論文:電影中的審美價值
相關範文:
從馮小剛電影的審美趣味談起
【摘 要 題】影視瞭望
【正 文】 馮小剛的電影近年來一直是中國電影業界和世俗輿論界的熱門話題,大牌的明星陣容、成功的商業化炒作、詼諧幽默的城市娛樂風格已經是馮氏電影獲得成功的幾大重要元素。毫無疑問,馮小剛的電影是中國國產電影市場上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品牌:1997年他的內地首部賀歲片《甲方乙方》的票房成績使低迷的國產片市場看見了曙光,該片北京地區票房達到1180萬元,全國票房達到2400萬元;之後《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到《大腕》、《手機》再到2004年的《天下無賊》,馮小剛的商業電影獨樹一幟,票房一路走好,且節節攀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世俗神話。作為國產票房的一種有力支撐,馮氏電影得到了來自觀眾、業界、輿論界太多的關注和青睞,這種意義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含量。在人們對電影藝術的飢渴需求中,馮小剛貼著「賀歲」標簽的商業電影,成為大眾娛樂生活中的「狂歡」對象。
一、馮小剛電影的精神品貌
娛樂的餃子皮,商業的餃子餡,以幽默調侃的方式抒寫著都市人的都市風情,這是馮小剛賀歲片的馮氏秘方。就商業運作來說,馮小剛幾乎成為中國電影界的一面大旗,在並不景氣的中國電影界,很長一段時間里能夠為可憐的票房帶來生機和活力的恐怕就只有他的電影。從這個意義上,馮小剛在中國電影史上是佔有顯著位置的。所以在人們的眼裡,馮小剛成了一個「無法復制的楷模」,而這種成功在於他的性格,在於他的生活閱歷、在於他的人生練達——「周旋於是非的智慧,平衡於上下的韜略,提防明槍暗箭的辛苦,承受淺薄誤解的委屈。」(註:馮小剛著《我把青春獻給你》,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封底。)在電影創作並不疏朗的生態環境里,他打的是擦邊球;在左突右奔的生存競爭中,馮氏電影的招牌已經掛起來了,而且回頭客越來越多。
我們來仔細看看馮氏電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獨樹一幟的娛樂風格。1997年馮小剛導演的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帶給觀眾的感覺是一種久旱逢甘霖,是一種不期而至的審美愉悅,人們懷著詫異的驚喜和寬容的心態面對著新鮮而又輕松的「賀歲片」。從此以後,每年的新年檔期,人們對馮小剛的「賀歲片」有了一份期待。到目前為止,馮小剛共拍攝了八部以「賀歲」為主題的商業電影,這些影片反映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和現實聯系很緊密的,關注的多是普通人的情感和各階層人遇到的新鮮問題,而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調侃灑脫的人生態度更是迎合了觀眾的審美需求。《甲方乙方》用幾個看似荒誕的超現實故事完成了人們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老百姓的「住房夢」、「大款夢」、「明星夢」通過甲方、乙方的契約合同輕而易舉的實現,娛樂地化解了人們心中的渴望;《不見不散》中跨越祖國和大洋,劉元對李清的浪漫愛情,半宿命的「不見不散」讓有情人終能好人好夢;《沒完沒了》奇特的故事架構,更是演繹了一場驚險的感情游戲……這其中的輕松娛樂的風格讓馮小剛的電影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一路飆升。
娛樂本身是沒有錯的,對於中國的影視藝術來說,能夠學會真正的娛樂是件好事,「一個拒絕娛樂性享受,勤奮於它的嚴肅藝術文化的人,將使生活不和諧。沒有任何事實證明娛樂的享受對藝術的享受是有害的,只是不同種類的享受罷了。」(註:[英]H.A.梅內爾著《審美價值的本性》,劉敏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3月版第39頁,27頁。) 馮小剛選擇娛樂的方式作為自己影片的精神氣質,既符合自己的創作風格,也符合觀眾的觀賞心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馮小剛的片子,的確有它存在的獨特意義。然而關鍵是我們需要的是怎樣的一種娛樂,作為電影藝術來說,我們是不能僅僅止於樂卻不知為何而樂的,僅僅停留在感官的快意中,對於精神世界的滿足是無益的。「好的藝術以娛樂藝術所沒有的方式和程度來擴充意識,而大多數時間中的大多數人,和有些時間的所有人,都願意使他們的經驗、理解、判斷、和決定的習慣得到證實和滿足,而不願擴大和變化,這說明了為什麼好的藝術不能總是流行的」。(註:[英]H.A.梅內爾著《審美價值的本性》,劉敏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3月版第39頁,27頁。)這也是馮小剛電影能夠得到眾多青睞的原因,正因為他的影片迎合了觀眾的心理,完成了人們對自己「經驗、理解、判斷和決定的習慣」的印證和確認,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心理認同,所以人們在他的影片里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釋放了現實生活中的苦惱與壓力,這是它的積極意義。然而如果從更高的一個層面上講,卻並沒有達到「擴充人們的意識」的目的,並沒有實現對人們精神向度的指引。在《手機》中人們看到的是周旋於三個女人之間的嚴守一的倉皇和狼狽,卻看不到對倫理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清晰的理解和詮釋;在《天下無賊》中,人們看到的是導演為我們設計的飛天大盜劉德華和犯罪團伙頭目葛優的精彩表演,卻沒有富於價值意義的人生提醒。盡管馮導的用意是要給大家一些思考,不再是笑一笑了事,但是影片所傳達的精神追求的確有些跑偏的跡象,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精神的缺場、審美的迷失。特別是當某些人要把馮小剛的電影當作中國電影的主流電影,並且希望這樣的主流電影再多一些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仔細思考一下其電影的精神內核了,作為觀眾喜愛的導演,他是否能夠引領人們的審美趣味?他的電影是否能擔當起主流電影的這種責任?這不是一個可以輕松面對的問題。
馮小剛自己曾經這樣說,「我覺得我骨子裡有一種幽默感,不論自己創作還是看別人的作品,包括看正劇,我都能從中看出能演化成喜劇的東西。」(註:余馨、馮小剛,《與馮小剛談不見不散》,載於《當代電影》1999年第1期46頁。) 馮小剛骨子裡的幽默感的確融化到他電影的每個細節之中,給他的作品帶來了喜劇幽默的色彩,比較沉重的主題往往通過幽默和反諷的手法被化解掉了,影片中所呈現的是一種後現代主義的哲學情懷。然而幽默和油滑也許只是一步之隔,把握不好就會是不同的結果,過多的迴避和調侃變成了對現實的一種遮蔽和逃逸。況且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化解掉的,也並不是都需要化解掉的,我們並不是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都可以處理成喜劇的,生活中是不能沒有悲傷和苦難的,而一切最真切的表情才是最有分量的。我們需要學會面對,我們需要把一些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我們需要從沉靜的思考中體會生命的厚重感。亞里士多德認為,在悲劇中悲傷的觀眾可由他所感到的恐懼與哀憐來「凈化」。如果不給以宣洩的話,河流就會泛濫和沖毀堤壩。如果人要生活得合情合理,那就有必要使他充分意識到人們或多或少感覺到的情感,藝術是實現這個命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藝術不能高揚和享有智慧的尊重的地方,這種文化是病態的。」(註:F.R.李維斯和Q.D.李維斯:《小說家狄更斯》,倫敦,1970年,第236頁,轉引自《審美價值的本性》[英]H.A.梅內爾著第44—45頁。) 我們的電影里不能只傳達出一種聲音,我們的精神需求也不僅此一種,如果說這樣一種形態是中國電影今天給我們的一道主菜,那不能不說這是我們電影藝術的一種遺憾。
二、迷失:思想的匱乏,審美的困惑
讓我們環顧一下整個中國電影所呈現的氣氛和風尚:一個嚴峻的現實是,目前很多導演或者是娛樂搞笑,把搞笑的明星當成了喜劇的主將;或者極度追求形式化的渲染和鋪陳,奢華的明星陣容、宏闊的場面設計、看似大手筆的製作,實則是形式糟蹋形式的形式主義「狂歡」,觀賞之後,留在人們腦海里的只剩下色彩的絢麗、場景的宏大,對於人的思想和心靈都沒有任何的觸動和震撼,更沒有什麼審美可言。我們現在的電影越發變得輕飄飄了,成功的商業炒作,可觀的票房收入,然而,每每影片結束,當劇院燈光亮起的剎那,留在心裡的不是一份滿足的喜悅和思索,不是良久的審美回味,在看了、笑了之後,心裡是一種「不過如此」的悵然失落,彷彿又把電影還給了創作者。只知道笑卻不知道為什麼笑,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有人說,還是用這種方法先把觀眾拉回電影院再說,倒真的要看看在這種情景下拉回來的是什麼樣的觀眾,接下來是繼續迎合呢還是改變打法呢?來看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國內票房平平的金雞獎最佳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以它溫暖的人性關懷,深刻的思想內涵,打動了海那邊的日本觀眾的心,而且創造了票房佳績——3.6億日元(合2000多萬人民幣)的票房,和國內無人問津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導演霍建起告訴我們,其發行成功是因為日本方面整整做了一年的准備,包括市場宣傳、出版小說、請主創人員去參加首映式等等,採取了滲透式的方法在藝術院線上映,從而逐漸擴大了影響。日本能夠對這樣一部看似沒有商業價值的影片進行如此全面的商業包裝,而國內卻沒有對這樣的影片在發行上採取任何攻略。這就不是我們有沒有好影片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待影片的態度問題,是我們價值取向的問題。這樣的電影並不是觀眾不需要,但的確在今天的電影氛圍下,當我們豁達地把思考和陶冶的機會讓給別人的時候,這種電影的欣賞環境被破壞了,觀眾的審美趣味沒有得到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引導。在打打殺殺中、在娛樂搞笑中,觀眾的審美習慣已經被扭曲了,正如有些專家說的,是「審美出現滑坡了」。看來如果我們不把重心放在電影主流價值的探討,不放在觀眾的引導上,我們的電影的不景氣是不可能靠幾個「大片」就可以扭轉乾坤的。當然我們決不是以此來否定「大片」謀略,其商業化的運作方式對所有電影都是具有方向性的指引意義的,關鍵是「大片」究竟應該「大氣」在哪些方面,這才是探討的重點。
對於一部電影而言,如果其主題思想和審美情趣淺薄曖昧、低俗頹廢、少有積極向上的價值引導和精神訴求,無論它採取了怎樣精緻的形式和技藝包裝自己,它的作品本質仍然不會有好的品格。而好的形式的運用又的確可以讓意義上升到新的美學高度,如果僅僅是形式的完美,而沒有內容上的精神追求,形式所託舉的將是一個空盪盪的靈魂,那美的層次又從何談起呢?對中國電影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缺乏市場運作的成功謀略、投資方的慷慨解囊、高科技大製作,也並不是我們的電影人沒有足夠的想像和藝術創造,而是對電影的真誠和執著,這實際上是對生活的真誠和執著的缺失。那種曾經滋養了中國電影發生發展的超拔向上的精神和思想的力量,在今天的電影里被遮蔽了,我們說中國電影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些營養不良了。
這樣說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要娛樂,我們需要笑聲,但笑得要有品位,要有文化內涵,而不是什麼樣的笑都可以,什麼樣的娛樂都推舉為大眾的審美需求,如果我們生活的主流文化價值是這樣一種娛樂的精神,那我們和波茲曼的預言是不是就不遠了?「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註:[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4頁。)盡管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是其中的道理,真的是要思考和琢磨一番,我們的電影到底需要的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三、回歸:人類心靈的守護
電影藝術的最高使命是審美地把握世界,要承載的是對人類情感的護衛、對生命意義的關照、對人類終極關懷的表達。在談到電影《鄉愁》的拍攝時,塔可夫斯基是這樣說起他的構想和開始的:「我對情節的發展、事件的串聯並沒有興趣——我覺得我的電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節。我一直都對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感興趣;對我而言,深入探索透露主角生活態度的心理現象,探索其心靈世界所積淀的文化文學傳統,遠比設計情節來的自然……我的興趣在於人,因其內心自有一個天地;要准確表現這一想法,表現人類生命的意義。」(註:[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著,《雕刻時光》,陳麗貴、李泳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29頁。)對人類共同的生存本質、生命意義和精神世界的表現和關照才是作家的真正使命。在電影中,創作者不僅要抒發對人生的感懷和社會的理想,更要表達對人類精神的追求與嚮往,對生命意義的探尋與追問。
有專家呼籲,現在人們心態浮躁、缺乏理想、「審美缺失了」。的確在「娛樂至上」、「娛樂至死」風潮的沖擊下,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相應地受到了熏染,而中國的電影更是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那些只停留在追求感性的生動外觀、停留在追逐娛樂與消費的層面,不具備深邃的理性內涵的作品,是不可能擔負起審美使命的。作為大眾文化代表的電影藝術,它的確承載著娛樂大眾的功能,但這決不是它的全部功能和最重要的功能,任何藝術如果只停留在感官上給人帶來刺激和快感,它就不是真的藝術。每個時代都有標領著那個時代的藝術創作潮流,或者引領中華民族審美潮流的一種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得到了發展,甚至於達到了高峰,必然基於這樣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它必須吸納那個時代中華民族審美思維的最高成果,最高的審美成果就是哲學史層面的審美思維是否科學化。我們用這個標准來衡量一下今天的電影藝術,就可以確切地知道,它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如何科學地吸納我們這個時代中華民族審美思維的最高成果,將是電影走向何方的一個關鍵問題。
電影是20世紀人類訴說自己的最重要的語言方式,進入新的世紀,這種訴說方式應該是既有傳統精神的繼承又有時代脈搏的律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電影首先應該是我們的電影,是應該貼著中國人精神標簽的電影。記得辜鴻銘在他的那本《中國人的精神》里是這樣說起中國人的生活和中國人的精神的: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種情感生活——這種情感既不來源於感官直覺意義上的那種情感,也不是來源於你們所說的神經系統奔流的情慾那種意義上的情感,而是一種產生於我們人性的深處——心靈的激情或人類之愛那種意義上的情感。這種精神的傳達在我們的電影里是曾經有的,而且我們也非常珍視,這才是我們電影里所應該傳達的主流價值,它是和我們的民族精神相契合的。
今天,我們的電影在追求票房收入,這是對的,但它不應該是最終的目的。在我們想著用怎樣的方式把觀眾拉回電影院時,我們更應該想到如何讓他們更長久地留在座椅上,那就必須把應該還給他們的還給他們——對於人類心靈的護衛和精神的慰藉,這才是觀眾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引起共鳴的,最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生命的意義。
其他相關:
http://www.lwlm.com/html/2008-08/101215.htm
民俗的影視整合及審美價值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