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否推薦幾部冷門又覺得意味深刻的電影
推薦兩部小眾冷門電影,都是分析人性,結局發人深省:
1.《傑出公民》這和中國大衣哥朱之文的經歷有些相似,只是結局有些不同;眾所周知,大衣哥是草根逆襲成明星的典範。成名後,大衣哥回到家鄉建設家鄉,卻不為鄉親們所愛。反而很多村民用它來消費大衣哥。《傑出公民》講述了一位作家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回到家鄉,通過寫家鄉的丑惡事態。同樣,他的家鄉人也是抱著蹭熱度的想法接近他,最後甚至「追殺」他。影片的結尾也很有意義。這里
這部電影諷刺了底層村民的無知和丑惡嘴臉。她們接近被男人包圍的文學巨匠,卻完全沒有研究文學的心態。他們都以名利為目標。
同時諷刺了作家的虛偽。男主出版的書都是靠消費和醜化家鄉來獲得名氣和利潤的。
所以這部電影諷刺了上層社會的虛偽和下層社會的無知。是一部值得玩味的好電影!
2.《黑暗面》是一部關於人性的電影。千萬不要試圖去試探一個人,尤其是親密的人,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脆弱而復雜的。考驗別人,就要做好承擔一切後果的准備。
男方和女方是恩愛的男女朋友。因為有一次男的調戲女同事,女的吃醋了,想試探一下,就躲在家裡一個完全封閉的密室里。然而無奈之下,鑰匙沒有帶進來,傷心了好幾天的男人找到了新歡,而這一切都被女人通過密室的雙面鏡看到了。最終,女方的存在被男方的新歡發現了,但她自私的想要取代女方。最終,男人的新歡被鎖在密室里,女人逃出密室後離開了男人。
黑暗的結局也發人深省。男的新歡結局是什麼?男方會找到失蹤的新歡嗎?其實每個人都有陰暗面。女主想試探的是人性的陰暗面,男主有了新歡,新歡想取代女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好的想法。新歡打開了密室的門。雖然被女主鎖在裡面,但是從密室逃出來的女主也把鑰匙留給了男主。這樣的結局給人無盡的想像空間!
Ps:陰暗面女孩和她的女兒很養眼!
這是我推薦的兩部電影,都是大眾化的優秀小眾電影,值得玩味。希望他們能幫到你!
❷ 亂世佳人的點評
1、《亂世佳人》是好萊塢影史上值得驕傲的一部影片,其魅力貫穿整個20世紀,有好萊塢「第一巨片」之稱。其耗資巨大,場景豪華,戰爭場面宏大逼真的歷史巨片,以它令人稱道的藝術成就成為美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作品。
它的誕生,標志著好萊塢電影進入「恢弘巨制」時代。其恢弘的氣勢,亮麗的色彩,豪華的場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戰爭場面,細膩的心理刻畫和男女主人公天衣無縫的完美組合,給人以視覺上又一次《飄》的極大享受。
2、該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詩,重現一百多年前繁榮的種植園文明的沒落,亞特蘭大五角廣場遍地的傷兵,不斷的逃難,槍殺,大火等場面規模宏偉,色彩雄渾;後半部則是一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再與內心的沖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
費雯·麗那一雙透著靈性的精明而貪婪的綠色眸子,將斯嘉麗的魅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對於角色的熱情,像一團火,且永沒有燃盡的一刻。費雯·麗狂熱的歇斯底里的表演讓她一舉成名,問鼎奧斯卡影後。
《3、亂世佳人》中透露的種族歧視是該片最受詬病的地方,其大背景設置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期間,當時就有批評家們指責影片有美化南方蓄奴制的嫌疑。它的種族主義傾向尤其令人不安,種族間的緊張局勢從戲里延伸到了戲外,甚至擴展到首映式上。
(2)雙面鏡香港電影擴展閱讀:
1、《亂世佳人》是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愛情電影。由維克多·弗萊明、喬治·庫克、山姆·伍德聯合執導,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主演,於1940年1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
2、1940年,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十個獎項。1998年,該片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中位列第四。
❸ 求亂世佳人的影評(1000字左右)
影片《亂世佳人》歷經三年時間,由三位導演輪流執導,耗資400萬美元,橫空出世,她的誕生,同樣標志著好萊塢電影進入「恢弘巨制」時代。1939年,《亂世佳人》一舉問鼎第12屆奧斯卡的8項金像獎,轟動世界影壇。這部長達三個小時四十五分鍾的影片,以其恢弘的氣勢,亮麗的色彩(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豪華的場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戰爭場面,細膩的心理刻畫和男女主人公天衣無縫的 完美組合,給人以視覺上又一次《飄》的極大享受。她的原底片被安置再一隻金罐里,成為電影史上一件珍貴的文物。該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詩,重現一百多年前繁榮的種植園文明的沒落,亞特蘭大五角廣場遍地的傷兵,不斷的逃難,槍殺,大火等場面規模宏偉,色彩雄渾;後半部則是一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再與內心的沖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
郝思嘉成為電影史上最難產的一位女主角,有1400多位新老藝員參與角逐,最後由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女演員費雯*麗雀屏中選。沒有費雯·麗就沒有《亂世佳人》的巨大成功。她的「思嘉」較一般試境者多了一點深度,多了一點激情,多了一點奔放熱辣。費雯·麗那一雙透著靈性的精明而貪婪的綠色眸子,將郝思嘉的魅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對於角色的熱情,像一團火,且永沒有燃盡的一刻。費雯*麗狂熱的歇斯底里的表演讓她一舉成名,問鼎奧斯卡影後。
男主角克拉克·蓋博則是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的頭牌影帝,由他出演風度翩翩,詼諧幽默的白瑞德乃十眾望所歸。《亂世佳人》問世之後,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這一對熒幕上斗氣冤家的形象,成為迄今為止都不可超越的經典極限,沒人敢來挑戰,他們遙不可攀,讓我們無法親近,我們只有崇拜它,愛它,別無選擇。
影片上下兩部都以土地作結。上部思嘉獨自站在塔拉的荒田上抓起一把紅色泥土,對天發誓決不讓塔拉的人再挨餓,在雄壯有力的主題曲旋律的高奏之下,畫面從思嘉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對未來挑戰的剪影鏡頭中淡出;下部思嘉望著遠去的愛人瑞德,悲痛欲絕,耳邊突然響起了父親郝嘉樂雄厚德聲音,「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日月同在。」塔拉!家!塔拉!家!對,回家!她一定能在紅色的土地上重新得到力量,一定有辦法讓瑞德回來,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樂!思嘉德眼睛重新現出了無盡德希望,高昂德主旋律再一次響起。
《亂世佳人》是不朽德,令人難忘的。歲月流金,經典無價。隨著時間的流逝,她並未「隨風耳逝」,而是在藝術的桂冠上,一「飄」再「飄」…… …… ……
愛情,人生中最美麗的片斷,電影中最動人的題材。我們為了愛情,或許痛苦,或許悲傷,但我們都不會後悔於曾經的心動。希區柯克曾說過,電影就是剪掉平凡後的生活。在我看來,電影是一面雙面鏡,美國人透過電影看世界,而我透過電影看美國。
從十四歲,讀到米切爾的《飄》後,我開始喜歡上了文學,而這本小說則成了我的最愛。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我懷著對原著的喜愛,看了這部拍攝於1939年改編於原著的《亂世佳人》。在我看來,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就是小說中的瑞德·巴特勒與斯嘉麗·奧哈拉。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再也不會找到比他們更接近原著人物的一對。克拉克·蓋博,費雯麗的成功演繹也成就了這部影片在愛情電影中甚至世界影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雖然在拍攝時蓋博和費雯麗的關系並不融洽,蓋博還在拍片之中迎娶了新娘,而女主角和導演更是一換再換。但正是在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他們才完美地詮釋了瑞德與斯嘉麗之間時而互相憎恨,時而相愛卻又互相嘲諷的復雜情感。他們就是原著中的瑞德·巴特勒和斯嘉麗·奧哈拉。以至於幾十年後的今天,他們在影迷心中的形象永遠不會被超越。
《飄》展現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動亂的社會現實。以「亂世佳人」斯嘉麗為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女主角斯嘉麗年輕貌美,但她的所作所為顯示了沒落奴隸主階級的某些本質特徵:殘酷、貪婪、自信,為了自己和庄園的利益可以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但同時斯嘉麗又是勇敢、堅強,對愛情有著火一樣的狂野。我想這正是吸引瑞德的地方。而男主角瑞德,則是放盪不羈、玩世不恭,豪邁卻時而透露著紳士風度。不同於平常愛情的愛情,註定會讓人難忘。一個像風一樣飄乎不定沒有根的男人卻深愛著一個自信殘酷貪婪的女人,只有如此才能證實愛情的偉大。
女主角斯嘉麗的性格是多元的、復雜的: 她對初戀艾希利的愛是熱烈的、純潔的、執著的,但是熱烈中摻雜著虛榮,執著中透著強烈的自私,越是得不到艾希利,越對他念念不忘;便她又是聰明的、勇敢的、能乾的,性格中又有冷酷、貪婪的一面。爭強好勝的個性導致了她三次婚姻失敗的悲劇。正如影片中瑞德所說的那樣:「我之所以愛你,是因為我們太像了。。。。」瑞德和斯嘉麗的確太像了,所以瑞德越是得不到斯嘉麗的心,就越想得到。斯嘉麗從不掩飾自己不是上等人,雖然她出身在一個上等的家庭接受淑女式的教育,但她像她的父親,深信自己骨子裡流的是愛爾蘭民族的血而不是貴族的高雅。她會在吵架後,打對方的耳光,摔東西,說臟話,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情和真實的面目。而瑞德同樣也是,以走私軍火起家的他,看待戰爭不過就是看做一個發財的機會。瑞德更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在他眼裡,南北戰爭還沒開戰,就已定出了勝負。就是這樣一個人,卻為也不完美的斯嘉麗付出了感動半個世紀的愛。直到瑞德被斯嘉麗傷透了心,離開後,斯嘉麗才明白與她同類的瑞德才更值得愛。斯嘉麗的愛是錯位的,三次失敗的婚姻就是最好的證明。她一直認為自己深愛的是艾希利,一個懦弱無能、只會回憶過去的沒落奴隸主,因為這個人是她的初戀,一段難以忘卻的情懷。因為對艾希利錯誤的愛,她對瑞德始終表現出一種發自內心的抗拒,就算住在大房子里,被瑞德疼愛著保護著,心裡對艾希利卻還難以忘卻。三次婚姻失敗後,斯嘉麗雖然仍然年輕美麗,但瑞德卻累了,他在人生路上已經走得太疲勞、太乏味了。他可以用錢買到女人,可是卻買不到心愛女人的心。尤其還是斯嘉麗那顆殘酷、貪婪、自信的心。瑞德說過:我的愛已磨滅了……你固執得像一頭猛犬,無論什麼東西不弄到手,決不罷休。」瑞德不願意把自己的心作第三次冒險,決定離開斯嘉麗。在飽經滄桑後瑞德發自肺腑的嘆息更是縈人心懷,讓人不僅與他那顆受傷而憔悴的心一同哭泣,為他那冷酷強悍外表下的脈脈溫情而動容。而此時的斯嘉麗卻突然明白她丟掉的靈魂不是艾希利,她苦苦追求的理想中的愛。斯嘉麗一直不知一生的真愛就在身邊,在她終於明白時,驀然回首,伊人已去。戰亂總是讓愛情不得其所,也許戰爭才是消蝕他們愛情的真正原因。「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是《亂世佳人》中斯嘉麗的一句話,這句話充分表現了斯嘉麗的倔強、不屈。其實瑞德又何嘗不是這樣?兩個相像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強者,卻還想做感情中的強者,這是行不通的。
動盪的年代,對愛情的狂熱追求,主人公在困難與挫折前所表現出的勇氣與奮斗不息的精神著實讓我們感動。因為戰爭,愛情更變得彌足珍貴。在戰火中的愛情,更讓我們感動、難忘。
想用一句話,做這篇隨筆的結尾:如果這輩子我有遺憾的話,就是沒有為了愛情而死。
❹ 電影《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急!
影片開頭是斯內普深邃的望著遠方,想著接下來他要被蟒蛇咬死,很悲涼。
我讀過哈利波特7這本書,今天在看看這部電影,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畫面非常細膩,故事也十分緊湊。而對於3D視覺的震撼,只在短短的幾個場景中才能體會得到,無論如何,這部史詩般的電影給予的享受是無與倫比的!
當哈利他們3人騎著龍逃出金庫,飛翔在藍天的時候,那個場景很美、這也許就是戰爭前的寧靜;當哈利他們重返霍格沃茲與學生老師們重逢時,我感覺希望來了,戰爭也來了;當學生、石墩守衛、老師們同食死族、巨人、蜘蛛、伏地魔奮勇戰斗時,當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時,我感覺這十年的魔法生涯即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當斯內普的眼淚被放進冥想盆,當他的那心酸的回憶展現在哈利的面前,同時也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時,我們都被感動了,這是斯內普執著的愛、就像我們對哈利波特的愛一樣;當哈利波特清楚自己必須死時,當他抱著伏地魔跳下高樓時,當他和伏地魔在空中相互掙扎、抵抗時,我看見了這個大男孩的努力,他從小男孩到如今滿是鬍子的大男人,他努力了十年,我們也在背後支持了他十年;當伏地魔被哈利擊中,當伏地魔的身體似紙片一樣的四處飄散,化作黑煙,我明白我們這十年的等待、努力、共同經歷終於換來了這場勝利;當哈利把接骨魔杖扔向懸崖,當哈利、赫敏、羅恩三人一起眺望遠方時,那時候的感受,是一起經歷十年最終換來成果的感受。
影片的結尾,是美好的結局,是新一代年輕的魔法師,哈利的孩子、赫敏的孩子……這些年終的魔法師載著父母們的期望駛向遠方。最終,影片定格在了那個熟悉的9又4分之3站台,我看到這里,看到哈利波特的最後一幕,感慨良多,我清楚的明白,我們這10年的等待是有價值的!
影片中有太多的「當……時」讓我感慨,這是因為我們大家同哈利度過了整整十年,與其說我們見證了哈利的蛻變,不如說哈利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哈利波特,陪伴了我們走過許多歲月,讓我們領略到了另一個魔法世界的神奇,讓我的生活多了一個值得等待的等待,哈利波特,不管你是否已畫下了句號,我們永遠都是你忠實的支持者,哈利波特,我們愛你,作為麻瓜的我們,依然愛著你這個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
你永遠在我們心中,不容忘卻 。
朋友,你說,哈利波特還會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