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國語名者電影
擴展閱讀
國語名者電影 2025-01-12 23:12:18
2017年的韓國血腥電影 2025-01-12 22:52:13
手機電影天堂mp4 2025-01-12 22:52:12

國語名者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1-12 23:12:18

❶ 哪些電影是電影愛好者必看的經典電影

我覺得看電影還要看樓主喜歡那些類型的,或者哪些國家的,如果按國語和外語片來分呢。
國語片首推王家衛的,《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46》其中有些片子電影學院導演系都是必修的哦。其它還有《
外語片呢,歐洲尤其是法國為代表的,要看呂克貝松的o,比如《碧海藍天》、《亞特蘭蒂斯》、《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計程車》等等,還有《羅丹的情人》《馬戈皇後》《芳芳》《羅拉快跑》都不錯的。
好萊塢的片子向來都是視覺效果很好的片子,比較適合在電影院看,尤其是科幻片,驚悚片,推薦幾個個人喜歡的:《地獄神探》、《駭客帝國》(這個不用我說什麼了吧^^)、星戰前傳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木乃伊系列、《人工智慧》、生化危機系列、異形系列、X戰警系列、蝴蝶效應1和2、變形金剛、加勒比海盜系列、魔戒系列。
故事片呢,推薦《亞瑟王》、教父系列、《雨人》《暖暖內含光》《美麗人生》《海上鋼琴師1900》(這個很感動)《變臉》《達芬奇密碼》(這個多有名)《飛越瘋人院》《香水》(這個,也可以看成德國片吧)
還有一些老好萊塢電影,不知道樓主是否喜歡了,推薦幾個經典的:《羅馬假日》、《魂斷廊橋》、《廊橋遺夢》、《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個人偏愛奧黛麗赫本,不好意思)、《洛麗塔》(這個,貌似被禁過,有兩個版本哦)
另外也不能忘記亞洲日本韓國的片子,日本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恐怖電影了,耳熟能詳的當然是《午夜凶鈴》,本人不敢看,所以了解不多,《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不錯,不是恐怖的哦,還有有名的大逃殺系列、《導盲犬小Q》、《情書》。
一時也想不起太多了,就這樣吧,主要都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香港黑社會電影和港劇里的扎飛人,話事人,扛把子,坐館等有什麼區別哪個最大

扎飛人是一個組織或者一個地區中的一把手,也就是常說的,管事的。不一定是黑社會老大。比如一個酒吧的老闆,負責人,都可以稱扎飛人。但這個詞確實有濃重的幫派和社團色彩,多數用於指具有一定黑幫性質的團隊中的領頭人

在社團利益割據,人多嘴雜,談判的時候就需要找一個代表,讓這個代表就出來說話,談判,被稱作話事人。

「舵把子」,意思是掌舵的人,那自然是該團體的老大了。後來不知被誰變成了「扛把子」,粵語字幕中的「揸fit人」與「扛把子」是同一意思,只不過是在粵語版本與國語版本中說的不一樣而已,意思是相同的。

坐館常是香港地區用語,專指社團最高領導人,又稱龍頭。香港黑社會各社團中都有坐館頭銜。

這四個職位都可以說是老大的另一個稱謂,但是其職責不同。

(2)國語名者電影擴展閱讀:

香港黑社會的組織系統不似中國洪門山頭那般復雜,但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每一「大單位」如「十四K」,「和記」、「四大」、「老潮」等,除均設有「香主」一名之外,其餘各堂口均有「坐館」一名、「揸數」一名,及具有「叔父」資格的「執事者」若干名。

這些人代表本堂口對外交涉一切,對內則統理屬下成員「升職」及排難解紛等問題,「坐館」必須具有「紅棍」資格,而「揸數」則多數是「白紙扇」,會員們尊稱為「先生」。

上述職位,均以「選舉」方式產生,任期一般以3年為限。既然黑社會組織系非法組織,那麼它是如何進行選舉的呢?其實很簡單,並不需要開大會,搞投票唱名那一套。而是採取「民主集中制」。

一個「大單位」如「和記」選舉「香主」,所有「和」字頭的十多個堂口的「坐館」,和任期已滿的「香主」共聚一堂,茶聚或晚飯,特酒酣耳熱之際,由某人提出某某德高望重,應為本屆「香主」,如無反對,便一致通過。被選的「香主」若不在場,便由卸任「香主」專程通知。

如由卸任「香主」推薦,則被推薦者要偕同出席。「選舉」完畢後,由各堂口「坐館」召集屬下「職員」,以口頭通知,如此這般,就算完事。

至於「坐館」或「揸數」的選出,與上述情形亦大同小異,先由「坐館」召集堂口中得力人物,介紹下屆「坐館」或「揸數」,由與會者通過。如果與會者認為原任「政績斐然」,也會懇切請求「留任」,因此也有「蟬聯」數屆的「坐館」或「揸數」。

按照黑社會傳統規矩,「坐館」綜理一切大小事務,如會員「扎職」(升遷),與別的單位「開片」等等。這些均須「坐館」批准。遇有重大問題,又必須與「揸數」及各「執事者」(亦即該單位的「元老」)商議,取得一致意見後,才可以行動。

此外,屬下成員如有勾結官府、「黑吃黑」、出賣手足、姦淫「義嫂」或「義妹」??等罪名,須執行「家法」時,亦須由「坐館」、「揸數」及「執事者」決定其情節輕重,方可執行。不過此類情形,戰前及戰後初期尚或有之,近40年來,已較少有了。

原因是目前的「新血」絕大多數是無法無天的青少年,不知幫規道義為何物。另一原因是自警方反黑部門成立之後,黑社會問題已不再是一般刑事罪案,黑社會的行動,亦被密切注意,而一般「坐館」對會員的約束力亦日見薄弱,因此「執行家法」一事,除了幾個販毒大集團仍有發生之外(多數雇請泰國殺手執行),幾乎已成歷史陳跡。

「擅數」一職的任務是總管堂口內的一切錢糧收支,及保管「海底」(會員名冊)。40年前,若干堂口如「和安樂」、「和勝和」等,堂口尚有積存經費,「揸數」也就有事可辦,時至70年代,除「老潮」而外,任何堂口經費積存已無多少,「揸數」便有些形同虛設了。

黑社會組織各階層人物的升、遷、降、調,也有一定規矩。「四九仔」可扎職為「草鞋」、「白紙扇」或「紅棍」,但僅能升一項職位,而且並不是按級遞計,如由「四九仔」可扎職為「草鞋」、又可以扎職為「白紙扇」,亦可以扎職為「紅棍」。

扎職之後,便幾乎是「終身職務」了。曾經出任「坐館」或「揸數」,才可以再升為「二路元帥」或「香主」,否則「紅棍」還是「紅棍」,「草鞋」仍是「草鞋」。

❸ 誰能告訴我,電影《奪帥》最後結局,任達華是被誰殺死的還有沒有剪切過的那《奪帥》哪可以看

有些觀眾對片子發牢騷,其實是你不喜歡這種血腥搏擊類型片,如《殺破狼》《導火線》等。既然你不喜歡,就不必勉強自己觀看了。
再說,內地版就和其它太監版本一樣,已經被刪改的面目全非,甚至人物定位都發生了顛覆。下面是我摘錄的某位網友的文章,不妨一看:
《奪帥》由羅守耀導演,成家班李忠志做武指,洪金寶、吳京、任達華、向佐、盧惠光、邵美琪等人主演。
在香港看了一遍《奪帥》,回來後應邀觀摩了一遍《奪帥》的內地版,不看不知道,剪刀手真奇妙,下面要談談《奪帥》內地版和香港版的區別。
首先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片名,大陸叫《血戰》,香港叫《奪帥》。

開場吳京參加的百人大戰被減去許多血腥鏡頭,肢體亂飛、削臂露骨的都沒了。吳京殺寇占文的那場實在是簡化地夠可以的,吳京在香港版里可是左一刀、右一刀先斬手的哦,場面上是鮮血四濺,血腥地很。
港版馮克安飾演的棠叔邀吳京踢場子那段戲在內地版里可是全盤被刪了,可惜啊,吳京的表現也是相當酷,拔劍、殺人、劍歸鞘,整個過程不過1秒,形象地詮釋了一劍封喉的意境。

洪金寶和任達華在休憩公園里的小亭子內談心,任達華說著說著哭了,因為怕被手下的古惑仔看到這等狼狽景象,他急中生智戴起了墨鏡。洪金寶問他晚上戴墨鏡看得見么,內地版里任達華說裝瞎子,貌似有道理,其實港版里他說的是:「我啲黑社會嘛!」,此話一出戲院里一眾香港人無不爆笑。

任達華逼供張文慈那段,內地版也實在是太熊了,吳京扇幾個耳光張文慈就口含鮮血什麼都說,這哪裡像逼供啊,簡直是台灣言情劇了。港版里任達華可是真真實實拿著鉗子幫張文慈拔牙的,拔了好幾顆,戲院里許多香港妹都低聲驚呼,連忙閉眼。這還不夠,任達華還硬生生拔了張文慈一枚手指甲,鏡頭可是個大特寫,隱士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有點恐怖。

向佐拿著大鐮刀空降殺人這場內地版簡化了大段打鬥戲,港版可是把向佐描繪成一個嗜血魔王。大家仔細看內地版,一開始向佐拿著鐮刀,鏡頭一轉變成砍刀,中間那段呢?原來港版里有個古惑仔要去拿槍,向佐把手裡的鐮刀拋了過去,把那古惑仔給釘在車上了。那手指砍飛向鏡頭深處的鏡頭、鮮血在空中飛舞織出絢麗圖案的鏡頭都被砍了,更別提最後殺張文慈姘頭的那段,內地版直接鏡頭一暗,港版向佐可是慢慢下刀的,那姘頭慘叫連連。完事了,向佐一邊舔著沾滿鮮血的手指,一邊向鏡頭側面走去,鮮血順著嘴角流淌,有點吸血鬼的味道。

警局殺盧惠光這場戲,內地版一開始就是吳京從女廁出來,其實這里又被刪了很大一段。原來邵美琪摸進女廁准備接應吳京和向佐,有一女差佬進來噓噓,之後吳京等人從後窗翻了進來,邵美琪示意裡面有人,女差佬覺得外面有人但已經晚了,廁所門被一腳踢開,門板撞在女差佬額頭,她立馬昏死過去,很明顯邵美琪就是內奸啦。

接著邵美琪還去了大門口接應張兆輝一夥冒充差佬押蒙面犯人上樓,同夥押著張兆輝進了男廁這才接上內地版,估計大家看那段的時候有點暈吧,怎麼廁所里還戴頭套呢。

送外賣的那個也是從底樓摸上來的,全都被剪了。好好的一個計劃周密的差館滲透行動,竟然都被剪了,內地版觀眾們無異於看了一場大變活人的低級魔術,不由懷疑黑社會入差館也太方便了吧。

張兆輝殺林雪那段,內地版是一刀了斷,港版可是張兆輝對著林雪後頸瘋狂下刀,鮮血四濺,恐怖異常。

剩下那警匪槍戰的戲也是被砍去許多,好在內地版這段剪輯地還行。不過李修賢手下的路斯明被一槍爆胸的戲也剪了,仔細看後面再也沒有出現過路斯明。

差館事後分析那場戲內地版刪去了分析邵美琪為內奸的那場,證據何在呢?原來大批警員集合後只有邵美琪的手機發了消息出去;差館錄像可以分析出邵美琪帶著同夥壓著蒙面的張兆輝從底樓摸上去等等。有一段情節內地版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刪掉,那就是邵美琪和林雪的三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們說長大要像邵美琪那麼美,邵美琪坦言自己一點也不漂亮,千萬不要像她。這段就是說明她對做內鬼是感到歉疚的。

洪金寶因為四叔被殺而大開殺戒,譚炳文扮演的花弗有點受不了了,於是帶著王天林去找洪金寶談判,港版譚炳文說自己是Maffia(黑手黨),洪金寶立馬鄙視,說應該是Triad(三合會),戲院里再次笑場,內地版簡直是不知所雲。

接著邵美琪去見任達華,這段也是不露痕跡地砍了點,港版里邵美琪要任達華放過她,任達華笑言現在是香港政府不放過她,她妨礙司法公正、搞黑社會等,大家是一條船上的人,最後任達華還對著赤條條的邵美琪說:「你趕唔趕時間?」,然後倆人就……

任達華殺張兆輝那段內地版砍掉了任達華整版子彈把張兆輝打成篩子的情節,讓人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

然後任達華一夥走出來的時候竟然被警察給拿槍指住了,隱士不由打個寒戰,港版根本沒這個嘛。

內地版再接下來是李修賢開懷大笑,對著邵美琪說幹得好,他們都上當了。邵美琪還挺得意,為了抓住壞人,就算脫光光也是值得的。昏倒,滿不是那回事,港版里李修賢把邵美琪抓了起來,宣布她是內奸,仔細的可以看最後包圍洪金寶那場戲,裡面是沒有邵美琪的。隱士不禁想起當年《豪情》的內地版,也是李修賢,變身為掃黃鬥士。

洪金寶死後內地版算是結束了,其實港版還有很多。恬妞在監獄里被人割喉;向佐在監獄里被人毒死;洪金寶的小老婆也就是甄穎珊帶著孩子被任達華運至荒郊野外,還寬衣解帶給孩子餵奶,似乎是想告訴大家她隆胸手術圓滿成功了……

港版在這些情節過後,才出現這頗有春秋筆法的字幕:順應天命者……悲,抗逆天命者……死。以上只是列出了一些情節很不一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小地方有些許刪節或者粵語翻國語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歪曲本意。最後覺得用《奪帥》自己的台詞「順應天命者……悲」來形容內地版是最貼切不過了。

❹ 咱們相愛吧笑笑母親的扮演者

咱們相愛吧演員表(主演)
林笑笑(張靜初 飾)
26歲,建築系才女,才華洋溢,特立獨行的雙魚座。不善與人打交道,心直口快常得罪人,是別人眼中的「怪咖」。但她富有正義感,愛打抱不平,是個愛幻想的理想主義者,提倡環保。

林笑笑的飾演者張靜初介紹:
張靜初,1980年2月2日出生於福建永安,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3年參演電影《孔雀》成名,2005年並憑藉此片獲得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2006年憑電影《芳香之旅》獲得第三十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成為國際A類電影節影後。2007年與成龍合演《尖峰時刻3》,2010年主演馮小剛導演的作品《唐山大地震》。2012年與劉德華合作主演《天機·富春山居圖》,飾演特工林雨焉成功塑造了其強悍、膽大的形象。2011年6月8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與韓國旅遊發展局委任張靜初為「韓國文化觀光宣傳大使」,負責在中國宣傳韓國旅遊。2015年,張靜初出演科幻片《三體》中的女主角葉文潔。
蔡春妮(秦嵐 飾)
27歲,豪門貴婦,巨蟹座。三個好友中,蔡春妮自認才華比不上林笑笑,能力比不上潘芝芝,小家碧玉型的她很務實,畢業不久嫁給地產商人康喬,過上錦衣玉食的貴婦生活。

蔡春妮的飾演者秦嵐介紹:
秦嵐(QinLan),1981年7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國女演員、歌手、平面模特,畢業於沈陽工業大學會計系。1999年參加第六屆全國推新人大賽獲廣告模特組金獎,成為首藝推新人藝員培訓基地藝員。2003年因扮演《還珠格格3》中新增人物江南名媛陳知畫而成名。2007年在《又見一簾幽夢》中飾演汪綠萍,知名度進一步提升。2011年憑電影《母語》中的表演榮獲第三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具潛力女演員獎」;憑《王的盛宴》中呂後一角提名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獲2007年星光大典「內地年度最受歡迎女演員」;獲2012年YOKA年度第一時尚人物獎;2012年其主演的國際酒店品牌HolidayInn假日酒店微電影在亞洲實效營銷節上榮獲「最佳品牌內容」大獎。2013年3月以新人身份攜EP《一肩之隔》進軍歌壇。2013年7月主演都市偶像劇《非緣勿擾》播出。2014年4月主演音樂偶像劇《唱戰記》播出。2015年9月17日主演的電影《別有動機》全國公映,2015年8月20日,電視劇《咱們相愛吧》在京舉行開機儀式,秦嵐在該劇中飾演蔡春妮一角,2016年4月1日電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全國上映,在電影中秦嵐飾演女主「徐美心」。
潘芝芝(張歆藝 飾)
27歲,室內設計公司老闆,事業有成的女強人,獅子座。外表果敢利落,頗有幾分女漢子的氣場,內心卻住著一個和年紀不匹配的靈魂,她愛染金發,愛穿辣到爆的潮裝,交往的全是不靠譜的小鮮肉,年近不惑仍小姑獨處,待字閨中,用她的話說:姊姊我就賴在青春期不走了。

潘芝芝的飾演者張歆藝介紹:
張歆藝,中國內地女演員,出生於1981年5月29日,2005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曾為深圳歌舞團舞蹈演員。2012年,憑借熱播劇《北京愛情故事》中爽朗率性的「夏姑娘」林夏一角而人氣上升,獲得2012年國劇盛典年度飛躍演員獎。同年,主演楊樹鵬執導的電影《匹夫》,獲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2014年主演張猛執導的電影《勝利》,獲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16年,領銜主演的都市青春勵志劇《好想好想愛上你》於5月15日播出。
時光(袁弘 飾)
28歲,如日中天的建築狂人,射手座。媒體寵兒,獲選「百大性感男士」,有個當演員的女友,熱衷參加各種時尚活動,女粉絲無數。他個性張揚霸氣,目空一切,既冷漠又炙烈,口才極佳,談吐犀利,常常語不驚人死不休,他行事快狠准,無所不用其極。

時光的飾演者袁弘介紹:
袁弘,1982年8月23日出生於湖北武漢,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2001級本科。2003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天下無雙》而進入演藝圈。2005年,主演清宮劇《上書房》;同年,主演古裝劇《少年楊家將》。2006年,因出演武俠劇《射鵰英雄傳》中楊康一角嶄露頭角。2009年,主演古裝喜劇《神醫大道公》;10月,主演傳奇劇《天涯織女》。2010年,憑借宮廷劇《步步驚心》中十三阿哥胤祥一角而受到廣泛關注。2013年,主演古裝玄幻劇《華胥引》;同年,主演了個人首部喜劇片《杠上開花》。2014年,他相繼主演了都市愛情劇《天使的城》、歷史劇《解憂公主》、懸疑劇《穿越謎團》。2015年,憑借《平凡的世界》獲得第7屆金牛獎最佳男配角、國劇盛典年度媒體特別推薦演員;9月,主演都市勵志劇《咱們相愛吧》。2016年,主演史詩歷史劇《解憂公主》;7月26日,其主演的古裝歷史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在江蘇衛視播出。
黃紹谷(明道 飾)
32歲,影視製片人,時光的好友,沉穩細膩又多情的摩羯座。他曾是蔡春妮的初戀男友,兩人愛得如膠似漆,難解難分,但母親嫌棄蔡春妮出身貧寒,私下和蔡父做了交易,棒打鴛鴦,他帶著一顆破碎的心去了美國,在美國這些年,他始終忘不了蔡春妮,一直保持單身。康喬有意投資影視業,黃紹谷和蔡春妮相遇,揭開了塵封的真相。

黃紹谷的飾演者明道介紹:
明道(MingDow),1980年2月26日生於台灣省新北市板橋區,原名林朝章,中國台灣影視演員、歌手、主持人、製片人。2002年以主持人身份正式出道。2004年憑借《冒險王》獲得第39屆金鍾獎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同年加入183club,並且出演電視劇《天國的嫁衣》。2005年主演的偶像劇《王子變青蛙》打破了台灣偶像劇的收視紀錄。2007年起擴展事業版圖,接連出演了《夢幻天堂》《微笑在我心》《敲敲愛上你》等電視劇。2010年成立明道工作室。2011年獲得安徽衛視國劇盛典年度網路最受歡迎全能藝人獎。2012年2月15日入伍。2013年1月15退伍,同年12月20日,發行了首張個人國語專輯《失戀美學》。待播作品有《天使的幸福》《私房錢》《毛丫丫被婚記》及電影《戀愛教父》。

❺ 山中傳奇的影片評價

1977年,對於胡金銓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節點,他與作家鍾玲結婚,不久宣布赴韓同時開拍《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兩部影片。1978年他獲選當年英國《國際電影指南》世界五大導演之一。然而,本應處在事業巔峰的他,卻因為1979年兩片票房的相繼失利,陡然間遭受嚴重挫折,繼而嚴重地影響到他未來的電影創作生涯。尤其是《山中傳奇》曾被剪輯出多個不同版本,有的甚至支離破碎,嚴重偏離了作者的原意,這無疑是令胡金銓萬分痛心的。《山中傳奇》商業失敗的主因,是影片由始至終彌漫著的悲觀遁世的消極氣息。
今天來看,《山中傳奇》是胡金銓個人意志極度膨脹的產物,是一件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也是一件完全背離電影製片規律、不合格的大眾文化產品——它無法被納入某種既定的類型中,並與胡金銓過往的俠義經典拉開了鴻溝。
1.陰陽戀:文本互涉與交響音畫
創作《山》之前,胡金銓曾拍攝了兩部廣受贊譽的影片《迎春閣之風波》和《忠烈圖》,但從《山》完成後的形態來看,它與較早之前的《俠女》更有創作理念和藝術手法上的共通性。這或許是因為《俠》1975年在戛納獲得技術大獎,1976年在台灣重新剪輯復映後再獲佳績令胡金銓倍感振奮的緣故。《山》與《俠》一樣,取材於古代文學,並進行了大量的刪改。其原型《西山一窟鬼》存於宋元時期的《京本通俗小說》之中,後來也被輯入明馮夢龍所編的《警世通言》,易名為《一窟鬼癩道人除怪》。《山》中,像樂娘、王婆的姓氏角色便是直接來自原作,男主人公也同為落第舉子,只不過身份從教書先生變成了替寺院謄寫降魔經的抄經人,地點則從臨安熙攘的市井街頭直接搬到了邊塞的荒涼屯堡。正是在這鬼域人寰的一片閉塞環境中,儒生何雲青的奇幻之旅緩緩展開。
影片一如《俠》般由行走段落開篇,這已被視為最「胡金銓式」的視覺標簽。行走,往往意味著人生前路之多艱,參禪悟道之苦旅,也是胡金銓個人藝術創作的自我指涉(為拍攝《山》,胡的攝制組幾乎走遍了韓國全境采景,並探訪了很多人跡罕至、深隱山中的古剎)。這種沉沐於山水之情的生命體驗讓《山》中的行走得到了空前的強化,藉由著何雲青的視點,大自然的壯美、靈韻飄然於影片的主體敘事線之外,在影片的前二十分鍾內成為了真正的主角。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山水之美與攝影機運動以及觀眾視點之間,達到了天人合一般的默契。編劇鍾玲曾在《鬼氣、美感與文化》一文中指出,作為書法家和水墨畫家的胡金銓在展現風景時多採用觀畫者看手卷的方式,「銀幕上出現書生在大自然中徒步長途行走,他大多從銀幕的左方出場,走向右方。此時,壯麗的風景即隨著書生的移動以水平方向呈現在觀眾面前」。像眾多的水墨畫一樣,《山》中的人物往往從屬於自然,在構圖中居於遠方一隅,卻使整個畫面無形間變得氣韻生動。另外,國畫里「無中生有」的留白技巧也在影片中得到廣泛使用,如何雲青第一次看到庄依雲的著名一幕:山色溪光,風霧迷濛,白衣女子於遠方持笛吹奏,聲音婉轉之處倩影綽綽,似真似幻惹人遐想,可謂美不勝收。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何雲青目睹此番情景後再次上路,影片的愛情音樂主題開始適時地接入,預示著這位原本想找個清凈地方抄經的書生終究無法逃脫凡間情慾的羅網。很快,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何雲青便墮入到與樂娘、庄依雲兩位女鬼之間的三角戀中,並陷於一場意在奪經的陰謀中無法自拔。胡金銓在描述何與二女之間陰陽戀時,音畫關系的差異性處理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何與樂娘拜堂成親後, 在高牆深宅里整日沉溺流連於床笫之歡,在表現二人肉體的歡愉同時,胡金銓用很多象徵的手法(如熾熱的陽光、奔放的花朵,交配的昆蟲、池底旖旎的錦鯉)來強化躁動亢奮的生命力;而當何結識依雲後,二人去後山采醒酒草的段落,卻是另一番清麗脫俗的自然景象——煙霧、雲靄、怪石、激流和點染其間的秀木,兩人之間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交流。我們應該注意到,襯托這兩個段落的音樂實際上是相同的愛情主題,但是在情感色彩上卻是截然不同的:前一個段落使用西洋管弦樂隊和鋼琴的交響演奏,熱烈而充滿律動;後一個段落則使用民樂隊演奏,舒緩而含蓄悠長(音樂聲常被溪水聲所掩蓋)。除了相同主題的變奏處理之外,在前一個段落中間胡金銓還突然插入了一個13個短鏡頭組成「蜘蛛結網捕食」的華彩章節,配以女鬼凄厲得意的笑聲,這宿命般的一幕令人不由地想起《俠》片首相同的藝術處理(那部影片同樣由石雋和徐楓主演,但兩人間的關系卻與《山》里大相徑庭)。
因此,在敘事表意的層面,《山中傳奇》里除了依託瑰麗高超的攝影技巧,作曲家吳大江的配樂是十分突出的亮點。正如黃沾之於徐克那樣,吳大江和胡金銓之間也早已超出了一般的搭檔關系,他的音樂圓融地與畫面糾纏在一起,相互闡釋定義。而且,相較於兩人早期的合作(如60年代的《龍門客棧》),《山中傳奇》中音樂的手法和功能要重要得多,這既是吳70年代中期之後對於「中樂交響化」理念的一次重要實踐【「中樂交響化」(又稱「中樂西化」)較早成功的實踐,是吳大江1975年創作的《新加坡啦》交響組曲,這首40分鍾的樂曲融合了數十種中西樂器及人聲。1977年吳返港成立香港中樂團,將「中樂交響化」作為樂團的藝術路線。其後20多年間,這一理念不斷引起音樂界人士的激辯。但無論如何,《山中傳奇》是「中樂交響化」在電影配樂中最成功的實踐,吳也憑藉此在1979年底擊敗李泰祥的《歡顏》和翁清溪的《小城故事》奪得第16屆金馬獎最佳配樂獎。】,更關鍵的是,音樂在《山中傳奇》中部分地取代了胡金銓賴以成名的、以剪輯技巧詮釋武功招式的功能。譬如影片上半段的高潮戲,也就是吳明才飾演的番僧與樂娘擊鼓過招時,音樂由稀疏的鼓聲漸入,隨著兩人鬥法的愈發激烈,越來越多的打擊樂元素(包括錢鼓、罐鼓、獅鼓、大、中、小鈸、小鑼、武鑼、梆板等等)逐漸匯聚在一起,時急時緩,最後沖向疾風驟雨般的高潮。在這約10分鍾的段落中,音樂突破了傳統的藝術使命,以抽象的韻律帶給了觀眾比畫面更畫面的具象感。胡金銓與吳大江「合導」的這首令人嘆為觀止的「群鬼交響曲」,實在堪稱是世界最一流的大師手筆。
2.無題詩:胡金銓的禪機與危機
胡金銓在《山中傳奇》中以極其緩慢悠長的步調來描述其唯一的內容「情慾」(更確切地說,應為「情獄」),其手法曾引發很多研究者的討論。譬如,張建德便認為,在上文所述的何雲青與樂娘間的那段激情場景中「過分的象徵意味叫人尷尬」,黃清霞也指出《山中傳奇》的敘事不足以持續觀眾的興趣,影片「迷失在太富噱頭、太豐富的景色場面中,或是在迪士尼式純裝飾的自然畫面中,像蜘蛛捕食、鯉魚戲水或飛鳥等等」。胡金銓在《山中傳奇》中似乎在刻意地強調一種道家的陰陽相生觀點。其實對於「道」的闡述,他在《大醉俠》以來的很多影片中都多少有所涉及,但從沒有《山中傳奇》里這般突出和風格化。《一窟鬼癩道人除怪》的故事裡原本並沒有庄依雲這個角色,胡金銓增加了這個角色,並在視覺呈現上賦予其與樂娘之間的對立關系,如鍾玲所說:「個性上,依雲柔和,樂娘剛強;衣著上,依雲都穿白色或藍色的衣裳,樂娘則著紅色或艷黃色,兩人衣著的象徵意義,不言自喻。」同時,體現在音樂賦予的色彩上,何與依雲是清麗脫俗,與樂娘則是濃墨重彩。然而,從某種角度上看,這兩位女性又是統一的,她們與陽間的儒生何雲青又構成了一種相生關系。因此當她們彼此之間爆發激烈沖突時,只能打破原本中正平和的戲劇布局。
正如胡金銓可以讓攝影機模擬出觀者品畫的神韻,對於陰陽相生,也不僅體現在表面的符號設置上,更深植於高度技巧化的剪接技巧中,這是胡金銓《山中傳奇》最突出的價值所在。我們以番僧向道長學習打鼓的一段情節為例,這個5分鍾的段落可以粗略地分解成下面12個子段:
⑴何謄抄《大手印》;
⑵僧道達成共識;
⑶何與樂娘喂魚;
⑷僧道比試棋藝;
⑸何與樂娘下棋;
⑹道長輸棋,答應傳授擊鼓術,關屋門取對象;
⑺何開櫥門,放謄好的經稿;
⑻道長開屋門;
⑼道長變出大鼓、番僧變出小鼓;
⑽何與樂娘、小青笙簫笛合奏;
⑾道長向番僧傳授鈸術;
⑿何謄抄【大手印】。
在這個不長的段落中,始於抄經,落於抄經,渾然自成一體。其間更包含各種陰陽的對立關系,如世俗與禪悟、幸福與危機、勝與敗、開與關、大與小、害人與救人等等,都通過精妙的段落剪輯技融為一爐,其聯系的紐帶便是溝通陰陽兩界的西土秘典《大手印》。而縱觀整部影片,由何臨海一場起,最終以同景收尾,因此打鼓這個段落也便與影片整體形成了一種精妙呼應的同心結構。
這正是《山中傳奇》的野心所在,因為胡金銓希望藉此表明他對儒佛道三界的態度。顯然,胡金銓對提倡入 世的儒是頗為憂慮的,正像片中的何雲青,鬼迷心竅、見異思遷還技能有限,差點因色心死於非命;而對於道家的宇宙觀和佛家的空鏡救心,胡金銓卻是相當地認同。我甚至認為,他不僅是在通過《山中傳奇》表現人鬼溝通的「傳奇」,而是根本就相信、認同陰陽相通之理;他在片中著力表現的一切「所為」,根本上卻都是為了「無為」。當年很多觀眾在看《山中傳奇》後都糊里糊塗,不明白影片的「中心思想」(主題)是想表現什麼,胡金銓對此回答是影片「沒有主題」。這讓我想起《一窟鬼癩道人除怪》最後的批語來:「一心辦道絕凡塵,眾魅如何敢觸人?邪正盡從心剖判,西山鬼窟早翻身。」想免遭鬼魅的加害,關鍵在於「絕凡塵」,萬物皆空——看來,雖然胡金銓、鍾玲夫婦在劇本創作時對原始的話本小說進行大量的改編,但其核心精神卻是一貫不變的。「無題」(亦或言「空」)便是領悟《山中傳奇》的禪機奧秘。
胡金銓是從何時變得如此「念念皆禪」?據他自己說是在拍攝《俠女》期間受到一位篤信佛教的老先生的啟發,「禪只能感覺,不能解釋」,於是胡金銓餘生的努力,便是將它的概念轉變為電影語言,「注入電影中」。既然胡金銓自己都說他的影片只能禪悟而不能闡釋,筆者在此也不再糾纏於《山中傳奇》的「主題」到底為何;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空」的追求極大地影響了影片的人物塑造和表現技巧,使它與胡過往的任何電影都陡生差異。首先,胡金銓完全放棄了個人賴以成名的戲曲風味元素,如《大醉俠》和《迎春閣之風波》中的客棧戲(受京劇深刻影響)在《山中傳奇》中不再出現;其次,胡金銓弱化了廣受贊譽的動作剪輯方式(部分功能被音樂所取代),《山中傳奇》成為他「唯一一部不是以動作片為目標開拍的電影」;最重要的,胡金銓放棄了對人物道德合法性的界定。以往,觀眾至少對胡武俠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忠奸一目瞭然,然而拍攝《山中傳奇》時,胡金銓卻對此有所反思,他認為過去中國的敘事一向偏向「載道」和「說教」,反映在人物上就是「簡單化」——「好人做的都是好事;而壞人做的都是壞事。這可能與我國的傳統劇的臉譜、既是以化裝將角色類型化的傳統有很深的關系」,也即是說「合自己意的就是好的;不合自己意的就是壞的。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對於這一點,我認為胡金銓的勇氣十分可嘉,但無形間也會對那些將電影視為通俗娛樂產品的受眾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胡金銓為追求禪悟而將《山中傳奇》導入一種令人不安的歷史虛無主義,這為影片的商業慘敗提早便埋下了伏筆。
3.南柯夢:再評胡金銓的作者意識
鍾玲曾將中國鬼怪故事的特點概括為「人情、幽美「,意思大概是說,中國的鬼魂們常會染上人類的氣質行為。具體表現為:女鬼常現身為美女,她們或者美艷動人,或者楚楚可憐,容易動心愛上人類,甚至為人類懷孕產子。然而,凡是看過《山》的觀眾,卻發現胡金銓的處理非常「不近人情」。尤其是在影片結尾的決斗中,當何雲青扔出降魔的蜜蠟念珠,數聲轟隆巨響過後,無論是意欲害他的樂娘、王婆、小青,抑或是一直保護他的番僧、依雲、崔參軍,竟然無一例外地死光光!對比程小東在《倩女幽魂》(1987)中的處理,聶小倩和寧采臣雖然陰陽兩隔、無法廝守,但至少還為她保留了入土為安、下輩子順利投胎做人的補償性結尾。可胡金銓為了追求個人精神上的圓滿,竟要求觀眾同他一道「絕凡塵」,斬斷情慾,結果可想而知。正如黃清霞所言:「在電影中,胡金銓沒有提出答案——連一星希望的火花或絲毫安慰也沒有,而觀眾來戲院看的,或不是正勝邪,至少也是我們寄望的價值:正義、忠實和犧牲這些。胡金銓堅毅地接受殘酷的現實,使他的電影有一種哲學的、差不多密封的完美感覺,但卻要付出代價。」
沒有哪一部胡金銓的影片像《山》那般擁有如此多的衍生版本(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發行商的困惑)。影片的完整版長達183分鍾,但是在台灣最初的放映卻是115分鍾;199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胡金銓回顧展上放映的是125分鍾版,據說是胡親自剪輯的;此後在日本發行的DVD則為117分鍾,封底稱胡是「香港的黑澤明」,《山》是他的「最高傑作」。對於內地的研究者來說,《山》的完整版很長時期內芳蹤難覓,幸而台灣地區於2009年出版了影碟,筆者這才得償所願。比較一下112分鍾短版與完整版,主要差別在:縮短了開頭的行走部分(無海天一色、悄立山崖……諸景,何三次見到依雲減為兩次)、刪去第一次番僧與樂娘的鬥法(即上文所言的「群鬼交響樂」)、刪除小青半路襲擊雲青、依雲的情節(本來這段最具胡金銓過往快速剪輯的神韻);刪除一窟鬼的前世回憶(孫越的戲份完全不見)、刪除了樂娘殺害道長、被打入陰曹地府受審的情節,此外還刪除了大量的細節描寫等等。但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刪節版去掉了完整版結尾「南柯一夢」的情節設置(觀眾到最後會發現,何雲青的山中傳奇似乎是一場「夢境」,這恰有「鏡花水月、一切皆空」之意),如此便讓影片原本前後呼應、頭尾銜接的圓形封閉結構無法自圓其說。對此,身在香港的胡金銓雖然怒不可遏,卻也無可奈何。
那麼,該如何評價胡金銓這個人和他的作品呢?似乎站在不同的角度,當有不同的答案。對於研究者而言,絕大多數視其為一個不世出的電影作者和藝術大師。而站在投資者和製片人的角度,他們往往苦樂參半。如曾投資《龍門客棧》和《俠女》的台灣「聯邦」老闆沙榮峰便在回憶錄里大吐苦水,說胡金銓完全不考慮電影工業的製片規律,費工費時,超支無度,更視違約為家常便飯,實在不夠仗義;可在同時,他也坦言,也正是胡金銓讓「聯邦」的大名彪炳史冊,因此雖然在合作中摩擦不斷,但在過盡千帆之後終是無怨無悔。《空山靈雨》的製片人胡樹儒也說:「當年羅開睦和我找胡金銓拍電影,是出於對他的崇敬;明知他會超支超時也大力支持他,沒有加以制肘,只想還一個心願,拍一部好片出來,……胡導演對理想的執著,對完美的要求是中國導演中少見的。站在製片人的立場來說,如果不是心中有數,加上財力充足,等閑不敢找他拍片。」事實上正是如此,客觀地說,1978年誕生的《山中傳奇》便是胡金銓「最後的傑作」,也是他精神圓滿的標志。此後他雖也拍過幾部影片,但再也沒能實現對影片的自由掌控,暮年十幾載的生命,他幾乎便是在困惑自哀和壯志難酬中度過。
那些將胡金銓視為電影作者的觀點,我認為沒有問題,但還需要在兩個維度上加以強調。因為胡金銓的電影風格並不統一,至少《山》便是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異數,這也是它不像《大醉俠》、《俠》那般經常被學術界討論的原因。首先,我認為胡金銓所一以貫之的,不是一種簡單的藝術表現技巧,而是一種追求純粹和完美的「舊文人」作風。他早就有機會開拍《華工血淚史》,卻總想再籌些錢,讓影片能有更出色的表現,為此他不僅與機遇擦肩而過,還犧牲了與鍾玲的婚姻。他的徒弟、也是為他投資《畫皮之陰陽法王》的吳明才說:「我們的想法是既然請他拍片,就應絕對信任及支持他,可能他某些手法已經過時,但不能要求他模仿別人的手法,例如徐克、程小東那種快速的畫面剪接法就絕不是胡導演的風格。」無論電影潮流如何變化,胡金銓「我自巋然不動」,他那固執、力求完美的舊派作風仍然驅使著他不急不緩地在愈發狹窄的電影之路走下去。如同《山中傳奇》,不賣座,但足以傳世。
其次,是胡金銓電影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故土情結。日本人稱他「香港的黑澤明」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的攝影技術便頗有偷師宮川一夫的影子;波德維爾也指出,胡金銓的剪輯技巧基本因循了好萊塢的古典經驗(除了為數不多的實驗性嘗試)。可令人驚嘆地是,當他把上述技巧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時,一切突然都變成了「中國的」,不僅僅止於歷史、音樂、鏡語與片頭字幕,連影片的敘事節奏和觀賞過程都成了民族化的獨特體驗。大多時候,這種獨特體驗並不是香港的,而是內地的,更具體地說,是他的故鄉北京的,如《山中傳奇》里那個亦惡亦諧的王婆,滿口的京片子便讓人倍感親切。我們需得承認,在70年代末期香港本土意識高漲、國語片下滑的時節,胡金銓這種對個體離散經驗的強調一定更為加劇了他的困惑和落寞。正像那個在山中獨自背負前行的何雲青,不經意間經歷了一場翻江倒海般精彩絕倫的春秋大夢,醒來卻無人知曉,也無法說於人聽,於是只好拍去身上的塵土,兀自前行。胡金銓無疑是孤決的,但也正是這份遺世獨立的孤決,讓他——這位20世紀中國電影藝術的先行者永垂不朽。
——沙丹《大匠的困惑:『山中傳奇』與胡金銓的心靈世界》 在我看來,胡導演一直企圖要表達一種氛圍或一個哲理,他的作品還是比較內斂,他希望多一點空間讓觀眾自己去想。就像《山中傳奇》是一個聊齋故事,他就用一種聊齋的方式去寫,到底是真還是假?人生有多少事情發生過後,你去回想,難辨真假。
——張艾嘉《俠義浪漫 最終仍在》
胡金銓的片子,畫面美,節奏夠,但又不夠好。(做影評人真舒服,左也不夠,右也不夠。)有時候咚咚咚的讓我心煩。(你煩他不煩。)他的影片進行(節奏)速度快過一般同輩導演。(拍片速度超慢,嘻!)我喜歡他的《山中傳奇》,白天的鬼,(四個好字。)很特殊的表現手法。
——三毛《送你一匹馬》學期作業報告『五、我最喜歡的戲劇種類』
胡金銓導演的電影中,鬼是有人性、有情趣,是可愛的,他是把中國鬼的正確觀念充分表達了。他塑造了張艾嘉所扮的依雲,是那樣淸純可喜,即使真是鬼,也會讓人著迷的。所以我並不覺得「山中傳奇」是一個鬼片,藉著鬼,它表達了人性中貪婪的一面,也表達了命運的不可抗衡,更表達了情愛的不可解。胡金銓雖然沒有為我們提出答案,我相信,他精美的構圖和流暢的剪接最能表現鬼的凄美和浪漫的世界,而他對人世的觀念也就溶鑄在其中了。
——林清玄《山中傳奇》前言
看了《山中傳奇》《俠女》,一開始也有點進不去,因為它的電影語言已經是70年代的語言了,但是慢慢進去以後就會覺得,它在美學上非常完整,整體氛圍的把握和動作的節制讓我非常佩服。
——賈樟柯 有關超自然戀愛的觀念,西方的認識架構與中國人的架構完全不同。因此《山中傳奇》中人鬼相戀的故事對中國人來說視為自然,而西方人則會莫名所以。中國觀眾認為書生夠憨,但是他認為依雲是人,而會隱身術這一點,卻是可以接受的想法。至於西方觀眾則會認為這種人鬼相戀的故事匪夷所思,而且男主角實在是太笨了,那些鬼個個心懷鬼胎要搶他的經,那麼明顯,他居然完全看不出來。此外電影中還與許多情節與特定中國文化傳統有關,西方觀眾怕也無法理解。
雖說《山中傳奇》在歐洲與美國的影展上沒有獲得大獎,西方的影展卻爭相邀請這部片子展出『參加歐美影展如下:英國倫敦(1979)、蘇格蘭愛丁堡(1979)、奧地利維也納(1979)、澳大利亞悉尼(1979)、比利時根德(1980)、紐西蘭惠靈頓(1980)、澳大利亞阿德雷德(1980)、德沙龍尼奇等國際影展,及二十八屆孟罕影展(1979)、多倫多影展之「慶祝節目」(1979)等』,此片也在西德的電視上放映過。為什麼西方的影展單位與觀眾居然那麼喜愛這部難以理解的片子呢?吸引他們的至少有亮點:
一是純視覺、純電影藝術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象徵的、屬原始基形的內容。
如文人畫中有位隱士,而溪邊麗人一場戲中也有一位男性觀看者,即書生;但是不同於文人畫的是,在畫面中央有位女性,成為男性觀者矚目的焦點,可以將其視為道家「陰」的象徵,即陰柔的象徵,也象徵人的內在自我,人的潛意識。「溪邊麗人」一系列鏡頭里,書生與麗人都沒有說話,用的是純電影語言。用電影剪輯的手法,這位白衣飄飄、靈異動人的女子突然消失,溶入雲霧騰騰的山水風景之中,可以將這個電影語言理解為人類的潛意識融入了原始的大自然。然後下一個鏡頭是書生入鏡,接著是他上半身的近景,然後用伸縮鏡頭拉開,我們不懂看見書生站在那雲霧騰騰山林溪畔尋覓麗人, 而且他站的地方剛巧就是那個白衣女子站過的地方。這個拉開鏡頭的電影語言可以象徵人的自我意識原來可以很強,但卻覺悟大自然很玄秘,人在大自然之中無限地渺小。更由於這跳接表現麗人與書生都站在水邊同一個地方,呈現兩種人與自然的關系——潛意識層的與意識層的——這兩種關系又彼此形成了對話。
也許就因為如「溪邊麗人」這樣的場景的豐富的象徵意義,所以能把觀眾的心神緊緊吸住,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觀眾都會運用想像,或多或少心生領悟。
——原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暨文學院院長、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鍾玲《鬼氣、美感與文化——論胡金銓的『山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