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動漫電影翻譯國語版
擴展閱讀
微電影少男少女 2025-01-14 15:10:15
動漫電影翻譯國語版 2025-01-14 15:10:10
微電影誓不低頭 2025-01-14 15:09:02

動漫電影翻譯國語版

發布時間: 2025-01-14 15:10:10

⑴ 在看外國電影時,你更喜歡原劇語言版本還是漢譯國語版本

如果是我看外國電影的時候,我更喜歡看原劇語言版本,因為只有原音版的影片才更有代入感,而且音效也是原音版的比較好。有很多影片都翻譯成了普通話的版本,但是一個外國人說這個普通話,所以有點格格不入,影響看影片的感覺。

其實看電影無非就是想感受大片帶來的沖擊感,所以如果是我更願意選擇原劇原版本。當然現在技術比較先進了,現在的外國大片一般都有翻譯字幕,音效和語言還是原語言版本,只是眼睛有點受累,一邊要看翻譯,一邊還要看電影情節。

⑵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看配音版電影

因為現在的配音版,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 :翻譯語義、配音的聲音感情等 。這些問題確實和七八十年代進口電影的配音差一些。。建議你可以找幾部老影看一下,如《虎口脫險》就很經典

⑶ 為什麼外國片翻譯成國語腔調怎麼這么怪

大多數的國外引進大陸電影都是好的電影,要說配音的話,你也知道,英語翻譯成漢語有時候會非常的不自然,可能會讓中國人不習慣,然後翻譯就把這些不自然的詞語翻譯成一些近義詞,就等於你好變成了嘿的意思,你要說不自然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配音的水平次或者是你看國外的語言看習慣了國語翻譯的很不錯的,而且還加上了幽默感,就像偶買噶這個翻譯是我的天的意思,那在國語可能就會說我了個神啊或我了個天啊。。。等等幽默喜劇化,所以我覺得要不是配音問題要不就是你的習慣問題,總之湊合聽吧。。。

⑷ 為什麼外國動畫電影進口中國後只有國語版,沒有了原聲版

其實每部引進的電影都是一樣的,不止動畫電影。其實是由電影公司決定在國內上映是否需要配音的,因為國內有些人喜歡聽國語配音不喜歡原聲,所以,上映的配音方案是電影版權方定的,甚至國語配音的配音人員都是由人家選的。比如《海底總動員》在國內上映時就決定國語配音,並特別邀請張國立和徐帆來為片中主角配音,這樣也會起到拉動票房的作用。
廣電總局只會干涉片子的選擇,很少去管配音的問題。
想看原聲的就等DVD出來吧,如今都是藍光了,呵呵……

⑸ 為什麼在電影院上映的外語電影不翻譯成國語

一般外國動畫片都會有英語和國語配音兩種,為了方便孩子理解。大多數其他外國電影都會保持原音放映,偶爾有國語配音的也沒人看,你想想,畢竟原音在嘴型、語氣方面毫無違和感,這叫接地氣。搞成國語配音就不倫不類了。建議你也多看看原音影片,習慣了你會覺得這樣更好。

香港電影的沒落,原因也就這兩個!

每次提起港產片,腦海里就會情不自禁浮現出很多充滿「港味」的場景,在80/90年代,香港電影被稱為「東方好萊塢」一點都不為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輝煌的香港電影似乎一去不復返,並不是說現在沒有港產片或者說現在的港產片不好看,只是這些港產片越來越不正宗了!

可能是由於合資影片越來越普片化,原來充滿」港味「的電影約見越少,正因為如此,才會說香港電影的沒落,沒落指的是沒有香港自帶的味道了,而這些是什麼味道呢?為什麼沒有了這些味道,香港電影就沒落了?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說的是」粵語味「,現在很多都是國語版的港片,為了迎合全國人民的喜愛,獲得更多的票房,香港電影不在把眼光放在本土,更多時候用的對白都是能讓內地觀眾Get到的。語言也是用國語的,但用國語翻譯,就缺少了粵語中有的一語雙關的妙用,沒有了特色的同時反而讓人看得莫名其妙。

比如《無間道》裡面,黃秋生和梁朝偉的對話:

國語:你二十五號生日嘛!臭小子!

粵語:你二十五號生日嘛!二五仔!

懂粵語的朋友都知道」二五仔「是出賣兄弟的意思,而梁朝偉在裡面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卧底,黃秋生就是利用他的身份來開玩笑,但是國語版翻譯成臭小子之後,一語雙的妙用就沒有了。

其次就是」市井「味道,去過香港的朋友都知道香港既是一個繁華大都市,但他也可以變得很市井,這就是他的獨特環境,因著這些獨特的環境,成就了許多經典的港產片。

《旺角卡門》中的市井七夕濃厚可見,在眾多香港電影中也隨處可見,油麻地警署是出鏡率最高的警署,電影里的古惑仔都是從那裡三進三出,而最有」市井味「的地方,就是被譽為人口最密集之一的旺角,這個紛紛擾擾的城市,每天都發生著一些醉生夢死的故事,簡直就是一部電影了。然而,現在很多港產片的取景似乎更多樣化了,很多時候是到內地或者其他國家去取景,」市井味「越來越淡了,不知道這是香港電影的進步還是退步。

香港電影的變化,也是一個時代的變化,但我們心中無論何時都會有一部香港電影!

⑺ 國語版的香港電影丟失了什麼為什麼很多人呼籲「一定要看粵語版」

周星馳《九品芝麻官》里,吳啟華演的方唐鏡在惡搞周星馳的包龍星。舉一張小的契約,一張大的契約。國語版台詞:方唐鏡:一張濕的,一張乾的。大人要哪張啊?包龍星:乾的!方唐鏡:對嘛,大人還是經常叫人乾爹嘛!我小時候看,怎麼都不懂。那明明是大小之分,怎麼能論干濕呢?後來看原版:包龍星:這么小的「契崽」怎麼看?方唐鏡:小的「契崽」不好,還有張大的「契爺」(乾爹),大人想看那一張呢?包龍星:契爺呀方唐鏡:乖哦,大人未必不叫人「契爺」(乾爹)的嘛!所以對粵語觀眾群來說,這個包袱就流暢多了。

當然這不只是語言,還有對香港風土的理解。所以像麥兜系列、周星馳、黃秋生、吳鎮宇、吳君如(比如《江湖告急》)的的許多根植香港本土味道的電影,粵語版多少會差了些味道,很細微,但就是味道本身;《老港正傳》這種則更考驗對香港歷史的在意,那就不只是語言的問題了。

⑻ 外語電影翻譯成漢語,為什麼發音那麼奇怪翻譯器是怎麼來的

因為每個國家的人都有一定的口音的,翻譯器都是人造出來的。外語電影翻譯成漢語,發音總是那麼奇怪,那是因為中國人滅有將外語那種語氣,我們對於他們的語言本身就是後天自己學習的,加上我們本身漢語自成的一種口音,所以說外語一般都是會存在口音的,翻譯出來自然也會了,翻譯器我們製造出來的,所以也是會存在一定的區別的。

奇怪的不是語言,而是翻譯者的口音。語言就是這么的博大精深,外電影翻譯成漢語,發音這么的奇怪就是人們對於語言的掌握有一定的差別的,翻譯器人們自己製造也是有人為因素在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