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戰大片有哪些電影
抗戰大片電影有許多經典之作,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電影:
一、《血戰鋼鋸嶺》
二、《戰狼》系列
三、《太行山上》
四、《我的團長我的團》
接下來詳細介紹這些電影: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真實還原二戰太平洋戰場的一部影片,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該片描寫了二戰時期美軍士兵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英勇戰斗和犧牲精神。影片中的戰斗場面震撼人心,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展現了人性的堅韌和無私。
《戰狼》系列是中國電影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一部抗戰題材電影。該系列以現代戰爭為背景,通過主人公的英勇表現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強大。影片中的戰斗場面激烈壯觀,動作戲精彩紛呈,深受觀眾喜愛。
《太行山上》是一部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的電影,該片以八路軍戰士的英勇抗戰為主線,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堅定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影片通過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偉大。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講述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支援同盟國作戰的電影。該片通過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和戰斗經歷,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影片中的戰斗場面震撼人心,人物形象鮮明立體,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堅韌。這部電影也展示了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和國際主義精神。
2. 國軍93師敗退後境外作戰的電影名字
中文名稱:異域
英文名稱:A Home Too Far
別名:異域 yi yu (1990)
資源類型:DVDScr
發行時間:1990年
電影導演:朱延平
電影演員:郎雄
劉德華
谷峰
斯琴高娃
王靜瑩
庹宗華
柯俊雄
地區:台灣
語言:粵語
1949年,國共大戰,逃離的人潮湧向台灣和香港,而另有一群人卻經由雲南,逃到了中、緬的邊境地帶。他們以鮮血和生命建立起一個軍事基地;經歷多年戰役,意圖重返故鄉。這支孤軍曾兩次擊潰了進犯的緬甸國防軍,卻遭受聯合國四國會議嚴厲的批判,而被要求撤軍。他們的英勇行為也不被台灣所承認,因而造進退兩挫、有家歸不得的局面,變成一群無家可歸的異域英雄!
幕後製作:
《異域》是由一部禁書改編,曾經被電檢處禁演。朱延平說服了黑道大哥,答應為他拍一部賣座片《大頭兵》,用來交換拍攝《異域》的權利。沒想到最後《異域》比《大頭兵》更加賣座。朱延平認為,《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為這部電影,群眾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 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背景: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斗。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
朱延平導演,港台眾星聯合主演的《異域》總共拍了兩部,1990年的《異域》和1993年的《末路英雄》。故事講述的是解放戰爭中被劉鄧大軍一路追殺到雲南的國民黨殘部在沅江遇到了原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夾擊,長官戰死,士兵潰散,走投無路的他們逃入了鄰國緬甸。最終在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一支在國內戰場上潰散了的軍隊,在異國他鄉僅以三千殘軍就將將整整四倍於己的緬甸政府軍打的一潰千里,為自己打出了一個生存空間--金三角,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也將戰爭打出了輝煌的色彩。
故事裡的中國軍人在異國他鄉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三千越甲可吞吳,緬甸作為一個軍政府掌權,擁有幾十萬英國裝備的主權國家,竟然被一群衣衫襤褸、沒有重武器的敗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重金禮聘老主子的金牌部隊也落了一個全軍覆沒,指揮官自殺的結局,最後緬甸甚至淪落到依靠當聯合國秘書長的本國同胞向仍在代表中國的蔣介石政府提出抗議,要求英美主持公道。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他們向世界證明:即使在那個兄弟相煎的年代,中國人是不可侮的。
20集電視連續劇《金三角風雲》
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走投無路之下,他們倉惶遁入了莽莽無邊、與世隔絕的熱帶叢林——泰緬寮交界神秘的金三角。從此,這支潰敗之兵——國民黨殘軍93師,離鄉去國,開始了他們悲懷慘烈、無可奈何的另一種命運。
歷經多種嘗試,付出慘痛的代價,最終是不能逆轉歷史的滔滔洪流,當政治幻想破滅,政治使命結束後,在一片遠離文明的熱帶叢林,在一種完全孤立的處境中,如何生存下去成了這批打過二戰、打過中共,打過……
3. 有哪些有關中國遠征軍好看的電影
電視劇《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 (一):中緬風雲 (二):會戰曼德勒 (三):兵敗緬北 (四):大撤退 (五):野人山(六):印度之旅(七):屯兵蘭姆加(八):松山大血戰(九):太陽浴血(十):功過千秋 該劇是二戰中,中美英三國軍隊在東南亞戰場至今為止最為慘烈、又不為人所知的;也是全世界影視界均未涉及過的反戰電視劇。該劇得到中緬兩方的全力支持,歷時兩年在中緬兩國跨國拍攝。該劇導演榮獲美國舊金山電影委員會特別獎,及獲美國加州蒙特瑞榮譽市民稱號。該劇兩次應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邀請,參加巴黎國際藝術片雙年展。該劇是二十一世紀反戰電視劇的表率。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葉、日本軍隊幾乎佔領整個中國,所有中國的陸海空交通線也被封鎖,中國處在亡國的關頭。這意味著二戰的烽火將燃至美國,羅斯福總統派史迪威將軍到中國幫助中國軍隊保住當時唯一的國際運輸線,滇緬公路。投筆從戎的十萬中國學生兵組成中國遠征軍,在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指揮下,赴緬作戰。由於史軍迪威將軍與有些中國將領意見不和,使緬甸的初戰失敗。慘敗後的中國軍隊分兩路逃生,一路跟隨史迪威歷經千山萬水到印度;另一路則跟隨中國將領杜聿明翻越中緬邊境的野人山回國。十萬大軍有五萬人死在原始森林裡。兩年後,史迪威在印度訓練的中國軍隊,即中國駐印軍重整旗鼓,同衛立煌率領的第二次出征的中國遠征軍勢如猛虎,夾擊緬甸的日軍一舉奪回了滇緬公路。
4. 為何而戰——重溫《黑鷹墜落》,不得不寫
為何而戰?每一位參加過戰爭的士兵,應該都想過這個問題。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導演們也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刻的探討。國產的戰爭影片給出的答案再簡單不過——為祖國而戰。中國的戰士臨死前喊的都是「為了新中國......」之類的豪言壯語。許多人對此詬病,認為國產的影視作品所包含的政治色彩太重。其實中國的導演們也有自己的無奈,在某某總局的長期打壓下,他們很難把自己最初的構想完整地呈現給觀眾。許多很好的題材,都因為政治敏感度太高而被擱置。比如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派往緬甸的遠征軍,這支軍隊的士兵並不是為祖國而戰,他們是純粹的國際主義戰士。我常常在想,當他們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拋灑熱血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什麼?還會是「為了新中國」之類的豪言壯語嗎?《我的團長我的團》冒著被禁播的危險染指了這一題材,但遺憾的是,這部電視劇只是講述了一個故事而已,並沒有對士兵的心理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回顧國產主旋律戰爭片,如《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等,似乎有許多共性。第一,總少不了某個大人物站在高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鏡頭;第二,敵軍必然都是一副猥瑣的形象,一觸即潰,屍橫遍野。我軍必然是金剛不壞之身,子彈見了他們避瘟神似的自動拐彎,炮彈總是在不遠處爆炸而他們總是毫發無損,偶爾有戰士中彈,即使被打成蜂窩狀也得瀟灑地扭動數秒再倒下。總而言之就是,神化自己,醜化敵人。以至於許多單純的小朋友看了這些影片之後十分不解,最後不得不問歷史老師:老師,為什麼我們和這種豬一樣的敵人打仗打了八年才勝利?唉,小朋友們的疑惑告訴了大人們一個樸素的道理:貶低敵人,就等於貶低自己。 扯遠了,繼續探討為何而戰的問題。剛才又重溫了一遍《黑鷹墜落》,觸發了許多感慨。影片的結尾出字幕時沒有背景歌曲,只有一個男低音在默默地念一份陣亡士兵留下的遺書:「親愛的,你會堅強地活下去。我愛你以及我們的孩子,他們每一天都會茁壯成長。保持笑容,千萬別被困境打到。親愛的,今晚請替我吻一吻孩子們的小臉蛋,哄他們入睡。」每看到此處,鼻子都會猛然一酸。這名陣亡士兵的背後,有一個愛他的妻子和一群可愛的孩子。他死了,這個原本幸福家庭也就破碎了。究竟誰才是製造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呢?這些士兵離開妻子兒女跨越了大半個地球去打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戰爭,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影片中的一個場景似乎給出了答案:一名好不容易從前線死裡逃生的士兵,回到基地補充彈葯之後,打算返回前線。他的戰友攔住他問他為什麼要回去,他說「因為那裡還有我們的弟兄,就是這么簡單。在我報名從軍的時候,朋友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去打別人的戰爭。我那時無言以對。但現在我明白了,當我走上戰場的那一刻,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我身邊的戰友能活著回來。」這番朴實的話,讓我明白了每一名士兵在戰場上拼殺的動機,不是為了祖國,更不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只是為了身邊患難與共的戰友能活著回家。這實際上是一種人性的復甦,這種人性並不偉大也並不光輝,但卻是那樣朴實和可愛。政客們打著國家利益的幌子,把他們送上戰場,去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對於一名軍人來說,他只有作戰的義務,沒有說不的權利。戰爭是一種泯滅人性的行為,然而某種人性恰恰會在戰爭中復甦,這一矛盾註定了戰爭的殘酷的同時,也譜寫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電影中我們常常看到某個人為了搶救受傷的戰友而犧牲,這種行為其實稱不上偉大,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戰友死去。 一部優秀的戰爭影片,其主題必定是反戰的。國產戰爭片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和這個主題背道而馳,變成了歌頌戰爭。誠然,中國導演可以選擇的餘地不多,值得同情。不過奉勸你們如果拍不好就不要勉強了,像《我的兄弟叫順溜》這類垃圾還是少出為好,免得觀眾反胃。的確你們這次沒有醜化敵人,但神話自己的毛病依然沒改。男豬腳可是個狙擊手啊,你幾時見過像開了外掛一樣一邊奔跑一邊左蹦右跳還能射殺敵人的狙擊手?導演穿越火線玩多了吧?可以給我們帶來些許欣慰的,也許只有《亮劍》和《集結號》了。 又跑題了,一提起國產戰爭片就來氣。為何而戰?這是戰爭片必須正視絕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黑影墜落》和《兄弟連》是為了身邊的戰友能活著回家而戰,《拯救大兵瑞恩》是為了一個偉大的母親而戰,《集結號》是為了聽到撤退的號聲而戰。這些答案都是極其單純而且富於人性的,因此這些影片成功了。 中國人從小學開始接受的就是集體主義教育,中國的軍人從來都是為祖國而戰的,犧牲時想的是媽媽喊的卻是祖國,看似偉大卻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性,這種影片怎能引起共鳴,怎能走如國際市場呢?你們悔改吧。 國之利刃:《黑鷹墜落》我看了很多遍,我只想說,沒有哪個戰士想去戰場當英雄,既然軍令如山,那就為戰友而戰,這是最實在最合理的解釋。軍事題材類的影視其實和現實差的很遠,有的感人事跡在媒體上播出來之後我看了怎麼覺得有點變了味兒,為祖國為人民我心裡清楚用不著你們來告訴我,好事自然傳千里,即使沒人知曉我也願意,就這樣默默地,對得起自己足夠了,用不著別人神話自己把自己捧得很高很高...我也扯遠了,每次看戰爭片的時候奶奶總是開玩笑說著怎麼炸彈都在道路旁邊爆炸,這是真的嗎?這是她說的最多的話,每次都對我說,我也很無語,怎麼說呢,這是在拍戲,自己感覺戰爭題材的影視,國產的就《亮劍》、《雪豹》比較好吧,但遠遠比不上《黑鷹墜落》,除了衛國跟蕭雅告別的片段比較感人。戰爭,是上面下達命令,下面戰士執行。 黑鷹中最讓我震撼的是旱馬車隊撤退途中卡車被RPG擊中,一名士兵被炸成兩截,影片中毫不保留地顯示出那名戰士的殘骸,血肉模糊,最後對戰友說的一句話:請讓我的女兒安心...他們不會扔下任何戰友,即使是戰友的一隻手臂,也會冒著生命危險收好,這是國產影視不可能表達出來的...雖然黑鷹墜落是部電影,但現實生活中,美軍在伊拉克、索馬里等地,巷戰還要殘酷,那場景攝影機是無法記錄下來的所以我們也看不到,即使是黑鷹墜落這部電影製作過程中,都有不少人受傷,有的被炸彈炸聾了、有的骨折、有的頭破血流,那些都是真的,都是用生命的冒險來完成這部電影,雖然殘酷血腥,但值得欽佩。這不是親美分子,也不是美分黨,而是對戰爭和戰友的真真切切的描寫,值得歌頌的從來不會張揚,更不會強求你去歌頌... 「好不容易活著回來了,為什麼還要檢查彈葯回去戰斗」「還有戰友在那裡戰斗」 When I go home (我每次回家) and people ask me (他們都問我) Why? You some kind of war junkie?" (難道你是打仗打上癮嗎?) I won't say a goddamn word. (他們不會懂) They won't understand why we do it. (他們不會懂我們幹嘛打仗) They won't understand it's about the men next to you. (他們不會懂我們是為了同胞弟兄拚命)
5.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緬甸之戰是怎麼回事呀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緬甸之戰,是當年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進行的一次艱苦戰役。
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加快了對東南亞的侵略,攻入英國控制的緬甸。國民政府與英美合作,派遣遠征軍進入緬甸,試圖在當地遏制日軍的進攻。
然而,英軍在面對日軍進攻時表現出了嚴重的戰鬥力和組織能力不足的問題。在許多關鍵的戰斗中,英軍不僅沒有有效地阻止日軍,反而經常因為指揮混亂和缺乏鬥志而遭受慘重的損失。
中國遠征軍在抵達緬甸後,接手了英軍的防線,並試圖阻止日軍的進攻。然而,由於英軍的潰敗和日軍的優勢,中國軍隊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和犧牲精神,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勝利。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中,通過講述這場戰爭中的故事,展示了當年中國軍隊在緬甸戰斗的艱辛和犧牲精神,以及他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貢獻。
6. 有部電影,我忘了叫什麼了。。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其中一個片段是中國遠征軍遭到日本伏擊了,10卡
我的團長我的團,段奕宏為主演,還有張國強;就《士兵突擊》里的大部分人馬
7. 求一部關於中國遠征軍遠征緬甸的電影(電視劇)名字
與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