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印度電影中國格薩爾王
擴展閱讀
美麗的島嶼日本電影 2025-02-04 02:14:00

印度電影中國格薩爾王

發布時間: 2025-02-03 22:42:09

Ⅰ 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

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是《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主要講述了雄獅國王格薩爾以大無畏的精神率領嶺國軍隊南征北戰,降伏妖魔,抑強扶弱,救護生靈,使百姓過上安寧日子,晚年重返天國的故事。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史詩熔鑄了神話、傳統民歌、格言俚語,具有雄渾壯麗、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

《格薩爾王傳》流傳到了境外的蒙古國、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卡爾梅克地區以及喜瑪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和周邊地區。這種跨文化傳播的影響力是異常罕見的。2006年,最長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被列為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爾王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格薩爾王傳》的藝術特色列舉如下:

1、巧妙的結構安排

《格薩爾王傳》在結構安排上,有其獨特的處理方式,它採用了以人物為中心和以事件為中心相結合的結構方式。具體來講就是在整體的分章本中採用以人物為中心,而具體的分部本則以事件為中心,從一個故事派生出另一個故事,不斷充實完善,獨立成篇,形成新的分部本。

2、鮮明的形象塑造

《格薩爾王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也有較為出色的表現。作為一部規模宏大的史詩,格薩爾塑造了上千個形象迥異的藝術形象,數量如此眾多的藝術形象,大都塑造得鮮明生動,栩栩如生,相當成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3、生動的語言運用

《格薩爾王傳》在語言藝術的運用上,經過千錘百煉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格薩爾首要的語言藝術特點是採用了群眾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格薩爾王傳

Ⅱ 需要格塞爾王的資料

你要的是電影<格塞爾王>的資料嗎!

Ⅲ 格薩爾王是什麼朝代的什麼民族的講的什麼故事

《格薩爾王傳》是我國藏族人民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大約產生在古藏族氏族社會開始瓦解, 奴隸制國家政權逐漸形成的歷史時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紀之間;吐著王朝建立之後(公元七世紀初葉至九世紀)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吐著王朝崩潰,藏族社會處於大動盪,大變革時期,也就是藏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農奴制過渡的歷史時期(十世紀至十二世紀初葉)得到廣泛流傳並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紀前後,隨著佛教在藏族地區的復興.藏族僧侶開始介入《格薩爾王傳》的編纂,收藏和傳播.史詩《格薩爾》的基本框架開始形成,並出現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編纂者,收藏者和傳播者,主要是寧瑪派(俗稱紅教)的憎侶,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師 」他們所編纂,傳抄的《格薩爾王傳》,初稱為「伏藏」的抄本。
《格薩爾王傳》作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和諺語等民間文學的豐厚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她通過對主人公格薩爾一生不畏強暴,不怕艱難險阻,以驚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戰四方,降伏妖魔,抑強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業績的描繪,熱情謳歌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斗爭.這部史詩在廣闊的背景下,以徽宏的氣勢,高度的藝術技巧,反映了藏民族發展的重大歷史
階段及其社會的基本結構形態,表達了人民群眾的美好願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紛繁的民族關系及其逐步走向統一的過程,揭示出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會歷史,階級關系,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等問題的一部網路全書,同時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歷史,在藏族文化發展史上,《格薩爾王傳》不僅是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而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認識 價值,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歷史早已把我國各族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此,《格薩爾王傳》這部史詩同樣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著中國各族人民追求平等,正義和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格薩爾》的產生,流傳,演變和發展過程,是藏族歷史上少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我們偉大祖國多民族的文學發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也不多見.本身就是一首詩篇,一首悲壯蒼涼的詩篇,一首大氣磅礴的詩篇,一首洋溢著蓬勃生機,充滿著青春活力的詩篇,一首孕育著創造精神,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詩篇.從《格薩爾》產生,流傳,演變和發展的過程來看,時間跨度非常之大,有一,兩千年之久;從藏族的社會形態來看,自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社會,經歷奴隸主專政和奴隸制社會,到封建農奴制時代;直至今天的社會主義時代,這部偉大的英雄史詩,依然在遼闊的青藏高原廣泛傳唱,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表現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歷史上藏族社會發展的凡個重要時期,都對《格薩爾》的流傳,演變和發展產生過影響,各個重要的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都在這部宏偉的史詩里得到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使她日趨豐富和完善,反過來講,《格薩爾》對各個時期藏族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從而在藏族文化史上確立了不可替代,不可抹殺的重要地位.在藏族文化史上沒有第二部著作, 能象《格薩爾》那樣深刻地反映古代藏族社會發展的歷史,對藏族文化的發展,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格薩爾》堪稱「奇書」。

《格薩爾王傳》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 以前,天災人禍遍及藏區,妖魔鬼怪橫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了普渡眾生 出苦海,向阿彌陀佛請求派夭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發願到藏區,做黑頭發藏人的君王——即格薩爾王.為了讓格薩爾能夠完成降妖伏魔,抑強扶弱造福百姓的神聖使命,史詩的作者們賦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龍,念(藏族原始 宗教里的一種厲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薩爾降臨人間後,多次遭到陷害,但由於他本身的力量和諸天神的保護,不僅未遭毒手,反而將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殺死.格薩爾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5歲時,格薩爾與母親移居黃河之畔 ,8歲時,嶺部落也遷移至此.12歲上,格薩爾在 部落的賽馬大會上取得勝利,並獲得王位,同時娶森姜珠牡為妃.從此,格薩爾開始施展天威,東討西伐,征戰四方,降伏了入侵嶺國的北方妖魔,戰勝了霍爾國的白帳王,姜國的薩丹王,門域的 赤王,大食的諾爾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後降伏了凡十個「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幫國家)在降伏了人間妖魔之後,格薩爾功德圓滿,與母 親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規模宏偉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到此結束.從《格薩爾王傳》的故事結構看,縱向概括了藏族社會發展史的兩個重大的歷史時期,橫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個部落,邦國和地區,縱橫數千里,內涵 廣闊,結構宏偉;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薩爾降生部分;第二,征戰,即格薩爾降伏妖魔 的過程;第三,結束,即格薩爾返回天界.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戰」內容最為豐富,篇幅也最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嶺大戰》,《保衛鹽海》,《門嶺大戰》外,還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個重要故事和每場戰爭均構成一部相對獨立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就象一個能裝乾坤的大寶袋, 一座文學藝術和美學的大花園.它植根於當時社會生活的沃土,不僅概括了藏族歷史發展的重大階段和進 程,揭示了深邃而廣闊的社會生活,同時也塑造了數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其中無論是正面的英雄還是反面的暴君,無論是男子還是婦女,無論是老人還是青年,都刻畫得個性鮮明,形象突出,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尤其是對以格薩爾為首的眾英雄形象描寫得最為出色,從而成為藏族文學史上不朽的典型.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和故事情節來實現塑造人物形象,是《格薩爾》史詩的特色之一.因此人物雖然眾多,卻沒有給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覺.同是寫英雄人物,但卻各不相同,寫格薩爾是高瞻遠矚,領袖氣派;寫總管王則是機智,仁厚,長者風度.嘉察被寫得勇猛剛烈,丹瑪則是智勇兼備.人人個性突出,個個形象鮮明:對婦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語言優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史詩《霍嶺大戰》之部描述霍爾國三王興兵去搶嶺國格薩爾的王妃珠牡時,是因為霍爾國白帳王派霍爾國四烏去遍尋天下美女,烏鴉給他帶回了消息:美麗的姑娘在嶺國,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駿馬,她後退一步價值百頭肥羊:冬天她比太陽暖,夏天她比月亮涼;遍身芳香賽花朵 。蜜蜂成群繞身旁;人間美女雖無數,只有她才配大王;格薩爾大王去北方,如今她正守空房。

Ⅳ 西藏的世界最長歷史是什麼

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
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是世界上篇幅最長的史詩,目前已搜集整理出來的就超過1500萬字,比古希臘《荷馬史詩》和印度《摩訶婆羅多》兩部著名史詩的總和還多。它講述了傳說中的藏族英雄格薩爾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2009年10月1日,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民間格薩爾王說唱藝人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