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沒有票房過億的電影
近些年的片子有一些
以下絕對是本人一個字一個字的打出來的!!!
我按票房名次來排序
讓子彈飛 6.647億
唐山大地震 6.4775億
非誠勿擾2(中國香港) 4.735億
建國大業 4.20億
建黨偉業 3.921億
非誠勿擾(中國香港) 3.25億
赤壁上 3.21億
通天帝國 2.955億
十月圍城 2.93億
滿城盡帶黃金甲 2.91億
三槍拍案驚奇 2.61億
赤壁下 2.6億
集結號 2.48億
葉問2 2.3234億
畫皮 2.3億
風聲 2.16億
新少林寺 2.103億
長江七號 2.03億
將愛情進行到底 2.028億
投名狀 2.011億
趙氏孤兒 1.963億
功夫之王 1.88億
武林外傳 1.831億
無極 1.795億
武俠 1.733億
南京南京 1.72億
最強喜事2011 1.644億
大兵小將 1.6077億
功夫 1.6億
大笑江湖 1.5895億
十面埋伏 1.536億
山楂樹之戀 1.4413億
錦衣衛 1.4364億
倩女幽魂 1.4125億
少林寺 1.4億
精武風雲 1.3668億
越光寶盒 1.3178億
全城熱戀 1.3164億
杜拉拉升職記 1.2881億
槍王之王 1.235億
天下無賊 1.2億
梅蘭芳 1.137億
大灌籃 1.1278億
瘋狂賽車 1.085億
財神客棧 1.0325億
大內密探靈靈狗 1.03億
游龍戲鳳 1.023億
霍元甲 1.016億
孔子 1.0108億
㈡ 到底電影在內地達到多少票房才算不撲街
電影是否虧損,與投資息息相關。以1億元投資的電影為例,若要實現3億元的票房收入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通常情況下,5億以上的票房表現被認為是較為優秀的。當票房突破10億時,該電影將躋身全中國乃至美國大片的歷史票房前40名。如果票房進一步攀升至20億,則有望進入中國歷史票房的前10名。相比之下,一般的中國大片如《戰狼2》,其投資規模大致在2億元左右,因此,在6億元的票房水平上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對於娛樂片而言,其成本相對較低,以《前任3》為例,其投資約為5000萬元。這意味著《前任3》在1.5億元的票房水平上即可實現盈虧平衡。此外,電影的利潤分配涉及多個環節,包括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以及剩餘部分歸製作商和發行商所有。
電影的票房收入,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電影發展基金收取5%的票房收入,營業稅收取3.3%;院線則獲得50-60%的票房收入;剩餘部分則歸製作商和發行商所有。
由此可見,電影在內地達到多少票房才算不撲街,關鍵在於其投資規模和成本結構。對於高成本的大片,需要更高的票房才能實現盈虧平衡,而娛樂片則相對容易實現盈利。票房收入的分配也直接影響到電影製作和發行商的利益。
㈢ 中國投資最高的電影
張藝某,金陵十三釵。目前國內投資最高的大片,啟用好萊烏重量極明星
㈣ 中國投資最貴的電影
目前是吳宇森的《赤壁》 投資近7 億元人民幣,號稱國產電影投資之最。
㈤ 電影赤壁上下集共投資了多少錢
一、電影《赤壁》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投資最高的電影?
目前看來,投資方傳達出的這個信息因該是比較實在的。也可以肯定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製片方在投資方面的宣傳也是做足了文章,原來的8500萬美元,在全球首映禮時,又宣布投資金額為8億元人民幣;也有媒體報道是6億人民幣,這些都有「秀」的痕跡。因為一部電影的市場宣傳,是需要故事的,這是電影發行的需要,我們可以理解,誇張一點也無所謂,但到底投入多少錢,這個問題對於影迷來說,永遠是一個謎。
如果是8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市場能收回嗎?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也許赤壁可以做到。也許它做不到,但赤壁一定是富貴險中求,中國影迷拭目以待。
㈥ 《長津湖》投資十幾億拍攝,劇本打磨了五年,這就是電影成功的原因嗎
院線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後終於迎來了國慶檔。然而,相比於往年熱鬧非凡的國慶檔,今年還是相對冷清了不少。在這樣的環境中,從暑期檔就點燃熱度的《長津湖》,無疑成為了最受關注的作品。
萬里參軍的真實原因模糊:宋時輪集體講話時說的新兵入伍原因和他在車上與雷公說的原因不一致,前者注重家國,後者只是為了讓哥哥瞧得起自己,格局完全不同。
㈦ 投資過億的國產電影
本報訊 盡管去年票房達到了100億,但是核對去年上映的國產影片票房數字和投入成本,發現投資電影並沒有看起來那麼賺錢――去年國產片上映的數量是117部,如果按照製片方宣傳的成本為准(某些影片有虛報成本的狀況),共有101部票房成績不及投資2.5 倍,難以回本,占整體片量的九成。 2010年,票房過億國產片有17部,票房在5000萬元左右的有8部,近五成中小成本影片票房成績在2000萬至500萬左右徘徊,票房成績在100萬及以下的電影有20多部。其中,號稱投資1.2億的《精武風雲》收1.36億,刨去影院分成,光靠票房遠不夠回本;《全城戒備》號稱投資1億港元,但內地票房只收8800萬人民幣,香港票房收309萬港元;投資7000萬左右的《劍雨》雖口碑不錯,但票房僅有6600萬;而投資8000萬的《西風烈》本期待票房過億,結果只收入6600萬;打著投資7000萬、中國首部3D大片旗號的《唐吉可德》最後只收3400萬;而分別高喊投資2000萬美元的《蘇乞兒》和過億人民幣投資的《東風雨》,如果投資數目水分不大,那前者4820萬、後者2870萬的票房成績堪稱全年最慘。 談到2010年電影賠比賺多,《觀音山》製片人方勵分析:「如今電影是四六分成,投資人拿四,院線拿六。舉例來說,一部電影票房是1個億,分到投資人手裡就只有4000萬,那我要賺回這4000萬得投入多少拷貝啊,起碼得要投放500至1000個拷貝吧,一個拷貝製作費是8000元至1萬元,你自己算算賬,所以單純從票房來達到賺錢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能收回成本就已經很不錯了。」 「繁榮只是表象」,新影聯負責人高軍呼籲,「目前電影業的虧損率已經高達70%,是時候給電影市場降降溫了」。 望樓主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