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的走向
擴展閱讀
開水族館的日本電影 2025-02-12 15:43:53
手機看電影跳是什麼情況 2025-02-12 15:34:12
手機全息視頻電影下載 2025-02-12 15:33:21

中國電影的走向

發布時間: 2025-02-12 09:07:53

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網路電影行業主要相關上市公司:東方飛雲(839672)、光線傳媒(300251)、萬達電影(002739)、新片場(834630)、愛奇藝(IQ.NASDAQ)等。

本文核心數據:有效播放、網路電影上新數量、新片平台分布

2021年網路電影有效播放與2020年基本持平

根據中國電影家協會數據,2019-2021年,中國線上影片有效播放不斷下降,與之相反的是,網路電影的有效播放並未減少,2021年累計達到112億,與2020年基本持平,且網路電影有效播放占線上影片的比例提升至25%。

騰訊2021年網路電影上新數量最多

從2021年網路電影新片的播放平台看,騰訊超過愛奇藝成為新片數量最多的平台,且2021年新片數量超越2020年。而2021年愛奇藝和優酷的新片數量較2020年均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別為47%和64%。

拼播網路電影新片數量增長

拼播作為一種較新的網路電影播放模式,已經逐漸被視頻平台接受。2021年多平台拼播電影新片數量增加至39部,較2020年增加18部。

綜上所述,中國線上影片有效播放下降,網路電影有效播放保持穩定。2021年中國網路電影新片數量下降,但有效播放提升,騰訊視頻新增網路電影數量最多。拼播模式逐漸被接受,拼播新片數量增加。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㈡ 淺談當下國內電影趨勢

在現在的國內文化影響下,中國電影的主旋律漸漸發生了變化。

觀察以往的電影,總有一些電影粗製濫造,渾水摸魚。但是,在國家電影進行了整改之後,中國電影行業的不正之風在一步步消除,而且,近幾年的主旋律也逐漸明顯。

發現從年度票房冠軍的《集結號》到 刷新中國電影歷史記錄的《戰狼2》。主旋律大片已經成為了我國的票房賣點之一。認真品味,《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系列、《水門橋》等一系列電影都是在以愛國主義為題材進行演繹。無論是對歷史的再次回憶,還是現代戰爭還是個人英雄主義的體現,都是國人所希望看到的。是趨勢。

但是,從票房與電影數量的比例來看,現在市場上依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金字塔結構。不到總產量10%的塔尖作品可基本與世界上一流電影作品的思想觀念和製作水平接軌。顯示出整體競爭力的嚴重不足。這就是絕大多數的中國電影為什麼難以走向世界,而僅僅局限於國內。

從演員的專業角度來看。很多演員還在吃青春飯,導演也是選擇這一方向,這就導致很多電影我們都能看到「小鮮肉」的背影。他們毫無演技,表情僵硬,對話嘴裡只會說著「1234567」,遇到有丁點危險動作的片段便要用替身。這樣的電影之風,可謂不正之風,曾一度影響中國青少年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成長,發展。

但是,以戰爭為主題的電影在逐漸改變這個情況。戰爭里,每一個演員都把自己化身為一個真正戰士,他們苦練戰士技能,輕傷不下火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的精神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

拿最近的《水門橋》為例,從網路上發現,很多家庭在去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都會帶上自己的孩子,這是其它題材從未享受過的待遇。說明,中國電影的主旋律逐漸確定,逐漸明顯。

突然想到,《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片的新的里程碑,可以認定,近年來,不再會有一部電影可以達到如此的高度。這部電影說明中國是有技術的,但還不夠嫻熟,先進,依然在發展。

我認為,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在於他的票房高低、演員的專業素養、電影的創作技術,更重要的是在於這部電影能為我們帶來怎麼樣的效果,對我們的成長是否有一個良好的影響。

㈢ 簡述中國百年影史三大輝煌時期

嘗試時期(1905—1923)探索時期(1923—1927)商業競爭時期(1928—1932)變革時期(1932—1937)非常時期(1937—1945)豐收時期(1945—1949)新中國電影創建時期(1949—1966)禁錮時期(1966—1976)再探索時期(1977--1992)

㈣ 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

綜述: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

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華語電影再次閃耀,而中國電影怎樣進一步走向世界也在電影節期間成為中外電影人討論的熱點話題。
得獎?以我為主
國際電影節獎項一直被視作衡量一國電影水平的重要標准。某些類型的中國電影更容易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這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模式。
中國導演王小帥的新作《闖入者》是角逐本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唯一華語影片。他說,外國人通常喜歡在中國電影中看到「景象奇觀」和一些「邊緣化的景象」。
針對這種「潛規則」,一些中國電影人認為,中國電影要讓世界買賬,需要更多地考慮外國觀眾的心理。
不過,在威尼斯電影節首屆中國電影論壇上,王小帥直言,他不會去揣摩國外觀眾怎麼想,而是堅持自己的態度和方式,立足於中國人自己的生活、傳統和文化。他的電影中也沒有「景象奇觀」,而是關注人的基本情感。因為人的情感超越文化差異,是全世界共通的。
王小帥的想法與義大利電影人喬治·戈塞蒂不謀而合。他認為,中國電影要想贏得世界,必須堅持自己的傳統和特色。
戈塞蒂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電影最吸引歐洲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獨特性。在他看來,中國電影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強烈的情感表達。中國電影人如果試著去做和歐洲相同的東西,那就一定會失敗。所以,他說:「中國電影,請不要改變你的傳統。」
合拍?找好夥伴
中外合拍電影被不少人看做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捷徑。威尼斯電影節期間,不少中歐製片人表達了合作意願,認為專業的合作有助雙方克服各自的劣勢,互通有無。
義大利製片人孔奇塔·艾羅爾迪在由「新華國際」主辦的威尼斯電影節中國電影論壇上說,義大利對合拍電影有各種優惠政策,對這些,中國製片人不一定了解得非常清楚。
本屆電影節閉幕華語影片《黃金時代》製片人覃宏說,外國導演剛進入中國時常常摸不準中國電影圈的「潛規則」,這恰恰說明找到好合作夥伴的重要性。覃宏說,中國現在有很多具備契約精神的合作方。
市場?需要橋梁
盡管中國電影人為走向世界做出各種努力,但一個事實是,中國電影進入國際主流市場仍面臨不少困難,所佔市場份額不大。
覃宏說,漢語畢竟沒有英語使用范圍廣,而在商業電影方面,中國電影業在特技技術、導演理念和視覺特效等方面還不夠先進。
而義大利電影人戈塞蒂認為,中國不缺好的電影,但不少好電影被歐洲市場忽視,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需要「橋梁」。在他看來,這座橋梁就是專業的合作方和更好的推廣策略。
他說,義大利曾經設立世界上第一個推廣本國電影的聯合機構,其他國家紛紛效仿,打開了本國電影通向世界的大門。中國也需要制定相應策略,向世界推銷中國電影。

㈤ 誰能介紹下中國電影的三次繁榮

1. 艱難的拓荒 (1905-1931 )
中國電影的拓荒期是漫長的。在將近30年的時間里,中國電影從放映外國影片起步到開始攝制自己的影片,從寄生於外國資本到開始自己獨立自主地製片,經歷了痛苦的蛻變。1905年秋,北京豐泰照相館的創辦人任景豐拍攝的京劇藝術紀錄片《定軍山》,開了中國人自己攝制影片之先河,《歌女紅牡丹》是中國第一部蠟盤配音有聲片,雖然有聲片在公演時,並未產生所期望的轟動效應,但是它們的大膽探索和努力實踐,畢竟揭開了中國電影歷史新的一頁。
2. 走向成熟(1931-1949)
中國電影發展到1931年,開始其劃時代的轉折。在觀念方面,突破早年的「影戲」說,使電影更趨電影化,並將早先著重娛樂、經營的思想轉向電影與時代、現實的結合,使中國電影與新文藝合流,表現出厚重的時代感與歷史感。觀念的轉變帶來了電影編劇的重大變化,促使了導表演藝術的飛躍和發展,中國電影正在走向成熟。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有 《狂流》、《漁光曲》、《馬路天使》、《桃李劫》、《船家女》、《神女》、《十字街頭》、《風雲兒女》、《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烏鴉和麻雀》、《三毛流浪記》等。
3. 曲折中的發展 (1949-1966)
中國電影發展到新中國17年,既經歷過艱難的曲折,又在曲折中堅韌地前進,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良成就。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和表演藝術家的崛起,及其各具特色的審美追求與創造,將中國影壇點綴得搖曳多姿。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有《中華女兒》、《上甘嶺》、《祝福》、《李時珍》、《柳堡的故事》、《林家鋪子》、《風暴》、《紅旗譜》、《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
4. 停滯與倒退 (1966-1976)
中國電影發展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出現了嚴重的停滯和倒退。電影家被打倒,電影廠被關閉。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影壇顯現出令人窒悶的空白。後來雖然恢復了生產,但是在「根本任務」論、「三突出」論等嚴重框范下,影壇又成為「樣板戲」電影和陰謀電影的天下,現實主義電影只能曲折地伸展。從1970年開始, 「樣板戲」從舞台搬上銀幕,先後拍攝了《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海港》、《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
5. 在探索中前進(1979-1989)
十年動亂結束後,中國進入了新時期,中國電影也由此步入了自覺時代。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潮流中,有著70多年歷史的中國電影面對門戶開放後的八面來風和經濟改革中的多方挑戰,感受著當代思想理論和文學藝術的各種潮湧。電影藝術家們也開始解放思想,掙脫了長期束縛他們創作的「左」的枷鎖,不斷譜寫出中國電影史上絢麗璀璨的篇章,將中國電影的發展推向了第二個高潮。涌現了一大批的優秀作品:《牧馬人》、《巴山夜雨》、《芙蓉鎮》、黃土地》、《黑炮事件》、《霸王別姬》、《湘女蕭蕭》等就是他們中間的代表作品。
6. 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中國電影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像《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紅粉》、《過年》、《陽光燦爛的日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