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部電影里有中國人用算盤計算導彈數據的是哪一部電影
《橫空出世》是由陳國星執導,李雪健、李幼斌、陳瑾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講述了將軍馮石和科學家陸光達帶著科研部隊在在西北荒漠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完成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的故事。
Ⅱ 熱血!20年前電影《橫空出世》,豆瓣9.3分完爆《我和我的祖國》
在1999年的電影界,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我的1919》、《我的父親母親》、《沒完沒了》、《喜劇之王》、《心動》及《暗戰》等。然而,其中有一部在20年前上映的主旋律電影——《橫空出世》——在豆瓣評分高達9.3,超越了99%的歷史片和劇情片,甚至超越了今年國慶檔電影的三強:《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這部影片在青年群體中可能不太受歡迎,因為很多年輕人對主旋律電影持拒絕態度。但《橫空出世》卻以其真實的打動了所有觀眾。
影片發生在建國初期,中國面臨著內部貧困和外部敵對勢力的擠壓。在如此艱難的背景下,一群優秀的中華兒女聚集在人跡罕至的戈壁灘,克服了種種困難,成功讓蘑菇雲在祖國的領空升騰,震驚了全世界。《橫空出世》的主演是兩位老戲骨,李雪健飾演馮石將軍,李幼斌飾演陸光達博士。
馮石將軍出身於軍隊,雖然對原子彈一無所知,但他服從上級命令,帶領一支經過考驗的英雄部隊挺進了荒涼的戈壁灘。為了選出更合適的位置,他們放棄了敦煌的選址。在羅布泊戈壁,他們克服了極端的環境,最高溫度達到70度,夜間溫度降至零度,濕度幾乎為零。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成功研究出了原子彈。
影片前半段揭示了馮石將軍投身於原子彈研究的原因:在朝鮮戰場上,他目睹了美國高科技屠殺中國戰士,美國甚至威脅要用原子彈進行外科手術。這促使他決心在大戈壁中研究原子彈。通過原子彈的成功研發,中國擺脫了對蘇聯的依賴,樹立了在世界上獨立富強的形象。
科學家陸光達在美國過著舒適的生活,但為了祖國和同胞,他放棄了這一切,甚至不能告訴妻子自己的工作內容。在歷史性的關頭,他選擇隱姓埋名,全身心投入原子彈的研究。在1956年,蘇聯中斷協議撤走專家時,陸光達特意為蘇聯專家撐傘,但蘇聯專家卻將傘拿走,並輕蔑地告訴他:「在這個世界上,傘永遠掌握在高個子手上。」陸光達一言不發地走出了傘外,展現了他堅定的態度。
電影中的原型是「鄧稼先」,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奠基者,對中國的核武器研發做出了巨大貢獻。在1999年的「兩彈一星」授勛儀式上,鄧稼先並未上台領獎,因為他在中國核武器實驗中受到了輻射,最終於13年前去世。無數像鄧稼先這樣的英雄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的愛國情懷和無私奉獻,使新中國得以繁榮富強,並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不可動搖的地位。
《橫空出世》用朴實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動情的故事,展現了科學家和普通戰士的犧牲。電影中直接採用了當年的歷史原聲,1964年10月16日,隨著倒數結束,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宣告了596任務的成功。這個過程展示了無數人的付出和犧牲,是中國人民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桿的關鍵時刻。原子彈的誕生托起了所有中國人的脊樑,使中國不再受外強欺辱。
如今,閱兵中展示的火箭軍是中國強大戰略制衡能力的象徵,從常規導彈到核常兼備導彈、核導彈,從中程導彈到洲際導彈,展現了中國在軍事上的自信與實力。《橫空出世》並沒有過分渲染領導者的豐功偉績,而是著重展現了科學家和普通戰士的犧牲,這正是該作品能長久打動人心的原因。電影中的警衛同志與陸光達的對話:「他們在干什麼?」「他們在幹革命。」揭示了人需要精神,有些精神永遠不能忘卻的重要性。
Ⅲ 《我和我的祖國》算不算是淚點很多,直擊人心的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確實每一個章節都特別的感人,關鍵是我們都經歷過。
Ⅳ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電影觀後感400字 初中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時光,老了容顏,瘦了思念,葬了愛情?但是,當我觀看了《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這部電影後我想說:時光,暗不了英雄的光輝,淡不了偉大的愛情,葬不了對祖國的的熱愛!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新中國成立時,錢學森已經是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和實驗中心主任,他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實驗室,享有非常優越的生活,但他的心卻向著祖國,想為祖國報效的心願像一團燃起的火焰般。1950年,他辭去了美國科學界的重要職務,打算繞道回國,美國政府百般阻撓。他們甚至製造借口拘禁了他。
他要回來,回到百廢待興的紅色中國,回到他日思夜念的家。當導師馮。卡門先生得知自己的天才學生要回中國,他很詫異的問道:「你去那裡干什麼?那裡沒有風洞和實驗平台,難道你要回一個一無所有的國家去種蘋果?」錢學森很堅定的回答他:「只要為了人民和國家,就算種蘋果我也願意!」 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 個師的兵力。寧願將他監禁在美國本土,也不想讓他回到中國發展國防航空。最終,經過艱苦卓絕的外交干涉,錢先生終於踏上了歸國的客輪。茫茫大海上,錢先生眼角泛起的光與西太平洋紅色中國煥發的血紅霞光融在一起,要問為什麼流淚,因為對那片土地愛得深沉„„
踏上國土的那一刻,他便火速趕往中南海,收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國家和人民把發展偉大中國核國防和航空建設的重任交付於錢先生之肩。毛主席問他:「學森,中國何時能造出自己的核彈」。思緒片刻,而後異常堅定的聲音由心而出,「請主席放心,四年之內必將完成任務!」這是五十年代的新中國,除了破舊,一無所有,工業基礎荒蕪,被美國佬嘲笑為農業時代!50年代,蘇聯科學家對我國技術保守,只將基礎的導彈技術出售中國,即使這樣,他們的譜擺的特大。60年代,中俄關系惡化,蘇聯單方面終止合作協議,撤出科技人才!在這種情況下,四年內造出核彈、導彈看似天方夜譚,但冥冥之中,核爆炸的成功已是必然。因為我們有「學問像森里一樣」的錢學森,有「千磨萬擊出深山」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共和國英雄,有萬萬愛國人民的支持!
核之路湯湯浩浩,民之求浩浩湯湯。錢先生對摯友說過,有核和無核是不一樣的,正如你手裡有劍不用與沒有劍可用。中國人需要這把核劍,百年的恥辱必須要用這把劍層層颳去,共和國的偉大復興亦需要這把驚世寶劍護衛,它是中國龍的定海神針!帶著人民的囑托,錢先生踏進了茫茫大漠,這是一場戰爭。設計,加註燃料,測風等等各項復雜工作有序進行之後,中國第一顆導彈屹立在了大漠上。望著這顆心血加註的導彈,錢先生抑制住感情,心裡
默默對導師說:「先生,這就是我種的蘋果。」發射倒計時:3,2,1發射。中國第一顆導彈「東風」拔地而起,像神龍,以震潰蒼穹之勢躍於大地,沖向遠方的沙漠。起飛十秒,飛行正常,方向儀正常。起飛二十秒,按計劃平行飛行,方向儀正常。„„「轟——!!!」羅布泊實驗基地,蘑菇雲冉冉升起,爆炸成功!所以的參研人員激動的跳躍了起來,我們的「寶劍」問世了。一旁的錢學森默默的,攥緊了手,看著自己種的「大蘋果」變成一朵雲,彷彿看到了人民的幸福。
幾十年後,錢先生的頭發也已像當年蘑菇雲那樣暇白,夕陽紅下,老人牽著老伴兒的手問:這么多年跟著我,你辛苦了,你後悔嗎?蔣英老人很委婉的回答了老頭子:我給你講個故事,記者采訪丘吉爾的母親,問她,你此生有什麼遺憾嗎?邱母說:「我為大英生出了丘吉爾,怎麼會有遺憾呢?」而後,她又說:「中國可以沒有我這個歌唱家,但萬萬不能沒有你這樣的科學家啊!」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錢學森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被他的執著、堅持所震撼!當初為了回國,他經歷重重阻攔,一心要回祖國的故事曾經感動多少中國人!還記得在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組委會這樣給予錢學森評價:「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2009年,錢學森再次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可見他在中國人民心中的重量和地位。在網路上有一句話恰當好地形容他:兩彈一星興中華,豐功偉績揚國威。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錢學森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正當錢學森一家正准備離開美國之際,美國政府竟以莫須有的罪名扣留了他們,長達5年之久。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錢學森吹竹笛,蔣英彈吉他,兩人共同以音樂來排解內心的寂寞與煩悶。在蔣英和他共患難,她說:「你的決定是正確的,我永遠伴隨在你的身邊!」蔣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是權威教授、著名音樂教育家。62年風雨過去了,兩人用一生的愛堅守了對彼此的承諾。
2009年10月31日,錢老仙逝。將他為之奮斗一生的航天事業留給我們後輩,微笑著離去了。在我的人生記憶中,他從書本里走來,向歷史中走去,身後留下驚世偉業。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他的精神,凝鑄成華夏民族最堅實的脊樑。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一個蒸蒸日上逐步發展壯大的中國。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錢學森,他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依然忠貞愛國、堅持奮斗、自強不息,我們以他為榮,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愛國精神、拼搏精神,以及他和夫人的愛情的風雨同舟„„
Ⅳ 一部中國軍事題材的電影 好像是關於導彈的。有誰知道這部影片的名字
電影名字叫《無懈可擊》
Ⅵ 有一部老電影是 造導彈快艇叫什麼名字
第 二 個 春 天
上映:1975年
時長:96分鍾
地區:中 國
導演:王秀文
主演:楊雅琴
類型: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