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羅生門》重要性在哪對後世又產生了什麽影響
一、二戰結束僅五年,羅生門橫空出世,不但拿下了威尼斯金獎(另一個戰敗國義大利給的),更同時拿下了當時的奧斯卡榮譽獎(等同於最佳外語片),現在讀史,當然威尼斯金獎名氣更大,但在當時,奧斯卡才是最為人所樂道。
羅生門,讓二戰投降,灰頭土臉的日本,用藝術重新立身於世,證明藝術二字,跟戰爭勝負,跟西方東方無關,可以獨立昂然於世。證明亞洲的三流電影圈,也能出電影大師。所以,它在影史上有獨一無二,開山闢地的歷史地位。
二、一般電影影展,給獎一個新銳導演,多有其賭博性,有些大師作品落選,甚至會成為這個影展的永久恥辱,成為後人笑柄。但,威尼斯把獎給了默默無名的黑澤明,時間和歷史都證明了,這是一次偉大而成功的「發掘」。
羅生門之所以為偉大而重要,當然跟黑澤明離不開關系。
三、圈外人,很多人不能理解黑澤明的地位,究竟高在哪裏?簡單地說,他有幾個特殊性。
首先,他大多時候,都是一個「票房導演」,從他的處女作姿三四郎開始,黑澤明鮮少在票房上失利。(當然有失利過,比如電單車狂,但,比例上來說,贏面總大於輸面)。
其次,他是少數一直高舉「藝術大旗」的票房導演。電影很少流俗,也很少從眾,總走在日本電影,甚至是世界電影潮流之前。
再其次,他是非常難得一見的,能「通吃各種類型」的,又高舉藝術大旗的票房導演。黑澤明拍過古裝,現代,警匪,幻想,政治寓言,舞台劇搬上銀幕,運動片,傳記片……。每一種類型,都得心應手。
再其次的其次,黑澤明不但是個偉大的導演,他更是偉大的,少有人能與他並肩的編劇,在全世界所有電影學校中,讀原創劇本,要學他的電影,讀小說改編,要學黑澤明,讀莎士比亞搬上銀幕,還是離不開黑澤明……。嚴格來說,現代所有電影導演,無一不是他的學生。
四、羅生門自身雖然是一部「古裝 + 警世寓言」的小說改編電影,但,它的「多線架構劇情」,無結論的「開放結局」,都是影史首創,雖然其後有不少模仿者,但,根本上來說,無人能超越黑澤明的地位。
加上這電影大多是在森林中拍攝,黑澤明用了許多的技法,圈外人可能不知道,但,圈內的電影導演,只要受過正統學院教育的,都得學習其中獨特的黑澤明技法,比如森林中的追逐戰,森林中的移動軌道,鬼魂和真實世界的交織。
我常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喬治魯卡斯拍攝「星際大戰」,裡面,路克駕駛地面飛行車,和c3po去找r2d2的戲,那車在地面上飛行,就是學的黑澤明的「定點環繞」手法。
五、羅生門一片,給日本影壇帶來了許多驚世人才,除了黑澤明之外,還有演員三船敏郎,還有編劇橋本忍,幕前幕後,出了太多人才。舉一個圈外人很少知道的例子,甚至連原作者「芥川龍之介」,他當時已過過世近三十年了,但,他的第三個兒子,芥川也寸志,也在同一時間前後,踏入影壇(「銀嶺の果て」),成為日本影史上重要的配樂。
我年少時,影響我個人,非常重要的電影「砂之器」(野村芳太郎導演,他是黑澤明的徒弟),其中整部電影,最高潮的「宿命」交響曲,就是芥川也寸志的作品。
換言之,日本影史戰後,以迄於八零年代到達頂峰,「羅生門」的沖鋒陷陣,不但為後人帶來市場,帶來國際性的關注和高度,也跟它給日本影壇帶來了各種人才,日本電影的大興,與黑澤明離不開關系,日本電影,又帶動台灣和香港電影(台灣第一部彩色片楊貴妃,就是日本台灣合作),往寬的講,黑澤明一人,算是實實在在地影響了萬千同代和後世的電影工作者。
連史匹柏,連魯卡斯,連柯波拉,見到黑澤明都要立正站好,(黑澤明到奧斯卡領終生成就獎時,當時全世界大導演們齊聚一起,拍了一張照片,居中而坐的是黑澤明,其它上百人,全部立在他的身邊。),誰還敢說,黑澤明不重要?
黑澤明的成名鉅作,不重要?
六、總之,若要問羅生門有多重要?
還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去查各國的專業論文,查「Rashomon」一字,看能出來多少專業著作吧。
這是一部偉大而重要的電影。毋庸置疑。
2. 傳媒編導藝考必看什麼電影
1、國產電影
張藝謀:《活著》《紅高粱》《金陵十三釵》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
陳凱歌:《霸王別姬》
顧長衛:《孔雀》《立春》
陸川:《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黃建新:《黑炮事件》
婁燁:《蘇州河》《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吳貽弓:《城南舊事》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大腕》《甲方乙方》
寧浩:《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
賈樟柯:《小武》、《三峽好人》《天註定》《山河故人》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地久天長》
張元:《看上去很美》
薛曉路:《海洋天堂》
滕華濤:《失戀33天》(小妞電影 選看)
管虎:《殺生》、《鬥牛》
張揚:《飛躍老人院》《落葉歸根》
萬瑪才旦:《塔洛》
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白日焰火》
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路邊野餐》
2、港台香港電影
吳宇森:《喋血雙雄》、《變臉》
王家衛:《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東邪西毒》、
徐克:《新龍門客棧》
陳可辛:《甜蜜蜜》、《十月圍城》、《如果愛》
李安:《卧虎藏龍》
楊德昌:《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桃姐》
魏德聖:《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
3、美國電影
卓別林:《淘金記》《摩登時代》
羅伯特·懷斯:《音樂之聲》
希區柯克:《蝴蝶夢》《後窗》
威廉·惠勒:《賓虛》
奧遜·威爾斯:《公民凱恩》
羅伯特·本頓:《克萊默夫婦》
米洛斯·福爾曼:《飛越瘋人院》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號》、《真實謊言》、《阿凡達》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ET》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巴頓將軍》《現代啟示錄》
弗蘭克·達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贖》
羅伯特·澤米吉斯:《阿甘正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廊橋遺夢》、《百萬美元寶貝》
奧利弗·斯通:《天生殺人狂》
昆汀·塔倫蒂諾:《低俗小說》
加布里爾·穆奇諾:《當幸福來敲門》
4、英國電影:
丹尼·博伊爾:《貧民窟的百萬富》
理查德·阿頓伯羅:《甘地傳》(英國/印度)
蓋·瑞奇:《兩桿大煙槍》
卡萊爾·賴茲:《法國中尉的女人》
5、日本電影
黑澤明:《羅生門》、《七武士》
岩井俊二:《情書》
小津安二郎:《晚春》
新藤兼人:《裸島》
宮崎駿:《千與千尋》
6、法國電影
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地下鐵》
阿侖·雷乃:《廣島之戀》(法日合拍)
阿巴斯:《櫻桃的滋味》
7、義大利電影
羅伯托·貝尼尼:《美麗人生》
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
安東尼奧尼:《紅色沙漠》 紀錄片《中國》
朱塞佩·托納托雷:《海上鋼琴師》
8、俄羅斯(前蘇聯)電影
謝爾蓋·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
米哈爾科夫:《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9、巴西電影 沃爾特·塞勒斯:《中央車站》
10、德國電影 湯姆·提克威:《羅拉快跑》
11、西班牙電影 卡羅斯·紹拉:《卡門》 阿爾莫多瓦:《對她說》
12、伊朗電影: 馬吉德·馬吉迪:《小鞋子》
13、加拿大電影 詹尼弗·北齊沃爾:《人造風景》
14、丹麥電影: 拉斯·馮·提爾:《黑暗中的舞者》
15、瑞典電影 伯格曼:《野草莓》
16、南斯拉夫電影: 米爾科·曼切夫斯基:《暴雨將至》
17、波蘭電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戒》
18、墨西哥電影: 阿爾方索.阿拉:《巧克力情人》
19、匈牙利電影: 洛·科爾陶:《靡菲斯特》
20、澳大利亞電影: 簡·坎皮恩:《鋼琴課》
21、印度電影:拉庫馬•希拉尼:《三傻大鬧寶萊塢》
3. 黑澤明十大經典電影
1、《羅生門》
《羅生門》這部影片由講述同一個事件的四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由一個不同的人物從主觀的立場出發,來敘述自己目擊的情況,這四個人介紹的情況又並入另一個自成體系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同四個片段中所描繪的中心事件並無必然聯系。
由於結構的復雜,我們會發現每一段的情調幾乎都有變化。黑澤明既做到了結構上的多變,而又沒有使自己的風格顯得支離破碎。攝影風格自始至終反映了導演善於使影片成為統一體的敏銳感受力。這部電影也讓導演黑澤明在國際影壇名聲大震,更獲得奧斯卡的提名。
2、《七武士》
《七武士》。全片人物多彩多姿,劇情蜿蜒有致,動作場面至今仍令人震懾,劇終(二百多分鍾)餘音繞梁。《七武士》出現後半世紀,仍是獨一無二,可說後無來者;而在《七武士》之前的武士片、劍道片,不能說對黑澤明全無滋潤,但也無一能及。
3、《蜘蛛巢城》
五十年代的一部,莎士比亞名篇故事經過改編得到的電影,可能只有黑澤明完成得最好。無疑,他是一位氛圍大師,甚至可以說是鼻祖,在黑白的影像之中,他帶給了我們慾望與心魔等等一系列人性的掙扎,你會不由自主地被電影拉進去,跟著一起迷惘,一起嘆息,這就是黑澤明。
4、《赤鬍子》
《赤鬍子》(1965)無疑亦是傑作之選,此片的人道主義全賴劇情推展,十分自然,否則像這類訊息強烈的電影,很容易流於說教。《
赤鬍子》劇情豐富,情節熱鬧,可觀性極高。我記得已故台灣小說大家王禎和當年看過此片十多次,十分推崇。大概我心目中的傑作,也不免來自對該片的熟悉度。
5、《用心棒》
《用心棒》是黑澤明在1961年上映的一部小品式作品,灌注影片精神內核的是一種東方式的游俠精神,即便從影史的角度出發,從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神怪武俠,到其後香港武俠電影繼承發展,以至邵氏時代武俠電影稱霸影界,成為一時風尚,可謂一以貫之。
6、《生之欲》
《生之欲》雖然同樣是描述戰後日本社會的混亂,但全片在題材和形式上別樹一格。片中講述一位老官員平日推卸責任,並非真心為人民服務。自從他得知身患絕症之後,才突然思考應該如何度過臨終歲月。
7、《電車狂》
《電車狂》是黑澤天皇首部彩色片(用傳統銀幕比例),構圖及色彩明顯沿承歐洲近代寫實的油畫傳統,又特別專注於具體事物之表面細節,跡近寫生。
8、《天國與地獄》
在權藤今吾(三船敏郎Toshiro Mifune)家裡,舉行了一場關於民族鞋業的董事會議,討論關於新鞋的質量問題。權藤發表的意見慷慨激昂,他覺得不應該只顧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而忽視了鞋子本身的質量。
此番言論顯然跟其他人急功近利的理念大相徑庭,因此其他人合謀決定罷黜他的董事會職位,由某個聽話的傀儡頂替。破財的權藤還要面臨公司和債主的雙重威逼。而警方則在綁架地發現了一對因吸食毒品死亡的戀人。然而,這還只是罪犯陰謀的開始……
9、《戰國英豪》
戰國時代,秋月家族戰敗而沒落,勇猛的將軍(三船敏郎飾)帶領公主雪姬(上原美佐飾)逃竄至荒無人煙之地,試圖穿越敵陣攜帶黃金去往盟國。危難之際公主和將軍都將面臨生死抉擇。
該片是喬治·盧卡斯創作《星球大戰》最主要靈感,公映以來被公認為黑澤明成就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10、《影子武士》
日本戰國時代三雄之首的武田信玄(仲代達矢飾),號稱「甲斐之虎」。他的信條是「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當武田信玄包圍德川軍的野田城,即將直取京都完成霸業時,他被敵人的狙擊冷槍打中,重傷瀕死。
臨死前,他留下遺言要部下隱瞞自己死訊三年。先前弟弟武田信廉(山崎努飾)找到的替身(仲代達矢飾),原為竊賊的他面貌和信玄酷似,即日本人所說的「影子武士」,擔當起了重任。
該片第33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4. 必須要看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必須要看的經典電影有:《甜蜜蜜》、《亂世佳人》、《羅生門》、《羅馬假日》、《霸王別姬》德國。
一、《甜蜜蜜》
《甜蜜蜜》由陳可辛導演,張曼玉、黎明和曾志偉主演,1996年公映。
1996年正值香港回歸前夕,也是一代歌後鄧麗君逝世翌年。電影藉助這一特殊時代背景,講述了20世紀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艱辛歲月,並以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貫穿始終,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共通情感。
二、《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是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愛情電影。由維克多·弗萊明、喬治·庫克、山姆·伍德導演,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主演,於1940年1月17日在美國上映。
三、《羅生門》
《羅生門》是由日本大榮電影有限公司與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於1950年聯合出品的懸疑影片。該影片由黑澤明執導,芥川龍之介、橋本忍聯合編劇,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喬等領銜主演。
該片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影片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
四、《羅馬假日》
《羅馬假日》是1953年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影片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奧黛麗·赫本也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五、《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