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湯姆克魯斯的當飛行員的電影
電影《壯志凌雲》
更多中文名:
捍衛戰士
比翼神鷹
更多外文名:
Top Guns
.....(USA) (working title)
кСВЬХИ яРПЕКНЙ
.....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導演:托尼·斯科特 Tony Scott
主要演員:湯姆·克魯斯 Cruise. Tom
凱莉·麥吉利斯Kelly McGillis
安東尼·愛德沃茲 Edwards. Anthony
方·基默 Kilmer. Val
梅格·瑞恩 Ryan. Meg
片種:動作,空戰
類型: 愛情 / 動作 / 劇情
製片:派拉蒙 Paramount
上映日期:
美國USA 1986年
香港Hong Kong 1986年7月24日
內容簡介
麥德林是名美國海軍中尉,代號「獨行俠」。他的父親是個戰功顯赫的老飛行員,也是他心中不可動搖的偶像。一次,他與同是海軍軍官的古斯一起被派到高炮訓練基地接受最嚴格的訓練。在第一堂訓練課上,教官就鼓勵他們要勇於成為美國最精英的飛行員。可是,麥德林的訓練並不順利, 他在空中總是驚慌失措, 教官對他的成績一直不滿意,同學們尤其是第四小隊的史奈德更是對他頗有微詞。在一堂教學課上,他的有意刁難又使女教官查麗陷入難堪,倆人之間存在著分歧與隔閡。
麥德林愛上了美麗熱忱的查麗,漸漸地,查麗也愛上了這個有個性的學員並破例邀請他到她家中做客,這令整天為訓練所困的麥德林稍感振奮。但是,麥德林的飛行訓練總是成績平平而不能被上司肯定,他因此而整天鬱郁寡歡。在畢業前的一次訓練中,麥德林與搭檔古斯又同駕一機,其間,由於馬達發生故障,飛機墜海,麥德林與古斯被迫跳海,結果古斯不幸身亡。這使本已整天不悅的麥德林更為痛苦,他悶悶不樂且決定放棄自己的理想,不當精英飛行員了。與父親曾是戰友的教官麥卡鼓勵麥德林要堅持下去,不論環境如何,優秀的飛行員都不會被嚇倒並再次以其父的事跡教他不要氣餒。查麗也來鼓勵他要有雄心,力爭成為優秀的飛行員,可麥德林不能振作的態度卻使查麗痛心地離去。
畢業典禮時,麥德林他們被帶到印度洋上進行實彈訓練,此時有人還不想與麥德林合作。剛上雲霄的麥德林自己也因想起已死的搭檔古斯而戰績不佳。終於,他還是找回了信心,振作起來,與隊友全殲敵機而歸。
回到甲板的麥德林受到熱烈歡迎,一向與他不和的史奈德也向他伸來了友誼之手。長官讓成績優異的麥德林挑選工作,他自豪地成為了精英訓練基地的教官。與此同時,他與查麗的愛情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評析
影片《壯志凌雲》講述了美國海軍飛行員麥德林以自己老飛行員父親為偶像,幾經沉倫,終於奮起,駕駛銀鷹,縱橫藍天,最終成為一名飛行精英的故事。
應該說, 該片的故事情節司空見慣, 無甚新意,但是影片創作者另闢蹊徑,利用主人公飛行員的特殊身份,大量地表現了新科技航空器及其卓越的飛行特技,令平時只能在畫刊海報上一睹其英姿的觀眾們嘆為觀止。影片近兩個小時,其中飛行員們駕駛代表國際一流水準的戰斗機F-14和相對老舊的A4、F5急馳在藍天白雲中的鏡頭卻足足佔了一個半小時。那些銀光閃閃的戰斗機相互追逐,相互編隊,時而從頭頂呼嘯而過,時而平穩地浮游在萬米高空,伴以崇高的山川和壯美的晨曦、余輝,各種情景,令人陶醉。何況,還有機艙中飛行員們那時而緊張時而俏皮的對話,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為了拍出真實可信的效果,該片的攝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不僅要採用多角度、多鏡頭的不同手法,還要上天入地,追逐著搶拍各種驚險刺激的場景。正是如此,該片不僅吸引了眾多兵器迷們,對一般觀眾而言,它也是極具誘惑力的。
當然,在突出刺激、艱苦的飛行訓練外,影片的主要任務還是表現主人公從沉淪到奮起的歷程。此外,與緊張的演練生活相對比,該片也著意表現了一段士官生與女教官的戀情,它給影片撒上了柔柔的浪漫溫情,使得天上人間張馳有度,頗具感染力。影星湯姆·克魯斯在該片中因飾演飛行精英麥德林而走紅影壇,其身著戎裝的颯爽英姿令人過目難忘。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主題曲《令我透不過氣來》(Take my breath,真情感人,對渲染主人公的內心情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獲得了第5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也成了風靡至今的情歌金曲。
主題曲:Take My Breath Away 主唱:柏林樂隊
刺殺希特勒
他創造了無數災難 也埋下了無數的仇恨
刺殺他——成為最佳的選擇
史道芬貝格上校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是幾乎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密謀。
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層軍官,對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國會傷亡殘重,都是因希特勒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的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斯大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艱巨,因為獨裁者身邊都有保鏢,行動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劃。希特勒有被害妄想症,他相信在他一生中一定會發生一次暗殺事件。
策劃暗殺的共謀者當中,只有史道芬貝格能通過正常渠道接觸德國獨裁者。史道芬貝格是個英俊高貴的德國人,在納粹德國國防軍中算是後起之秀,是獲頒上校官銜里最年輕的軍官;但是屠殺軍隊及百姓的罪行,使他看清楚事實真相。他十分了解自願暗殺希特勒要冒的風險很大。他前一年才在北非受傷,失去右手臂、左手兩個手指,以及一隻右眼,這些身體缺陷說明了想完成暗殺任務的難度更高。
1944年7月20日,史道芬貝格前往位於狼窩的德軍軍事總部,參與面見希特勒的會議,地點就在東普魯士(現今波蘭的Ketrzyn)的拉斯登堡(Rastenburg)。史道芬貝格依計劃要在當天上午抵達,這樣在下午一點半的會議開始之前,他還有足夠時間替兩枚炸彈裝填火葯;由於耳朵的傷導致他的聽力受損,所以他能開口要求坐得離希特勒近一些,確保炸彈盡可能接近目標。他的副官赫夫特中尉會在適當時機叫他離開,史道芬貝格會在那時走出小木屋,留下炸彈。
炸彈爆炸後,史道芬貝格和赫夫特計劃飛回柏林。艾瑞克·費吉貝爾會在切斷狼窩的一切通訊以前,先發電報給位於柏林的納粹德國國防軍總部, 確認希特勒死亡消息。只要一收到這個消息,弗利德利·歐布利特將軍和艾瑞克·佛洛姆將軍就會發動政變。當史道芬貝格一抵達柏林,就會聯手手和艾文·馮·魏茲萊本元帥共管軍隊,而路德維格·貝克將軍將出任政府的首領。在史道芬貝格抵達前,歐布利特就應該已經控制住廣播電台,拍電報給所有軍區,發布接管政權的消息。但是,看似完美的計劃出了紕漏……
遺憾的是,盡管炸彈如期爆炸,但希特勒本人只是受了點輕傷,僥幸撿了條命。接下來的日子裡,納粹先後將斯濤芬伯格及其他同謀共計一百多人統統處死。
⑵ 求幾個中國人為國爭光的故事
焦點訪談12月13日報道了湖南懷化學院大學生洪戰輝的事跡,他的經歷的確感動了許多人。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一副稚嫩的肩膀,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時候,他卻已經挑起了照顧家人的重擔,一邊勤工儉學,一邊照顧患病的父親和撿來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個年頭了,他一直堅持著。那麼,面對洪戰輝,我們該做些什麼?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該珍惜人間真情。洪戰輝從13歲起,獨自承擔起家庭重擔,撫養毫無血緣的妹妹10個年頭,他們兄妹間的那份親情,不能不讓人感動。然而,現實生活中,不願意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對生活困境,他們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不願意對父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們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謂「幸福」,兄弟姐妹之間互相推諉,都不願意對父母盡孝心,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有的甚至讓父母衣食無著落,流落街頭,父母不得不與子女對簿公堂。對自己的親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對毫無血緣關系的人做什麼了。面對洪戰輝,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人間真情,為所有該付出真情的人付出真情。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自強自立。面對家庭困境,洪戰輝這名年僅 12歲的少年沒有被嚇倒,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經歷過無數艱難困苦,砥礪了樂觀堅強的性格,他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揀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盡管生活過的相當艱難,但洪戰輝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還多次拒絕了好心人的捐助,在他看來,「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面對生活的困境,完全期待別人的幫助,把別人的幫助看成理所當然,並且接受的心安理得。競爭,也出現了諸如「啃老族」、「傍大款」之類的人,最近還看到不少各種各樣奇特的徵婚者,為了走捷徑,不惜賣身,征男、女有錢人做婚姻對象,自甘墮落。其實,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條自強自立的路來,這樣,生活應該會更加充實。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真實與樂觀。可以說,面對那樣沉重的擔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會感到壓力的,12年來,洪戰輝經歷了多少苦難,的確難以想像,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經歷,讓許多人難以自控地流下了眼淚,但是,洪戰輝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多苦、多可憐,他雖然經歷了那麼多痛苦,自己也哭過,但是他的生活大多數都充滿了很激昂的那種干勁和精神。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面對生活的困境,不去努力改變,而是怨天憂人,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信心,更沒有了改變困境的勇氣的鬥志,甚至選擇了逃避。其實,真實與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會感覺到生活原來也如此美好。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一切珍惜學習的機會。在別人看來,洪戰輝面對家庭中的生活困境,生存都十分艱難,更不用說完成學業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洪戰輝卻戰勝一切困難,頑強地堅持下來了,初中、高中直至大學,他一路走過來了。然而,現實生活中,面對父母為其創造好的一切有利條件,有些孩子並不十分珍惜,而認為享受父母給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不珍惜得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有時甚至認為學習是給父母學,不情願而被動地學習,還有的貪圖輕松、享樂,輕易地放棄學習的機會。等到用的時候,才知道學的太少了,但悔之晚矣,錯過學習的機會,能夠再補上學習這一課就難了。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堅強。十二年來,洪戰輝所走過的道路異常艱難,但是,他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下來了,並且,還能夠樂觀地面對人生,這是很難得的品質。再看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困難面前選擇了逃避,有多少人因為經受不住困難的考驗,而走向了生活的歧途,甚至付出了可貴的生命。面對洪戰輝,難道我們還會感覺到困難嗎?如果堅強一些,相信許多人要比洪戰輝的生活容易的多。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需要有意地去吃苦,去過艱難的生活,而是說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地面對,並想辦法經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也不是說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幫助,而是要學會自強自立,不要完全依賴別人,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洪戰輝所經歷的一切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雖然坎坷,但只要敢於面對,是一定能夠克服的,並且,樂觀地對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生活就是美好的。洪戰輝給予我們的,更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就看我們怎麼去做了。
做洪戰輝那樣的「普通人」
洪戰輝一再表示,他是一個普通人。在小不點的眼中,「哥哥並不特別」。而在長沙的一位受訪者看來,洪同學身上那種令無數人為之唏噓、稱羨的道德力量,卻是源於他「透徹的淳樸」。
但是,洪戰輝的「透徹」,又豈止表現在他身上的那些天然淳樸的品質上。
在給網友和讀者的一封公開信中,洪戰輝說:「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轟轟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願放棄。我所有的思維和做法也是一個普通人的。」
這樣的謙遜與淡定,又何嘗不是讓我們感動又令我們汗顏的「透徹」?
我們沒有絲毫理由懷疑洪戰輝的真誠。在他身上,你找不到半點虛妄、驕奢、自矜與矯情。在洪戰輝眼中,一個「普通人」就是一個願意並且敢於去盡他應盡責任和義務的人。當我們意識到,一個人不過是去履行他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必須「拿出勇氣來」之時,該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想?
也許,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市場社會里,要做成一個「普通人」,真的需要一點勇氣去承擔他應盡的責任,履行他法定的義務。然而仔細一想,一個自覺履行義務、敢於擔當責任的「普通人」,不就是一個大寫「公民」的標准形象嗎?我們學習洪戰輝,不就是為了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嗎?
學習洪戰輝,做一個自立、自強、自尊的現代公民;學習洪戰輝,做一個勇於擔當、自覺履責的現代公民。當每一個人都能像洪戰輝那樣生活,我們才能被還原成公民社會的一個個「普通人」。
洪戰輝,你是當代英雄
大學生洪戰輝的事跡在無數讀者和網民中引起強烈震撼。對此有些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洪戰輝不是時下受人追捧的財富新貴,不是人們投以欽佩目光的科技精英,不是華燈下被人前簇後擁的明星大腕,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歷經生活磨難的青年人,而類似者在全國何止一個?
但洪戰輝所激起的震動,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股心靈的沖擊波正在四處擴散,正在感動與激勵著更多的人。這說明,在我們這個價值趨向日益多元化的時代,無論戴上能人強者寶冕的人有多少種,那些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勇士,仍然具有崇高的精神魅力,仍然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英雄,仍然能夠感動鼓舞人們,使人的精神得到洗禮和升華。
洪戰輝通過新華網再次公開表示,他不接受任何捐款,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義從事募捐。他認為,苦難和痛苦的經歷並不是他接受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要的。洪戰輝的這種追求,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國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對那些逆境厄運加身,總是覺得低人一等,自嗟自傷、怨天尤人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人生價值的多元化,不是單純的成者為王。有積極意義的價值觀總是互相充實,共同豐富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觀的。在全國上下都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工作的時代,財富精英們馳騁商海,創造財富,當然令人敬仰;知識精英們勇攀高峰,在科技領域不斷為國爭光,科技強國,理當得到敬重。受到群眾喜歡的文體明星也是如此。但是,這一切並不意味著那些由於種種原因而家境貧窮、身處逆境的人,是微不足道和暗淡無光的人。面對逆境,不絕望、不自棄、不自卑,慨然與慘淡的命運搏鬥抗爭,進而改變命運的人,同樣是進入精神殿堂受人敬佩的人,是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的奮斗精神,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升華。
洪戰輝的事跡對廣大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學習價值。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但我們畢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有一部分人要暫時處在貧困當中。黨中央目前正採取措施,大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人還要在貧困和逆境中生存。面對這些人們不願接受的現實,是選擇消極逃避,還是奮起抗爭,實際上是選擇了不同的人生。洪戰輝的事跡告訴我們,選擇逃避,於事無補;奮起抗爭,人生才有希望,生命才有價值。
對於逆境厄運,當代青年不應自嗟自傷,而應該像先賢教導我們的那樣,學會對自己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堅持奮斗,生活總會好起來的。如果廣大青年朋友們都能像洪戰輝那樣,無論如何艱辛,都能承擔責任,永不言棄,自重自尊,戰勝困難,我們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越來越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必將會提前實現。
堅忍里有一種力量打動人心
純朴的洪戰輝堅忍而平靜地走著自己的人生之路。談不上驚天動地,甚至缺少想像中的豪情壯志。可就是那些細小平常的堅忍,那種在困境中不言放棄的韌性,那份樂觀向上努力不懈的執著,讓一個年輕人具有一種打動眾人心的力量。
在冷漠成為社會通病的今天,洪戰輝對妹妹的養育和關愛,讓我們感受人性深處善良的溫
暖;在奢侈消費、「啃老」現象讓人搖頭嘆息之時,洪戰輝的自強自立,讓我們看到這一代人積極向上的力量。
命運對洪戰輝很不公平:父親是間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從12歲開始,貧困與苦難就將洪戰輝推進一個黑暗的枯井。這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重負,洪戰輝卻用他並不結實的肩膀扛起了一切。
堅持和放棄,時常是一念之差。洪戰輝選擇了前者,也就選擇了持久的抗爭,選擇了決不妥協的自立自強。憑借這份堅忍,他不僅考上了大學,還把「揀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生活拮據,他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還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他說,「接受捐款,會讓我失去自立」。
沒有因為苦難而軟弱,沒有因為貧窮而喪失信心,甚至沒有抓住他人同情幫助這根救命的繩索。洪戰輝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援助和捐贈,能解一時之難,可誰的一生,完全能在別人的幫助庇護下度過?
自強不息,這是一個因為說過太多遍而顯得有些口號化的詞語,但它確確實實是一些人生命歷程的見證。像洪戰輝一樣,那些平常、樸素甚至卑微、弱小的人,在面對貧窮、苦難、不公之時,於沉默里堅守、於扎掙里奮進,又何嘗不是自強不息?
如果不是某種偶爾,洪戰輝的故事可能不像現在這樣廣為人知。可那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洪戰輝的一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不錯,偶然的機會,會讓一個人的命運從此發生轉折;可真正改變一個人,甚至改變整個社會的,不是偶爾事件,而是持之以恆的堅忍、不言放棄的自強。
我們沒有理由要求所有人都向洪戰輝一樣,小小年紀扛起生活的重擔,擔負起那些他本不該承擔的諸如養育棄嬰之類的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承擔苦難重負的人越少,社會就越文明與富足。但是,自強自立的堅忍精神,在任何情況下,對所有人都彌足珍貴。
我們都會面對困境,個人的和整個社會的。困苦家庭的慘淡境遇,貧窮大學生的生存重荷,就業競爭的壓力,經濟發展中的種種難題,改革進程里的暗流險灘……指責和抱怨,解決不了問題;軟弱和等待,也無助於境遇的改變。
不抱怨,不放棄,堅忍自強,是個人面對挫折的選擇,也將是支撐社會走出困境的力量。
我們承認,消除貧困,改變現狀,政府和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我們更得承認,制度的變革是緩慢的,常常遠水難解近渴;社會的扶助也是有限的,往往杯水車薪。
一個人,跌落進一個黑暗的枯井裡,在外援無法及時到達的情況下,是痛苦等待,還是想方設法自救?面對難以抗拒的命運,面對艱難險阻,是自怨自艾,還是自強不息?
⑶ 請大家推薦好的導彈空戰電影
美國的絕密飛行
法國的空中決戰
都有很牛的導彈追逐
⑷ 求電影亮劍400字觀後感!
亮劍》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讓我深受感動並不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劇情刻畫,也不是氣勢磅礴、恢弘壯觀的場景描寫,而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的人物塑造,特別是對劇中靈魂人物李雲龍那細膩而逼真的刻畫。
在劇中,李雲龍是個極為復雜、極有個性的典型人物。他出身於草根階層,在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和槍林彈雨的洗禮下,逐漸成長為戰場上的一名虎將,成長為一名抗日英雄。電視劇對他的刻畫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這個硬漢形象時沒流於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臉譜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罵間,自然而然地將他的形象渲染出來,讓他極富藝術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劍氣自狂。依我看來,李雲龍首先是個戰爭英雄。他桀驁不馴、性情剛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謀遠慮、有膽有識、嫉惡如仇,是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血性硬漢。對待戰爭,他抱著每戰必勝的信心,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揮灑自如,那「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也要「亮劍」,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氣勢,足以讓讓敵人汗顏。他那驍勇善戰、叱吒風雲的豪邁身姿足以讓敵人聞風喪膽,他熱愛戰爭,戰場就是他的精神寄託。事實上,不論何時何地,他的心從未遠離過戰場。可見,他的潛意識中藏著極濃的「戰爭情結」。他永遠屬於戰爭,他的生命離不開戰場,他就是一柄戰爭打磨出來的一柄鋒芒畢露的利劍。一旦看慣了狼煙四起,聽慣了炮火硝煙的他走進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戰場這個「神壇」,失去了戰場這塊磨刀石,他的生命就變得淡然失色、黯然無光了,人也變得碌碌無為、空虛失落了。最後竟然隱居農村,做一個平民百姓。這或許就是他人性的悲劇吧。
特別讓我欣賞的是李雲龍在面對死亡時,他臨危不懼,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寶劍」,不低頭、不退縮、不認輸、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膽識、氣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他的血液中流淌著狂狷的一面,為抗日而狂,為解放而狂,為中國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嚴,狂得有魄力,其狂狷發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偉男子式的狂,讓我們肅然起敬。
然而,李雲龍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搗蛋鬼。他性子急躁、蠻不講理、我行我素,經常惹事生非。他既是個從不把別人看在眼裡的人,也是個從不讓自己吃虧的傢伙。在他的身上,還明顯有著幾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嚮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他不但好講粗話,說歪理,更喜歡在嬉笑怒罵和打哈哈時來一些離經叛道的言語。但在這看似荒誕的言語中,又不乏真知灼見的領悟。他說話也很「沖」,充滿火葯味,做起事來更是雷厲風行,一旦決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蠻干也要去試試但他從不為自己應擔當的責任推脫,而是勇於承擔責任,認識自己的錯誤。他大錯不犯,卻小錯不斷,有時還極為囂張。他的性格既是傳統的,雙是叛逆的。他一怒之下掃平了殺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窩、一氣之下與政見不一的趙剛肉搏相拚,被革除代軍長的職務後又在課堂上大放闕詞等行徑無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這或許正是他的可愛之處吧。
李雲龍對待朋友的態度也讓讓我深受感動。「明爭」、「暗鬥」四個字可概括他和趙剛、他和楚雲飛之間的友誼。他與戰友趙剛從政見不一、相互排斥到時吹鬍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後成為推心置腹、坦誠相待、互相欣賞、肝膽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謂「英雄識英雄」。他們之間的感情是「打」出來的,打著打著就成了好兄弟。相比這下,我認為,他和楚雲飛的友誼更為堅固。他們是兒時的好夥伴,參軍後由於各為其主,在戰場上只得拋開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彈,我還你一個炮彈。戰爭是不能講感情、意氣用事的。但在戰場下,他們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他們雖說有相互搗鬼、相互鉗制、暗中較勁和互不買帳的時候,但又相互欣賞、惺惺相惜,就是在臨死之際也會惦記著對方。他們的友情是極為復雜的,既有戰場上的相互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關照、互相算計。他們的友情是「拚」出來的。這種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顯得尤為可貴。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三個人之間的「明爭」和「暗鬥」,李雲龍這柄劍才會閃閃發光、熠熠生輝。如果說戰場是磨礪李雲龍這柄寶劍的磨刀石的話,那麼趙剛和楚雲飛就是他這柄寶劍的試金石,是他們讓他變得更銳氣,更具有殺傷力。也是由於他們的陪襯和烘托,李雲龍的「光輝形象」才變得更飽滿、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和親和力。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