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發展史作文
擴展閱讀
古宅怨靈微電影 2025-04-02 05:50:38
電影結婚前夜迅雷下載 2025-04-02 05:00:03
日本sm電影穿環 2025-04-02 04:47:41

中國電影發展史作文

發布時間: 2025-04-01 15:01:00

① 求中國電影資料館戲劇與影視學考研經驗分享

2020年中國電影資料館戲劇與影視學考研經驗分享
起初考研這個想法是從大三開始的,也就是去年6月即將面臨畢業,明白需要自己對未來的方向有一個大致的規劃,畢竟大學四年的學習只是學到了專業的皮毛,所以決定繼續三年研究生的學習來不斷完善自己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
在剛開始准備考研之前,對於考研如何考,考哪幾門,需要准備什麼,自己並不是特別的清晰,只是有個大概的概念,導致後期專業復習期間有些抓不住重點,有些浪費時間,所以我建議大家在准備考試前一定要弄清楚往年的考試的科目、范圍以及需要准備的東西。

復習規劃
我復習的時候有點晚,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基礎階段,這個階段從6月開始到10月底,滿打滿算5個月。
英語方面我不是很擔心,主要做真題,畢竟過了四六級了。
這個階段主要是政治與兩門專業課的積累。
政治採用做題的方式。
兩門專業課把官網推薦的書籍都買了過來,有些不太好買的就用影印版,還有才思考研專業課的兩套資料。這個階段就是看書,看資料,熟悉基礎知識點,理解掌握。
到10月的時候,開始做專業課的題目,才思考研的真題很全,共有10年。
考前沖刺階段,11月到考前,這個階段需要開始背誦記憶這些考點知識。英語需要准備作文,政治需要背誦材料題,兩門專業課要背誦常考知識。

各科目學習思路
在英語方面,首先就是詞彙量的積累和語法的掌握,其次就是要注重閱讀理解的訓練,培養自己做閱讀的速度和關鍵句的把控,最後就是要積累寫作的素材,不要認為萬能模板一定是通用的,其實最終考試寫作中最熟悉的還是自己總結出來的素材,所以一定要隨時積累。

政治,暑期就做1000題或者1500題。大綱出來之後,再做一遍最新的1000題。大部分我的復習按著肖秀榮的系列書復習的,出什麼書,就做什麼書,像1000題,8套卷,4套卷,模擬卷等。政治的真題也要看看,真題的含金量很大,題每一年都不一樣,但是考查的點,做題的方法是一樣的。在復習過程中大家很有個小問題,做完選擇就算結束了,記住五道分析題,也不能忽視。做完記得研究分析,我習慣每做完一套卷子就把考查的知識點列個表格,逐個分析,查漏補缺。

專業一文藝理論與電影理論,專業二中外電影史,需要看的書官網上有,我這邊也分享一下。
文藝理論與電影理論: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
張同道:《藝術理論教程》
魯道夫·愛因漢姆,楊躍譯:《電影作為藝術》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邵牧君譯:《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
安德烈·巴贊,崔君衍譯:《電影是什麼》
楊恆基、楊遠嬰主編:《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尼克·布朗,徐建生譯:《電影理論史評》

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著,李迅譯:《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
托馬斯·沙茨:《好萊塢類型電影》
許南明、富瀾、崔君衍編:《電影藝術詞典》
《當代電影》雜志、《電影藝術》雜志

中外電影史:
程季華主編:《中國電影發展史》
陸弘石、舒曉鳴:《中國電影史》
丁亞平:《中國當代電影史》
鄭亞玲、胡濱:《外國電影史》
大衛·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世界電影史》
路易斯·賈內梯:《閃回電影簡史》
邵牧君:《西方電影史概論》或《西方電影史論》
格雷戈爾:《世界電影史》
《當代電影》雜志、《電影藝術》雜志

文藝理論部分主要看的是張同道的《藝術理論教程》、童慶炳的《文學理論教程》,專一真題里的文藝理論部分,出現的比較多的大都來自這兩本書。除此之外還有兩本是朱光潛的《西方美學史》跟李澤厚的《中國美學》,這兩本書上的論點可以是你解題的補充。文藝理論的內容本來就很多很復雜,如果只憑借自己的理解,記憶和答題都很難把握。不要局限於書中的內容,多去拓展一些內容,老師也會給我們總結很多方法,把自己的觀點加入其中,形成一個具有你自己思想體系的文章,這才是老師真正想看到的。
專業一電影理論部分的復習是跟著專業二中外電影史一起進行。
電影理論與中外電影史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太多了。還好才思教育的筆記就很管用,知識點梳理很清楚,但是課本不能丟,搭配筆記一起復習效果很好。同時,自己也要在整理一遍,我是這樣梳理的,縱向梳理:按照目錄裡面的年代時期分析,每一時期出現的品類,每一品類出現的知識點,都列出來。橫向分析:每一品類,出現的前後時間、地點,相關事件人物等。歷年真題,有時候是很好的參考資料,才思教育都提供歷年真題,可以咨詢老師,我是在十月份之後開始做真題的,每周一套,做完對照課本和筆記修改,完善答案,整理進自己的筆記里。筆記課本要一起復習背誦,我一般早上背誦,晚上默寫。
考研很辛苦,很寂寞,所以要樂觀。下定決心後不要胡思亂想,學就是了。祝願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② 求中國電影資料館戲劇與影視學外國電影研究考研經驗

2020年中國電影資料館戲劇與影視學外國電影研究考研經驗分享
起初考研這個想法是從大三開始的,也就是去年6月即將面臨畢業,明白需要自己對未來的方向有一個大致的規劃,畢竟大學四年的學習只是學到了專業的皮毛,所以決定繼續三年研究生的學習來不斷完善自己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
在剛開始准備考研之前,對於考研如何考,考哪幾門,需要准備什麼,自己並不是特別的清晰,只是有個大概的概念,導致後期專業復習期間有些抓不住重點,有些浪費時間,所以我建議大家在准備考試前一定要弄清楚往年的考試的科目、范圍以及需要准備的東西。

復習規劃
我復習的時候有點晚,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基礎階段,這個階段從6月開始到10月底,滿打滿算5個月。
英語方面我不是很擔心,主要做真題,畢竟過了四六級了。
這個階段主要是政治與兩門專業課的積累。
政治採用做題的方式。
兩門專業課把官網推薦的書籍都買了過來,有些不太好買的就用影印版,還有才思考研專業課的兩套資料。這個階段就是看書,看資料,熟悉基礎知識點,理解掌握。
到10月的時候,開始做專業課的題目,才思考研的真題很全,共有10年。
考前沖刺階段,11月到考前,這個階段需要開始背誦記憶這些考點知識。英語需要准備作文,政治需要背誦材料題,兩門專業課要背誦常考知識。

各科目學習思路
在英語方面,首先就是詞彙量的積累和語法的掌握,其次就是要注重閱讀理解的訓練,培養自己做閱讀的速度和關鍵句的把控,最後就是要積累寫作的素材,不要認為萬能模板一定是通用的,其實最終考試寫作中最熟悉的還是自己總結出來的素材,所以一定要隨時積累。

政治,暑期就做1000題或者1500題。大綱出來之後,再做一遍最新的1000題。大部分我的復習按著肖秀榮的系列書復習的,出什麼書,就做什麼書,像1000題,8套卷,4套卷,模擬卷等。政治的真題也要看看,真題的含金量很大,題每一年都不一樣,但是考查的點,做題的方法是一樣的。在復習過程中大家很有個小問題,做完選擇就算結束了,記住五道分析題,也不能忽視。做完記得研究分析,我習慣每做完一套卷子就把考查的知識點列個表格,逐個分析,查漏補缺。

專業一文藝理論與電影理論,專業二中外電影史,需要看的書官網上有,我這邊也分享一下。
文藝理論與電影理論: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
張同道:《藝術理論教程》
魯道夫·愛因漢姆,楊躍譯:《電影作為藝術》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邵牧君譯:《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
安德烈·巴贊,崔君衍譯:《電影是什麼》
楊恆基、楊遠嬰主編:《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尼克·布朗,徐建生譯:《電影理論史評》

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著,李迅譯:《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
托馬斯·沙茨:《好萊塢類型電影》
許南明、富瀾、崔君衍編:《電影藝術詞典》
《當代電影》雜志、《電影藝術》雜志

中外電影史:
程季華主編:《中國電影發展史》
陸弘石、舒曉鳴:《中國電影史》
丁亞平:《中國當代電影史》
鄭亞玲、胡濱:《外國電影史》
大衛·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世界電影史》
路易斯·賈內梯:《閃回電影簡史》
邵牧君:《西方電影史概論》或《西方電影史論》
格雷戈爾:《世界電影史》
《當代電影》雜志、《電影藝術》雜志

文藝理論部分主要看的是張同道的《藝術理論教程》、童慶炳的《文學理論教程》,專一真題里的文藝理論部分,出現的比較多的大都來自這兩本書。除此之外還有兩本是朱光潛的《西方美學史》跟李澤厚的《中國美學》,這兩本書上的論點可以是你解題的補充。文藝理論的內容本來就很多很復雜,如果只憑借自己的理解,記憶和答題都很難把握。不要局限於書中的內容,多去拓展一些內容,老師也會給我們總結很多方法,把自己的觀點加入其中,形成一個具有你自己思想體系的文章,這才是老師真正想看到的。
專業一電影理論部分的復習是跟著專業二中外電影史一起進行。
電影理論與中外電影史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太多了。還好才思教育的筆記就很管用,知識點梳理很清楚,但是課本不能丟,搭配筆記一起復習效果很好。同時,自己也要在整理一遍,我是這樣梳理的,縱向梳理:按照目錄裡面的年代時期分析,每一時期出現的品類,每一品類出現的知識點,都列出來。橫向分析:每一品類,出現的前後時間、地點,相關事件人物等。歷年真題,有時候是很好的參考資料,才思教育都提供歷年真題,可以咨詢老師,我是在十月份之後開始做真題的,每周一套,做完對照課本和筆記修改,完善答案,整理進自己的筆記里。筆記課本要一起復習背誦,我一般早上背誦,晚上默寫。
考研很辛苦,很寂寞,所以要樂觀。下定決心後不要胡思亂想,學就是了。祝願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③ 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作文1000字

對中國近代歷史的感悟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類似的話,只能靠記憶拼湊起來,大躍進運動的發生與其說與趕超思想有關,還不如說與反「反冒進」思想有關。這句話引起了我的不解。
1957年4月,毛澤東在聽取葉飛的工作匯報時說反冒進的人強調穩妥。我們這樣大的國家,老是穩慢就會出大禍。對反冒進的人,辦法就是到了一定的時候,提出新的口號,使他們無法穩。「冒進」是他們反對「躍進」的口號,我們要用「躍進」「代替」「冒進」,使他們不好反對。這就很可以說明,大躍進名詞的由來也直接與反「反冒進」有關。
其實,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澤東就有了大躍進思想的萌芽。在這一年7月和10月舉行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和中共七屆六中會議上,毛澤東對鄧子恢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的所謂「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進行了嚴厲批判,人為地掀起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在社會主義改造即將完成的情況下,毛澤東又進一步認為,中國工業化的規模和速度,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項事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都應當適當地擴大和加快,在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也應當批判和克服「右傾保守思想」。在有關八大的准備工作中,毛澤東提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要講反對右傾思想,反對保守主義」。指出現在的問題是右傾保守思想在許多方面作怪,使許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適應客觀情況的發展。因此農業和農業以外的各項工作都必須迅速發展,以適應社會主義革命高潮的新形勢。從1955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建設,出現了一股層層抬高數量指標和忽視綜合平衡的冒進勢頭。1956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斗》,明確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在批判「右傾保守」,「提前實現工業化」的口號激勵下,國務院各部紛紛修改長期計劃指標,把15年遠景設想和《農業四十條》中規定12年或8年的任務,提前在5年甚至3年內完成。基本建設項目也隨之紛紛上馬,「各方面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出現了急躁冒進錯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次冒進是「大躍進」運動的前奏。
這樣急躁的心態不就是需要時間降降溫?需要時間平淡一下?
此外,除了對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感想外,也讓我初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必然性。
以下我將就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談談我的認識。
首先,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中國要獨立和自強就必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選擇的符合國情的唯一正確道路,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確道路。
鴉片戰爭,打破了長期封閉的中國社會,使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龔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書,則能以良史之憂憂天下」。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這讓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內部團結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實現復興的基本前提。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
共產黨最初登上歷史舞台時就是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利益的代表。鴉片戰爭,打破了長期封閉的中國社會,但是,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迫,中國沒有走上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而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就決定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反動統治的任務,就不能不經過一個長期的艱苦奮斗過程。
從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人民進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其中包括太平天國革命、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維新等,這些斗爭不同程度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但最終都失敗了。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但辛亥革命沒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進行到底,最終以同舊勢力妥協而告終。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給人們以重要的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要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必須有新的階級領導和新的思想指導。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迅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來考察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的傳播和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兩者走向結合的初步實踐,表明建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已經具備,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他與以往任何政黨不同,一開始便旗幟鮮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代表。他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並且把被外國列強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