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2013中國電影獎項統計
擴展閱讀
古宅怨靈微電影 2025-04-02 05:50:38
電影結婚前夜迅雷下載 2025-04-02 05:00:03
日本sm電影穿環 2025-04-02 04:47:41

2013中國電影獎項統計

發布時間: 2025-04-01 16:04:43

『壹』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的獲獎名單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的獲獎名單:


優秀故事片獎:

《突發事件》、《鐵人》、《沂蒙六姐妹》、《高考1977》、《集結號》、《梅蘭芳》、《大河》《我的左手》、《八月一日》、《袁隆平》

優秀導演獎:

馮小剛《集結號》

陳凱歌《梅蘭芳》

優秀編劇獎:

思蕪(蘇小衛)《沂蒙六姐妹》

張冰《大河》


優秀男演員獎:

張涵予《集結號》

果靜林《袁隆平》

優秀女演員獎 :

章子怡《梅蘭芳》

范志博《突發事件》

優秀新人男演員獎:

余少群《梅蘭芳》

優秀新人女演員獎:

徐筠《我的左手》

優秀少兒男演員獎:

丁嘉力《走路上學》



中國電影華表獎簡稱華表獎,全稱:政府優秀影片獎,正式設立於1994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貳』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的獎項設置

中國電影華表獎共設立17個獎項:優秀故事片獎、優秀戲曲片獎、優秀紀錄片獎、優秀科教片念陵漏獎、優秀美術片獎、優秀對外合拍片獎、優秀電視電影獎、優秀電影技術獎、優秀數字電影獎、外國影片優汪跡秀譯制獎、優秀電影歌曲獎、優秀導演獎、優秀男女演員獎、電影新人獎、優秀出品人獎和市場開拓獎。

評選范圍

參加評獎的影片,須為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且已經公映的國產影片,一部影片只參加一屆評選。

1、故事片、數字電影、戲曲片、對外合拍片、科教片、動畫片、紀錄片,可在仔爛影片公映四年內參加一屆相關獎項的評選;

2、少兒影片、外國譯制影片,可在影片公映兩年內參加一屆相關獎項的評選。

『叄』 中國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

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1、中國電影華表獎

華表獎,全稱中國電影華表獎。它是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的我國電影界的最高榮譽政府獎。華表獎創辦於1992年。華表獎獎杯採用的是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每年評選一次。

獲得電影三大獎的演員:

1、高明

1942年出生於江鄭世塵蘇省。憑借《孔繁森》返型這部影片,獲得了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第2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以及第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三大獎的優秀男演員。

2、陳道明

1955年出生於天津市。1999年憑借《我的1919》獲得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次年獲得華表獎優秀男演員。

3、黃曉明

1977年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1998年主演首部都市劇《愛情不是游戲》,從而進入演藝圈。2001年憑借主演古裝劇《大漢天子》而獲得關注。2013年憑借劇情片《中國合夥人》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肆』 哪些中國人和中國電影獲得過奧斯卡獎

非外籍華人獲獎情況:

  1. 黃宗沾1955年憑《玫瑰文身》獲奧斯卡最佳黑白片攝影獎

  2. 吳漢1984年憑《殺戮戰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3. 蘇聰1987年憑《末代皇帝》獲奧斯卡最佳配樂原著獎

  4. 張藝謀1990年憑《菊豆》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5. 張藝謀1991年憑《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6. 陳凱歌1993年憑《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7. 顧長衛1993年憑《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8. 譚盾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9. 鮑徳熹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10. 葉錦添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

  11. 張藝謀2003年憑《英雄》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12. 趙小丁2005年憑《十面埋伏》獲最佳攝影獎提名

  13. 好萊塢當地時間2016年11月12日,成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外籍華人獲獎情況:

  1. 李安1994年憑《喜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2. 李安1995年憑《飲食男女》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3. 李安2001年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4)2013中國電影獎項統計擴展閱讀:

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簡稱學院獎),世界著名電影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和網路直播,在中國大陸的直播平台為1905電影網和芒果TV。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名稱

奧斯卡金像獎,學院獎(英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英文縮寫為AA,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半個多世紀一直享有盛譽。

評選

奧斯卡金像獎從1929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凡上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是否獲獎。

2013年5月4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根據它即將實施的一項新規定,所有會員均有權參加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紀錄短片獎最終表決,從而為會員參加影藝學院組織的所有活動提供便利。

獎杯

奧斯卡金像獎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高、3.9千克重的鍍金男像,由美國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人或多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奧斯卡青少年獎

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理事會裁定並頒發給十八歲以下且「在熒幕上有傑出表現」的青少年表演者。

青少年獎的獎杯是一個縮小版的大概7英寸高的奧斯卡小金人。 這個榮譽獎最早是在1935年頒給了當時6歲的秀蘭·鄧波兒。 這個獎項有間斷的持續頒發了25年,一直到1961年,12歲的海莉·米爾斯因在《小福星》中的表演成為最後一個獲得此獎的演員。

舉辦地

前十五屆,頒獎典禮都是在酒店以宴會的方式進行,但後來由於參與的人數不斷增加,頒獎只好改在劇院進行。並先後在中國大劇院(即好萊塢中國劇院)、洛杉磯神聖大禮堂、梅爾羅斯街劇院、潘太及斯劇院、桑塔莫尼卡公民大禮堂、洛杉磯音樂中心等處舉行。由2002年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開始,柯達劇院成為奧斯卡第一個永久固定頒獎地點。

三屆延期

學院獎頒獎會每年都將按照事先的安排如期舉行,在其歷史上僅有三次因為特殊的原因被推遲:第一次是在1938年,當時的洛杉磯大水災使頒獎典禮推遲了一周舉行;第二次是在1968年,當時學院獎的日程安排與著名的人權運動者馬丁·路德·金的葬禮發生了沖突,故頒獎典禮延期舉行;最後一次是在1981年,因有人試圖暗殺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而導致頒獎典禮推遲24小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