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香港電影衰落是因為回歸
擴展閱讀
古宅怨靈微電影 2025-04-02 05:50:38
電影結婚前夜迅雷下載 2025-04-02 05:00:03
日本sm電影穿環 2025-04-02 04:47:41

香港電影衰落是因為回歸

發布時間: 2025-04-01 20:46:48

A. 為什麼現在的香港電影會衰落啊

第一個就是時代不一樣了啊。97年之前,香港是在英國的統治之下,97年以後,香港回歸了,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員了。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也開始跟我們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密切相關了,很多人覺得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動作電影、搞笑電影、英雄電影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加上了新的時代,香港人感覺跟之前不一樣了,所以才會有沒落的感覺。



實際上,香港的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只是大家的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好了而已,這個是假象。你喜歡現在的香港電影嗎?

B. 現在香港幾乎沒什麼電影了,也不出明星了,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興起於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在當時,他們在世界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只要世界電影看兩極,一個代表西方的好萊塢,另一個代表東方的香港。然而,90年代末,香港電影開始走下坡路。從之前年產幾百部到後來不到50部,突然從天堂回到石器時代,原因很復雜。有人說香港電影的沒落是中國回歸造成的。我個人認為,香港電影的沒落和香港回歸中國沒有關系。

香港電影本身的局限性。國產電視劇和電影的潮流幾乎都是由港片引領的。比如香港電影,曾經以製作周期短、產量高、成本低為核心競爭力。現在看來,有點以次充好。比如當年《無間道》一炮而紅,於是大家開始拍卧底和偵探的故事。對於觀眾來說,有點太局限了。畢竟都是講香港一畝三分地的故事,沒有太大的題材空間。看港劇歷史題材劇,服道等。都是捉襟見肘,除了演員的演技和劇情,其他都不可取。總而言之,港片最大的局限在於成本投入低,輸出質量低。

C. 香港電影風光不再和香港回歸有著必然的聯系 你們說呢

這個不是這樣簡單的,香港電影其實在1995開始就已經走進了衰落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香港電影發展到了頂峰。也就是我們開始租錄像帶、DVD影碟最多的香港電影。在香港電影的頂點就已經埋下了香港電影以後積弱的病根:類型題材重復,製作水平粗糙,盲目的消費電影市場的容量。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台灣市場及其他海外的倒閉。台灣曾是香港電影最為重要的出口市場,佔香港電影年輸出的百分之60甚至更多。但是後來台灣電影市場衰落,香港電影失去最為重要的經濟支柱,出片量從年300部,下跌到七八十部。東南亞各國本土電影業的發展,也讓香港電影失去了傾銷的機會。這兩方面因素是香港電影衰落和港片不港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來說,香港與內地的合拍片是香港電影存活的一個重要市場,如果沒有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香港電影的處境更加艱難。回歸只是影響香港電影一個方面而已。但絕不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因素。
分級制度不是中國電影的「萬惡之源」。很好的例證,香港本土有分級制,那為什麼香港本土市場會衰落?
說這么多隻是說明一下,大家要正確看待中國電影和現在的香港電影。

D. 為什麼香港電影在97後開始衰落

97回歸後,香港電影開始走向沒落,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時間節點難免會讓人產生誤解,事實上從90年代中期開始,香港電影已經展現出了疲態。如果說香港電影是一種情懷,那今天他已經是過去式了,如果把香港電影看做地域發展的產業,時至今日香港電影依螞冊罩然是前進的。經濟危機,盜版,好萊塢電影的興起,韓國電影搶占市場,sars,本土電影票房劇降都是造成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

香港電影的拐點,在1993年達到頂峰後,開始走下坡路,單從電影產量就開始下降了

電影市場對比

1993年發生了兩件事情,一是在美國 Turner 及Disney 購並New Line 與Miramax,二是中國電影改革的關鍵文件3 號推出,這都推動了香港電影走向衰落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如何走向了沒落,至少有這幾個原因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

1、邵氏電影公司的轉型

從80年代悶鬧開始,邵逸夫的電影公司把重心轉移到了電視劇上面,這也是為什麼80年代電視劇如此火爆,而電影開始減產。曾經出品過很多精品電影的邵氏,不知道是窺探到了時代的脈搏,還是後起之秀電影公司的壓力,工作重心轉移。

2、台灣市場的流失:台灣市場是香港電影的主要輸出對象,台灣本地電影的崛起以及香港電影的泡沫化導致香港電影在台灣的影響力銳減,台灣民眾的重心回歸本地電影。這個理由十三少是不贊同的,在1989年開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國片製作輔導金",大力扶植本土電影,確實是在逐漸壓縮外來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內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姿旁但由於台灣本身的電影基因不夠,本土片很難盈利,香港電影擁有更強的明星號召力和電影賣埠價值,於是大量的台灣電影製作公司紛紛將資金輸送到香港拍片,然後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將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進口到台灣上映,這就是所謂的"台產港片",所以總體而言,香港電影並未由於台灣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沖擊,所以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3、電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導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導演有吳宇森、徐克、洪金寶、林嶺東、袁和平、於仁泰、唐季禮等,演員有成龍、李連傑、周潤發、楊紫瓊等。我們必須弄清楚香港電影由繁華走向沒落的轉折點具體是在93年,而大導演,大明星的流失幾乎都是在95年之後,舉幾個例子,95年成龍憑借《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李連傑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俠》上映,這才引起了美國電影公司的關注,周潤發的好萊塢**作《替身殺手》更是在98年才出現。吳宇森93年赴美國發展,直到97年才靠電影《變臉》正式在好萊塢站穩腳跟,這樣的例子大家可以通過翻閱他們的履歷來分析,所以十三少想指出的就是:不是由於大批名導和明星趕赴海外發展才導致香港本土電影的不景氣,而是由於香港電影的萎靡讓他們失去了信心這才選擇走向國際,同時作為已經在本土達到事業巔峰的他們何嘗不希望走向更大的舞台?

4、盜版橫行:把盜版泛濫歸結為香港電影市場萎縮的罪魁禍首更是無稽之談。當時的電影製作公司大多有黑幫背景,很多的影迷朋友都應該清楚。盜版商部分是有些後台,但誰也不敢得罪電影幫幕後的老大,他們經常會換著地方偷偷出售,一段時間內也讓電影發行商虧了不少。後來電影製作公司就找到了這些盜版商,二者商議在電影放映的前兩周,不允許在香港本土傳播盜版,電影製作公司給予盜版商一些錢作為補償,那拍好的盜版碟怎麼處理?那還不簡單,抬頭望去,對面就是大陸,直接派幾艘走私船一船一船地運到大陸去賣。所以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里電影製作公司和盜版商是和睦相處的,有錢一起掙,他們是利益共同體,彼此之間的利益並未受到實質性的影響,所以這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5、好萊塢電影的發展

9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可以說已經波及了全球熱愛電影的影迷,派拉蒙、華納等一大批電影公司相應美國尼克松政府對電影業實行了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電影產業逐漸恢復,1994年電影品質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好的一年

2000年後,無間道的出現似乎預示著香港電影的復甦,但這更像迴光返照一樣,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電影人的相繼北上,香港電影的港片也不再有真正的港片的味道,香港電影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把更多的期待放在華語電影上或許是影迷的最好選擇,當韓國電影,泰國電影,美國電影發展如此迅猛時候,我們應該堅定的支持華語電影的影人。

E.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

F. 香港電影的沒落,為什麼都說成是因為97回歸

應該不是
香港電影沒有沒落吧,現在依然發光發熱,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更傾向於與大陸合作合拍電影。
其實90年代末,95年以後盜版橫行,加之2000年以後互聯網興起,各種盜版下載層出不窮,對比動輒100多的電影票,還有300多的VCD乃至DVD光碟(當年是以VCD為主,清晰度堪憂),很多人選擇了盜版。為此香港推出了版權條例,甚至重罰BT下載的人,無奈效果很有限。
03年的時候載入沙士疫情,香港電影處在一個相對困難的時期,此時出了《無間道》系列,大獲成功,獲得公認,因此也一言三拍了。

其實後來隨著香港與大陸簽訂各種經貿協議,很多香港電影人都跑去大陸拍戲拍電影,他們也在電視節目上坦誠說大陸市場比香港市場大太多,而且時間安排寬松,收入是香港的好多倍,好像周星馳以前的電影,在香港票房幾千萬乃至一億就算是票房冠軍,然而周星馳的美人魚在大陸票房就能有12億。。。

因此近年來除了很多愛國題材的電影,如葉問。也有很多香港人參與的電影如《我的戰爭》還有《智取五虎山》等等,因應大陸市場推出合乎市場需求的電影吧,應該說現在與大陸融合發展得不錯。

很多製片人都在大陸發行電影了。

主要是近年來多了人去電影院消費,人口多,所以電影也收的好,再加上電影院合理的營銷,讓電影市場蓬勃發展。。

G.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H. 香港電影為什麼會衰落

這。。。香港電影沒有衰落這一說吧,由於香港回歸了,政策利好,很多香港電影人、編劇、編劇等等有經驗的都到大陸發展,成為祖國大家庭的一部分,其實港產片跟大陸片已經很難分得清楚了,很多香港人都參與到祖國的發展建設之中,其實好像很多有名的電影,如葉問,甄子丹等動作演員,都是香港人,現在很多電影都是香港跟大陸合拍。
說白了香港畢竟是資本主義社會,電影人,特別是投資電影的公司以及製作公司,都是朝著利潤去的,都樂意跟大陸這邊合作,然後在大陸上映,大陸上映一部電影票房收益無可厚非的會比香港多,畢竟大陸上映說的是跟10億以上的市場合作,香港只有700萬人,不一樣的。
當然現在還存在一些香港純本地的製作,不過已經是很少了,大部分的題材都是不太可能在大陸上映的題材,所以大陸這邊接觸的人也比較少,可能大陸這邊接觸的人比較少,要看的話可能只能到香港看的。。不過香港的電影產業還是非常強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