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微影 » 年味微電影
擴展閱讀
一部日本忍者對決的電影 2024-12-22 22:42:00
國產v手機在線電影 2024-12-22 22:16:35

年味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1-05-28 22:38:37

微電影排行榜

2013年上半年微電影排行榜名單
1.鶴無雙[2](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作品)
2.預見(香港心短片比賽得獎作品)
3.男藝伎回憶錄(筷子兄弟微電影)
4.x(小三上位激情肉搏)
5.我是傳奇(80後的那些記憶,游戲人生微電影)
6.誰動了我的馬賽克(惡搞315維權)
7.推背(惡搞泰囧經典橋段)
8.二十塊錢de故事(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
9.我爸(中國式父愛到底怎麼了?)
10.父親的手(感人父愛)
11.心靈之境(王家衛芝華士微電影)
12.我是陳鷗我為自己代言(聚美優品勵志微電影)
13.雷鋒俠2(熱血青春頌歌)
14.無味皂(飢渴妖嬈少婦出軌)
15.一見鍾情(愛了就勇敢點)
16.18歲的勇氣(阿信攜手黃姵嘉真情演繹)

㈡ 微電影幸福的味道影評

豆瓣上有很多的,你可以看看

㈢ 《微電影》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1.具體點出題目中「年聲」二字;鞭炮聲為人們所熟知,貼近生活,親切自然;由眼前的年聲,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聲;從敘述入手,為下文抒發感受、發表議論做鋪墊。
2.大年夜燃燒鞭炮前的「踩歲」聲,大年初一賣金魚的吆喝聲。 因為這兩種聲音都帶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寄託著人們圖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嚮往(或美好願望),寓意豐富。
3.聲音清冽清爽,音律優美動人。 形象生動的寫出了過年習俗的地方特色;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氣氛;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4.過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聲;不僅要有(富足的)物質生活,更要有(積極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
5.借「消失的年聲」,表達出作者對傳統習俗的懷念,對消失的傳統習俗的遺憾和惋惜;對民族文化當前處境的擔憂,對人們能擁有新的過年文化的期盼。

㈣ 《開心消消樂》春節微電影的故事引發熱議,你也有「嘴硬心軟」的爸媽嗎

我也有嘴硬心軟的爸媽。

有人說和老人的相處,要像對待遠房親戚一樣,不遠不近,太近了,可能會讓老人有一種依賴,就減少了他自己的活動和安排,要讓老人相對獨立一些,這樣對他的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的,周末年節要和老人在一起相聚,讓他們在心理上感覺一種充實和幸福。

㈤ 講述高三的微電影或劇情

《高三》是由周浩執導,王錦春等人主演的一部紀錄片。於2005年11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了高三同學們忙碌卻又十分充實還收獲了友情與師生之間最深厚的情誼的故事。

《青春派》由湖北黃岡廣電數字傳媒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湖北遠東卓越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13年8月暑期檔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群90後青少年的青春生活,年輕的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歡笑有傷痛,有付出有收獲,有瘋狂更有感動。經歷過難熬的時光,成長就在前方等待著擁抱他們。

六集紀錄片《高考》選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會橫斷面,記錄個人故事、觀照社會熱點,從多個側面走近並記錄2014年高考,為我們留下這個時代意味深長的社會現實記憶。

㈥ 成都味道微電影主題曲叫什麼

許嵩 - 親情式的愛情
作詞:許嵩 作曲:許嵩
新月 湖畔 電影 西餐 那些夜晚
熟悉的橋段
沖動變平淡
上班 下班 買菜 做飯 最後洗碗
瑣碎的牽絆
滋長不滿
相愛的時候總笑談
愛情多簡單
你走了以後

才算嘗透了心酸
我有多想多想多想看一眼
你最後那天在我身邊
那熟悉的臉
我有多想多想再陪你幾年
所有心願為你實現
抱住你
放棄這世界
上班 下班 買菜 做飯 最後洗碗
瑣碎的牽絆
滋長不滿
相愛的時候總笑談
愛情多簡單
你走了以後
才算嘗透了心酸
我有多想多想多想看一眼
你最後那天在我身邊
那熟悉的臉
我有多想多想再陪你幾年
所有心願為你實現
抱住你
放棄這世界
曾經以為不愛了
感覺太淡了
血溶於水後看不見紅色
其實該在的一直都在的
我有多想多想多想看一眼
你最後那天在我身邊
那熟悉的臉
我有多想多想再陪你幾年
所有心願為你實現
抱住你
放棄這世界

㈦ 幸福的味道微電影好看嗎

網路電影廠微電影聯盟出品的微電影《幸福的味道》,從近500部報名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Vcare公益映像節「十佳公益短片獎」!目前正在優酷、土豆、愛奇藝、PPS等各大視頻網站上線熱映,點擊量已逾240萬

㈧ 急求微電影《回家過年清單》的影評

張元的名字知道很久了,但他的電影從來沒看過,因為他一直在拍的都是「地下電影」,我在的這個城市裡,能看到這樣的電影的機會並不多。昨天,終於第一次看了他的電影,而且是有幸在央視看的,《過年回家》,也算是轉到地上的標志吧。

就我所看到的有限的國產影片來說,《過年回家》的確不俗,一開始就非常從容簡潔,沒有多餘的鏡頭,灰暗的色調,封閉的構圖,分隔的畫框,節制的鏡頭運動和適度的距離,將一個七十年代普通的工人家庭託了出來,就像那個時代我身邊的每個家庭一樣。特殊家庭環境所塑造的富於心計的乖張女孩,也是那樣熟悉。我一下子就感到了張元鏡頭的力量,他的簡練、直接。這是我喜歡的風格。在接下來監獄的部分中,他直接表現的雖然不多,但那種紀錄片風格的敘述,仍然是可以讓人領略到一些個中氣氛的。比如一牆之隔,一邊是城市的公車站,一邊是女囚們排隊上操,整齊地喊著「認罪伏法,重新做人」。直到陶蘭被獎勵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我的觀影過程一直充滿了期待,我想,我或許會看到一個與世隔絕十七年的囚徒跨出這道高牆後,將怎樣期待,怎樣彷徨,怎樣接續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或者怎樣心碎,怎樣徹底地絕望。

可是自打陶蘭的腳落在了十七年不曾踩過的地上,特別是當那個漂亮的女警察出現,主動提出送她回家後,後面的故事忽然全都變味了。這個一臉稚氣和正氣的漂亮女警察還有一顆更善良的心,她的善意關懷、先人後己和在大街上「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一番說教,讓我以為這會是一部關於愛心和奉獻的電影。應該說,張元的鏡頭仍然很有表現力,余華設計的細節也是非常的感人甚至煽情,但正因為這樣的力量和感情,我的觀看才變得越來越難受:他們為什麼就不能看到陶蘭的痛處呢?上公共車時,陶蘭竟然因為不敢擠人而始終上不了車,下車後站在馬路中央,身前身後是飛馳的車流,背景是時髦內衣的巨幅廣告牌,陶蘭的無助和失措,讓我多麼心焦和難過,不自禁地擔心著她將在新的家裡、新的世界如何自處、如何生活。可是這些鏡頭很快便被煽情的小伎倆代替了:女警察給媽媽打電話,要把年夜無私地奉獻給一個找家的犯人(是「學員」而非「犯人」);在小吃攤上,女警察說她也有父母、妹妹,她和父親的感情也有不諧,這和陶蘭多麼相像呀,可是她的敘述讓我們和陶蘭知道,親情原本是多麼溫暖感人;還有那個開三輪車給丈母娘送年貨的好心小伙,他本不為丈母娘所容的婚姻已慢慢地被認可、接納了。這樣,當終於回到了陶蘭的家,雖然氣氛異常壓抑,幾個演員內斂而有張力的出色表演會搞得我鼻子不由得有些發酸,但我知道,這必將是個關於親情、愛和寬恕的電影了,陶蘭一定會找到家的,用不著我瞎操心,只要和電視機前的人一起等著被煽就行了。

但我這顆固執的木頭腦袋仍禁不住要問自己:在我的周圍,這個人們看到的冷漠多於愛情的世界上,這樣的愛、奉獻、寬恕真的就那麼容易嗎?因為張元告訴我們的並不是有血緣關系的父女間的小芥蒂,並不是平常日子的女警察的一段輕松家訪。在我的生活中,故事會這么簡單?陶蘭真的能回家嗎?她真能接續上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嗎?我忘不了馬路中央陶蘭張惶的臉。我寧願相信陶蘭並沒有回家,她不過回的是張元的家;甚至我還希望,那也不是張元真正要回的,那不是他的本意,只不過是他的妥協——可是有一富典型藝術家相的張元應該知道,藝術決不是妥協的產物,妥協是政客的游戲,而如果要討好的話,那他真的就淪為可憐的戲子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看完電影,郁悶睡去,一夜無話,城市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早晨在雪中去上班,看見鐵路售票廳里熙熙攘攘,擠滿了等著買票的人,又到回家過年的時候了。有家可回真是一種幸福。我知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和我一樣,其實並沒有這種欣喜,僅僅離家數年,物異人非,家鄉早已只是記憶中的家鄉了。而在這個落腳的城市,卻始終得不到他者和自己的認同,直把他鄉作故鄉,末了,到底是一個無根的漂泊者。年關的時候,只是遠望著城市的煙火,獨對自己的寂寞。
希望採納!謝謝